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23662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的编纂始于2004年底。2005年8月《年鉴》2004卷出版后,得到了史记研究界的一致好评,之后每年出版一卷,对上一年《史记》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年鉴》2013卷基本保持了前几卷的栏目框架和编辑体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创新。增加了原创内容的比例,组织研究人员执笔撰写了司马迁研究综述、史记研究综述、近十年来《货殖列传》研究综述等篇章,增加了历年学术会议介绍、1949年至2004年研究著作目录索引等内容,对1994年至2013年论文目录进行了补遗。全书16开30万字,集工具性、资料性、知识性为一体,分为研究综述、考古发现与研究、版本整理与研究、著作与论文摘要、学术组织与专家、论文著作索引七个部分。
学术前沿
中华书局《史记》修订本出版……………………………………………………….李淑芳(3)
研究综述
司马迁研究综述……………………………………………………………………….党艺峰(15)
司马迁家世生平研究……………………………………………………………………..(15)
司马迁天道观念与《史记》体式创新研究…………………………………………..(16)
司马迁史料学观念研究………………………………………………………………….( 18)
司马迁政治思想研究……………………………………………………………………..( 20)
司马迁文艺美学观念研究……………………………………………………………….(23)
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29)
司马迁的女性观念及其他研究…………………………………………………………(30)
《史记》研究综述…………………………………………………………. 张 晶 梁建邦(32)
汉梁文化研究………………………………………………………………………………( 32)
思想内容研究………………………………………………………………………………(34)
人物研究…………………………………………………………………………………….(39)
体裁体例研究………………………………………………………………………………(43)
版本及校勘研究……………………………………………………………………………(44)
写作艺术研究………………………………………………………………………………(44)
语法文字研究………………………………………………………………………………(46)
比较研究…………………………………………………………………………………….(48)
史记学研究…………………………………………………………………………………(50)
考古发现与研究
有关《史记》的考古发现……………………………………………………………杜振虎(59)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新发现…………………………………………………………( 59)
殷商考古新发现……………………………………………………………………………( 60)
西周考古新发现……………………………………………………………………………(61)
东周考古新发现……………………………………………………………………………( 65)
秦国及秦王朝考古新发现……………………………………………………………….(69)
西汉考古新发现……………………………………………………………………………( 72)
《史记》考古发现研究………………………………………………………………..杜振虎(77)
三皇五帝时代考古研究………………………………………………………………….(77)
夏商考古研究………………………………………………………………………………( 79)
西周考古研究………………………………………………………………………………(84)
东周考古研究………………………………………………………………………………(88)
秦汉考古研究………………………………………………………………………………(92)
版本整理与研究
版本与校勘研究……………………………………………………………………….王晓红(99)
版本研究…………………………………………………………………………………….(99)
校勘研究……………………………………………………………………………………(101)
词语考证与语法研究……………………………………………………………….. 韦爱萍(105)
词语考证……………………………………………………………………………………(105)
语法研究……………………………………………………………………………………(111)
著作简介与论文摘要
重要研究著作与论文集简介……………………………………………………… 赵怀忠(121)
重要论文摘要………………………………………………………………………… 马雅琴(141)
港台地区及海外研究
日本学者编撰《史记钞》选本综论……………………………………………… 凌朝栋(163)
日本学者早期编撰的《史记钞》选本………………………………………………..(163)
日本学者晚近以来编撰的《史记钞》选本………………………………………..(164)
日本当代学者编选的《史记钞》选本……………………………………………….( 166)
学术组织与专家
朱枝富…………………………………………………………………………………. 凌朝栋(171)
论文著作索引
司马迁研究论文目录……………………………………………………………….. 詹歆睿(177)
《史记》研究论文目录……………………………………………………………… 詹歆睿(181)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著作目录………………………………………………… 赵怀忠(197)
司马迁与《史记》论文目录补遗(2000—2012)…………………………….. 梁建邦(205)
研究动态
汉梁文化与《史记》研究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综述………………………………………… 王晓红(233)
北京史记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届年会综述………………………………. 李淑芳(236)
后 记……………………………………………………………………………………………(239)
约稿启事………………………………………………………………………………………..(240)
学术前沿
中华书局《史记》修订本出版
2013 年8 月17 日,《史记》修订本在上海书展首次面世,点校本《史记》初版在问世54 年之后,迎来了首次修订。2013 年10 月19 日,中华书局《史记》修订本在全球(含欧洲,美国、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等)举行首发式。《史记》修订本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个成果,是受关注也是修订工程中为繁复的一部。首印版限量印制2 万套,每套定价590 元,均有统一编号。
