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813987
编辑推荐
全球能源问题系统性的基础数据和前瞻性的决策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整理了1980-2015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能源、电力、环境等数据,提炼总结了全球能源发展的关键节点与重大趋势;遵循从经济发展到能源服务、从终端需求到加工转换、从一次需求到气候环境的建模思路,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治外交、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构建“一体化的全球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模型;设计了两个情景,应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对全球、各洲及重点国家的能源需求、能源供应、电力需求、电力供应、温室气体排放等进行了分析展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电力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研究。
目 录
部分 全球能源现状分析1 主要影响因素 542 模型原理与情景设计 582.1 模型原理 582.2 主要模块 582.3 情景设计 593 能源需求 623.1 一次能源需求 623.2 终端能源需求 664 能源供应 695 电力需求 716 电力供应 737 碳排放 76第二部分 全球能源发展展望1 “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与能源电力合作 8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能源现状 823 影响未来能源电力需求的关键因素 86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电力需求展望 87附录A 展望结果简表 90附录B 数据口径与折算方法 96附录C 全球地区划分 97附录D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划分 98参考文献 99
前 言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费显著增加,部分国家和地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凸显。如何应对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变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已成为各国政府、能源行业以及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2016年,《巴黎协定》得以签署并正式生效,为 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能源行业的一致目标。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是能源问题,能源生产和消费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各国纷纷加快由化石能源为主向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转型,加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中国政府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 20%,并争取在203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国家电网公司是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服务人口超过11亿,承担着促进全球能源转型的重任,在清洁能源发展和电能替代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6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5亿、0.8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电能替代力度空前,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电量达到1030亿千瓦·时。国网能源研究院依托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多年积累,发挥电力行业的独特优势,从2015年起开展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研究工作,总结全球能源电力历史现状,展望中长期全球能源电力发展趋势,探索全球能源转型的可行路径,期望为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相关人士研究全球能源问题提供系统性的基础数据和前瞻性的决策参考。《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2017》基于对1980—2015年全球208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能源、电力、环境等数据的搜集整理,提炼总结了全球能源发展的主要特点与重大趋势;构建了“经济‐能源‐电力‐环境”相耦合的全球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模型(GEMS-4E),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能源转型、能源政策等影响因素,模拟展望了中长期全球、各洲及重点国家的能源供需、电力供需、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考虑“一带一路”建设将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能源电力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研究。考虑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及关键能源技术发展趋势,展望部分设计了面向2050年的三个情景:一是高需求情景,能源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能源供应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实现2℃温升控制所要求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二是高能效情景,各国高度重视能效管理,能源效率大幅提升,能源需求缓慢增长,能源转型相对较快,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三是自主减排情景,参考当前各国自主减排贡献承诺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能源效率有所提升,能源需求平稳增长,能源转型相对较慢,难以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应用GEMS-4E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全球、各洲及重点国家分阶段的能源需求、能源供应、电力需求、电力供应、二氧化碳排放等结果。本书主要介绍了自主减排情景下的能源电力发展趋势,并与高需求情景、高能效情景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要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本书在研究分析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研究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室、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能源电力统计受数据来源、统计口径所限,情景展望受技术进步不确定性、政治军事冲突等因素影响,预期与实际发生情况或有不同,敬请读者理解。受研究能力及编写时间所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编著者2017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