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46879
编辑推荐
《盐构造》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地质、石油、矿产、化工行业的专业人上,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盐构造》适当提高了图件的比例,选取200余幅经典图件,力图形象地向读者展示盐构造样式、形成机理及对油气系统的影响,希望有助于相关行业及研究人员对盐构造相火领域研究进展的认识,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和开发。
内容简介
李江海、王洪浩、周肖贝、李洪林、马丽亚等编 著的《盐构造》综述了国际上盐构造的前缘理论进展 ,并结合作者多年来盐构造研究的经验及对库车前陆 冲断带盐构造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盐构造的相关理论 及油气勘探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内容涉及蒸发岩 的时空分布、盐湖发育的背景、盐构造样式、变形机 制及全球各类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等多个方面, 并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着重进行了论述。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地质、石油、矿产、化工 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本书适当提 高了图件的比例,选取200余幅经典图件,力图形象 地向读者展示盐构造样式、形成机理及对油气系统的 影响,希望有助于相关行业及研究人员对盐构造相关 领域研究进展的认识,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和 开发。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地质、石油、矿产、化工 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本书适当提 高了图件的比例,选取200余幅经典图件,力图形象 地向读者展示盐构造样式、形成机理及对油气系统的 影响,希望有助于相关行业及研究人员对盐构造相关 领域研究进展的认识,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和 开发。
目 录
前言
绪论
篇 蒸发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1章 蒸发岩的时空分布
1.1 蒸发岩概述
1.2 全球蒸发岩时空分布特征
1.3 全球蒸发岩分布与古板块恢复
1.4 火星上的蒸发岩
1.5 小结
第2章 蒸发岩形成的沉积和构造背景
2.1 盐湖概述
2.2 盐湖成冈
2.3 蒸发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2.4 全球巨量蒸发岩省及其成因环境探讨
2.5 小结
第二篇 盐构造样式及其变形机制
第3章 盐构造样式
3.1 盐构造分类
3.2 不同应力状态下形成的盐构造样式
3.3 小结
第4章 不同层次盐构造样式
4.1 地表盐构造样式
4.2 近地表(盐矿山)盐构造
4.3 盆地盐构造样式
4.4 小结
第5章 盐岩的力学属性和变形机制
5.1 盐岩的力学实验和力学属性
5.2 盐岩的流变机制和流变行为
5.3 盐构造的模拟实验
5.4 盐构造形成机制
5.5 小结
第6章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
6.1 库车前陆冲断带膏盐岩地层分布特征
6.2 库车前陆盆地盐湖的形成发育
6.3 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地表盐构造样式及其变形机制
6.4 库车前陆冲断带地下盐构造的地震解释
6.5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内幕构造样式分析
6.6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的模拟实验及其形成机制
6.7 小结
第三篇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第7章 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1 盐构造与含油气系统
7.2 裂谷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3 被动陆缘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4 克拉通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5 前陆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6 小结
第8章 我国不同层系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8.1 吉生界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8.2 中、新生界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8.3 小结
第9章 盐岩的资源和储存价值
9.1 盐岩的资源价值
9.2 盐穴的存储价值
9.3 小结
参考文献
绪论
篇 蒸发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1章 蒸发岩的时空分布
