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16576
编辑推荐
本书回顾了慕课的发展史,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分析了其独特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其演化模型,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分析了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实现终身学习方式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模式特点;应用人类动力学成果研究了慕课学习者分布规律,呈现了幂律分布特征;针对慕课学习的特点,要求学习者自主能力强,分析了慕课学习效果评价的要素及其相关参数记录方法,研究了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取学习效果评价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内容简介
MOOC在2012—2013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和回落发展过程,正以其独特的规律进行演变,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MOOC继承了传统教育的教学经验和手段,应用现代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对知识传授有了更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实现了教与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分离,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但MOOC学习要求学习者自主能力强,目前还不能很好实现教育所需要的人际互动中的智慧碰撞和言传身教过程,课程学习辍学率高、完成通过率低。
本书系统介绍MOOC的发展史,论述提升MOOC学习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演化模型,分析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实现终身学习方式为终极目标的MOOC教学模式特点。全书主要采用自我决定理论和人类动力学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分析MOOC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发现MOOC学习者分布规律具有幂律分布特征,提出MOOC学习效果评价的要素及其相关参数记录方法,研究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取学习效果评价数据的方法和步骤。通过问卷调查,分析MOOC学习动机,论述演化模型中影响MOOC学习效果的教师团队、学习者、高校、企业、政府等要素的关系,提出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适合MOOC学习者、制作和开发者、政府决策者等参考,了解MOOC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掌握MOOC教学所需的策略和方法,坚持体现传统教学的“因材施教”理念,制作出高质量MOOC课程,激发MOOC课程的学习动力,促使学习者调整MOOC学习心态,自觉培养自主学习心理素质和能力,进而推动MOOC发展变革,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本书系统介绍MOOC的发展史,论述提升MOOC学习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演化模型,分析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实现终身学习方式为终极目标的MOOC教学模式特点。全书主要采用自我决定理论和人类动力学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分析MOOC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发现MOOC学习者分布规律具有幂律分布特征,提出MOOC学习效果评价的要素及其相关参数记录方法,研究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取学习效果评价数据的方法和步骤。通过问卷调查,分析MOOC学习动机,论述演化模型中影响MOOC学习效果的教师团队、学习者、高校、企业、政府等要素的关系,提出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适合MOOC学习者、制作和开发者、政府决策者等参考,了解MOOC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掌握MOOC教学所需的策略和方法,坚持体现传统教学的“因材施教”理念,制作出高质量MOOC课程,激发MOOC课程的学习动力,促使学习者调整MOOC学习心态,自觉培养自主学习心理素质和能力,进而推动MOOC发展变革,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目 录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国内外研究动态1
1.1.1MOOC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1
1.1.2MOOC的发展历史2
1.1.3MOOC的演化模型8
1.1.4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MOOC建设中的应用12
1.2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3
1.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结构14
第2章自我决定理论及对MOOC学习动机分析16
2.1自我决定理论的科学背景16
2.2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17
2.2.1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17
2.2.2认知评价理论18
2.2.3有机体整合理论19
2.2.4因果定向理论22
2.2.5目标内容理论23
2.3自我决定理论的局限23
2.4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4
2.4.1教师对学习者提供自主支持问题24
2.4.2学习动机模型研究 25
2.5MOOC学习动机类型分析26
2.5.1MOOC学习动机类型 26
2.5.2影响MOOC学习参与率和通过率的因素 26
2.5.3学习动机的相互转化 29〖1〗〖4〗大学MOOC及其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1〗目录〖4〗第3章MOOC学习数据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32
3.1人类动力学32
3.2经典概率分布 33
3.2.1泊松分布 33
3.2.2幂律分布 34
3.2.3指数分布与幂律分布的关系 35
3.2.4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计算方法35
3.3人机界面设计模型37
3.3.1用户体验要素模型37
3.3.2交互设计39
3.3.3操作逻辑40
3.3.4MOOC学习平台UI设计40
3.4MOOC课程完成率估算41
3.4.1MOOC学习成绩基本分布模型 41
3.4.2MOOC学习通过率估算 44
第4章MOOC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开发研究48
4.1MOOC学习效果评测指标体系分析48
4.1.1MOOC学习评价关键要素 49
4.1.2评价指标的建立 50
4.2视频学习评测数据的采集工具的开发53
4.2.1学习行为数据分析设计53
4.2.2视频播放器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功能设计54
4.3海量评测数据的处理工具的开发57
4.3.1MapReduce计算模型58
4.3.2Job的初始化过程59
4.3.3MapReduce模型优化59
4.4评测数据的挖掘处理61
4.4.1数据挖掘算法61
4.4.2教学质量数据评估算法模型62
4.4.3数据分析结果及教学方式调整66
第5章MOOC学习动机调查和分析68
5.1MOOC学习情况调查问卷68
5.2调查受试情况70
5.3大学生MOOC学习情况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77
5.4调查结果分析79
5.4.1MOOC课程学习动机特点79
5.4.2MOOC课程学习动机分析80
第6章影响教学效果的机制及其提升策略82
6.1MOOC追求的教学思想和理念82
6.1.1MOOC组织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新教学理念 82
6.1.2“MOOC交流互动区”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理念83
6.1.3MOOC模式能推进新的教育技术应用和普及83
6.2MOOC平台所使用的教学思想和理念85
6.3MOOC教学方法变革存在的矛盾87
6.3.1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的矛盾87
6.3.2多样性需求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87
6.3.3线上与线下的矛盾88
6.3.4专业性与复合性的矛盾89
6.3.5继承与创新的矛盾89
6.3.6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的矛盾90
6.3.7MOOC建设的投入和回报的矛盾91
6.4影响MOOC教学效果的机制和提升策略92
6.4.1学习者个体92
6.4.2教学团队方面93
6.4.3MOOC平台和课程建设96
6.4.4学校及培训企业98
6.4.5政府部门100
第7章总结和展望103
附录A大学生学习 MOOC 情况调查问卷107
参考文献112
第1章绪论1
1.1国内外研究动态1
1.1.1MOOC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1
1.1.2MOOC的发展历史2
1.1.3MOOC的演化模型8
1.1.4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MOOC建设中的应用12
1.2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3
1.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结构14
第2章自我决定理论及对MOOC学习动机分析16
2.1自我决定理论的科学背景16
2.2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17
