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79720丛书名: 互联网
同类书推荐:《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
《互联网哲学:互联网 时代的人类智慧》
1 天地悠悠,谁主沉浮 /002
2 广义互联网 /007
3 真假、新旧、强弱 /013
4 隐形人的世界 /020
5 量子时代的玩法 /026
6 生态的变迁 /032
7 寻找平衡 /038
8 皆为囚徒 /044
第二章@博弈与智慧
1 植物的智慧 /052
2 动物的智慧 /059
3 个体与群体 /066
4 智商、情商、维商 /073
5 维度决定成败 /079
6 维度的拓展与穿越 /085
7 智慧、智能、智识 /092
8 颠覆的原理 /100
第三章@博弈与经验
1 天上观与天下观 /106
2 整合的妙味 /112
3 颠覆是另一种共存 /118
4 轮回的应用 /123
5 博弈十诀 /128
6 不可能性的突破 /135
7 与陌生人发生关系 /141
8 盲点 /147
第四章@博弈与工具
1 创新的分工 /154
2 创业的陷阱 /160
3 货币的博弈 /165
4 格局的运行 /171
5 欲望的经营 /178
6 人性与机器 /184
7 人与工具的分离 /190
8 链接与按钮 /195
第五章@无用的思维
1 情怀与宗教 /202
2 骗子、傻子、疯子 /208
3 有权的、有钱的、有名的 /214
4 食物和异性 /221
5 进化与作弊 /227
6 正确与方便 /233
7 分享与共享 /239
8 免费与利他 /245
第六章@有用的思维
1 如何做局 /252
2 入局与破局 /257
3 搅局的底线 /262
4 局面的重启 /268
5 滴滴打车与滴滴打人 /274
6 启动潜伏的世界 /280
7 价值驱动 /286
8 现金为王 /292
第七章@局面的秘密
1 物联网思维 /300
2 人联网思维 /306
3 经济学家为何无视互联网? /311
4 大局与小局 /317
5 矛盾的局面 /323
6 四面楚歌的局面 /329
7 怎样才算大家一起玩? /335
8 困局下的转型 /341
第八章@境界的升华
1 无边界生存 /348
2 重建三观 /353
3 生态的运行 /359
4 互联网微积分 /365
5 另造一个社会 /371
6 怎样做出世界上**的公司? /378
7 简单化就是一切 /384
8 天下归心 /389
后记 /395
终于下决心,写本大众化的书。有些风险。众口难调时,只能照顾那些不爱看书的人。他们是大多数,却*难取悦。
信息类汇编铺天盖地,却不能成为工具书。智慧类读物狂喷“鸡汤”,更于事无补。如果读者不蠢,这些书还有什么意义?
真诚的作者无力引领读者,只好把成功案例总结成三十六招、七十二式,再用互联网思维等标签冠名。对企图听着故事发大财的人,终究只是娱乐。
争胜求生,都是博弈。招式中隐含的一定是思维。这种无形的东西,因人而异且随机应变。有了固定的模式,就没了成型的脑袋。
若把人分为“有脑”和“无脑”,没人承认是后者。我经常沦为后者。每次上微信,看到注有“深度好文”的标题,就忍不住想看。好文章,不需要标这个。
同样的文章,是否标为深度好文,阅读量相差巨大。人,都号称有思维,可就是容易上当,也喜欢上当。
真正的深度好文,是没人看的那种。请人吃了饭、喝了酒,再追问:我写得怎么样,给个准话儿。人家很谦卑,自嘲半天,*后坚定地说:看不懂。
现在的努力方向,是写浅度好文。恰好合乎本书的要求。
具象的互联网思维,已引起众人反感,终于回过味儿来。
皇帝的新衣,不是出于皇帝威严和大众无知。人们都希望以安全又体面的方式,突出自己的才智。都不傻,各有算计。
如今时尚的新衣,并不在皇帝身上,它属于大众,每人都想披上一件。
对新衣的赞美,比新衣更具蛊惑。社会中的话语权,依旧掌握在三种人手里:有权的,有钱的,有名的。他们永远不缺喝彩的人,所以讲什么都显得很对。
有权的倒不多讲。你在线上的维度我不管,下了线咱再研究。
有钱的都很爱讲。擅长讲过去。要么添枝加叶,要么引申杜撰。
有名的*猛。敢讲趋势与未来。坚信死无对证,肆意信口开河。
轮到我这无脑的,只好向高人学习,就谈现在。
思维为了行动,行动为了结果。全靠当前博弈。
残酷的现实和无情的资本,正强迫浮躁者从痛苦中挖掘自身的智慧。
真正的高手,都是无师自通、无中生有。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每个高手都是**的,生来寂寞,是互联网给了他们欢乐。众人不懂他们的思维,却喜欢听他们的故事、配合他们的行为、帮他们建立王国。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引发读者的**性。赤条条走进江湖,以一己之力博天下,是谁也逃不脱的路径。
天下有大小,思维有高低。读书,也是博弈。
仲昭川
2016年于北京望京
前几天,有人问我: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哪个重要?
