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795870
内容简介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组 编*的《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围绕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保护及合理利用的主题,涉及 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相关政策方法和 模式、区域湖泊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经验总结与模式 评价、区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区域湖 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区域湖泊湿地生态承 载力评价、湖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示范、湖泊湿 地保护规划与优先行动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研 究的知识产品。
目 录
第1章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管理核心目标 1.1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国内背景 1.2 银川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区域背景 1.3 银川平原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现状 1.3.1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保护现状 1.3.2 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4 开展银川平原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必要性 1.4.1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1.4.2 关乎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1.4.3 适应城市生态化建设 1.4.4 发挥生态系统综合效益 1.4.5 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1.4.6 保护生物多样性 1.4.7 提升湿地保护综合管理能力 1.4.8 化解湿地开发、保护和利用矛盾 1.4.9 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第2章 国内外湿地利用政策、方法和典型模式 2.1 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一般原则 2.1.1 保护性开发的概念、内涵与策略 2.1.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2.1.3 生态经济的概念内涵 2.2 《国际湿地公约》关于湿地合理利用的原则及指南 2.2.1 合理利用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2.2 合理利用概念的指导方针 2.2.3 《湿地公约》合理利用湿地手册 2.3 世界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模式 2.3.1 北美五大湖——以水资源和流域为基础的城市群 2.3.2 英国伦敦湿地中心——多方合作的开发模式 2.3.3 日本琵琶湖——综合开发管理和公众参与的成功实践 2.3.4 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可持续旅游的成功典范 2.3.5 中国香港湿地公园——湿地环境教育的典范 2.3.6 国际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 2.4 中国关于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和实践 2.4.1 中国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计划 2.4.2 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湿地公园 2.4.3 湿地生态经济区——综合开发利用 第3章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的历史变迁和开发利用 3.1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的历史变迁及趋势 3.1.1 黄河及其周边湿地的变迁 3.1.2 沟渠带状湿地的变迁 3.1.3 湖泊沼泽湿地的变迁 3.1.4 泛滥湿地的变迁 3.1.5 水稻田人工湿地的变迁 3.1.6 典型湖沼的变迁——以沙湖为例 3.1.7 银川平原的湿地演变趋势 3.2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的开发利用 3.2.1 湖泊湿地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向 3.2.2 湖泊湿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3.3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开发利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3.3.1 湖泊湿地与农业开发 3.3.2 湖泊湿地与水利工程 3.3.3 湖泊湿地与渔业生产 3.3.4 湖泊湿地与旅游休闲 3.3.5 湖泊湿地与城镇建设 第4章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4.1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概况 4.1.1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概念 4.1.2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分类 4.1.3 湿地生态功能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 4.2 开展银川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意义 4.2.1 为湿地健康评估提供支持 4.2.2 为区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2.3 推动政府核算绿色GDP和建设生态文明 4.2.4 对黄河流域创建湿地经济区提供支撑 4.3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资源及其功能状况 4.3.1 湿地分布的区位特点 4.3.2 动植物资源 4.3.3 湖泊湿地资源 4.4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4.4.1 评价方法 4.4.2 评价数据获取 4.5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4.5.1 基于生态服务类型的价值量 4.5.2 基于行政区域的价值量 4.6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特征 4.6.1 湿地各功能对总价值的贡献度 4.6.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 4.6.3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地区生产总值 第5章 银川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概况 5.1.1 生态健康的概念 5.1.