2.2.1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17
2.2.2认知评价理论18
2.2.3有机体整合理论19
2.2.4因果定向理论22
2.2.5目标内容理论23
2.3自我决定理论的局限23
2.4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4
2.4.1教师对学习者提供自主支持问题24
2.4.2学习动机模型研究 25
2.5MOOC学习动机类型分析26
2.5.1MOOC学习动机类型 26
2.5.2影响MOOC学习参与率和通过率的因素 26
2.5.3学习动机的相互转化 29〖1〗〖4〗大学MOOC及其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1〗目录〖4〗第3章MOOC学习数据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32
3.1人类动力学32
3.2经典概率分布 33
3.2.1泊松分布 33
3.2.2幂律分布 34
3.2.3指数分布与幂律分布的关系 35
3.2.4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计算方法35
3.3人机界面设计模型37
3.3.1用户体验要素模型37
3.3.2交互设计39
3.3.3操作逻辑40
3.3.4MOOC学习平台UI设计40
3.4MOOC课程完成率估算41
3.4.1MOOC学习成绩基本分布模型 41
3.4.2MOOC学习通过率估算 44
第4章MOOC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开发研究48
4.1MOOC学习效果评测指标体系分析48
4.1.1MOOC学习评价关键要素 49
4.1.2评价指标的建立 50
4.2视频学习评测数据的采集工具的开发53
4.2.1学习行为数据分析设计53
4.2.2视频播放器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功能设计54
4.3海量评测数据的处理工具的开发57
4.3.1MapReduce计算模型58
4.3.2Job的初始化过程59
4.3.3MapReduce模型优化59
4.4评测数据的挖掘处理61
4.4.1数据挖掘算法61
4.4.2教学质量数据评估算法模型62
4.4.3数据分析结果及教学方式调整66
第5章MOOC学习动机调查和分析68
5.1MOOC学习情况调查问卷68
5.2调查受试情况70
5.3大学生MOOC学习情况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77
5.4调查结果分析79
5.4.1MOOC课程学习动机特点79
5.4.2MOOC课程学习动机分析80
第6章影响教学效果的机制及其提升策略82
6.1MOOC追求的教学思想和理念82
6.1.1MOOC组织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新教学理念 82
6.1.2“MOOC交流互动区”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理念83
6.1.3MOOC模式能推进新的教育技术应用和普及83
6.2MOOC平台所使用的教学思想和理念85
6.3MOOC教学方法变革存在的矛盾87
6.3.1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的矛盾87
6.3.2多样性需求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87
6.3.3线上与线下的矛盾88
6.3.4专业性与复合性的矛盾89
6.3.5继承与创新的矛盾89
6.3.6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的矛盾90
6.3.7MOOC建设的投入和回报的矛盾91
6.4影响MOOC教学效果的机制和提升策略92
6.4.1学习者个体92
6.4.2教学团队方面93
6.4.3MOOC平台和课程建设96
6.4.4学校及培训企业98
6.4.5政府部门100
第7章总结和展望103
附录A大学生学习 MOOC 情况调查问卷107
参考文献112
前 言
前言
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应用,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发展。2008年,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了新的网络教育模式——“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MOOC简称“慕课”。MOOC根据教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以知识点作为基本教学单元的组织模式和学习方式,包括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考试五大要素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教学过程。在MOOC模式下,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课程的发起人和协调人、课程的组织者;而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内容,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相关材料、参加线上线下互动式讨论并完成课程作业与测试。MOOC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创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课程的新天地、学堂的新时空,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有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MOOC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商业炒作因素,具有互联网企业大起大落发展的特征,两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爆发式快速增长和快速衰落。2012年号称MOOC元年,建立了Coursera、Udacity、edX三大网络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课程学习机会,美国的顶尖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纷纷加入。2013年就被称为“批判 MOOC之年”,而在中国才称为中国的MOOC元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在2013年先后加盟MOOC,推出了各自的特色课程,成立多家国内MOOC平台。哈佛大学和MIT合作开展的17 门在线课程的研究报告显示,近百万的注册者,最后拿到证书的注册者仅占总人数的5.1%。MOOC学习通过率低,教学效果还不理想。不少学者分析了其原因,如学习者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学习时间、学习动机等因素。认为学习者自身因素是影响MOOC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2016 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表示至 2020 年,需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进而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MOOC在线学习课程是最为庞大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提升其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回顾了MOOC的发展史,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分析了其独特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其演化模型,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分析了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实现终身学习方式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模式特点;应用人类动力学成果研究了MOOC学习者的分布规律,呈现了幂律分布特征;针对MOOC学习的特点,要求学习者自主能力强,分析了MOOC学习效果评价的要素及其相关参数记录方法,研究了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取学习效果评价数据的方法和步骤;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MOOC学习动机,对MOOC完成情况与学习者、MOOC 平台、课程资源和高校MOOC 政策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最后从影响MOOC学习效果的教师团队、学生群体、高校、企业、政府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知识的表达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考核形式等。人类的教育发展史揭示了教学的过程是人际互动的智慧碰撞和言传身教的过程,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没有德行修养,育人就没有完成。《资治通鉴》有名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师生互动和言传身教,这是传统课堂的优势,是当前MOOC所不能撼动和替代的核心魅力所在。在MOOC平台和课程建设中仍要体现传统教学的“因材施教”理念,完善MOOC课程中还欠缺的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授课方式和有效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自作者承担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6JY15)“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大学‘慕课’(MOOC)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和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JXJG12615)“软件工程融合传统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别感谢江西省社科规划办和教育厅的支持,感谢江西理工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有关管理部门的支持。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尤其是李靖的文字校对,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有关MOOC的研究成果,在此,对它们的作者和提供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陈述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
