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心理学心理百科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

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

梦想尚未完成,你已无力前行,怎么破?行动力修复心理学,揭露身心透支心理成因,读懂自我的缺失,激活内心的动力之源,重新出发。学会跟自己死磕的艺术,3周成为能够掌控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人。

作者:【法】玛琳·斯基亚帕 、塞德里克·布吕吉埃 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ISBN: 978753999612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2.99

类别: 心理百科 SKU:5d8563c25f9849104543487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996127

编辑推荐

★【法国政府机构内部盛行的《行动力修复心理课程》 】

法国心理学家、 “职场妈妈”的创始人,法国芒勒市副市长玛琳,和法国著名职业规划和管理专家塞德里克合力打造的重磅作品。

★【梦想尚未完成,你已疲惫不堪,行动力严重不足,怎么破? 】

到底为什么睡觉越久越累?

为什么越shopping越空虚?

为什么越聚会约无神?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为什么越放松越疲惫?……

为什么会感到“懂得那么多大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

      本书以深邃的洞察力,带你重新审视你的情绪、意识、自我、潜能以及身体,深刻揭露了现代人身心透支背后的心理成因,并引导读者向真实的自我发起审视,了解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故事,直到找到自己的动力之源,活力重现。 

★【行动力修复心理学,教你跟自己死磕的艺术:3周成为能够掌控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人 】

本书提供3周行动力自我修复完整方案,将帮助你:

1、认清自己疲惫背后的心理真相;

2、让“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完美统一;

3、了解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故事,发觉动力之源,活力重现。

从今天起,学会激活自己内在动力,

成为能够掌控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人。

 

内容简介

    从读书、看电影、健身、大餐、购物、欢聚到睡觉,我们的生活充满各种休闲方式。但你是否发现,效果其实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好,一旦放松结束,你的焦虑和疲惫感又很快回来,可能还更加严重,这是为什么?到底为什么睡觉越久越累?为什么越shopping越空虚?为什么越聚会越无神?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为什么会感到“懂得那么多大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越放松越疲惫?……梦想尚未完成,你已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办?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将带你用心理学的眼睛,重新审视你自己:你的情绪、你的意识、你的自我、你的潜能以及你的身体。本书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可靠的心理知识为刀,深刻揭露了现代人身心透支背后的心理成因,并引导读者向真实的自我发起审视,了解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故事,直到找到自己的动力之源,活力重现。

作者简介

玛琳·斯基亚帕

法国心理学家,“职场妈妈”的创始人,法国芒勒市副市长。她在法国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业开展过许多关于预防倦怠综合征的讲座和培训,同时也出版了多部作品,比如《工作妈妈的200个窍门》等。

 

塞德里克·布吕吉埃

法国著名职业规划和管理专家,曾发表和出版大量有关职业管理的专业文章和书籍。

目  录

序言

 

第一周:寻找使自己疲劳不堪的内部因素

第一天  自我意识的觉醒  / 003

第二天  正视自己的需求  / 021

第三天  恢复自我重视  / 029

第四天  丢掉心理包袱  / 043

第五天  赶走内疚  / 051

第六天  改变你的嫉妒  / 063

第七天  对环境进行再造  / 071

 

第二周:在个人生活和工作间找到平衡

第八天  放弃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 091

第九天  重新考虑工作收益  / 099

第十天  重新回到家庭的平衡  / 117

第十一天  远离网络社交疲劳  / 131

第十二天  开始说“不”  / 143

第十三天  开始享受放松的时刻  / 155

第十四天  试着寻找新鲜事物  / 165

 

第三周:找回生活的精力和活力

第十五天  我不再事事追求完美  / 177

第十六天  远离负能量的人,成为充满正能量的人  / 195

第十七天  使自己身边有一个专业人员  / 211

第十八天  补充水分一整天  / 221

第十九天  健康饮食:吃什么补什么  / 229

第二十天  必不可少的运动  / 241

第二十一天  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 251

前  言

【自序:如果,你梦想尚未完成,却无力前行】

 

“梦想尚未完成,却已身心疲惫,无力前行”,这个心理困扰,几乎涉及所有人。

现代人,因身心透支而导致行动力缺失的人比比皆是,从因父母的要求而身心透支的孩子,到因各种各样的工作要求而身心透支的年轻退休者;从打领结戴耳机飞奔的企业高级员工,到被因被数不清的夜间“状况”唤醒(哭闹、撒尿、喂奶、噩梦)而心力交瘁的年轻父母;从准备考试的青少年,到四十多岁的求职者……当然,还有你们。

是的,活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逐梦者,都在为自己大大小小的梦想努力着,拼搏着,却也在不知不觉中耗尽了自己身心的能量,渐渐成为一个对着梦想望洋兴叹的疲惫者。

