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00574丛书名: 当代学者文库
编辑推荐
本研究提出建设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敏感区域提供了可资借鉴、推广的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有利于落实“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以创新创造激发湖北文化发展活力;有利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全省文化产业战略均衡;有利于推动鄂西北地区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促进武当经济增长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研究成果得到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刘玉珠司长和著名文化学者、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有关部门和企业予以采纳,正在逐步付诸实施;还获得2013年湖北省社科基金。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文化产业集群、优势产业竞争力、文化符号等理论,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分析武当文化资源优势,提出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运用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式贯通太极文化的聚合生产、体验消费、价值输出及改善民生等各个环节,构建以太极文化为源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多业态融合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创建武当?太极湖模式,文、旅、农互融,山、水、人和谐,政、企、民共荣,从而打造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敏感区域综合发展的样本,实现太极文化的价值创新与全球传播。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化产业集群理论
第二节 优势产业竞争力理论
第三节 文化符号理论
第四节 思考: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发展逻辑
第三章 案例借鉴
第一节 好莱坞
第二节 迪斯尼乐园
第三节 深圳华侨城
第四节 曲江新区
第五节 少林文化
第六节 启示:文化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第四章 太极武当
第一节 太极与道教养生
第二节 真武与武当道教
第三节 张三丰与武当武术
第四节 明成祖与武当宫观
第五章 总体战略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战略定位
第三节 空间布局
第六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全产业链与文化品牌
第二节 核心产业与特色项目
第三节 系统集成与支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化产业集群理论
第二节 优势产业竞争力理论
第三节 文化符号理论
第四节 思考: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发展逻辑
第三章 案例借鉴
第一节 好莱坞
第二节 迪斯尼乐园
第三节 深圳华侨城
第四节 曲江新区
第五节 少林文化
第六节 启示:文化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第四章 太极武当
第一节 太极与道教养生
第二节 真武与武当道教
第三节 张三丰与武当武术
第四节 明成祖与武当宫观
第五章 总体战略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战略定位
第三节 空间布局
第六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全产业链与文化品牌
第二节 核心产业与特色项目
第三节 系统集成与支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媒体评论
本研究提出建设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敏感区域提供了可资借鉴、推广的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有利于落实“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以创新创造激发湖北文化发展活力;有利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全省文化产业战略均衡;有利于推动鄂西北地区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促进武当经济增长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研究成果得到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刘玉珠司长和著名文化学者、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有关部门和企业予以采纳,正在逐步付诸实施;还获得2013年湖北省社科基金。
免费在线读
前言
本书依据文化产业集群、优势产业竞争力、文化符号等理论,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分析武当文化资源优势,提出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运用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式贯通太极文化的聚合生产、体验消费、价值输出及改善民生等各个环节,构建以太极文化为源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多业态融合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创建武当?太极湖模式,文、旅、农互融,山、水、人和谐,政、企、民共荣,从而打造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敏感区域综合发展的样本,实现太极文化的价值创新与全球传播。
编者
2014年6月
文摘
一、研究背景
亿万年前,在风生水起中,武当山从沧海中隆起,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地质奇观。
六百年前,一代雄主明成祖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历时十二年,构筑九宫八观共三十三处建筑群的皇家道场。
二十年前,武当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赢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至高评价:“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中国的伟大历史,依然留存在武当山”。
十余年前,在这里成立全国首个、湖北省唯一的旅游经济特区。
五年多前,武当山特区抓住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有利时机,以武当山为发展龙头,以太极湖 为发展引擎,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养生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力争把武当山、太极湖建设成湖北旅游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示范基地、中国山水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基地。
当前,一个开放、和谐、智慧的武当山,正以跨越式发展印证着“武当异日必大兴”的古老预言。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作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大岳武当以神秘空灵的武当仙境、玄妙飘灵的武当武术和堪称华夏灵魂的武当文化,谱写了天地乾坤中恢弘奇美的壮丽诗画,演绎着山水太极间人文教化传承的和谐之本。纵观当前形势,无论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还是区域政策扶持,抑或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机遇,都给予武当山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为其提供了更稳定、更可靠的保障,武当大兴适逢其时。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续写武当山大山、大水、大人文的辉煌传奇,这是必有的战略思考。
2011年,作者受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委托,具体主持编制《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规划》,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同事蒋昕、邓小艳、张春琳,以及翁春萌(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申报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区域综合价值的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模式研究——以武当-太极湖为例》获批(项目编号2012G107)。2013年,申报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湖北环丹江口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获批(项目编号2013B002);又成功申报2013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本书在总结以往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藉此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积极探索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精神力量释放为发展能量,使文化成为武当山、太极湖涌动活力与魅力、迸发张力与动力的不竭源泉,进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天下大道的创新价值追求,为人类的和谐、进步、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态势更为明显,使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中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应将其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现代和未来生活的文化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们的综合价值。由此,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打造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成为推动大武当区域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创新举措。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并精辟阐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还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太极武当,山水有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文化丰富多彩,蕴含和承载着由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构件组合而成的极为丰富的价值体系,尤以太极文化是其精髓。太极文化源于易学,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它所阐发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最核心的和谐理念,揭示了天地万物起源、发展过程和辩证关系,体现了中国人崇尚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参见第四章第一节)。而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武当太极文化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力量由此愈加凸显。从文化价值而言,武当山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经济载体,它具有软实力的最核心——有吸引力的价值观,是“道”的精神体现,是具有世界性跨文化传播价值的东方哲学至尊圣地。相对于武当道教、道教建筑等,太极文化更能融通中外,更能国际化,更能打造成世界文化名片。当然,太极武当的文化价值并非简单地等同于它的市场开发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将生动的文化传达表象与深厚的文化认知意象相统一,向世界展示武当山所代表的中国智慧、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活力与创新动力,为促进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二)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是落实“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战略、以创新创造激发湖北文化发展活力的具体实践。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腾飞。从国内来看,文化产业跳出影视、出版、演艺等传统领域,融入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中,放大文化的“溢出”效应,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从国际来看,文化产业推动原创的、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既提高我国在全球文化贸易中的“硬实力”,又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