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应用,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发展。2008年,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了新的网络教育模式——“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MOOC简称“慕课”。MOOC根据教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以知识点作为基本教学单元的组织模式和学习方式,包括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考试五大要素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教学过程。在MOOC模式下,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课程的发起人和协调人、课程的组织者;而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内容,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相关材料、参加线上线下互动式讨论并完成课程作业与测试。MOOC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创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课程的新天地、学堂的新时空,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有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MOOC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商业炒作因素,具有互联网企业大起大落发展的特征,两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爆发式快速增长和快速衰落。2012年号称MOOC元年,建立了Coursera、Udacity、edX三大网络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课程学习机会,美国的顶尖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纷纷加入。2013年就被称为“批判 MOOC之年”,而在中国才称为中国的MOOC元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在2013年先后加盟MOOC,推出了各自的特色课程,成立多家国内MOOC平台。哈佛大学和MIT合作开展的17 门在线课程的研究报告显示,近百万的注册者,最后拿到证书的注册者仅占总人数的5.1%。MOOC学习通过率低,教学效果还不理想。不少学者分析了其原因,如学习者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学习时间、学习动机等因素。认为学习者自身因素是影响MOOC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2016 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表示至 2020 年,需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进而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MOOC在线学习课程是最为庞大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提升其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回顾了MOOC的发展史,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分析了其独特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其演化模型,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分析了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实现终身学习方式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模式特点;应用人类动力学成果研究了MOOC学习者的分布规律,呈现了幂律分布特征;针对MOOC学习的特点,要求学习者自主能力强,分析了MOOC学习效果评价的要素及其相关参数记录方法,研究了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取学习效果评价数据的方法和步骤;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MOOC学习动机,对MOOC完成情况与学习者、MOOC 平台、课程资源和高校MOOC 政策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最后从影响MOOC学习效果的教师团队、学生群体、高校、企业、政府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知识的表达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考核形式等。人类的教育发展史揭示了教学的过程是人际互动的智慧碰撞和言传身教的过程,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没有德行修养,育人就没有完成。《资治通鉴》有名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师生互动和言传身教,这是传统课堂的优势,是当前MOOC所不能撼动和替代的核心魅力所在。在MOOC平台和课程建设中仍要体现传统教学的“因材施教”理念,完善MOOC课程中还欠缺的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授课方式和有效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自作者承担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6JY15)“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大学‘慕课’(MOOC)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和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JXJG12615)“软件工程融合传统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别感谢江西省社科规划办和教育厅的支持,感谢江西理工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有关管理部门的支持。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尤其是李靖的文字校对,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有关MOOC的研究成果,在此,对它们的作者和提供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陈述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
作者于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2018年5月
〖1〗〖4〗大学MOOC及其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1〗前言〖4〗
免费在线读
第5章
第5章MOOC学习动机调查和分析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学习动机是影响MOOC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利用前几章的研究成果,形成MOOC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本章主要介绍问卷调查情况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重点介绍了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核心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的情况。
5.1MOOC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经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专著,对有关MOOC平台和课程的学习情况和体验感受的文献[30,90]进行研究后,结合前几章的研究成果,设计出 “大学生学习 MOOC 情况调查问卷”内容(见附录A),并不断修订,从而保证问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严谨性。另外,为获得真实完整的信息,问卷在匿名性、条目排列顺序等方面都进行了谨慎、周密的处理。整个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学习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于 MOOC平台和课程的体验感受。最后结合用户特征的自变量特征,根据不同用户使用MOOC平台进行课程学习的体验感受进行定量分析。对用户体验量表进行评价,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评定[91],分为五个态度值: 1. 表示极不同意,2. 表示比较不同意,3. 表示不确定,4. 表示比较同意,5. 表示完全同意。表5.1调查问卷的项目属性
影响因素层次从使用MOOC平台学习角度从MOOC课程学习角度学习动机学习基础条件(见附录1中的第1、3、4、15题):
□ 在校大学生,几年级,所学专业
□ 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见附录1中的第10、15题)
□ 所选课程属性
□ 在选课时会针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结合所选的课程的难易程度做权衡