1.1 蒸发岩概述
1.2 全球蒸发岩时空分布特征
1.3 全球蒸发岩分布与古板块恢复
1.4 火星上的蒸发岩
1.5 小结
第2章 蒸发岩形成的沉积和构造背景
2.1 盐湖概述
2.2 盐湖成冈
2.3 蒸发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2.4 全球巨量蒸发岩省及其成因环境探讨
2.5 小结
第二篇 盐构造样式及其变形机制
第3章 盐构造样式
3.1 盐构造分类
3.2 不同应力状态下形成的盐构造样式
3.3 小结
第4章 不同层次盐构造样式
4.1 地表盐构造样式
4.2 近地表(盐矿山)盐构造
4.3 盆地盐构造样式
4.4 小结
第5章 盐岩的力学属性和变形机制
5.1 盐岩的力学实验和力学属性
5.2 盐岩的流变机制和流变行为
5.3 盐构造的模拟实验
5.4 盐构造形成机制
5.5 小结
第6章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
6.1 库车前陆冲断带膏盐岩地层分布特征
6.2 库车前陆盆地盐湖的形成发育
6.3 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地表盐构造样式及其变形机制
6.4 库车前陆冲断带地下盐构造的地震解释
6.5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内幕构造样式分析
6.6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的模拟实验及其形成机制
6.7 小结
第三篇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第7章 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1 盐构造与含油气系统
7.2 裂谷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3 被动陆缘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4 克拉通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5 前陆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7.6 小结
第8章 我国不同层系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8.1 吉生界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8.2 中、新生界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8.3 小结
第9章 盐岩的资源和储存价值
9.1 盐岩的资源价值
9.2 盐穴的存储价值
9.3 小结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绪论
1.盐构造研究意义
蒸发岩形成于水动力平衡被蒸发作用所严格控制的沉积环境。严格地讲,盐岩指纯净的氯化钠晶体,但自然界盐岩很少由纯盐组成。盐岩多指由蒸发岩(如硬石膏、石膏、盐)以及泥岩等组成的混合物( Hudec and Jackson,2007)。蒸发岩因其具有特殊的力学性质,如较强的流动性、可以忽略的屈服强度,成为地质学研究的焦点。盐岩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低温变质岩,在地下经历了强烈的流动变形和重结晶作用,是认识变质岩流动变形机理的理想参照物。控制盐岩流动变形的驱动力主要有浮力、重力差异负载、构造应力(伸展应力、挤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和热传导等。
盐构造是指南于盐岩或其他蒸发岩在地表或地下流动形变形成的地质体,包括变形体本身及其周同的变形岩层。由于对油气聚集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盐构造研究在石油地质领域内受到了极大重视,对于认识沉积相(盖层和储层)的时空分布、烃源岩生成、油气运移和圈闭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盐岩是地层中易流动的组分以及上地壳中有效的滑脱层,作为油气系统的常规要素,对于圈闭构造演化和油气运移路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盐岩的高热导率对烃源岩的成熟度有很大影响,并且盐岩几乎可似忽略的渗透性使其成为有效的盖层。
世界上许多特大型油气田储存于含盐沉积盆地中(如墨西哥湾盆地、北海盆地、滨里海盆地、坎波斯盆地、桑托斯盆地、下刚果盆地、扎格岁斯前陆冲断带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等)。阐明盐岩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关系有助于沉积盆地含油气性的预测、评价及油气勘探效率的提高。
盐构造常控制油气圈闭的构造演化。盐岩影响着同运动或后运动的沉积物分布模式与储层分布,对建立地层圈闭非常重要。在区域尺度上,盐岩可以在烃源岩顶部和底部形成丰富的圈闭类型,在墨西哥湾盆地有充分地体现,并不断取得勘探发现。
盐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显著影响沉积物热演化。较厚盐层可以冷却其下部沉积物而加热其上部沉积物,南此影响其上、下烃源岩的热成熟演化进程。如盐岩为墨西哥湾和桑托斯盆地中盐下烃源岩的延缓成熟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上覆沉积物可能有5km或更厚。