然而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疲惫而停下脚步,面对疲惫,你要么战胜它超越它,要么被生活狠狠甩下,成为同辈人中的LOSER。我相信,没人愿意成为后者。

那么,我们该怎样拯救疲惫不堪的自己呢?简单来说,就是停止过度劳累和身心透支。

但这个答案可能马上会遭到你的耻笑——这不等于没说嘛!是的,这答案听上去确实不怎么样,但却是最切中要害的大实话。

我们生活一个信息过剩的社会:媒体消息的不断增加,广告的轰炸,社交网络的无处不在,社交软件、电子邮件、短信,等等。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被很多需要分析、处理、记忆、分类的信息充斥着。如果我们再将一个危机化、全球化、金融化的经济环境,以及人们对成就的追求加入其中,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出不让自己超负荷劳作的结论。我们想要实现梦想,势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工作时间。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停止过度劳累和身心透支呢?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两种现象:

1、每晚睡十个小时,但是依然会很劳累;

2、可以一直工作,却并不感到劳累。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别呢?

基于多年的研究,我们渐渐发现,那些让我们感到筋疲力尽身心透支的,并不是我们所做的那些事,而是我们对待这些事的态度和思考这些事的方式。

我们整天待在床上,但心情沮丧,一样会感到心力交瘁。

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件诸如婴儿出生和结婚的幸福事件,而感到疲劳。

我们可能会因为怀有过高的标准,而感到疲劳。

我们可能会因为生活中各种束缚和乐趣之间的不平衡,而感到身体衰竭。

我们可能因为追求难以企及的完美、年轻、美丽、成就、反应力、对良知的永久检测,而感到疲劳,因为我们会把自己和那个自己所创造的“理想自我”相混淆。

我们可能会精疲力竭,因为我们忘记放松自己,因为我们的社会不会给那些它认为“非生产性”的人提供位置,尽管只是几天也不行。

这种极度的复杂性,造成我们极度的疲劳和身心透支。

身心透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机制、社会机制、社会心理机制、经济机制、医学机制、神经机制、家庭机制……但我们坚持认为这是一个认知问题。因此,身心的过度透支,就和幸福一样,只能从个人角度来评价。

从我们对公司同事和身边亲友的采访来看,“我真的很想停止身心透支”这一说法是广泛存在的。甚至当采访的主题不同时,我们也几乎都会在某个时刻不自觉地谈到透支这一现象。

大多数情况下,当人们提起如何避免透支或者过度劳累时,通常给出的建议是:“你应该多睡觉。”可是,假如你在高度清醒的状态下进行了一天的紧张工作,下班后各种让人焦虑的信息还在脑子里不停打转,那么你晚上想要多睡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睡觉,只是我们停止身体透支的最后一步,在此之前,我要做的还很多。

你应该意识到,在“我要停止身心透支”里,“人称”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会透支,“你”也会透支,所以,“你”会有适合你自己的解决方式,而“我”也将有适合我自己的解决方式。

这本书将会尝试着给出适合你的解决方式,努力使你恢复精气神。

 

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份 21 天的完整方案,也就是 3 周来解决你的身心透支问题:

第一周,建议你根据透支的内部因素作出反应;

第二周,使你重新接触并融入你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周,你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并恢复你的活力。

 

在这21天中,每天都包含一个新的主题,并告诉你如何对这些主题进行思考和实践。

为了方便你理解,我们还准备了一些测试和实践案例,以及适合你的、需要记住的语录,这也是为了帮助你能在生活中将练习的成果长久保持。

每周结束时,我们都会提供一份总结和准确的调查问卷,来帮助你评估自己练习的效果。

 

接下来,你将进入一个21天行动力自我修复的奇妙旅程,你准备好了吗?

媒体评论

面对压力,学会关门。——白岩松

 

我打算新年的*周就给自己放假。谁说休止符只能出现在乐曲的当中?它完全可以是音乐的开始!——杨澜

 

心,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与尝试中锤炼自己,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是一次次自由意志的选择,心就会被滋养,就会生动而鲜明,而且有“重量”。——武志红

免费在线读

【第一周   第二天:正视自己的需求】

 

在《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这本书中,第一人称“我”总是不断出现。所以你让自己陷入了疲劳,你的敌人不仅有疲劳,还有你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也是战胜疲劳的关键。

 

塞巴斯安,36 岁,年轻奶爸

作为一个疲劳的人,我的生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清楚地意识到了我的疲劳,但是我也知道我根本没有办法停止下来。

三十六岁的我是一个十八个月大的宝宝的爸爸,同时还是公司高级职员和一个自信车协会的主席。而我的太太又经常出差,所以不管是停止工作,还是不去照看孩子都是不可能的。自行车协会又是我一手创办的,我也不能放弃它。我很矛盾,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一切,停止疲劳。

塞巴斯安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明明累得精疲力竭,却没办法放下他们不得不做的事,那些所谓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对抗疲劳并不是停止一切,去过田园生活,而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是要把掌控权放到自己的手上,限制疲劳对你的影响,不要让它伤害到你。

因此,我要停止疲劳,并不等于我要停止一切,而是改变对人、对事的看法或者改变周边的环境等,从而改变它的影响。

 

抓住机会

疲劳难道也是一种机遇吗?