□ 在MOOC学习开始前会先了解课程和讲师的基本信息〖1〗〖4〗大学MOOC及其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1〗第5章MOOC学习动机调查和分析〖4〗续表
影响因素层次从使用MOOC平台学习角度从MOOC课程学习角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相关因素(见附录1中的第12、14题)
□ 进行MOOC学习的主要动机
□ 不能上传作业
□ 不懂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 网络和终端的问题
□ 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 缺乏学习动力
□ 找不到学习伙伴
□ 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见附录1中的第9、11、13、14题)
□ 所选课程完成情况
□ 选择课程的标准
□ 选择课程的最主要原因
□ 没学习过必需的基础知识
□ 有些课程是收费的
□ 语言障碍
□ 缺乏兴趣
□ 不能坚持学习内在动机(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获得知识
□ 提高专业技能
□ 满足个人兴趣
□ 完成个人挑战整合调节(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有助学好英语认同调节(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对人生和职业规划有帮助内摄调节(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名校名师的课程
□ 寻找学习伙伴外部调节(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获得选修课学分
□ 通过资格考试无动机(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充实课余时间用户体验评价有用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内容完整
□ MOOC平台有足够的信息辅助我选课(见附录1中的第17题)
□ MOOC的课程简介中会注明对学习者前期知识和技能基础的要求
□ 课程的考核方式很合理满意度(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提供的用于学习伙伴课下交流的功能模块和辅助手段能够满足我的学习需要(见附录1中的第17题)
□ MOOC平台课程教师教学都很有吸引力
□ 课程的视频时长安排是合理的
□ 课程的进度安排恰到好处
□ 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质量都比较高可信度(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对我个人的资料未经许可不公开交互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通过MOOC平台很容易找到学习伙伴
□ 通过MOOC平台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交流很便利(见附录1中的第17题)
□ 通过 MOOC 平台教师或助教会及时解决您所遇到的知识性问题续表
影响因素层次从使用MOOC平台学习角度从MOOC课程学习角度用户体验评价获取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视频可重复播放、速度可调整
MOOC平台学习内容与资源更新快导读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布局合理,链接完善,容易找到资料(见附录1中的第17题)
□ 在MOOC平台上能找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可用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使用很容易学习掌握
□ MOOC平台使用与操作过程很容易
□ MOOC平台稳定性很高表5.1中所涉及项目,主要根据MOOC平台和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学习体验感受和效果而加以区分而设计,所以在问卷中,尽可能作了区分,防止混淆。项目中,学习动机的选择题是混合在一起,并没有根据其属性而集中在一起,目的是为了获得答案的真实性。表中的问题选项内容是根据第2章动机分析结果和第3章的用户界面设计所要考虑因素而设计。
附录A所述的大学生MOOC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是否是在校大学生、性别、专业、使用的 MOOC 平台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自主学习 MOOC 的现状调查,包括学过几门课程、拿到了多少证书、学习完成情况、选课标准、学习动机等;第三部分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分别从学习者自身情况、MOOC 平台、课程资源和高校 MOOC政策四个维度出发设置题目,具体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MOOC 平台在学习支持等的表现、课程资源是否优质、高校是否积极推介等题目。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明确告知被试者研究的保密性以及答案并无对错好坏区别,依据真实情况作答即可,问卷在开始形成时请调查受试者用笔将不明白的语句,语意模糊的语句进行标记,作为随后修改的依据。问卷具体条目见附录A。
5.2调查受试情况
由于MOOC 学习的网络型特征,问卷发放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主要通过“问卷星”在各个大型MOOC平台的讨论区、MOOC 课程讨论群、MOOC 交流群等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 287 份,依据问题 1(您是在校大学生吗?)和回答时间小于 100 秒的问卷共 21 份,调查问卷的有效份数为 266 份,有效回收率为 92.7%。对回收的问卷结果核实检查后导入 Excel表,使用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5.2 可以看出学习者学习行为、MOOC 平台、课程资源、高校 MOOC 政策和学习动机这几个变量的 Alpha 系数均大于 0.7,其中 MOOC 平台和课程资源两项大于 08,说明每一个变量的信度都较高。将学习者自身学习行为、MOOC 平台、课程资源、高校 MOOC政策和学习动机合在一起的整体信度的克朗巴哈信度系数=0.861,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3所示,KMO值=0.818,大于 0.80,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结构效度较好。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也就是Sig.)=0.000,小于0.05,所以,各变量间具有相关性,数据呈球形分布,效度较好。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水平。表5.2调查问卷中各维度克朗巴哈信度系数
潜变量名称学习者行为MOOC平台课程资源高校MOOC政策学习动机所有因素可测变量项数912831244克朗巴哈信度系数0.7360.8420.8110.7260.7470.861表5.3调查问卷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KMO度量0.81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3782.073df946Sig.0.0001. 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统计情况
在266 份有效问卷中,其中男生 118 名,占总数的 44.36%;女生 148 名,占总数的 55.64%。大一学生97人,占样本总数的 36.47%;大二66人,占样本总数的 24.81%;大三49人,占样本总数的18.42%;大四54人,占样本总数的 20.30%。理工类专业学生102人,占总数的38.35%;文史类专业学生110人,占总数 41.35%;其他专业学生54人,占样本总数的 20.30%。如表5.4所示。表5.4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样本数百分比性别男11844.3609%女14855.6391%年级大一9736.4662%大二6624.8120%大三4918.4211%大四5420.3008%续表
个人基本信息样本数百分比专业理工类10238.3459%文史类11041.3534%其他5420.3008%2. 被调查者 MOOC 学习的主要动机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如表5.5所示,MOOC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得知识,其次是满足个人兴趣和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有为了通过资格考试和充实课余时间的学习者。基于“对人生和职业规划有帮助”和“获得选修课学分”而学习MOOC,比例也大于5%。表5.5被调查者MOOC学习的主要动机
学习动机选择“完全同意”的响应情况N百分比个案百分比获得知识18320.9382%68.80%提高专业技能12714.5309%47.74%满足个人兴趣13515.4462%50.75%获得选修课学分616.9794%22.93%完成个人挑战445.0343%16.54%通过资格考试819.2677%30.45%充实课余时间839.4966%31.20%有助学好英语252.8604%9.40%对人生和职业规划有帮助657.4371%24.44%名校名师的课程424.8055%15.79%寻找学习伙伴161.8307%6.02%其他121.3730%4.51%总计874100.00%328.57%3. 被调查者选择MOOC课程学习的最主要原因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如表5.6所示。大学生参加 MOOC 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要求,占总样本的 29.70%;而想通过 MOOC 平台获得更好的课程资源的人数占总样本的 20.68%;为了扩展知识面和课程的免费开放分布占总样本的 16.92%和 14.29%;为充实课余时间和为就业做准备分别占总样本的 6.39%和 4.14%。所以MOOC学习能够得到老师的支持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这与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理论观点是一致的,学生希望获得胜任需要的心理满足。表5.6被调查者选择MOOC课程学习的最主要原因
最主要原因人数百分比课程免费开放 3814.2857%想学习更好的课程资源 5520.6767%想扩展知识面 4516.9173%学好英语41.5038%老师要求 7929.6992%想体验一下MOOC课程 83.0075%充实课余时间176.3910%想拿到某课程证书 62.2556%为就业做准备114.1353%其他31.1278%总计266100.00%4. 大学生MOOC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
