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4453
章 引 言
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调查地点与研究对象简介
第三节 德清县乡村建设历史追溯:民国“莫干乡村改进”(1928—1950)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理论框架的构建
节 “地域活化”研究视角概要
第二节 基于“地域活化”研究视角分析框架的提出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土地要素盘活:乡村产业升级与治理发展的一个微观过程
节 “土地流转”:“新土改”的历史考察(1999—2015)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土改”的现实考察(2015年至今)
第三节 土地要素激活的功能体现:从“新土改”观察乡村活力的振兴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村庄治理结构变迁:产业转型升级引发的“较量”
节 燎原村产业模式的变迁:从“特色产业村”到“特色产业小镇”
第二节 东衡村产业模式的变迁:从“矿业基地”到“三园一体”
第三节 燎原村治理结构的变迁:从“旧莫干乡村改进”到“新莫干乡建实践”
第四节 东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从“农村土地综治委员会”到“乡贤参事会”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小镇大村”:乡村活力维系与提升的可能路径选择
节 空间重塑与村庄转型互动机制构建:再论莫干山村
第二节 村镇建设“双重产业集群化何以成为可能”:再论“钢琴之乡”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变革道路与演变趋势
节 农村土地资源配置逻辑的演变:基于农地产权变革史视角(1978—2018)
第二节 土地、产业、人口特性及其需求特征的变化
第三节 “地域活化”与“乡村振兴”何以相融合:新时代乡建的一个展望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致 谢
前 言
作为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的一个有机构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后亦称为“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综合改革事业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环节,在于“乡村活力如何维系与提升”。在建设实践中,这一论题,既涉及乡村产业发展升级和乡村整体性治理的转型,也涉及对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前景的若干预判(黄祖辉等,2002)。比如,某些类型的村落是否会因为特定要素的巨变而出现终结现象(李培林,2002)。再比如,在不同地域的不同发展时期,关于农业多功能性和多元化的具体呈现,或许更值得深入关注(朱启臻,2009)。类似的研究议题还有不少,例如,在转型发展新时代,机会平等视角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顺利实施格外重要(王春光,2014)。进而言之,关于“乡村活力如何维系与提升”论题的可能解答,需要与时俱进,也有必要将其置于城乡互动关系考究背景之下予以审视(王春光,2016),承此,基于乡村地方产业何以重振及其自主性治理何以获得等“三农问题”的研讨(陆学艺,1989,2002,2004,2005),同时也出于对中国乡村现代化何以可能进行以及对其步骤、问题和出路的进一步探索(陈光金,1996;2016),本书尝试探究在地实践之上乡村活力的激发、维系与提升的可能路径选择,以及其中蕴含的可能的理论价值。
自2014年春天以来,经由对浙北德清县东西端两个典型村庄的跟踪式调研,我们格外关注,村庄治理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路径变迁何以发生及其关联。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转型变迁既包括村镇治理物理形态层面的转型变迁,也包括经济社会层面的转型变迁。从理论溯源角度去观察,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力量的推动之下,启发自东亚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乡村转型发展及现代化城乡关系变迁和重塑过程中的有关实践,例如,日本的“造町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中国台湾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