盐岩是好的盖层,世界上许多含盐盆地也是重要的含油气区,已发现的58%的工业油气盆地与含盐沉积相关,分别控制着世界已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的89%、80%,深水油气发现中与盐相关的盆地达到75%(Hudec and Jackson,2006)。全球不到8%的以盐岩盖屡为主的区带拥有世界55%的石油探明储量。Klemme和Ulmishek(1991)统计表明,世界上334个大油气田的盖层为盐岩、石膏,占到了总数的33%。因此,盐岩盖层是大油气田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实例如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的天然气田。
盐岩还可以影响储层质量。例如,盐岩在储层成岩历史过程中控制热液孔隙水,是墨西哥湾古近系深水盆地中储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盐岩的构造变形常可以有效地保存盐下储层物性。
在油气开发方面,盐岩地层在钻井作业过程巾经常发生塑性蠕变,盐岩溶解垮塌,膏岩、泥岩膨胀缩径,进而导致卡钻事故。因此,识别和预测盐岩层分布及其变形行为对于工程钻探安全非常重要。
盐构造还聚集许多金属与非金属工业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盐岩、钾盐(钾肥)、石灰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自然硫、锌、铅、银、硫化镁、硫酸锶以及其他许多微量矿物成分。
由于盐岩具有蠕变性、良好的封闭性和自身变形恢复的特点,盐体采出后留下的空穴可以用来储存其他能源或有害化工和核废料物质,如①低压液化气,如甲烷、丁烷、丙烷等;②高压挥发物,如乙烯等;③石油液体产品,如原油、汽油等;④有害性或放射性废料,如核废料、有毒化工物质等;⑤氢气、空气等,用于风能发电中电能的转化储存等开友利用。从长远利益来看,这些储存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环境安全意义,日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开发利用盐穴的存贮功能。
2.盐构造研究简史
自1906年得克萨斯州Beaumont地区Spindletop盐丘发现以来,盐构造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扮有重要角色。墨西哥湾盆地盐构造的勘探研究一直引领这一领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并促使大量的深水油气资源被发现。盐构造理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德国北部盆地和北海盆地在地质解释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利用地震和其他地球物理手段进行地下盐构造勘探铺平了道路;其次,在南大西洋两岸,尤其是巴西和非洲西部的被动陆缘盐盆地,伸展构造背景下盐构造的地质解释,指导了上述盆地的油气勘探,并促使20世纪70 – 80年代大量的油气发现;后,在1990 – 2000年间,外来盐逆冲席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墨两哥湾大量油气资源的发现,成为油气勘探领域开始复兴的标志( Mohriak et al.,2012)。新世纪以来,巴两东海岸盐下巨型油气田的发现,引起了全球对盐构造的关注。
对于盐构造的深入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以下四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1)地表盐构造研究;地表盐构造的研究为地下盐构造样式的识别提供了构造模型。诸如对伊朗扎格罗斯山区霍尔木兹群地表盐构造及德国二叠系盐矿山的研究,加深了对盐岩构造样式和变形机理的理解,为地下盐构造样式解释提供了指导。
(2)地震成像。近年来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成像技术快速发展。随着诸如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盐席和底辟成像质量的提高,盐体及盐下构造成像更为清晰,盐内幕能干层变形特征被更清晰地刻画( Ratcliff,1993)。
(3)物理和数值模拟。对盐变形物理和数值模拟的尝试已进行了数十年(Nettleton,1934),早期研究将盐体及其上覆岩层模拟为黏性流体。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将上覆岩层模拟为脆性物质,这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研究结果表明,盐岩层并不是引起变形的主要原因,而是被动地变形,改变了对盐岩层变形的传统认识。精细的二维、三维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仍是盐构造研究的前缘领域,两者相结合不断提出新的盐构造样式并指导构造建模。
