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17035丛书名: 中国史话
引 言
一 清政府与通货膨胀
1.大钱、官票、宝钞的发行和崩溃
2.滥铸铜元及其贬值
二 北洋政权、地方军阀与通货膨胀
1.中交两行钞票停兑风潮
2.滥铸铜元和银辅币
3.滥发铜元票和变相货币
4.形形色色的官钱票和五花八门的军用票
5.各省通货膨胀的著例
三 日伪统治区的通货膨胀
1.伪满洲中央银行及其纸币
2.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及联银券
3.伪中央储备银行和中储券
四 国民政府与通货膨胀
1.和缓通货膨胀阶段
2.恶性通货膨胀阶段
3.恶性通货膨胀的加剧及法币体系的崩溃
4.金圆券对人民群众的掠夺
5.短命的银元券
6.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
7.外汇黄金政策与通货膨胀
8.资金逃避与通货膨胀
9.通货膨胀过程中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参考书目
一 清政府与通货膨胀
清末,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咸丰、同治年间的通货膨胀,是近代国民经济史上出现的次通货膨胀,从1853年起延续了十多年。它主要是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时期滥发票钞和滥铸铜铁大钱引起的,这是清朝政府加紧财政经济搜刮造成的后果之一。另一次通货膨胀发生在八国联军进京,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巨大的战争赔款造成了清政府空前的财政危机,清廷因见广东铸造铜元已著成效,乃令沿江沿海各省设厂仿铸。各省当局大都知道铸造铜元可以获利,欣然应命。于是各省造币厂纷纷成立,大铸铜元。起初因所铸无多,极为人民所乐用,后因铸局太多,铸额过巨,形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1 大钱、官票、宝钞的发行和崩溃
咸丰初年,清朝财政困难,为了筹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费,“移缓就急,提后尽前,罗掘之方,实已无微不尽”,仍然不能供应军需。在前线镇压起义的清军,“需用军饷,请拨孔急”。由于太平军先后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军威所及,各省地丁、盐课、关税、杂赋都无法照旧征收,以致地丁多不足额,税课仅存虚名。咸丰三年(1853)以后,随着战区不断扩大,清朝统治区日益缩小,原有各项税课每年收数较之旧额平均不到十之四五,而政府各种财政开支,几乎是成倍地增长。于是,清政府开始卖官鬻爵筹集官饷。“捐输”开办三年之后,收入大减于前。“捐输不可恃,乃乞恩于内帑”,将内务府所藏的金钟、铜器大批熔化,尽可能移做官饷。此外补苴之术,如停养廉、开银矿、提当本、收铺租,不下数十款,
“或只宜一试,或收效尚迟”。可以说,有尽之经营,断不能给无厌之吁请。清朝财政大臣为了筹集军饷,实已无孔不入,而部库万分支绌,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财政危机空前加重的形势下,“滇铜亦因道梗不至”,铸造制钱的币材空前紧张。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有人提出改革货币制度,聚敛社会财富的主张。清政府接受了这一主张,把发行票钞,铸造大钱,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作为应付军事财政开支的重要手段。
首先,滥铸劣质铜铁大钱,滥发银票、宝钞等不兑现纸币,由封建国家强制通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