《史记》的修订工作由南京师范大学承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赵生群担任修订主持人,修订小组成员包括方向东、王华宝、吴新江、王锷、曹红军、王永吉、苏芃。本次修订全面、系统地校勘了北宋至清代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以及十余种日本钞本、敦煌写本。修订本对原点校本分段进行优化、调整,改正破读之处,统一标点体例,纠正讹脱衍倒。修订本改订标点约6000 处,新增校勘记3400 余条,处理文字约3700 字(增1693 字,改1241 字,删492 字,移298 字),改正原点校本排印错误300 多处,并且恢复了被原底本删削的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中的《补史记序》、《补史记条例》和《三皇本纪》,将《补史记条例》补入《史记》各篇,将《三皇本纪》作为附录予以保留,资料更加完备。全面检核三家注相关引文,确立引文的精确起讫和来源。选用清代金陵书局本作为底本,依据当代研究成果和读者需要进行修订。《史记》修订历时8 年,是21 世纪学术成果和学术水准的集中体现。
一、点校本《史记》修订缘起
1956 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印书》,首次提出整理出版“面貌全新、校勘精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的‘二十四史’”的建议。在、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由中华书局组织人力、订出规划,集全国之力对“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进行次点校,几经波折,直到1978 年才完成这一庞大文化工程。顾颉刚先生领衔整理的《史记》点校本成书早,于1959 年10 月出版,以其分段精善、校勘审慎、标点妥帖,技术处理得当,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为通行的《史记》整理版本。但受当时学术、文献、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的标准和体例尚不成熟。随着古籍整理体例的不断完善、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修订点校本的需求日
益突出。
2005 年初,中华书局开始着手进行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的前期调研,引起了学界广泛、热烈的响应。2005 年11 月,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生群商谈《史记》修订事宜。在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的倡议下,2005 年11 月,时任的总理对修订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求重视和支持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2006 年4 月,修订工程正式启动。中华书局集合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陕西、广东、山东、江苏、吉林等省市的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从2007 年起,全面展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2007年12 月,以安平秋先生为组长的评审组,在北京讨论通过了点校本《史记》修订方案,确定由赵生群教授主持点校本《史记》的修订工作。2010 年1 月,时任的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对修订工程提出了进一步批示,指示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给予支持。2010 年,这项出版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管理。
二、点校本《史记》修订的工作进程
2006 年
4 月5 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专家论证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季羡林先生因病住院休养,未能与会,写成《我的建议》一文,对修订工程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出版集团总裁、党组书记,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杨牧之同志到会认真听取了专家学者的发言,并对重视质量、锻炼队伍等方面提出期望和要求。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司长吴尚之同志到会并讲话。
5 月,徐俊与于涛、王勖、李静同志抵达南京,与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等商谈《史记》修订事宜。
2007 年
5 月16 日至18 日,中华书局在香山饭店组织召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次修纂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进入到了实质性的修纂阶段。
6 月22 日,徐俊同志与修订办公室张荷、樊玉兰同志及许逸民先生,访问北京大学安平秋先生,商谈《史记》修订方案事宜。
9 月,《史记》底本复校工作展开,同时制作完成的《史记》工作本寄往修订组。
11 月,《史记》底本复校工作结束。
12 月28 日,“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办公室组织召开《史记》修订方案专家评审会。
2008 年
1 月15 日至16 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修纂委员会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第二次修纂工作会议。会上,已完成修订方案评审的十六史中的《史记》等十二史分别签署了项目议定书和委托合同书,由任继愈先生、杨牧之同志颁发给各史主持人。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牧之同志作了会议总结报告。
4 月20 日,徐俊同志前往南京,与《史记》修订主持人赵生群教授沟通,就目前修订工作进展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6 月18 日至22 日,徐俊、黄松同志赴南京,与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商谈修订工作。
2009 年
6 月10 日至11 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第三次修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7 月初,《史记》修订小组提交修改后样稿三卷。
10 月初,《史记》修订小组提交修改后的三卷样稿,修订办组织专家进行书面评审。
11 月3 日至6 日,《史记》、《三国志》修订样稿评审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两史共
