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54409丛书名: 国家高职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教材
编辑推荐
会计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内容简介
“基础会计”是经贸类、管理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基础会计》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基础会计》共分为十一章,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制造企业基本会计事项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
目 录
目录
**章 总论 1
**节 会计概述 1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6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第四节 会计方法 11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4
**节 会计要素 14
第二节 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20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27
**节 会计科目 27
第二节 会计账户 30
第四章 复式记账 36
**节 记账方法概述 36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37
第五章 制造企业基本会计事项的核算 60
**节 会计处理基础 60
第二节 资金筹集会计事项的核算 64
第三节 物资供应会计事项的核算 70
第四节 产品制造会计事项的核算 80
第五节 商品销售会计事项的核算 88
第六节 利润形成和分配会计事项的核算 96
第六章 会计凭证 107
**节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107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16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18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22
第七章 会计账簿 125
**节 账簿的意义及种类 125
第二节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27
第三节 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 133
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 136
第五节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139
第八章 财产清查 141
**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141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143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47
第九章 财务报表 153
**节 财务报表概述 153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156
第三节 利润表 164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169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172
**节 账务会计处理程序概述 172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73
第三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74
第四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77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180
**节 会计工作组织概述 180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182
第三节 会计机构 183
第四节 会计人员 183
第五节 会计法规 184
第六节 会计档案 186
参考文献 189
基础会计训练题 191
**部分 总论、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191
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 199
第三部分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218
第四部分 会计凭证 242
第五部分 会计账簿 249
第六部分 财产清查 261
第七部分 会计报告 268
第八部分 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 275
第九部分 会计账务处理综合实训 278
问答题汇总 281
参考答案 296
**章 总论 1
**节 会计概述 1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6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第四节 会计方法 11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4
**节 会计要素 14
第二节 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20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27
**节 会计科目 27
第二节 会计账户 30
第四章 复式记账 36
**节 记账方法概述 36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37
第五章 制造企业基本会计事项的核算 60
**节 会计处理基础 60
第二节 资金筹集会计事项的核算 64
第三节 物资供应会计事项的核算 70
第四节 产品制造会计事项的核算 80
第五节 商品销售会计事项的核算 88
第六节 利润形成和分配会计事项的核算 96
第六章 会计凭证 107
**节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107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16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18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22
第七章 会计账簿 125
**节 账簿的意义及种类 125
第二节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27
第三节 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 133
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 136
第五节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139
第八章 财产清查 141
**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141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143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47
第九章 财务报表 153
**节 财务报表概述 153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156
第三节 利润表 164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169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172
**节 账务会计处理程序概述 172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73
第三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74
第四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77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180
**节 会计工作组织概述 180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182
第三节 会计机构 183
第四节 会计人员 183
第五节 会计法规 184
第六节 会计档案 186
参考文献 189
基础会计训练题 191
**部分 总论、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191
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 199
第三部分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218
第四部分 会计凭证 242
第五部分 会计账簿 249
第六部分 财产清查 261
第七部分 会计报告 268
第八部分 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 275
第九部分 会计账务处理综合实训 278
问答题汇总 281
参考答案 296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免费在线读
**章 总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及其发展过程;着重理解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的基本特点,明确会计的对象,理解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明确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
重点 会计的概念与基本职能、会计对象及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准则。
难点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会计假设的理解。
**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基本的活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必然会发生劳动消耗,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耗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它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且一开始就以管理的形式出现。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一)会计的产生
1. 人类会计行为的起源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中产生的。”会计的行为起源和发展与数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已经开始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可以说,会计与数学的产生出自人类的同一动机。
在原始社会末期,*简单的“结绳”“刻木”计量的记录行为标志着会计的萌芽。“会计”一词大约产生于我国西周时代,它本来的含义主要是指对财务收支业务的记录、计算和考核。据《周礼》记载,“司会主天下之大计,以岁会考岁成 ”又据清代对官厅会计的考察,提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岁会就是计算全年的收支,司会根据会计记录考核当年的收支情况。在西方,早期出现的“簿籍”,也是指通过簿籍对财产物资的收支活动进行记录和计算,通过记录、计算来考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 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会计行为产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产生、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有了剩余,人类已经开始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人们需要计量,一个有记录的时代开始了。只是当初的会计记录是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节余等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时,会计才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由专人进行负责”。所以,人类会计行为的产生要根据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人类的生活水平来确定。
(二)会计的发展
1. 古代会计阶段
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此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的,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
2. 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期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
3. 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期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由此可见,会计并不是在生产活动发生伊始就产生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之后,人们开始关心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更关心对剩余劳动的管理和分配时,才会需要对它们进行计量、计算和记录,因而产生了会计思想,有了会计的萌芽。因此,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生产活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也将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
现代会计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是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尽管有时会计也要运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但是货币量度始终是会计*基本的、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尺度。
2. 以凭证为依据
会计的任何记录和计量都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这就使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凭据)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
3. 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在利用货币量度计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时,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登记,对每一次经济业务都无一遗漏地进行登记,不能任意取舍,做到全面完整。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而不能杂乱无章,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三、会计的职能
从会计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职能是不断变化并且彼此联系的,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核算、实行监督。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单位,对各种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它要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其特点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是对各单位的一切经济业务,以货币计量为主,进行记录、计算,以保证会计记录和反映的完整性。
(2)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各单位必须对客观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即涉及资金运动或资金增减变化的事项,采用系统的核算方法体系,按时间顺序,无一遗漏地进行记录。