MOOC 学习过程遇到的学习障碍情况统计如表5.7所示。在MOOC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障碍是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缺乏学习动力和不能坚持学习,这些比例之和已达49%,接近一半。这些学习障碍表现都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所造成,克服这些问题与学习动机有关。其次是在MOOC 课程学习时遇到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MOOC学习要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促进学习过程的师生互动交流,解决学习动机问题,获得教师和学习同伴的支持。表5.7大学生 MOOC 学习过程遇到的学习障碍
题目响应N百分比个案百分比A1不能上传作业163.0651%6.02%A2没学习过必需的基础知识438.2375%16.17%A3不懂相关的计算机知识152.8736%5.64%A4语言障碍152.8736%5.64%A5网络和终端的问题366.8966%13.53%A6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8315.9004%31.20%续表
题目响应N百分比个案百分比A7缺乏学习动力8215.7088%30.83%A8缺乏兴趣326.1303%12.03%A9不能坚持学习9117.4330%34.21%A10找不到学习伙伴366.8966%13.53%A11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489.1954%18.05%A12有些课程是收费的193.6398%7.14%A13其他61.1494%2.26%总计522100.00%196.24%5. 大学生MOOC学习行为表现情况分析
根据里克特五点量表,将大学生 MOOC学习行为表现按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排列,完全同意为5分、比较同意4分、不确定3分、比较不同意2分、极不同意1分。统计结果如表5.8所示,B1平均分值高=4.41,显示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时基本没有操作上的障碍。B2、B3、B4平均分值也比较高,这三个问题集中反映了大学生选择MOOC学习时,会有哪些方面的权衡,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在选课时会针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结合所选课程的难易程度做权衡,同时会事先确认MOOC课程开课时间会不会与学校课程学习时间相冲突。B5、B6、B7 平均分值中等,三个问题集中反映了大学生在参与MOOC学习过程中活跃程度,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讨论区师生互动、完成课程任务方面比较消极。B8平均分值=3.36,属于中上程度, 反映学生对 MOOC 学习方式的态度,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大学生并没有更喜欢 MOOC 学习方式。B9平均分值较高=3.92,反映学生比较认可MOOC课程加入学分认证的态度,67.3%的大学生认为,如果高校承认MOOC课程学分,会促进其学习MOOC的动力。表5.8大学生 MOOC 学习行为表现情况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B157.8947%31.5789%6.0150%3.0075%1.5038%4.4135340.850721B234.9624%39.4737%19.5489%4.5113%1.5038%4.0187970.927658B322.9323%38.3459%22.5564%13.5338%2.6316%3.6541351.055206B432.3308%32.3308%18.4211%11.6541%5.2632%3.748121.176403续表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B512.4060%30.0752%25.1880%25.5639%6.7669%3.1578951.139464B68.2707%18.0451%27.0677%34.2105%12.4060%2.7556391.135743B716.1654%25.5639%26.6917%25.9398%5.6391%3.2067671.159511B817.2932%27.8195%33.4586%16.1654%5.2632%3.3571431.102068B934.2105%39.0977%16.1654%5.6391%4.8872%3.9210531.078397注: B1 我目前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B2 我在选课时会针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结合所选的课程的难易程度做权衡;B3我在 MOOC 学习开始前会先了解课程和讲师的基本信息;B4 在 MOOC 学习开始前我会先确认上课时间是否与学校课程学习时间冲突;B5 我在学习 MOOC 时在讨论区积极提问或解答问题;B6 我在学习 MOOC 时会主动寻找学习伙伴;B7我总是第一时间完成课程任务或课后作业;B8 相对于传统课堂我更喜欢 MOOC 的学习方式;B9 如果本校对 MOOC 学分进行认定能促进我学习 MOOC 课程的动力。6. MOOC 平台学习支持服务情况分析
如表5.9所示,大学生使用 MOOC 平台学习课程资源时,超过 70%的大学生认为MOOC 平台使用操作过程很容易学习掌握,平台稳定性也很好。C1、C2、C3三项问题是反映平台的UI评价的可用性,平均分值在4.0分上下,可见学生对MOOC平台的UI评价可用性比较认可。C4、C8反映的是UI评价的获取性指标,C4=4.0表明认可视频播放功能,但对内容更新速度不是非常赞同。C9、C10反映的是UI评价的交互性指标,均值不到3.5,表明不论是寻找学习伙伴、与教师学生交流等功能模块使用不充分。C5、C6反映的是UI评价的有用性指标,两者分值较高,认可MOOC平台提供的内容。表5.9MOOC 平台学习支持服务情况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C132.7068%43.6090%18.0451%4.8872%0.7519%4.0263160.877487C239.0977%43.9850%11.6541%4.5113%0.7519%4.1616540.854112C324.4361%45.1128%21.4286%6.7669%2.2556%3.8270680.949961C432.7068%43.2331%18.4211%4.8872%0.7519%4.0225560.879731C539.0977%43.6090%12.0301%4.1353%1.1278%4.1541350.868584C624.4361%41.3534%25.1880%6.3910%2.6316%3.7857140.970981C712.4060%25.9398%37.5940%18.4211%5.6391%3.2105261.058816C816.5414%35.7143%25.5639%18.7970%3.3835%3.4323311.0748C912.0301%25.9398%37.5940%18.7970%5.6391%3.1992481.055668C1016.5414%36.0902%24.8120%19.1729%3.3835%3.4323311.078292C1118.0451%39.4737%27.8195%11.2782%3.3835%3.5751881.01677续表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C1218.4211%39.0977%30.0752%10.5263%1.8797%3.6165410.963404注: C1 MOOC平台使用很容易学习掌握;C2 MOOC平台使用与操作过程很容易;C3 MOOC平台稳定性很高;C4 MOOC平台视频可重复播放、速度可调整;C5 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内容完整;C6 MOOC平台有足够的信息辅助我选课;C7 MOOC平台布局合理,链接完善,容易找到资料;C8 MOOC平台学习内容与资源更新快;C9 通过MOOC平台很容易找到学习伙伴;C10 通过MOOC平台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交流很便利;C11 MOOC平台提供的用以学习伙伴课下交流的功能模块和辅助手段能够满足我的学习需要;C12 MOOC平台对我个人的资料未经许可不公开。7. MOOC课程资源情况分析
MOOC课程资源是大学生MOOC学习的对象,课程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表5.10所示,所有问题的平均分值都大于3.5分,又小于4.0分,表明学生对MOOC课程资源是持肯定态度,但又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所以MOOC课程的制作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中反映UI评价的有用性指标D1、D4分值较高,表明大部分的课程在课程简介中会注明对学习者前期知识和技能基础的要求。只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很有吸引力。超过74%的学生能在 MOOC 平台上找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说明目前MOOC 课程资源的丰富。而在教师支持方面,大部分学生遇到知识问题时不能得到教师或助教的及时反馈,这与前面的MOOC学习的主要障碍的统计数据是一致的。证明MOOC学习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这与众多文献的观点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明了师生互动非常重要。表5.10MOOC 课程资源情况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D125.9398%41.3534%23.3083%7.5188%1.8797%3.8195490.964284D218.7970%39.8496%30.8271%7.8947%2.6316%3.6428570.959855D322.5564%51.5038%18.4211%4.8872%2.6316%3.8646620.907628D420.3008%51.8797%22.5564%3.3835%1.8797%3.8533830.843556D516.5414%37.2180%36.4662%6.7669%3.0075%3.5751880.943909D622.5564%51.5038%18.4211%4.8872%2.6316%3.8646620.907628D720.3008%51.5038%22.9323%3.3835%1.8797%3.8496240.845121D816.5414%37.2180%36.4662%6.7669%3.0075%3.5751880.943909注: D1 MOOC的课程简介中会注明对学习者前期知识和技能基础的要求;D2 MOOC平台课程教师教学都很有吸引力;D3 课程的视频时长安排是合理的;D4 课程的考核方式很合理;D5 课程的进度安排恰到好处; D6 在MOOC平台上能找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D7 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质量都比较高;D8 通过 MOOC 平台教师或助教会及时解决您所遇到的知识性问题。8. 高校 MOOC 政策情况分析