湖北是文化资源大省、科教大省,进入新的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全省文化产业总量和规模仍然不够大,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仍然偏小,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功能与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当前,湖北正坚定不移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扎实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即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夯实基础,“文化强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历史性任务。而如何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带动鄂西北地区整体发展是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重要课题。因为湖北能否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既取决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整体发展进程,也取决于依托地域文化、生态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核心文化产业集聚区,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引擎作用,形成区域经济社会的增长极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挖掘文化的内涵,拓展文化产业的外延,大力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湖北原产”,壮大“湖北创造”,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必将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从而推动湖北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三)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是抓好优化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全省文化产业战略均衡的重要节点。
目前,湖北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主要围绕武汉市的科教资源、信息资源和经济资源实行战略展开,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了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由中心城市向区域性城市递减的“同心圆结构”,重心集中于武汉一地,形成了典型的单极化特征。武汉“一极独大”的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因缺乏均衡结构的支撑而难以形成全省的综合发展优势。因此,《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统筹规划全省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区,将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形成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支撑的文化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各种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有利于推进湖北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上的结构优化,即推动全省文化产业从以武汉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向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双圈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双极”支撑结构。这种“双圈结构”一方面可以将鄂西欠发达地区纳入到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来,发挥西部区域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内容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修正全省文化产业“同心圆结构”中对单极中心的过度依赖,在“两圈两带”的总体战略下,依托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以汉宜高速、汉十高速为发展扩散轴线,加速形成点、线、片相结合的梯度发展态势,实现互动强势、协作紧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文化产业共同体,有利于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纳入一个全省整体发展图景中予以全盘考虑,推进湖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科学发展。
(四)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聚集区,是打造推动鄂西北地区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促进武当经济增长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引擎。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文化产业集聚区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扩张、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通过政策杠杆把产业的上游研究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聚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使得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借助武当山世界遗产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集聚国内外创意、资本、科技、人才等核心资源,以保护为前提,文化为引领,旅游为抓手,开发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营造大市场、大环境、大格局,使之成为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样本、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中部地区文化发展的创新引擎,从而有效推动武当山、鄂西北、湖北省以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的开放、文化的繁荣和生态的保护。
本书依据文化产业集群、优势产业竞争力、文化符号等理论,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分析武当文化资源优势,提出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运用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式贯通太极文化的聚合生产、体验消费、价值输出及改善民生等各个环节,构建以太极文化为源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多业态融合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创建武当?太极湖模式,文、旅、农互融,山、水、人和谐,政、企、民共荣,从而打造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敏感区域综合发展的样本,实现太极文化的价值创新与全球传播。
编者
2014年6月
文摘
一、研究背景
亿万年前,在风生水起中,武当山从沧海中隆起,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地质奇观。
六百年前,一代雄主明成祖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历时十二年,构筑九宫八观共三十三处建筑群的皇家道场。
二十年前,武当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赢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至高评价:“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中国的伟大历史,依然留存在武当山”。
十余年前,在这里成立全国首个、湖北省唯一的旅游经济特区。
五年多前,武当山特区抓住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有利时机,以武当山为发展龙头,以太极湖 为发展引擎,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养生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力争把武当山、太极湖建设成湖北旅游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示范基地、中国山水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基地。
当前,一个开放、和谐、智慧的武当山,正以跨越式发展印证着“武当异日必大兴”的古老预言。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作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大岳武当以神秘空灵的武当仙境、玄妙飘灵的武当武术和堪称华夏灵魂的武当文化,谱写了天地乾坤中恢弘奇美的壮丽诗画,演绎着山水太极间人文教化传承的和谐之本。纵观当前形势,无论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还是区域政策扶持,抑或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机遇,都给予武当山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为其提供了更稳定、更可靠的保障,武当大兴适逢其时。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续写武当山大山、大水、大人文的辉煌传奇,这是必有的战略思考。