(4)构造恢复。剖面复原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初用于盐构造研究(例如Worrall and Snelson,1989)。在过去几十年,许多人使用复原方法重建盐运动模式及其同岩的变形历史,但盐岩i维流动造成剖面上物质不平衡的难题尚待研究。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研发,盐构造地质基础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图、钻井和测井数据、地球物理资料等)的持续积累,盐构造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①通过岩石力学方法研究盐岩的流变属性:②基于墨西哥湾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研究被动盐底辟边缘生长地层的发育过程:③在伊朗等地实测地表盐岩的流动速率推测其运动模型,如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测量她表盐岩的流动速率;④利用高精度地震反射剖面约束地下盐构造i维几何形态,甚至盐构造内部变形特征,如巴西、阿曼等地;⑤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对盐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变形方式提出了新的认识。
我国的盐构造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费琪和王燮培,1982),早期对盐岩成因模式、盐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含盐盆地含油气性进行了探讨(袁见齐等,1983;孙大鹏,1984;李任伟,1988;许化政,1988;齐兴宇等,1992),并围绕固体盐矿的寻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江汉盆地先后发现了与盐构造密切相关的油气田(藏),盐构造研究逐渐深入。其中,塔里术盐构造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戈红星,1997;周江羽和韩燕英,1999;何亚伟等,2003;邬光辉等,2003;汤良杰等,2003,2007b;刘晓峰等,2005;余一欣等,2005,2006,2007,2008)。羌塘盆地在地表发现三叠系盐构造,开始探讨膏盐岩沉积及与油气的关系(罗建宁等,2003;李亚林等,2005)。目前,在盐岩沉积成因、盐构造变形样式、平衡剖面复原、物理模拟、盐构造形成机制和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已取待重要进展,但对盐构造变形特征的认识有待提升,以推动我国盐构造相关油气的勘探以及盐类矿产的开发利用。凶此,需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我国盐构造发育区的变形特征以及其油气成藏规律开展深入研究,这对盐构造理论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盐构造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盐体构造变形复杂,在地下深处具有流动变形和不可压缩的特点,盐岩力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综合研究。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盐构造的主要手段有地表野外填图和测量、遥感解译和运动学测量、地震解释、沉积相分析、构造变形分析以及几何学与运动学恢复等。在微观尺度上,研究盐构造主要从野外研究、流变学研究、显微构造、变形实验以及物理和数值模拟等方面人手(图0.1)。
随着盐构造地震识别技术的应用和提高,盐构造的研究逐渐精细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平衡剖面技术,成为研究盐层变形历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盐构造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的平面和剖面三维解析。由于膏岩层对地震波的屏蔽作用,上述技术在研究盐内部构造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于盐内部构造的研究在巴西、阿曼等地取得重要突破,并推动了油气勘探发展。
地质模拟实验在盐层内部变形构造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质模拟有助于理解地质变形过程,提高对地质构造演化的直观认识。通过二维、三维精细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可以验证各种类型盐构造形成的变形机制。野外以及显微构造研究为地质模拟实验提供了必要的物性参数及结果验证。中东、塔里木、两班牙等地区地表良好保存的盐构造为盐构造理论研究提供了天然地质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研究地表盐构造变形的新方法不断出现。如利用COSI-Corr(Co-registration of Optically Sensed Images and Correlation)技术测定盐岩层水平流动速率,利用InSA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测定盐岩层垂向流动速率等,它们在研究盐体的地表变形速率、力学属性(如黏度)及运动学模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定量精细浏量盐体的变形过程成为可能。
将地貌、构造地质与盐构造相关的动力学相结合,开展盐构造构造解析,有利于预测含油气区带及圈闭的分布。这在伸展盆地(如墨西哥湾、南大西洋两岸等)的底辟、刺穿构造中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的油气发现,因此在前陆挤压盆地的油气勘探中也应予以重视。
4.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综合分析了国际盐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作者20年来对盐构造研究的经验积累,特别是对塔里木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研究成果,对盐构造的理论和油气勘探实践进行总结,以期推动我国盐构造的研究和油气勘探的发展。