六卷样稿的校勘记和标点改动为基础,对于出校原则、长编撰写、标点改动、改字尺度、
工作程序等问题做了集中讨论。
2010 年
4 月,《史记》修订小组提交改后样稿,修订办公室集中组织专家对样稿进行审读、
编辑加工、排版等。
5 月5 日至7 日,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修订办王芳军走访南京、上海各修订小组。
与各小组主持人及修订组成员进行座谈,了解各史修订进度,并确定各史交稿计划。
7 月11 日至12 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第四次修纂工作
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牧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平秋,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
理司和国家出版基金办公室、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等有关单位领导,以及部分曾经参与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工作的上海学者、上海出版界领导等出席大会。
2011 年
7 月下旬,《史记》修订小组提交批三十卷稿件。修订办组织专家和编辑,对来稿进行审读、加工。
9 月上旬,鉴于《史记》修订工作量大,版本调研费用较高等特殊情况,由《史记》修订组提出申请,“二十四史”与《清史稿》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中华书局局务会研究后同意向《史记》修订组增拨修纂经费十万元整。中华书局与《史记》修订组、南京师范大学三方签署了有关协议,并完成拨款程序。
9 月21 日,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召集“二十四史”修订办全体人员及历史编辑室李静、王勖、王勇、鲁明召开会议,部署《史记》、《旧五代史》两部修订稿的试审工作。由此开始,二十四史修订稿正式进入编辑审稿阶段,相关编辑将视修订稿完成情况陆续加入此项工作。
11 月17 日至19 日,《史记》次修订专家审稿会在南京召开。
2012 年
3 月30 日至4 月1 日,中华书局编辑部在香山景明园宾馆召开次内部定稿讨论会,形成批《史记》修订稿的正式意见。确定以后,编辑组定期召开《史记》编辑会议,沟通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5 月3 日至5 日,《史记》第二次定稿会在北京建银大厦召开。会议在编辑部正式审稿意见的基础之上,经过讨论和沟通,形成了《史记》修订批定稿共三十卷。
6 月7 日至8 日,二十四史修订办召开《史记》修订稿第二次编辑部审稿会,审定
《史记》卷四十一至卷六十一、卷八十三至卷九十七修订稿。
6 月19 日,《史记》修订小组提交《史记》修订稿标点长编。
7 月,《史记》修订本排版工作启动。
8 月,《史记》修订本校对工作启动。
8 月28 日至9 月2 日,《史记》第三次定稿会议在香山饭店召开。会议讨论了《史记》列传、本纪部分共六十卷的校勘记,并确定了该部分修订稿的校勘处理。《史记》中年表部分的校勘及全书标点也将于近期讨论并完成。
10 月14 日至16 日,《史记》修订稿第四次定稿会议在北京景明园宾馆召开。会议讨论了《史记》修订稿八书、十表的相关问题。
2013 年
3 月28 日下午,召开《史记》编辑工作会议,对《史记》修订稿的定稿工作做出安排,主要涉及编辑工作程序、修改形式等。
4 月初,修订办邀请约四十位专家学者对《史记》修订稿进行审读。审读工作截至5月底,共计收到三十余份专家意见。
8 月初,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首批成果—《史记》修订本的征求意见本印制完成。征求意见本分别寄送给中央领导、上级有关领导、修订工程学术顾问、审定委员、修纂委员及专家学者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修订本将于9 月正式出版上市。
8 月17 日上午9 点一刻,《史记》修订本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中央大厅举行。发布会由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主持,《史记》修订主持人赵生群,《旧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主持人陈尚君,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作为嘉宾出席,并围绕着“二十四史”点校和修订概况、《史记》修订的主要方面和成果、其他相关各史的修订进度等做了介绍,并接受现场读者的提问。发布会历时一个多小时,现场气氛热烈,读者们对“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所提的问题也不乏专业性。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等出席发布会。
9 月初,《史记》修订本在吸纳专家意见和修订组、编辑组的修订意见之后,进行正式印制。
10 月19 日,《史记》修订本全球首发式在25 个城市31 家书店同时举行。
10 月20 日,《史记》修订本出版座谈会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第五次修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对此文化与学术盛事,国内各大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和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显著位置和黄金时段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经济日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转载。
三、《史记》修订本修订的特点
,广校诸本:全面而系统校勘了北宋至清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其中有“世间乙部善本” —中国台湾藏北宋景祐监本《史记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兴本《史记集解》、日本藏南宋建安黄善夫刊《史记》三家注合刻本、南宋淳熙刊本《史记集解索隐》合刻本、日本藏六朝钞本、日本藏唐钞本、法藏敦煌残卷等。选用善本之精,校勘规模之全,超过此前各家。
第二,新撰校勘记:复核了点校本对底本所做的全部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暗改。已经厘正的从之,存疑的慎重斟酌,错误的予以纠正,统一撰写校勘记,涉及增删正乙的重要改动都出校勘说明。全书撰写校勘记三千余条。
第三,订补疏误,后出转精:改正原点校本破读之处,纠正讹脱衍倒。全面检核三家注相关引文,确立引文的精确起讫和来源。充分利用清代至今前贤时彦及日本、海外学者的校勘、研究成果,适度参考出土文献,择善而从。