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述 5.1.3 基于水生生物调查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5.2 利用水生生物调查法评价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意义 5.2.1 综合掌控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 5.2.2 发展与普及湿地监测技术 5.2.3 综合管理和合理保护利用生态系统 5.3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价体系 5.3.1 水生生物调查方法 5.3.2 水生生物物种鉴定方法 5.3.3 水生生物数据分析方法 5.3.4 湿地健康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5.3.5 银川湖泊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5.4 银川平原典型湖泊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5.4.1 沙湖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 5.4.2 鸣翠湖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 5.4.3 清宁河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 5.4.4 柳溪湖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 第6章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环境承载力评价 6.1 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 6.2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 6.2.1 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6.2.2 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 6.3 银川湖泊湿地环境承载力分析 6.3.1 水环境承载力 6.3.2 生态环境承载力 6.3.3 经济环境承载力 6.3.4 社会环境承载力 6.4 银川平原湿地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6.5 银川平原典型湖泊湿地环境承载力评价——以沙湖为例 6.5.1 沙湖自然资源概况 6.5.2 沙湖社会经济概况 6.5.3 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承载力评价 第7章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利用模式及评价- 7.1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利用方式及评价 7.1.1 湿地生态旅游——普遍利用方式及评价 7.1.2 湿地农业——互依共存模式及评价 7.1.3 湿地文化——提升城市特色和形象模式及评价 7.1.4 湿地教育——科普环境教育模式及评价 7.1.5 湿地环境改善——建立宜居环境模式及评价 7.1.6 湿地综合利用——复合型利用模式及评价 7.1.7 湿地区域发展——区域产业化模式及评价 7.2 银川平原湖泊利用模式综合评价 7.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7.2.2 银川平原湖泊利用模式综合评价 第8章 银川平原湖泊合理利用示范分析 8.1 建立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示范点 8.1.1 示范点建设意义和建设目标 8.1.2 示范点选择依据和标准 8.1.3 示范点选择的原则 8.1.4 示范点示范内容 8.2 各种模式示范点指标及评价 8.2.1 湖泊湿地生态旅游示范点及评价 8.2.2 湖泊湿地农业示范点及评价 8.2.3 湖泊湿地文化示范点及评价 8.2.4 湖泊湿地科普教育示范点及评价 8.2.5 湖泊湿地环境改善示范点及评价 8.2.6 湖泊湿地综合利用示范点及评价 8.2.7 湖泊湿地区域发展示范点及评价 8.3 主要示范类型及示范点 8.3.1 湖泊湿地生态旅游示范点——沙湖、鸣翠湖 8.3.2 湖泊湿地农业示范点——镇朔湖、三丁湖 8.3.3 湖泊湿地文化示范点——鹤泉湖、西湖 8.3.4 湖泊湿地环境教育示范点——宝湖 8.3.5 湖泊湿地环境改善示范点——海宝湖、清宁河 8.3.6 湖泊湿地区域发展示范点——阅海、星海湖 8.3.7 湖泊湿地综合利用示范点 第9章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保护性利用规划布局与优先行动 9.1 指导思想 9.2 基本原则 9.3 规划目标 9.4 重点任务 9.5 规划布局 9.5.1 做好黄河湿地的保护与功能恢复 9.5.2 强化黄河以西、贺兰山以东湖泊湿地功能优化 9.6 优先行动项目 9.6.1 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项目 9.6.2 湿地公园功能提升工程 9.6.3 沿黄地区污水处理湿地生态工程 9.6.4 湿地合理利用示范点项目建设 9.6.5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监测项目 第10章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研究 10.1 建立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综合管理机制 10.1.1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及湿地综合管理 10.1.2 建立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及平台 10.2 制定银川平原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 10.2.1 编制《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配套规划 10.2.2 编制《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经济规划》 10.2.3 编制《银川平原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 10.3 制定银川平原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策制度 10.3.1 制定《宁夏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10.3.2 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10.4 制定《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技术指南》 10.5 加强项目建设研究及评估 10.5.1 建立项目可研及监督机制 10.5.2 全面推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10.5.3 开展项目建设的后评估 10.6 加强湿地生态监测工作 10.6.1 建立宁夏湿地生态监测体系 10.6.2 加强湿地生态监测计划的编制及实施 10.7 加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能力建设 10.7.1 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10.7.2 培养湿地保护管理及专业人员 10.7.3 建立科学及有效的管理机构 10.8 建立和推行社区参与共管机制 10.8.1 社区参与共管的原则及目标 10.8.2 社区参与共管措施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