(3)会计核算应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记录、核算、分析,反映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历史状况的同时,发展到事前核算、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由于基层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同时都伴随着价值运动,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减和价值形态的转化,因此,会计通过价值指标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监督同样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会计监督的依据包括合法性和合理性。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的各项法令及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无从谈起;而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四、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终结果。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目标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或者说会计目标是经济管理总目标下的子目标。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终极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研究会计核算的目标,即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和提供何种信息。
根据会计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以帮助决策。会计的目标,决定于会计资料使用者的要求,也受到会计对象、会计职能的制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核算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上述会计核算的目标,实质上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它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
**个方面是满足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管需要。例如,资金委托人对受托管理层是否很好管理其资金进行评价和监督;工会组织对管理层是否保障工人基本权益的评价;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绩效评价和税收的监管;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职能的监督;等等。
第二个方面是满足相关团体的决策需要。例如,满足潜在投资者投资决策需要;满足债权人是否进行借贷决策需要;等等。
会计的目标是会计管理运行的出发点和*终要求。会计的目标决定和制约着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在会计理论结构中处于**层次;同时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目标又决定着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改进及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深化,会计目标会不断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五、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特定对象,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的差异。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资金运动的过程。
(一)资金的投入
工业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并支付职工的工资等。这样投入的资金*终构成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费用。
(二)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工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入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同时发生原材料消耗、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工资结算关系,有关单位之间发生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支付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与购货发生货款结算关系、与税务机关发生税务计算关系。综上所述,资金的循环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称为资金的循环。
(三)资金的退出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缴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缴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及其发展过程;着重理解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的基本特点,明确会计的对象,理解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明确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
重点 会计的概念与基本职能、会计对象及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准则。
难点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会计假设的理解。
**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基本的活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必然会发生劳动消耗,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耗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它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且一开始就以管理的形式出现。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一)会计的产生
1. 人类会计行为的起源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中产生的。”会计的行为起源和发展与数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已经开始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可以说,会计与数学的产生出自人类的同一动机。
在原始社会末期,*简单的“结绳”“刻木”计量的记录行为标志着会计的萌芽。“会计”一词大约产生于我国西周时代,它本来的含义主要是指对财务收支业务的记录、计算和考核。据《周礼》记载,“司会主天下之大计,以岁会考岁成 ”又据清代对官厅会计的考察,提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岁会就是计算全年的收支,司会根据会计记录考核当年的收支情况。在西方,早期出现的“簿籍”,也是指通过簿籍对财产物资的收支活动进行记录和计算,通过记录、计算来考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 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会计行为产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产生、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有了剩余,人类已经开始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人们需要计量,一个有记录的时代开始了。只是当初的会计记录是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节余等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时,会计才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由专人进行负责”。所以,人类会计行为的产生要根据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人类的生活水平来确定。
(二)会计的发展
1. 古代会计阶段
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此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的,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
2. 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期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
3. 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期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由此可见,会计并不是在生产活动发生伊始就产生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之后,人们开始关心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更关心对剩余劳动的管理和分配时,才会需要对它们进行计量、计算和记录,因而产生了会计思想,有了会计的萌芽。因此,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生产活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也将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
现代会计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是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尽管有时会计也要运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但是货币量度始终是会计*基本的、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尺度。
2. 以凭证为依据
会计的任何记录和计量都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这就使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凭据)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
3. 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在利用货币量度计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时,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登记,对每一次经济业务都无一遗漏地进行登记,不能任意取舍,做到全面完整。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而不能杂乱无章,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三、会计的职能
从会计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职能是不断变化并且彼此联系的,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核算、实行监督。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单位,对各种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它要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其特点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是对各单位的一切经济业务,以货币计量为主,进行记录、计算,以保证会计记录和反映的完整性。
(2)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各单位必须对客观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即涉及资金运动或资金增减变化的事项,采用系统的核算方法体系,按时间顺序,无一遗漏地进行记录。
(3)会计核算应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记录、核算、分析,反映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历史状况的同时,发展到事前核算、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由于基层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同时都伴随着价值运动,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减和价值形态的转化,因此,会计通过价值指标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监督同样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会计监督的依据包括合法性和合理性。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的各项法令及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无从谈起;而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四、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终结果。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目标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或者说会计目标是经济管理总目标下的子目标。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终极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研究会计核算的目标,即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和提供何种信息。
根据会计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以帮助决策。会计的目标,决定于会计资料使用者的要求,也受到会计对象、会计职能的制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核算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上述会计核算的目标,实质上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它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
**个方面是满足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管需要。例如,资金委托人对受托管理层是否很好管理其资金进行评价和监督;工会组织对管理层是否保障工人基本权益的评价;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绩效评价和税收的监管;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职能的监督;等等。
第二个方面是满足相关团体的决策需要。例如,满足潜在投资者投资决策需要;满足债权人是否进行借贷决策需要;等等。
会计的目标是会计管理运行的出发点和*终要求。会计的目标决定和制约着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在会计理论结构中处于**层次;同时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目标又决定着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改进及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深化,会计目标会不断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五、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特定对象,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的差异。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资金运动的过程。
(一)资金的投入
工业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并支付职工的工资等。这样投入的资金*终构成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费用。
(二)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工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入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同时发生原材料消耗、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工资结算关系,有关单位之间发生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支付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与购货发生货款结算关系、与税务机关发生税务计算关系。综上所述,资金的循环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称为资金的循环。
(三)资金的退出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缴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缴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