第四,尊重底本、优化完善:修订本延续点校本所选的清金陵书局本作为底本,尊重、保留金陵书局本、点校本的整体面貌和优秀成果。恢复金陵书局本删削的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补史记条例》和《三皇本纪》,将《史记索隐·补史记条例》所缺部分补入相应篇目,保存文献,方便读者。
第五,多领域专家协作: 约请天文、历法、礼制、中西交流等专门领域研究名家参与修订,数十位文献学家、史学家参与审读,提供专业意见,吸收完善。
四、有关学者关于《史记》修订本出版的评价
2013 年10 月 20 日,在京召开的《史记》修订本出版座谈会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第五次修纂工作会议上,有关学者对《史记》修订本作了重要评价。
点校本《史记》 修订本的出版得到了国务院前总理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同志在给中华书局的贺信中指出:《史记》修订本收到了,甚为高兴。谨向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文化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表示祝贺!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连贯、完整的历史记载。系统的古籍整理和修订,对于保存我国的历史文化,对于保护民族的精神财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修订,不仅是传承我国历史文化的基础性工程,而且是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标志。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余英时教授认为,这部新版《史记》代表了当前中国史学研究的水平,我们相信,新版《史记》是一个可靠的信号,指示我们修订本“二十四史”全部完成之后,必将取代原本,在 21 世纪通行全世界。
著名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指出,以前重要版本都被吸收到修订本里,它的出版,将使这部优秀的中华文化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所所长黄进兴致信中华书局,认为本次点校本《史记》修订本相较于先前的点校本,无疑是两个不同的时代。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高田时雄发来贺信,称中华书局所出点校本“二十四史”,早已成为公认的权威性典籍; 此次新版在标点和校勘等方面更为准确、全面、精当,殷切盼望全书早日出齐,以裨益于广大读者与中外学界。
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表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一个巨大的学术工程,将千秋万代永远影响下去。现在新的一版认真地修订出来,而且不受任何干扰,纯粹是从历史、学术的角度出发。今后的年轻人,今后的学术界再要使用二十五史,就有一个可靠的依据了。
著名学者饶宗颐为此题词:嘉惠学林,功德无量。修订工程审定委员安作璋为此题词: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精益求精,嘉惠学林。此外,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安平秋、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主任陆康等纷纷致信、题词表示祝贺;著名学者冯其庸、蔡美彪、田余庆、安平秋接受视频访谈,对《史记》修订本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史记》修订本为他史出版提供借鉴意义
《史记》修订本的审稿编辑工作,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其间召开各种相关的评审会、讨论会、定稿会等十余次,总的来说,收到了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史记》修订本出版以后,认真总结,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这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下:
,要遵循基本的修订程序,以减少周折,保证修订工作的可回溯性。程序设计是每个古籍整理项目一开始就应重视的工作。中华书局多年来做大型文献整理工作的经验累积出来的重要一点是:一定要重视撰写长编资料。如果做不到每一条都有长编,每一条长编都翔实,在后面的审稿和编辑加工中势必会出现问题,重复劳动,甚至造成错误判断。另外,撰写的长编,应该对每个细节都有反映。这样,不管到什么时候,接着做的人就能清楚地明白前面的结论是怎么来的,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二,坚持严格的评审和编校程序,保证书稿的质量。修订工作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完善的专家审稿和编辑审读制度。一套完整的审稿程序,也是保证修订质量的基础。包括《史记》在内的各史修订方案、样稿审读,都有审定委员和外审专家参与。《史记》定稿和付型前,都要约请专家分别审读,听取他们的意见,从多个环节保证质量。从出版社内部说,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史记》这样的重大项目上,审校的次数必然要大大超出其他图书。专家校勘工作重要,出版社的审校工作同样重要。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专家、编辑、校对,各有专长,各司其职。大家同心同德,各展所长,才会事半功倍。
第三,借助修订工作所提供的机会,各修订项目承担单位和中华书局,都要重视积极培养古籍整理出版专门人才,巩固已经形成的古籍整理队伍。利用项目培养队伍,借助队伍推进项目,古籍整理与出版事业就会后继有人。中华书局还应该在各史修订完成之后,继续保持与修订组的密切合作,有条件的可以共建研究基地,在古籍整理队伍建设上,在重大古籍整理项目的开展上,做一些新的有益的探索。
第四,整理和扩展修订资料,继续出版一批高质量的延伸成果。中华书局在修订工程的配套项目中,还设计了两套丛书:“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集中出版关于点校本的校订成果和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修订工作的学术支撑。现在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比如王仲荦先生的《宋书校勘记长编》,吴玉贵先生的《唐书辑校》,陈美东先生的《历代律历志考证》,丁福林先生的《南齐书校议》,台湾詹宗佑先生的《点校本两唐书校勘汇释》等。目前还有在编辑过程中的若干种图书即将出版。在修订本出版以后,修订组的同志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定要将工作成果做到位,把经验总结好,推进古籍整理与出版事业共同前进。
(李淑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