全书分为3篇,共9章。篇为蒸发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为两章,包括第1章蒸发岩的时空分布和第2章蒸发岩形成的沉积和构造背景。第二篇为盐构造样式及其变形机制,分为4章,分别是第3章盐构造样式、第4章不同层次盐构造样式、第5章盐岩的力学属性和变形机制、第6章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第三篇为盐构造与油气勘探,共分3章,分别是第7章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第8章我国不同层系盐构造与油气勘探和第9章盐岩的资源和储存价值。 我国广泛分布不同时代含盐盆地,盐构造研究已有重大进展,如在盐构造地质建模、物理模拟、形成机理、动力学演化模式、油气成藏及油气勘探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巨大,相关油气勘探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盐构造的识别方法、形成机制以及对油气资源的影响也有待持续研究。另外,对于我国盐穴的综合开发利用,尚未充分开展,需要加快这一领域的前期研究。
……
1.盐构造研究意义
蒸发岩形成于水动力平衡被蒸发作用所严格控制的沉积环境。严格地讲,盐岩指纯净的氯化钠晶体,但自然界盐岩很少由纯盐组成。盐岩多指由蒸发岩(如硬石膏、石膏、盐)以及泥岩等组成的混合物( Hudec and Jackson,2007)。蒸发岩因其具有特殊的力学性质,如较强的流动性、可以忽略的屈服强度,成为地质学研究的焦点。盐岩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低温变质岩,在地下经历了强烈的流动变形和重结晶作用,是认识变质岩流动变形机理的理想参照物。控制盐岩流动变形的驱动力主要有浮力、重力差异负载、构造应力(伸展应力、挤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和热传导等。
盐构造是指南于盐岩或其他蒸发岩在地表或地下流动形变形成的地质体,包括变形体本身及其周同的变形岩层。由于对油气聚集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盐构造研究在石油地质领域内受到了极大重视,对于认识沉积相(盖层和储层)的时空分布、烃源岩生成、油气运移和圈闭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盐岩是地层中易流动的组分以及上地壳中有效的滑脱层,作为油气系统的常规要素,对于圈闭构造演化和油气运移路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盐岩的高热导率对烃源岩的成熟度有很大影响,并且盐岩几乎可似忽略的渗透性使其成为有效的盖层。
世界上许多特大型油气田储存于含盐沉积盆地中(如墨西哥湾盆地、北海盆地、滨里海盆地、坎波斯盆地、桑托斯盆地、下刚果盆地、扎格岁斯前陆冲断带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等)。阐明盐岩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关系有助于沉积盆地含油气性的预测、评价及油气勘探效率的提高。
盐构造常控制油气圈闭的构造演化。盐岩影响着同运动或后运动的沉积物分布模式与储层分布,对建立地层圈闭非常重要。在区域尺度上,盐岩可以在烃源岩顶部和底部形成丰富的圈闭类型,在墨西哥湾盆地有充分地体现,并不断取得勘探发现。
盐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显著影响沉积物热演化。较厚盐层可以冷却其下部沉积物而加热其上部沉积物,南此影响其上、下烃源岩的热成熟演化进程。如盐岩为墨西哥湾和桑托斯盆地中盐下烃源岩的延缓成熟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上覆沉积物可能有5km或更厚。
盐岩是好的盖层,世界上许多含盐盆地也是重要的含油气区,已发现的58%的工业油气盆地与含盐沉积相关,分别控制着世界已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的89%、80%,深水油气发现中与盐相关的盆地达到75%(Hudec and Jackson,2006)。全球不到8%的以盐岩盖屡为主的区带拥有世界55%的石油探明储量。Klemme和Ulmishek(1991)统计表明,世界上334个大油气田的盖层为盐岩、石膏,占到了总数的33%。因此,盐岩盖层是大油气田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实例如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的天然气田。
盐岩还可以影响储层质量。例如,盐岩在储层成岩历史过程中控制热液孔隙水,是墨西哥湾古近系深水盆地中储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盐岩的构造变形常可以有效地保存盐下储层物性。
在油气开发方面,盐岩地层在钻井作业过程巾经常发生塑性蠕变,盐岩溶解垮塌,膏岩、泥岩膨胀缩径,进而导致卡钻事故。因此,识别和预测盐岩层分布及其变形行为对于工程钻探安全非常重要。
盐构造还聚集许多金属与非金属工业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盐岩、钾盐(钾肥)、石灰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自然硫、锌、铅、银、硫化镁、硫酸锶以及其他许多微量矿物成分。