我反问:同一件作品,出自工匠是工艺品,出自艺术家是艺术品。哪个更贵?
他回答:当然艺术品更贵。
我又问:工匠的作品为什么不能是艺术品?艺术家的作品为什么不算工艺品?
他无语。感慨万千的样子。
都是我们把事想得太复杂。工匠和艺术家,只是市场的分类。归为一点:他们都是有尊严的手艺人。尊严来自他们对手艺的热爱和捍卫。赚钱只是顺带效果。
一个手艺人扎堆的社会,充满了热爱和捍卫,其中的人也一定有尊严。精神上获取外界肯定,物质上也顺然得以丰厚。
八百万人口的以色列,有近四万名科学家。我们羡慕创新精神。
八千万人口的德国,有两千多个世界名牌。我们赞颂工匠精神。
这些精神,原本也都很简单,它们只是种热爱和捍卫。
无论这种热爱和捍卫多么狭隘,都是社会成就的根源。
以色列从来没有号召过创新,他们只是要捍卫民族尊严。只要有能证明自己优秀的事,他们就满心欢喜地投入。当然也包括赚钱。
德国人声称一辈子只跟你做一次生意。比如一把菜刀卖给你,能用一辈子。可当你发现菜刀很好,还会再向德国人买锅买盆,买各种东西。岂止是一次生意。
然而,德国人不喜欢创新。他们只喜欢精益求精。
很多人不知道,德国人不仅不创新,还喜欢盗版。
在中国清末的时候,德国制造业的抄袭举世闻名。当时刚进入工业时代,全世界的创新产品大量问世,大英帝国走在前列。德国人不会创新,就只能拼命仿造,质量还不行。后来英国忍无可忍,要求德国货都要标明“德国制造”,否则不准进英国。
可以说,没有昔日的盗版,就没有今日的精良。在一百年中,德国人持续发挥了精益求精的专长。
中国的专长,是我们的山寨本领。不必谦虚。
在博弈论上,因地制宜的模仿,就是*牛的创新。除非我们是领头羊,没有模仿目标,才有必要去搞所谓的创新。
世上所有的落后,不是不努力,而是把自己的长处当成了短处。
模仿能力是我们的长处。如果分析基因,那就是祖祖辈辈都要求向榜样学习,不准标新立异。世代的传承,成就了绝技。
不要争论。先看咱们互联网界那些成功者。
马云的****模仿了各类黄页网站,**模仿了美国易趣。
马化腾更狠,逮住谁就模仿谁。先是模仿了以色列的ICQ,接着又模仿新浪卖彩信彩铃、模仿网易搞在线交友、模仿盛大玩网络游戏,就这么一路走来。
李彦宏不用说,模仿了谷歌。
这些案例,并非歌颂模仿万岁,恰恰说明模仿也是高手专利。
看一辈子魔术也不会变戏法,这种人还少吗?