高校MOOC政策情况统计结果如表5.11所示。数据表明,67.3%的大学生所在学校支持通过MOOC学习取得相应学分;65.8%的大学生所在学校对 MOOC进行了大力的推介和宣传;69.2%的大学生所在学校为MOOC学习提供了相关的教师、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表5.11高校 MOOC 政策情况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E133.4586%33.8346%18.0451%8.6466%6.0150%3.8007521.167286E230.8271%34.9624%19.1729%9.3985%5.6391%3.7593981.151334E334.5865%34.5865%17.6692%7.1429%6.0150%3.8458651.151463备注: E1 贵校支持学生通过 MOOC 学习取得相应学分;E2 贵校对 MOOC 进行了大力的推介和宣传;E3 贵校为 MOOC 学习提供了相关的支持。5.3大学生MOOC学习情况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根据第2章论述的MOOC学习完成通过率影响因素的演化模型,利用问卷数据对 MOOC完成情况与学习者、MOOC 平台、课程资源和高校MOOC 政策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相关分析利用 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两变量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77]。其中 Pearson相关性指相关系数,显著性(双侧)指P值,若其P值大于0.05,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不能说两个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P 值小于0.05,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两个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如果为正值,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如果为负值,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
由表5.12可知,大学生和 MOOC 平台、大学生和课程资源、大学生和高校MOOC 政策、MOOC 平台和课程资源、MOOC 平台和高校 MOOC 政策、课程资源和高校 MOOC 政策的相关系数的 P 值均为 0.000,均小于 0.05,所以大学生和 MOOC 平台、大学生和课程资源、大学生和高校 MOOC 政策、MOOC 平台和课程资源、MOOC 平台和高校 MOOC 政策、课程资源和高校 MOOC 政策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大学生和 MOOC 平台、大学生和课程资源、大学生和高校 MOOC 政策、MOOC 平台和课程资源、MOOC 平台和高校 MOOC政策、课程资源和高校 MOOC 政策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附录A第 9 题 MOOC 完成情况和大学生、高校 MOOC 政策相关系数的 P 值均小于0.05,所以第9 题 MOOC 完成情况和大学生、高校 MOOC 政策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第5章MOOC学习动机调查和分析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学习动机是影响MOOC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利用前几章的研究成果,形成MOOC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本章主要介绍问卷调查情况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重点介绍了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核心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的情况。
5.1MOOC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经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专著,对有关MOOC平台和课程的学习情况和体验感受的文献[30,90]进行研究后,结合前几章的研究成果,设计出 “大学生学习 MOOC 情况调查问卷”内容(见附录A),并不断修订,从而保证问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严谨性。另外,为获得真实完整的信息,问卷在匿名性、条目排列顺序等方面都进行了谨慎、周密的处理。整个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学习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于 MOOC平台和课程的体验感受。最后结合用户特征的自变量特征,根据不同用户使用MOOC平台进行课程学习的体验感受进行定量分析。对用户体验量表进行评价,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评定[91],分为五个态度值: 1. 表示极不同意,2. 表示比较不同意,3. 表示不确定,4. 表示比较同意,5. 表示完全同意。表5.1调查问卷的项目属性
影响因素层次从使用MOOC平台学习角度从MOOC课程学习角度学习动机学习基础条件(见附录1中的第1、3、4、15题):
□ 在校大学生,几年级,所学专业
□ 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见附录1中的第10、15题)
□ 所选课程属性
□ 在选课时会针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结合所选的课程的难易程度做权衡
□ 在MOOC学习开始前会先了解课程和讲师的基本信息〖1〗〖4〗大学MOOC及其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1〗第5章MOOC学习动机调查和分析〖4〗续表
影响因素层次从使用MOOC平台学习角度从MOOC课程学习角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相关因素(见附录1中的第12、14题)
□ 进行MOOC学习的主要动机
□ 不能上传作业
□ 不懂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 网络和终端的问题
□ 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 缺乏学习动力
□ 找不到学习伙伴
□ 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见附录1中的第9、11、13、14题)
□ 所选课程完成情况
□ 选择课程的标准
□ 选择课程的最主要原因
□ 没学习过必需的基础知识
□ 有些课程是收费的
□ 语言障碍
□ 缺乏兴趣
□ 不能坚持学习内在动机(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获得知识
□ 提高专业技能
□ 满足个人兴趣
□ 完成个人挑战整合调节(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有助学好英语认同调节(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对人生和职业规划有帮助内摄调节(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名校名师的课程
□ 寻找学习伙伴外部调节(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获得选修课学分
□ 通过资格考试无动机(见附录1中的第12题)
□ 充实课余时间用户体验评价有用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内容完整
□ MOOC平台有足够的信息辅助我选课(见附录1中的第17题)
□ MOOC的课程简介中会注明对学习者前期知识和技能基础的要求
□ 课程的考核方式很合理满意度(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提供的用于学习伙伴课下交流的功能模块和辅助手段能够满足我的学习需要(见附录1中的第17题)
□ MOOC平台课程教师教学都很有吸引力
□ 课程的视频时长安排是合理的
□ 课程的进度安排恰到好处
□ 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质量都比较高可信度(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对我个人的资料未经许可不公开交互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通过MOOC平台很容易找到学习伙伴
□ 通过MOOC平台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交流很便利(见附录1中的第17题)
□ 通过 MOOC 平台教师或助教会及时解决您所遇到的知识性问题续表
影响因素层次从使用MOOC平台学习角度从MOOC课程学习角度用户体验评价获取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视频可重复播放、速度可调整
MOOC平台学习内容与资源更新快导读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布局合理,链接完善,容易找到资料(见附录1中的第17题)
□ 在MOOC平台上能找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可用性(见附录1中的第16题)
□ MOOC平台使用很容易学习掌握
□ MOOC平台使用与操作过程很容易
□ MOOC平台稳定性很高表5.1中所涉及项目,主要根据MOOC平台和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学习体验感受和效果而加以区分而设计,所以在问卷中,尽可能作了区分,防止混淆。项目中,学习动机的选择题是混合在一起,并没有根据其属性而集中在一起,目的是为了获得答案的真实性。表中的问题选项内容是根据第2章动机分析结果和第3章的用户界面设计所要考虑因素而设计。
