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901556
2.首次以影像的方式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历史,涵盖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涉及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历史读本。
3.通过影像所反映的现象获得深层次的意义,准确地反映历史,推进文明的传承和传播。
主编的话
导 论
章 1945-1949 年的社会文化背景
节 大陆行政环境概述
一、政治与军事环境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三、美苏与国共的关系
第二节 解放区的社会文化现状
一、解放区的文艺创作
二、解放区的文化出版
三、其他民间文化活动
第三节 国统区的社会文化现状
一、国统区的文艺创作
二、国统区的文化出版
三、民间文化市场
小 结
第二章 1945-1949 年影像文化总貌
节 境外影像文化的渗入与影响
一、东洋映画
二、西洋镜与好莱坞的风景
三、赤色风暴
第二节 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与影像文化
一、银幕上的“影”与舞台上的“戏”
二、台下的戏子与城头的同志
三、建筑新的中国
第三节 媒介性影像传播
一、画报画刊
二、摄影展
三、教育电影
第四节 娱乐性图景记录
一、末日狂欢
二、漫画里的民间印象
三、传奇的人、传神的戏
小 结
第三章 1945-1949 年影像产制环境
节 影像产制的前沿
一、照相设备与感光材料的发展
二、暗房冲印技术的发展
三、摄影艺术思想
第二节 中国的影像产制条件
一、民间照相业基础
二、摄影器材条件
三、印制技术条件
第三节 影像创作的基本队伍
一、国统区的影像创作队伍
二、解放区的影像创作队伍
三、创作人员的创作概述
小 结
第四章 1945-1949 年影像的构成性特点
节 影像题材选择
一、艺术摄影
二、新闻摄影
三、纪实性摄影
第二节 影像体裁概述
一、单幅影像创作
二、专题摄影创作
三、影展构成性特征
第三节 影像主体构成
一、物像的选择
二、形象的确立
三、主体的形成
小 结
第五章 1945-1949 年影像传播特征
节 影像的传播方式
一、印刷出版
二、摄影作品展览
三、幻灯放映
第二节 摄影人才培养
一、设置专门摄影机构
二、组建摄影培训班与摄影团体
三、出版摄影图书
第三节 影像的传播功能
一、史证功能
二、舆情导向功能
三、艺术欣赏功能
小 结
第六章 1945-1949 年影像人物
节 影像出版人物
一、解放区的影像人物
二、国统区的影像人物
第二节 战地摄影记者
一、抗战初期的摄影工作
二、抗战时期的战地摄影记者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地摄影记者
第三节 社会新闻摄影记者
一、解放区的知名摄影记者
二、国统区的知名摄影记者
三、布列松的在华创作
小 结
第七章 1945-1949 年电影概述
节 影像趣味的分野
一、史诗片
二、新市民电影
三、文人电影
第二节 作品与编导
一、平民史诗——《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市民电影的新突破——《太太万岁》
三、费穆与《小城之春》
第三节 场域与受众
一、官营电影及其在国统区的放映
二、民营电影在上海、南京、北平
第四节 影响与意义
一、现实主义主题的承接
二、超类型、跨类型的发展
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列
小 结
第八章 1945-1949 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 结束语
节 影像创作风格
一、影像的艺术风格
二、影像的构成风格
三、影像的文化风格
第二节 影像受众分析
一、猎奇于影像
二、认知于影像
三、审美于影像
第三节 中国影像艺术发展趋势
一、奠定影像社会基础
二、形成艺术摄影雏形
三、促进地理风情摄影
小 结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后 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