由于盐岩具有蠕变性、良好的封闭性和自身变形恢复的特点,盐体采出后留下的空穴可以用来储存其他能源或有害化工和核废料物质,如①低压液化气,如甲烷、丁烷、丙烷等;②高压挥发物,如乙烯等;③石油液体产品,如原油、汽油等;④有害性或放射性废料,如核废料、有毒化工物质等;⑤氢气、空气等,用于风能发电中电能的转化储存等开友利用。从长远利益来看,这些储存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环境安全意义,日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开发利用盐穴的存贮功能。
2.盐构造研究简史
自1906年得克萨斯州Beaumont地区Spindletop盐丘发现以来,盐构造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扮有重要角色。墨西哥湾盆地盐构造的勘探研究一直引领这一领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并促使大量的深水油气资源被发现。盐构造理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德国北部盆地和北海盆地在地质解释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利用地震和其他地球物理手段进行地下盐构造勘探铺平了道路;其次,在南大西洋两岸,尤其是巴西和非洲西部的被动陆缘盐盆地,伸展构造背景下盐构造的地质解释,指导了上述盆地的油气勘探,并促使20世纪70 – 80年代大量的油气发现;后,在1990 – 2000年间,外来盐逆冲席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墨两哥湾大量油气资源的发现,成为油气勘探领域开始复兴的标志( Mohriak et al.,2012)。新世纪以来,巴两东海岸盐下巨型油气田的发现,引起了全球对盐构造的关注。
对于盐构造的深入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以下四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1)地表盐构造研究;地表盐构造的研究为地下盐构造样式的识别提供了构造模型。诸如对伊朗扎格罗斯山区霍尔木兹群地表盐构造及德国二叠系盐矿山的研究,加深了对盐岩构造样式和变形机理的理解,为地下盐构造样式解释提供了指导。
(2)地震成像。近年来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成像技术快速发展。随着诸如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盐席和底辟成像质量的提高,盐体及盐下构造成像更为清晰,盐内幕能干层变形特征被更清晰地刻画( Ratcliff,1993)。
(3)物理和数值模拟。对盐变形物理和数值模拟的尝试已进行了数十年(Nettleton,1934),早期研究将盐体及其上覆岩层模拟为黏性流体。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将上覆岩层模拟为脆性物质,这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研究结果表明,盐岩层并不是引起变形的主要原因,而是被动地变形,改变了对盐岩层变形的传统认识。精细的二维、三维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仍是盐构造研究的前缘领域,两者相结合不断提出新的盐构造样式并指导构造建模。
(4)构造恢复。剖面复原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初用于盐构造研究(例如Worrall and Snelson,1989)。在过去几十年,许多人使用复原方法重建盐运动模式及其同岩的变形历史,但盐岩i维流动造成剖面上物质不平衡的难题尚待研究。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研发,盐构造地质基础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图、钻井和测井数据、地球物理资料等)的持续积累,盐构造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①通过岩石力学方法研究盐岩的流变属性:②基于墨西哥湾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研究被动盐底辟边缘生长地层的发育过程:③在伊朗等地实测地表盐岩的流动速率推测其运动模型,如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测量她表盐岩的流动速率;④利用高精度地震反射剖面约束地下盐构造i维几何形态,甚至盐构造内部变形特征,如巴西、阿曼等地;⑤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对盐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变形方式提出了新的认识。