2011年,作者受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委托,具体主持编制《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规划》,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同事蒋昕、邓小艳、张春琳,以及翁春萌(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申报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区域综合价值的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模式研究——以武当-太极湖为例》获批(项目编号2012G107)。2013年,申报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湖北环丹江口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获批(项目编号2013B002);又成功申报2013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本书在总结以往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藉此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积极探索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精神力量释放为发展能量,使文化成为武当山、太极湖涌动活力与魅力、迸发张力与动力的不竭源泉,进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天下大道的创新价值追求,为人类的和谐、进步、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态势更为明显,使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中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应将其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现代和未来生活的文化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们的综合价值。由此,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打造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成为推动大武当区域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创新举措。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并精辟阐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还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太极武当,山水有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文化丰富多彩,蕴含和承载着由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构件组合而成的极为丰富的价值体系,尤以太极文化是其精髓。太极文化源于易学,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它所阐发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最核心的和谐理念,揭示了天地万物起源、发展过程和辩证关系,体现了中国人崇尚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参见第四章第一节)。而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武当太极文化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力量由此愈加凸显。从文化价值而言,武当山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经济载体,它具有软实力的最核心——有吸引力的价值观,是“道”的精神体现,是具有世界性跨文化传播价值的东方哲学至尊圣地。相对于武当道教、道教建筑等,太极文化更能融通中外,更能国际化,更能打造成世界文化名片。当然,太极武当的文化价值并非简单地等同于它的市场开发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将生动的文化传达表象与深厚的文化认知意象相统一,向世界展示武当山所代表的中国智慧、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活力与创新动力,为促进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二)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是落实“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战略、以创新创造激发湖北文化发展活力的具体实践。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腾飞。从国内来看,文化产业跳出影视、出版、演艺等传统领域,融入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中,放大文化的“溢出”效应,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从国际来看,文化产业推动原创的、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既提高我国在全球文化贸易中的“硬实力”,又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
湖北是文化资源大省、科教大省,进入新的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全省文化产业总量和规模仍然不够大,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仍然偏小,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功能与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当前,湖北正坚定不移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扎实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即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夯实基础,“文化强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历史性任务。而如何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带动鄂西北地区整体发展是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重要课题。因为湖北能否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既取决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整体发展进程,也取决于依托地域文化、生态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核心文化产业集聚区,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引擎作用,形成区域经济社会的增长极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挖掘文化的内涵,拓展文化产业的外延,大力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湖北原产”,壮大“湖北创造”,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必将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从而推动湖北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三)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是抓好优化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全省文化产业战略均衡的重要节点。
目前,湖北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主要围绕武汉市的科教资源、信息资源和经济资源实行战略展开,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了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由中心城市向区域性城市递减的“同心圆结构”,重心集中于武汉一地,形成了典型的单极化特征。武汉“一极独大”的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因缺乏均衡结构的支撑而难以形成全省的综合发展优势。因此,《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统筹规划全省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区,将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形成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支撑的文化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各种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有利于推进湖北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上的结构优化,即推动全省文化产业从以武汉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向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双圈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双极”支撑结构。这种“双圈结构”一方面可以将鄂西欠发达地区纳入到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来,发挥西部区域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内容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修正全省文化产业“同心圆结构”中对单极中心的过度依赖,在“两圈两带”的总体战略下,依托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以汉宜高速、汉十高速为发展扩散轴线,加速形成点、线、片相结合的梯度发展态势,实现互动强势、协作紧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文化产业共同体,有利于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纳入一个全省整体发展图景中予以全盘考虑,推进湖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科学发展。
(四)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聚集区,是打造推动鄂西北地区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促进武当经济增长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引擎。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文化产业集聚区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扩张、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通过政策杠杆把产业的上游研究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聚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使得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建设武当太极文化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借助武当山世界遗产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集聚国内外创意、资本、科技、人才等核心资源,以保护为前提,文化为引领,旅游为抓手,开发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营造大市场、大环境、大格局,使之成为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样本、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中部地区文化发展的创新引擎,从而有效推动武当山、鄂西北、湖北省以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的开放、文化的繁荣和生态的保护。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