工会成员和音乐疗法治疗师伊莎贝尔·拉卡东指出:“职业疲劳可能成为让我们发掘自己深层需要的机遇。虽然没完没了的工作是造成疲劳的原因,但我们要扪心自问: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什么?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我想要的是什么?什么能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你必须要在工作中有所取舍,学会放弃,敢于面对你真正的需要!”

和伊莎贝尔一样,让·欧德斯也将疲劳看成一次自我重新定位的机会,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让·欧德斯,46 岁,大学教师、雕刻家

二三十岁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做研究、赚钱和得到社会地位上,这些也都是家人和朋友对我的期待。直到我每天精疲力竭,疲于应对,我才意识到会计根本就不是我想做的,我不能一辈子在这棵树上吊死。我想成为一名雕刻老师,虽然这是我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后来,由于太过劳累,我生病了,医生说我的压力太大。我不得不卧床休息,那段时间成为教师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际。要是没有疲劳,我也不会产生这种想法。它就好像是身体利用疲劳向我传递的信息,是不是?

所以,四十六岁的我终于成了一名雕刻老师!以前我的妻子在家里做全职太太,现在为了不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她也必须开始工作了。不过这点并没有造成家庭矛盾,我的太太觉得整天在家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很无聊。所以我们俩都开始工作了,同时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我们也搬到了一个小一点的公寓里住。

 

我需要的是什么?

提前应对疲劳,你要做到下面三点:

● 倾听你的需求

● 找到它

● 满足它

不论是哪一步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你疲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像金字塔一样从高到低按层次分为五种:

● 生理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等)

●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

● 社交需求(被爱和归属感)

● 尊重需求(追求自我价值感、被认可、社会地位及成就感)

● 自我实现需求(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程度发挥个人能力)疲劳从顶部攻击“需求金字塔”,我们先是实现不了理想和抱负,然后尊重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失去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接下来就是安全需求,比如受到失去工作的威胁,最后是生理需求,开始吃不好也睡不好。找出你的需求拿出一支笔,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上勾出在当前情况下,你的哪个需求得不到满足。

深入地想一想,记录下你在每天的生活中没有被满足的需求,生理需求或者其他需求都可以。

比如:

● 我中午很渴,但是没有喝水,因为我连倒满一杯水的时间

都没有。

● 我耽误了休息时间,因为我必须完成一个文件。

● 由于时间太紧了,我直接省掉了某一餐。

● 地铁和公交车上的人太多了,我没有坐下来休息的位子。                         

找到那些一整天都没有满足的需求,记录下来,到了第二天,尝试着满足它们。

这个小练习在这 21 天里,可以重复进行,它可以帮助你重新找回自我。

● 工作时,难免会把自身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混为一谈。我们不停地迎合着别人,像老板、上级、客户等。最终我们会忽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 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自己的需求排在别人的后面。不要害怕去表达,说出你想要的,你不说,你周围的人是猜不出来的!

你能区分欲望和需求吗?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社会学家居伊·德波这样描述今天的社会:“我们都生活在充满表演的消费时代。我们被各种信息左右,认为自己需要最新一代的苹果手机,认为自己需要无数美食等。这些误导使我们的真正需求被隐藏在这些没有必要的欲望下。看看你在超市购物时的购物车,有哪些是你真正急需的,又有哪些是在打折促销的诱惑下购买的?”

没有一个人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也没有一个人能满足自己的全部需求。你要问问自己哪些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做出选择。换句话说,把我们的生活比作完成一幅油画,你调色板上的三原色(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你需要用这三种颜色调出你喜欢的其他颜色(欲望)。

 

充电时间:

√ 我抓住了疲劳初期的机遇。

√ 我了解自己的需求。

√ 我满足我的需求。

抢先评论了 “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2018全新完整版)

EUR €23.99
评分 4.75 / 5
加入购物车

我们内心的冲突(苏芩、张德芬曾深受此书影响)

EUR €25.99
评分 4.50 / 5
加入购物车

自控力(畅销300万册纪念版!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从自知到自控,拿回人生主导权!)

EUR €31.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EUR €26.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