我国的盐构造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费琪和王燮培,1982),早期对盐岩成因模式、盐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含盐盆地含油气性进行了探讨(袁见齐等,1983;孙大鹏,1984;李任伟,1988;许化政,1988;齐兴宇等,1992),并围绕固体盐矿的寻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江汉盆地先后发现了与盐构造密切相关的油气田(藏),盐构造研究逐渐深入。其中,塔里术盐构造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戈红星,1997;周江羽和韩燕英,1999;何亚伟等,2003;邬光辉等,2003;汤良杰等,2003,2007b;刘晓峰等,2005;余一欣等,2005,2006,2007,2008)。羌塘盆地在地表发现三叠系盐构造,开始探讨膏盐岩沉积及与油气的关系(罗建宁等,2003;李亚林等,2005)。目前,在盐岩沉积成因、盐构造变形样式、平衡剖面复原、物理模拟、盐构造形成机制和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已取待重要进展,但对盐构造变形特征的认识有待提升,以推动我国盐构造相关油气的勘探以及盐类矿产的开发利用。凶此,需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我国盐构造发育区的变形特征以及其油气成藏规律开展深入研究,这对盐构造理论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盐构造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盐体构造变形复杂,在地下深处具有流动变形和不可压缩的特点,盐岩力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综合研究。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盐构造的主要手段有地表野外填图和测量、遥感解译和运动学测量、地震解释、沉积相分析、构造变形分析以及几何学与运动学恢复等。在微观尺度上,研究盐构造主要从野外研究、流变学研究、显微构造、变形实验以及物理和数值模拟等方面人手(图0.1)。
随着盐构造地震识别技术的应用和提高,盐构造的研究逐渐精细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平衡剖面技术,成为研究盐层变形历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盐构造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的平面和剖面三维解析。由于膏岩层对地震波的屏蔽作用,上述技术在研究盐内部构造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于盐内部构造的研究在巴西、阿曼等地取得重要突破,并推动了油气勘探发展。
地质模拟实验在盐层内部变形构造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质模拟有助于理解地质变形过程,提高对地质构造演化的直观认识。通过二维、三维精细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可以验证各种类型盐构造形成的变形机制。野外以及显微构造研究为地质模拟实验提供了必要的物性参数及结果验证。中东、塔里木、两班牙等地区地表良好保存的盐构造为盐构造理论研究提供了天然地质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研究地表盐构造变形的新方法不断出现。如利用COSI-Corr(Co-registration of Optically Sensed Images and Correlation)技术测定盐岩层水平流动速率,利用InSA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测定盐岩层垂向流动速率等,它们在研究盐体的地表变形速率、力学属性(如黏度)及运动学模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定量精细浏量盐体的变形过程成为可能。
将地貌、构造地质与盐构造相关的动力学相结合,开展盐构造构造解析,有利于预测含油气区带及圈闭的分布。这在伸展盆地(如墨西哥湾、南大西洋两岸等)的底辟、刺穿构造中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的油气发现,因此在前陆挤压盆地的油气勘探中也应予以重视。
4.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综合分析了国际盐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作者20年来对盐构造研究的经验积累,特别是对塔里木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研究成果,对盐构造的理论和油气勘探实践进行总结,以期推动我国盐构造的研究和油气勘探的发展。
全书分为3篇,共9章。篇为蒸发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为两章,包括第1章蒸发岩的时空分布和第2章蒸发岩形成的沉积和构造背景。第二篇为盐构造样式及其变形机制,分为4章,分别是第3章盐构造样式、第4章不同层次盐构造样式、第5章盐岩的力学属性和变形机制、第6章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第三篇为盐构造与油气勘探,共分3章,分别是第7章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第8章我国不同层系盐构造与油气勘探和第9章盐岩的资源和储存价值。 我国广泛分布不同时代含盐盆地,盐构造研究已有重大进展,如在盐构造地质建模、物理模拟、形成机理、动力学演化模式、油气成藏及油气勘探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巨大,相关油气勘探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盐构造的识别方法、形成机制以及对油气资源的影响也有待持续研究。另外,对于我国盐穴的综合开发利用,尚未充分开展,需要加快这一领域的前期研究。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