高手的模仿,一定包含了匠心独运。
史无前例的创新者,只是跟自己博弈。而模仿者,是跟天下所有的眼红者博弈。
哪个更难?不好说。
模仿的**步很简单,谁厉害向谁学。第二步呢?难。
现在谁火?滴滴打车。当然,滴滴打车也模仿了别人。
再看看谁在模仿滴滴打车,就知道有哪些难点和乐趣。
印度有很多聪明人,也知道中国有个滴滴打车。可那里穷人多,打车的人少。
怎么办?一转念,突然发现强奸女人的男人多。
在发达国家,遇到危险就报警,警察几分钟就到。可印度不行,警察少,动作慢。
于是,一位仁兄发明了一款手机应用,专门提供紧急保镖。有了情况,一个信号发出去,立即就有神兵从天而降,摁住歹徒一通暴打。
打完不解气,还能索赔点现金什么的。这应用,一下就火。
坊间戏称“滴滴打人”。
它的特点是“快速反应、强力执行”,给人带来空前的安全感。
其在新德里的呼叫中心,有180个反应小组。每当有人求救,几分钟就能抵达现场。
据报道,某夜一名女性的汽车在回家路上爆胎,三名不怀好意的男青年靠近骚扰。她立即锁上车门,拿出手机向“滴滴打人”求救。12分钟内,先后有三名保镖赶来解围,不仅护送她安全到家,还帮她的汽车换了轮胎。
目前,“滴滴打人”已扩展到旅游业。你只需把具体行程登记在自己的账户里,他们会派专人随时确认你的安全。出现情况,会联络有关部门,以及你指定的帮手。
“滴滴打人”的创始人特别强调,他们在筛选简历时非常严格,雇员不仅要乐于助人,还要受过良好教育,有运动背景的男孩优先。录取后,会进行紧急保护的专业培训,如调解争斗、扑灭小型火灾、给受害者做心肺复苏,等等。
印度的安全市场巨大。创办不到两年,仅在新德里地区,“滴滴打人”已有上万名注册用户。每月只需4美元服务费,就可以享受私人保镖服务。
可想而知,在“滴滴打人”门口排队的投资人有多少。
正如专车服务在中国的遭遇,印度的警察局对此不以为然,甚至扬言取缔。
这场博弈中,政府也很尴尬。“滴滴打人”的创新,确实为社会做了贡献。可是,这毕竟是民间行为啊。这么大一个市场,就白白奉送了吗?怎么收税都没想好呢。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招法高不高。
在中国,这种服务都属于Ework范畴。在市场分类上,应该叫大众救援。
危急时刻,它不仅能提供各类解围,还能帮忙通知亲友、救火、维修、医疗抢救,也能处理杂事,如配钥匙、寻找走失的老人儿童或宠物。当然,也包括叫出租车。
互联网随身技术的应用,使Ework不再限于个体在线谋生,而成为一套社会神经系统,自动调配个体间的需求和供给。
跟所谓的市场经济不同,它是即时反应、精准到达、针对满足、可追溯、可反馈、省略交易谈判、大众帮助大众。当你双手不便时,甚至有人带着牙刷来帮你刷牙。
这在如今,已不是新鲜事。
用得着去成功学课堂听什么趋势和未来吗?这些机会就在眼前。
只要不跟着凯文·凯利这些巫师高喊什么去中心化,立即就能听到两个相反的旋律:
一、在产品市场,是去中间化。那些电商低价卖东西,本就不赚钱,只是在新的生态下探索玩法,重新瓜分利益。正常的产品,不管你在线上线下,利润空间就那么多。利益在电商之外。电商并不能独自扩大利益。电商只是必要的道具。
二、在服务市场,是去中介化。所有古老的中介,都在脱胎换骨。个体化、即时化、全民化的多元服务生态,已备雏形。服务分类无穷无尽,有专业的、业余的,有常规的、特殊的,有预约的、紧急的,有本地的、外埠的,有公开的、私密的,有收费的、倒贴的。等等等等。
产品有周期,服务没成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只要有人买单的行为,都是服务。
今天老张到坟上帮人家哭了一顿,赚了一百。明天老李去也赚了一百。
后天就是老刘。只不过,他是到婚礼上为来宾擦鞋,晚上回到家,顺手就在网上开了红白喜事服务群,还打电话给在北京上大学的远房侄子,让他帮着开个网站。
模仿就是脚踏实地。分享的不是趋势和未来,而是已有的成果。
开启自己意识中的维商,从模仿者到被模仿者,只在一念之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