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81950
推荐您购买联合天畅其他畅销书:
推荐一:北京市文联作家深入拉萨,全面记录*对博士援藏夫妻心存家国情怀奉献边疆的奋斗历程。
推荐二:北京市文联主席作序。
推荐三:本书在对历史的回放与反思中昭示:战争年代需要英雄,和平时期同样呼唤富有牺牲精神的英雄。
马新明、孙伶伶来自于偏僻乡村,自愿踏上更为艰苦的雪域高原。他们心中有梦,能力在身,将大爱献给农牧民;他们着眼长远谋篇布局,又擅冲锋陷阵,谱写了与众不同的生命华章;他们作为知识精英,把知识转化为正能量,给援藏援疆工作提供了新启迪——用知识改变贫困,促进国家民族团结。
本书在对历史的回放与反思中昭示:战争年代需要英雄,和平时期同样呼唤富有牺牲精神的英雄。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传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精神源泉。
本书注重满足读者的多层次审美需求,语言精致考究,富于音乐感、节奏感,具有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双重感染力。
01 温暖的采访………………………………………………………… 001
02 结缘雪顿节………………………………………………………… 017
03 《文成公主》登临国家大剧院…………………………………… 035
04 次角林文化园区的崛起…………………………………………… 055
05 创造奇迹的地方…………………………………………………… 071
06 世上最高的文体场馆……………………………………………… 087
07 月到中秋分外明…………………………………………………… 101
08 高原刮起篮球风…………………………………………………… 115
09 有一种爱叫相濡以沫……………………………………………… 133
10 慈善是金…………………………………………………………… 157
11 温暖行动…………………………………………………………… 175
12 在拉萨认亲………………………………………………………… 195
13 知识精英援藏……………………………………………………… 231
14 人生的转型………………………………………………………… 241
15 倾情倾力服务拉萨………………………………………………… 259
16 人间都是故乡……………………………………………………… 281
17 推迟采访…………………………………………………………… 289
18 又见拉萨…………………………………………………………… 303
19 再访马新明………………………………………………………… 315
20 大地之根…………………………………………………………… 335
21 尾 声……………………………………………………………… 347
附录 1 马新明工作日记摘录 / 354
附录 2 参考文章 / 358
附录 3 因为爱 所以爱——援藏博士夫妻马新明孙伶伶的家国情怀 / 364
西藏神秘而圣洁,空灵而唯美。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纯净的河流、皑皑的白雪、旋转的经筒、舞动的经幡、虔诚的面孔、幸福的人们……这些画面的叠加,令人心驰神往。这里山川之雄奇壮观,风光之奇美瑰丽,民风之朴素纯良,仿若人间“香巴拉”,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宁静中找到本真的生命栖所。
在这高天厚土上,有一群追逐阳光的人,胸怀家国梦想的人。他们响应祖国母亲的呼唤,肩负建设边疆的神圣使命,不顾高原缺氧的极限挑战,投身西藏的发展和进步事业。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援藏干部。
援藏,是国家的战略决策。1994 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启了“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干部援藏序幕,自此一批批前赴后继,先后有 6000 多名援藏干部奉献雪域,用大爱情怀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乐章。
援藏干部的情怀,见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同为人子人女,同为人父人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困难,有的刚谈上恋爱,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孩子刚刚出生,有的孩子正在上学,有的父母古稀年迈,有的家人瘫痪在床。但他们毅然选择了援藏之路,把爱洒向雪域高原,把情献给了农牧民群众。
援藏干部的挑战,来自于对身体与心理的极限考验。他们长时间生活在雪域高原,肩负一方发展稳定的重荷,海拔高、氧气少、气压低,空气干燥、日照强烈、条件艰苦,造成长期失眠、血压升高、心室肥大、尿酸居高不下、记忆力下降……这是每天面对的艰辛和苦涩。他们寂寞想家,家却遥不可及;祈求平安,路却总是曲折坎坷,甚至险象环生……尽管困难挑战着身心、考验着意志,但他们始终牢记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奋然前行。
援藏干部的精神,体现在用心、用情、用力的无私奉献。从踏上高原之时起,他们就视西藏为第二故乡,视藏族同胞为亲人,视群众需要为号令,全力以赴投入援藏工作。急难险重的任务,抗震救灾的前线,农牧民家中的问寒问暖,寸草不生的高寒地带,田间地头的奔波,大型活动的现场,热火朝天的工地,夜以继日的加班……都闪现着援藏干部的身影,留下援藏干部的足迹,铭刻下援藏干部的付出。他们播种民族团结的种子,收获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他们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了农牧民群众幸福感恩的笑脸;他们紧张忙碌的工作,换来了西藏的发展稳定;他们殚精竭虑的思行,只为西藏早日全面进入小康。