附录A所述的大学生MOOC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是否是在校大学生、性别、专业、使用的 MOOC 平台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自主学习 MOOC 的现状调查,包括学过几门课程、拿到了多少证书、学习完成情况、选课标准、学习动机等;第三部分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分别从学习者自身情况、MOOC 平台、课程资源和高校 MOOC政策四个维度出发设置题目,具体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MOOC 平台在学习支持等的表现、课程资源是否优质、高校是否积极推介等题目。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明确告知被试者研究的保密性以及答案并无对错好坏区别,依据真实情况作答即可,问卷在开始形成时请调查受试者用笔将不明白的语句,语意模糊的语句进行标记,作为随后修改的依据。问卷具体条目见附录A。
5.2调查受试情况
由于MOOC 学习的网络型特征,问卷发放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主要通过“问卷星”在各个大型MOOC平台的讨论区、MOOC 课程讨论群、MOOC 交流群等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 287 份,依据问题 1(您是在校大学生吗?)和回答时间小于 100 秒的问卷共 21 份,调查问卷的有效份数为 266 份,有效回收率为 92.7%。对回收的问卷结果核实检查后导入 Excel表,使用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5.2 可以看出学习者学习行为、MOOC 平台、课程资源、高校 MOOC 政策和学习动机这几个变量的 Alpha 系数均大于 0.7,其中 MOOC 平台和课程资源两项大于 08,说明每一个变量的信度都较高。将学习者自身学习行为、MOOC 平台、课程资源、高校 MOOC政策和学习动机合在一起的整体信度的克朗巴哈信度系数=0.861,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3所示,KMO值=0.818,大于 0.80,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结构效度较好。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也就是Sig.)=0.000,小于0.05,所以,各变量间具有相关性,数据呈球形分布,效度较好。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水平。表5.2调查问卷中各维度克朗巴哈信度系数
潜变量名称学习者行为MOOC平台课程资源高校MOOC政策学习动机所有因素可测变量项数912831244克朗巴哈信度系数0.7360.8420.8110.7260.7470.861表5.3调查问卷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KMO度量0.81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3782.073df946Sig.0.0001. 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统计情况
在266 份有效问卷中,其中男生 118 名,占总数的 44.36%;女生 148 名,占总数的 55.64%。大一学生97人,占样本总数的 36.47%;大二66人,占样本总数的 24.81%;大三49人,占样本总数的18.42%;大四54人,占样本总数的 20.30%。理工类专业学生102人,占总数的38.35%;文史类专业学生110人,占总数 41.35%;其他专业学生54人,占样本总数的 20.30%。如表5.4所示。表5.4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样本数百分比性别男11844.3609%女14855.6391%年级大一9736.4662%大二6624.8120%大三4918.4211%大四5420.3008%续表
个人基本信息样本数百分比专业理工类10238.3459%文史类11041.3534%其他5420.3008%2. 被调查者 MOOC 学习的主要动机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如表5.5所示,MOOC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得知识,其次是满足个人兴趣和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有为了通过资格考试和充实课余时间的学习者。基于“对人生和职业规划有帮助”和“获得选修课学分”而学习MOOC,比例也大于5%。表5.5被调查者MOOC学习的主要动机
学习动机选择“完全同意”的响应情况N百分比个案百分比获得知识18320.9382%68.80%提高专业技能12714.5309%47.74%满足个人兴趣13515.4462%50.75%获得选修课学分616.9794%22.93%完成个人挑战445.0343%16.54%通过资格考试819.2677%30.45%充实课余时间839.4966%31.20%有助学好英语252.8604%9.40%对人生和职业规划有帮助657.4371%24.44%名校名师的课程424.8055%15.79%寻找学习伙伴161.8307%6.02%其他121.3730%4.51%总计874100.00%328.57%3. 被调查者选择MOOC课程学习的最主要原因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如表5.6所示。大学生参加 MOOC 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要求,占总样本的 29.70%;而想通过 MOOC 平台获得更好的课程资源的人数占总样本的 20.68%;为了扩展知识面和课程的免费开放分布占总样本的 16.92%和 14.29%;为充实课余时间和为就业做准备分别占总样本的 6.39%和 4.14%。所以MOOC学习能够得到老师的支持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这与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理论观点是一致的,学生希望获得胜任需要的心理满足。表5.6被调查者选择MOOC课程学习的最主要原因
最主要原因人数百分比课程免费开放 3814.2857%想学习更好的课程资源 5520.6767%想扩展知识面 4516.9173%学好英语41.5038%老师要求 7929.6992%想体验一下MOOC课程 83.0075%充实课余时间176.3910%想拿到某课程证书 62.2556%为就业做准备114.1353%其他31.1278%总计266100.00%4. 大学生MOOC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
MOOC 学习过程遇到的学习障碍情况统计如表5.7所示。在MOOC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障碍是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缺乏学习动力和不能坚持学习,这些比例之和已达49%,接近一半。这些学习障碍表现都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所造成,克服这些问题与学习动机有关。其次是在MOOC 课程学习时遇到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MOOC学习要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促进学习过程的师生互动交流,解决学习动机问题,获得教师和学习同伴的支持。表5.7大学生 MOOC 学习过程遇到的学习障碍
题目响应N百分比个案百分比A1不能上传作业163.0651%6.02%A2没学习过必需的基础知识438.2375%16.17%A3不懂相关的计算机知识152.8736%5.64%A4语言障碍152.8736%5.64%A5网络和终端的问题366.8966%13.53%A6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8315.9004%31.20%续表
题目响应N百分比个案百分比A7缺乏学习动力8215.7088%30.83%A8缺乏兴趣326.1303%12.03%A9不能坚持学习9117.4330%34.21%A10找不到学习伙伴366.8966%13.53%A11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489.1954%18.05%A12有些课程是收费的193.6398%7.14%A13其他61.1494%2.26%总计522100.00%196.24%5. 大学生MOOC学习行为表现情况分析
根据里克特五点量表,将大学生 MOOC学习行为表现按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排列,完全同意为5分、比较同意4分、不确定3分、比较不同意2分、极不同意1分。统计结果如表5.8所示,B1平均分值高=4.41,显示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时基本没有操作上的障碍。B2、B3、B4平均分值也比较高,这三个问题集中反映了大学生选择MOOC学习时,会有哪些方面的权衡,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在选课时会针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结合所选课程的难易程度做权衡,同时会事先确认MOOC课程开课时间会不会与学校课程学习时间相冲突。B5、B6、B7 平均分值中等,三个问题集中反映了大学生在参与MOOC学习过程中活跃程度,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讨论区师生互动、完成课程任务方面比较消极。B8平均分值=3.36,属于中上程度, 反映学生对 MOOC 学习方式的态度,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大学生并没有更喜欢 MOOC 学习方式。B9平均分值较高=3.92,反映学生比较认可MOOC课程加入学分认证的态度,67.3%的大学生认为,如果高校承认MOOC课程学分,会促进其学习MOOC的动力。表5.8大学生 MOOC 学习行为表现情况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B157.8947%31.5789%6.0150%3.0075%1.5038%4.4135340.850721B234.9624%39.4737%19.5489%4.5113%1.5038%4.0187970.927658B322.9323%38.3459%22.5564%13.5338%2.6316%3.6541351.055206B432.3308%32.3308%18.4211%11.6541%5.2632%3.748121.176403续表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B512.4060%30.0752%25.1880%25.5639%6.7669%3.1578951.139464B68.2707%18.0451%27.0677%34.2105%12.4060%2.7556391.135743B716.1654%25.5639%26.6917%25.9398%5.6391%3.2067671.159511B817.2932%27.8195%33.4586%16.1654%5.2632%3.3571431.102068B934.2105%39.0977%16.1654%5.6391%4.8872%3.9210531.078397注: B1 我目前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B2 我在选课时会针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结合所选的课程的难易程度做权衡;B3我在 MOOC 学习开始前会先了解课程和讲师的基本信息;B4 在 MOOC 学习开始前我会先确认上课时间是否与学校课程学习时间冲突;B5 我在学习 MOOC 时在讨论区积极提问或解答问题;B6 我在学习 MOOC 时会主动寻找学习伙伴;B7我总是第一时间完成课程任务或课后作业;B8 相对于传统课堂我更喜欢 MOOC 的学习方式;B9 如果本校对 MOOC 学分进行认定能促进我学习 MOOC 课程的动力。6. MOOC 平台学习支持服务情况分析
