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43786
我国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界诺贝尔奖——“歌德金质奖章”得主杨武能教授,自1982年始赴德国进修、研究、讲学,亲历了德国的发展,对德国的文学、历史和自然景致熟稔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杨武能教授用人文的笔触描绘了德国神秘的古堡、茂密的森林、流淌的河流、高耸的教堂和油画般的建筑,和德国的节庆、城市的建设、对环保的关注、对教育和历史的重视以及德国民众的生活画像,目睹并亲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两德统一前后的对比与变化,对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因政治格局造成的隔膜、柏林墙倒塌前的种种状况及两德统一后人们的心态大量真实的细节描写,读来犹如一部活的德国史。
目录
自序:偶然结下了不解之缘1
辑震撼与苏醒
飞向精神家园
一见倾心海德堡
美茵茨散记
法兰克福印象
乐圣故里行
——波恩初记
莱茵情思
慕尼黑鳞爪
第二辑孤寂与静观
悠悠涅卡河
海德堡的日常生活
难忘他乡故人
不一般的洪堡
第三辑守望与思索
衣食住行在德国
鲁尔区内看环保
五彩缤纷风景独好
“大富豪”
——漫话联邦德国的文物保护
跳蚤市场好
古堡夜会
一年四季忙过节
魏玛忆旅
在魏玛“走”《亲和力》
第四辑回眸与前瞻
“前线城市”柏林
凭吊古战场
十年回眸话得失
新柏林新世纪新崛起
德意志精神和德国人
“前线城市”柏林
历史与现实在此汇合
来到柏林,便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从平静的生活之岸一下跳到了奔腾的历史急流中,仿佛历史不再是历史,而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它激荡在你的身边和眼前,看得见,摸得着,有声、有色、有形体。尤其是夕阳西下,当你站在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这样的建筑前,或者沿着长长的柏林墙漫步,心中便会油然生出无尽的沧桑之感,兴旺之叹。面对着悠悠历史长河,更觉个人生命的短暂、渺小,充其量只是这河中的一朵浪花,转瞬即逝 ……
柏林就是这样一座能激发起人强烈历史感的世界名城,尽管本身的历史并不长。公元1237年才在文献中次出现柏林的名字,当时只是所谓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小集镇。一百多年后柏林发展成较大的商埠,在1359年参加了汉萨同盟。又过了一百多年,出身霍亨索伦家族的普鲁士选帝侯在此修建新宫,柏林成了他常驻的都城。1701年,普鲁士选帝侯获得国王封号,柏林随之升格为了王国的首都。1871年,普鲁士打败法国,在凡尔赛宫宣告建立第二个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柏林次成为整个德国的国都。1918年次世界大战结束,柏林爆发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魏玛共和国”宣告成立,柏林变为共和国首都。1920年颁布“调整柏林行政区划法”,将四郊和一些小城镇并入原来的柏林城,终形成了今天的大柏林市,使人口差不多翻了一番,达到近400万,总面积约9 万公顷,几乎等于法兰克福、慕尼黑加上斯图加特的总和。柏林一跃而为德国的大城和欧洲的第二大城,从此才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大都会。
严格讲来还不到一个世纪,即使从头算起也不过八百年,别说与的大城市罗马、北京、开罗、伦敦、巴黎、莫斯科相比,就在已有两千年建城史的特里尔、奥格斯堡、波恩等德国城市中,柏林也只是个小兄弟而已。
可是,从1984年至今五六次到柏林,来往穿行有形和无形的柏林墙,每次我都同样会产生上面讲的世事多变、沧海桑田的感觉。能如此激发人们历史感的世界名城,我想不多,也许就只有上面提到的那么几座。而要讲给人的感受强烈、真切、直接,富有震撼力和警世效果,我更觉得没有哪座城市能超过柏林这座传统积淀深厚,善恶斗争激烈,历史包袱沉重,屡经血火洗礼的城市!
为什么?原因有二:
一是柏林见证的主要是20世纪的世界历史,也就是我们、我们的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都或多或少亲身经历过的历史,不像罗马、开罗、伦敦等等曾经成为世界历史焦点的时代久已蒙上岁月的尘沙,淡漠了人们的记忆。在这点上,或许只有北京和莫斯科,勉强可以和柏林一比。
二是柏林让你处处遇见自己熟悉的历史场景、建筑物和纪念物。一到柏林,你便情不自禁地会融入这座城市的历史,不,应该讲是德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回想起来,现实和历史的界线不仅眼下已经模糊,就连当时亦欠清晰,让人感觉得十分奇妙。这样的奇妙感觉,能让你体会的恐怕唯有柏林。例如,当你漫步在它举世瞩目的高墙边上,当你站在烧没了拱顶的国会大厦跟前,你感觉自己面对的是现实呢,还是历史?你仰望着那雄伟然而显得苍老的勃兰登堡门,思绪不禁飞回到遥远的往昔,可是一条草草书写在前边墙上的警示语“Achtung! Sie verlassen WestBerlin!”(注意,往前您便离开了西柏林!)又不容分说地拖你回来,强使你直面眼前的现实。
90年代以前的柏林,就是这样一座历史与现实纠缠不清的、充满矛盾的城市,不,应该讲是新与旧激烈较量冲撞的、危机四伏的城市。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