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218570
自艺术大师能阿弥算起,茶道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而自茶道自中国传入日本,就与建筑、绘画、书法、陶瓷、木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茶道诞生至今,已成日本的国粹。茶道影响了日本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甚至包括音乐、戏剧),对日本的艺术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推动。
究竟是什么让茶道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茶道中蕴含的美学意义,真的能改变一个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看待世界的方式吗?
答案,就在这本书中。
茶道作为日本文化的精髓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式和内在都在不断变化。而在其中,形式是一开始就得到统一的部分。
从寝殿造到书院造,武家的宅邸和茶道的形式一起发生着变化。外观、室内陈设和家具等等,以书院造的形式将武家与茶道达成了完美的统一。
而茶道的核心——品茶的方式则从室町时代后期开始逐步产生变化,形成了极为繁琐却又各具意义的标准和流程。
本书将从茶室、茶具、品茶等多方面讲述茶道的历史变迁与其文化意义。
序言
第1章茶之美的原点
一壁龛的空间/8
二土墙茶室/16
三手的触感/26
四曲尺分割/34
五曲尺分割与茶道/44
第二章数寄的发展
一唐物庄严的时代/60
二茶汤的萌芽/82
第三章从数寄到茶道
一数寄之道/114
二茶汤的发展/129
三鼎盛期的茶汤/153
四近代的茶道/166
第四章美的行为举止
一点前/176
二茶汤中的美之世界/197
第五章审美意识的变迁
一茶之美的变迁/208
二茶会与道具搭配/226
结语/238
后记/242
不久,便出现了四叠半[1]大小的狭小茶室。茶室配有被称作“露地”的通道和庭院,客人经过这种通道和庭院,洗手,漱口,然后进入茶室。早期的茶室并不在深山之中,也不在宽敞的庭院里面。
室町时代后期,“市中山居”的说法风靡一时。人们虽然身居闹市,却想寻求一种居住在山中的脱俗境界,茶室也因此应运而生。
茶室是茶汤[2]爱好者策划、设计并建造出来的。室内面积、屋顶及出入口的高低、窗户的大小和朝向、采光方式、柱子等部件的选材用料、各部分的尺寸和比例,人们对这些结构之美的要求越来越高。
茶室的变化,也为茶室内使用的道具带来了很大影响。
茶汤经常被比作戏剧。主人在点茶位置点茶,客人在一旁观看,这的确同戏剧和舞蹈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和戏剧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客人参加进来,茶汤才得以成立。而在戏剧和演剧中,客人的态度并不那么重要——无论是翻一翻剧本,还是打个瞌睡,都不会对舞台上的表演带来任何影响。茶汤则是由点茶招待的主人与品茶的客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世界,主人与客人的人际关系是其根本。
茶汤的艺术在不断尝试中逐渐得到升华。古人尤为重视“客组”,“客组”指的是谁为主谁为客、客人与客人之间如何搭配等问题。如果不能实现客人间心灵的融合,便无法与主人心性相通。
器物鉴赏也是同样的道理。和观赏陈列在美术馆的艺术作品不同,品茶时虽然身在美的世界中,但也需要和人打交道。坐在壁龛前欣赏挂轴,茶人称此为“瞻仰”——不仅是欣赏和评价,更是怀着对作者的尊敬之情,去体会挂轴的内容,并与挂轴主人以同样的心情去鉴赏。
室町时代末期,人们开始将茶汤称为“茶道”。所谓“道”,既是指引人们到达目的地的道路,也是一种方法和过程。因为走的是规定好的路,所以具有了普遍性。本书书名中用的不是“茶”而是“茶道”,想要表达的是,不仅要追求饮茶的艺术性,更要弄清楚先人追求美和精神世界的历程。
成书于天正十六年(1588年)的品茶传书《山上宗二记》,对“客人所行之事”有如下描写:
第一,纵平日熟识,然展示茶具或开启新茶罐时毋庸赘言,纵使日常品茶,进入露地之时,亦应心怀“一生仅此一会”之意,敬畏主人,行公事之仪,忌闲聊杂谈。
由此可以看出,饮茶已经从单纯的喝茶品尝,向着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化方向发展了。
当时茶汤的惯例是,此次为客,下次就要邀请此次的主人。每次茶会,主人要陈设坐席,搭配茶具,而且要以一种确定的目的或主题来布置。除庭园、茶室、以壁龛书画为主的室内装饰、花卉以及花器外,还有饮茶所需的所有茶具、茶室、怀石料理、糕点,甚至周边环境,都要进行周全的考虑和布置。堪称是一场艺术性的创作活动。
室町后期的茶人们,称茶会为“一生仅此一次之会”,其构成要素中,不仅包含了上述创作的努力,还有茶汤“仅此一次”的精神。一方面是主人的苦心和努力,从另一个角度看,当自己作为客人受邀参加茶汤时,主客之间也能互相启发。这不仅完善了茶汤,更为建筑、工艺和饮食带来了莫大的影响。
江户时代初期,人们将茶汤的心得总结为“谨”“敬”“清”“寂”四个字,因为主人和客人知道,只有体会了其内在精神,才有可能进入纯粹的茶汤世界。
人们尊重舶来的优秀工艺品,培养了对美的鉴赏力,并最终将乍看粗糙的器物和工艺品作为茶器来使用。这是因为他们充分理解了古典美,知道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并发掘出了亘古不变的真实美。在追求内在精神、并将其不断深化的时代,高超的技艺能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多源于茶人的审美意识和引导。
另一方面,有的时代也曾喜好优美情调,茶汤也曾一度穷奢极欲,拘泥于所谓礼节,背离了造型美的充实。但所幸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诸多流传下来的工艺品和茶器,来探求往昔的审美意识。
本书在书名中用了“美学”一词。美学是以美的事实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关于何谓美的事实,方法论会有差异,立场也会有所不同。
本书从一位茶人实干家的主观立场出发,尝试对茶道相关问题中美的原理进行重新诠释,重点是分析艺术创造性和“兴趣爱好的能力”。
法国思想家保尔?瓦雷里曾说:“真正的传统,不是单纯效仿他人做过的事,而是重新发掘出成就美好事物的精神所在。”本书若能在大家思考茶道之美及其内在精神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人将不胜荣幸。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