如表5.9所示,大学生使用 MOOC 平台学习课程资源时,超过 70%的大学生认为MOOC 平台使用操作过程很容易学习掌握,平台稳定性也很好。C1、C2、C3三项问题是反映平台的UI评价的可用性,平均分值在4.0分上下,可见学生对MOOC平台的UI评价可用性比较认可。C4、C8反映的是UI评价的获取性指标,C4=4.0表明认可视频播放功能,但对内容更新速度不是非常赞同。C9、C10反映的是UI评价的交互性指标,均值不到3.5,表明不论是寻找学习伙伴、与教师学生交流等功能模块使用不充分。C5、C6反映的是UI评价的有用性指标,两者分值较高,认可MOOC平台提供的内容。表5.9MOOC 平台学习支持服务情况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C132.7068%43.6090%18.0451%4.8872%0.7519%4.0263160.877487C239.0977%43.9850%11.6541%4.5113%0.7519%4.1616540.854112C324.4361%45.1128%21.4286%6.7669%2.2556%3.8270680.949961C432.7068%43.2331%18.4211%4.8872%0.7519%4.0225560.879731C539.0977%43.6090%12.0301%4.1353%1.1278%4.1541350.868584C624.4361%41.3534%25.1880%6.3910%2.6316%3.7857140.970981C712.4060%25.9398%37.5940%18.4211%5.6391%3.2105261.058816C816.5414%35.7143%25.5639%18.7970%3.3835%3.4323311.0748C912.0301%25.9398%37.5940%18.7970%5.6391%3.1992481.055668C1016.5414%36.0902%24.8120%19.1729%3.3835%3.4323311.078292C1118.0451%39.4737%27.8195%11.2782%3.3835%3.5751881.01677续表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C1218.4211%39.0977%30.0752%10.5263%1.8797%3.6165410.963404注: C1 MOOC平台使用很容易学习掌握;C2 MOOC平台使用与操作过程很容易;C3 MOOC平台稳定性很高;C4 MOOC平台视频可重复播放、速度可调整;C5 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内容完整;C6 MOOC平台有足够的信息辅助我选课;C7 MOOC平台布局合理,链接完善,容易找到资料;C8 MOOC平台学习内容与资源更新快;C9 通过MOOC平台很容易找到学习伙伴;C10 通过MOOC平台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交流很便利;C11 MOOC平台提供的用以学习伙伴课下交流的功能模块和辅助手段能够满足我的学习需要;C12 MOOC平台对我个人的资料未经许可不公开。7. MOOC课程资源情况分析
MOOC课程资源是大学生MOOC学习的对象,课程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表5.10所示,所有问题的平均分值都大于3.5分,又小于4.0分,表明学生对MOOC课程资源是持肯定态度,但又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所以MOOC课程的制作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中反映UI评价的有用性指标D1、D4分值较高,表明大部分的课程在课程简介中会注明对学习者前期知识和技能基础的要求。只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很有吸引力。超过74%的学生能在 MOOC 平台上找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说明目前MOOC 课程资源的丰富。而在教师支持方面,大部分学生遇到知识问题时不能得到教师或助教的及时反馈,这与前面的MOOC学习的主要障碍的统计数据是一致的。证明MOOC学习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这与众多文献的观点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明了师生互动非常重要。表5.10MOOC 课程资源情况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D125.9398%41.3534%23.3083%7.5188%1.8797%3.8195490.964284D218.7970%39.8496%30.8271%7.8947%2.6316%3.6428570.959855D322.5564%51.5038%18.4211%4.8872%2.6316%3.8646620.907628D420.3008%51.8797%22.5564%3.3835%1.8797%3.8533830.843556D516.5414%37.2180%36.4662%6.7669%3.0075%3.5751880.943909D622.5564%51.5038%18.4211%4.8872%2.6316%3.8646620.907628D720.3008%51.5038%22.9323%3.3835%1.8797%3.8496240.845121D816.5414%37.2180%36.4662%6.7669%3.0075%3.5751880.943909注: D1 MOOC的课程简介中会注明对学习者前期知识和技能基础的要求;D2 MOOC平台课程教师教学都很有吸引力;D3 课程的视频时长安排是合理的;D4 课程的考核方式很合理;D5 课程的进度安排恰到好处; D6 在MOOC平台上能找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D7 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质量都比较高;D8 通过 MOOC 平台教师或助教会及时解决您所遇到的知识性问题。8. 高校 MOOC 政策情况分析
高校MOOC政策情况统计结果如表5.11所示。数据表明,67.3%的大学生所在学校支持通过MOOC学习取得相应学分;65.8%的大学生所在学校对 MOOC进行了大力的推介和宣传;69.2%的大学生所在学校为MOOC学习提供了相关的教师、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表5.11高校 MOOC 政策情况
题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极不同意平均分标准差E133.4586%33.8346%18.0451%8.6466%6.0150%3.8007521.167286E230.8271%34.9624%19.1729%9.3985%5.6391%3.7593981.151334E334.5865%34.5865%17.6692%7.1429%6.0150%3.8458651.151463备注: E1 贵校支持学生通过 MOOC 学习取得相应学分;E2 贵校对 MOOC 进行了大力的推介和宣传;E3 贵校为 MOOC 学习提供了相关的支持。5.3大学生MOOC学习情况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根据第2章论述的MOOC学习完成通过率影响因素的演化模型,利用问卷数据对 MOOC完成情况与学习者、MOOC 平台、课程资源和高校MOOC 政策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相关分析利用 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两变量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77]。其中 Pearson相关性指相关系数,显著性(双侧)指P值,若其P值大于0.05,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不能说两个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P 值小于0.05,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两个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如果为正值,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如果为负值,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
由表5.12可知,大学生和 MOOC 平台、大学生和课程资源、大学生和高校MOOC 政策、MOOC 平台和课程资源、MOOC 平台和高校 MOOC 政策、课程资源和高校 MOOC 政策的相关系数的 P 值均为 0.000,均小于 0.05,所以大学生和 MOOC 平台、大学生和课程资源、大学生和高校 MOOC 政策、MOOC 平台和课程资源、MOOC 平台和高校 MOOC 政策、课程资源和高校 MOOC 政策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大学生和 MOOC 平台、大学生和课程资源、大学生和高校 MOOC 政策、MOOC 平台和课程资源、MOOC 平台和高校 MOOC政策、课程资源和高校 MOOC 政策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附录A第 9 题 MOOC 完成情况和大学生、高校 MOOC 政策相关系数的 P 值均小于0.05,所以第9 题 MOOC 完成情况和大学生、高校 MOOC 政策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