援藏干部堪称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秉承着这样一个信念:有志而去,有为而归;他们践行着这样一种诺言:生命无价,援藏无悔。他们的使命、情怀、精神、努力和奉献,深深熔铸在高原大地,镌刻进共和国的史册。他们中涌现出了孔繁森、张宇、周广智等可歌可泣的援藏干部楷模,引领着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风尚。
北京援藏干部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指示和“老西藏精神”,按照郭金龙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定,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用心用情;砥砺意志,增长才干;作风过硬,勇挑重担”方向,大力实施首善援藏、创新援藏、科学援藏、全面援藏、真情援藏,助推拉萨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增进各族群众的福祉。他们的倾情付出和奉献,增强了民族团结,获得了尊重和爱戴,折射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动人光彩。
北京市文联始终心系祖国、心系边疆、心系民族团结、心系援藏干部,连续举办五届首都艺术家“拉萨行”演出和笔会活动、东方少年“中国梦”拉萨作文大赛,携手拉萨开展京味文化台湾之旅、拉萨中小学教师艺术培训,定期慰问北京援藏干部,组织文艺家赴藏采风并推出一批优秀作品,使拉萨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在全国援藏 20 年之际,根据中宣部关于“通过新闻媒体和文学艺术等形式加大援藏干部特别是马新明、孙伶伶夫妇宣传的通知”要求,北京市文联组织作协代表团赴拉萨采访,完成了《爱在拉萨》《筑梦拉萨》等一批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反映了北京援藏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奉献雪域高原的感人事迹。
马新明、孙伶伶作为众多援藏干部的优秀代表,创造了援藏历史上多个先例:第一对援藏夫妻,第一对博士援藏夫妻,第一对共同连续两批援藏的夫妻,第一对北京大学毕业的援藏夫妻,第一对拥有海外访学经历的援藏夫妻……
他们出身贫寒家境,自强不息,历经艰难困苦,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路。
他们满载家国情怀,放弃都市安逸生活,六载援藏春秋轮回,谱就人生华彩篇章。
他们坚信天道酬勤,即使摘得博士学位桂冠,也不停止求知步伐,面对西藏风土民情,刻苦勤学精进,以知识精英的深厚学养,实现知识援藏。
他们相互鼓励帮扶,在高原上同甘共苦、不离不弃,诠释了平凡而恒久的爱情真谛。
他们始终一心向善,动员资助贫困学生 5000 多人,播洒着人间大爱,收获了人间最可贵的真情。
他们摒弃了利益至上的小我,站在生命最高处,追求和践行着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的大我。
《人民日报》发表了整版纪实专访《因为爱 所以爱》,报道他们“国家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的家国情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焦点访谈》连续报道并评论道:“马新明、孙伶伶这对博士夫妇堪称新时期援藏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心中有梦,能力在身;既善于谋篇布局,着眼长远发展,又能冲到第一线把工作抓具体。说到底,中央的各项援藏政策和各地的对口援藏项目,都需要马新明夫妇这样有才华、接地气的干部去完成、去落实,将温暖带入雪域高原,带入藏民的家中,带进他们的心里”;《光明日报》刊发两篇长篇报道,并发表社评称他们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新京报》以《博士夫妇援藏:是“知识援藏”的典型》为标题,评价“马新明夫妇援藏中的精神矿藏值得珍视,作为知识精英的他们,肯于奉献边疆,并用知识转化为奉献的能量,这也给援藏、援疆工作提供了新的启发——应更鼓励高水平人才参与,用知识改变贫困,以知识促进民族融合”……社会各界对马新明、孙伶伶夫妇的家国使命、优秀素质、出色业绩和大爱情怀反响强烈,也都给予了高度赞誉。
北京市文联作家郭冬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深入拉萨,进行多地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忠实记录了自己在雪域高原采访的点点滴滴。她用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思考,记载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拉萨发生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援藏干部这个群体的情怀、工作、生活和追求,使马新明、孙伶伶夫妇大爱无疆的美丽人生、奉献雪域的峥嵘岁月、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回肠荡气的人生感悟、追求卓越的责任与使命,一一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有爱就是天堂。”
正是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爱,给予援藏干部前行的动力,成就了生命的精彩。正是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他们奋斗的基础,圆梦的机会。愿爱的阳光,永远照耀他们的生命之树。
张和平
北京市文联主席
二〇一六年六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