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66019丛书名: 压力容器实用技术丛书
编辑推荐
1.实用经典:关于压力容器的实用技术丛书,知识覆盖面全。
2.作者阵容强大:邀请了国内压力容器教学、研究、设计、制造、监督、检验、使用、防腐等各个方面几十个行业重要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和学者参与编写,强大的作者队伍,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
3.反映了压力容器的新技术和研究成果。
2.作者阵容强大:邀请了国内压力容器教学、研究、设计、制造、监督、检验、使用、防腐等各个方面几十个行业重要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和学者参与编写,强大的作者队伍,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
3.反映了压力容器的新技术和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压力容器实用技术丛书”之一。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压力容器在制造、使用等各个环节中的检验检测过程,主要包括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相关法规和标准、制造检验、在役检验、无损检测、基于风险的检验等内容,能满足广大压力容器检验工作者的需求。本书反映了我国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技术进入21世纪后取得的巨大进步,并融入了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检验技术路线和方法,对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适合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查阅和参考。
本书适合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查阅和参考。
前 言
压力容器的检验检测是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压力容器检验检测中,首先应认识压力容器的失效模式,能够发现影响其安全使用的缺陷,然后对缺陷影响安全的程度进行判断,同时对缺陷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压力容器检验过程。检验人员对检验技术的掌握和对压力容器的认识在检验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检验中的失误很可能导致压力容器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涉及强度、材料、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腐蚀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本书重点在于全面地描述压力容器在制造、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检验,并力图将各个过程涉及的相关知识介绍清楚,尽量给出相关理论知识的出处及与其相关的标准名录。笔者试图将我国压力容器检验检测在进入21世纪后取得的巨大进步予以反映,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出一些特定压力容器检验中的技术路线及方法,指导检验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在本书中笔者还首次将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的相关技术做了系统地介绍。
本书的出版是为了满足广大压力容器检验检测工作者需求,使检验检测工作者中的初学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掌握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的基本知识。对于具有一定经验的检验检测工作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系统地总结检验检测的相关知识,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同时也可使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对压力容器的相关检验检测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参加本书各章节的编写人员分别是:第1篇第1章由王纪兵(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继轩(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局)、谢铁军(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赵云峰(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张玉福(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周文学(兰州冠宇传热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王晓雷、王为国(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编写;第2章由王纪兵、高继轩、谢铁军、王春生(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周文学、张玉福编写;第3章由杨博(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编写。
第2篇第4章由王志亮(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缪春生编写;第5章由王志成(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缪春生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浦江(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缪春生编写;第8章由王志亮编写;第9章由宋高峰编写;第10章10.1由郭传江(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赵云峰编写,10.2由伊军(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张英俊(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赵云峰编写,10.3由贾宏梅(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赵云峰编写,10.4由于丛涓(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培中(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编写。
第3篇第11章由张转连(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编写,第12章12.1由王纪兵编写,12.2和12.3由李军(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编写,12.4由薛小龙(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贾国栋(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局)、汤晓英编写;12.5由杨熙(新疆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张金伟(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
公司)编写;12.6由宋高峰、王纪兵编写;第13章由吴学纲(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编写;第14章由汤晓英、薛小龙、贾国栋、李军、宋文明(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第15章由王纪兵、王洁璐(兰州理工大学)编写;第16章16.1由张转连编写,16.2~16.4由王纪兵、张玉福、王春生、王玮(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编写,16.5由冯明光(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培中编写,16.6、16.7由汤晓英、肖飚(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编写,16.8由路镜远(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培中编写,16.9由宋文明编,16.10由孟繁信(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培中编写。
第4篇第17章由李军、王忠(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编写,第18章18.1由左延田(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李军、王广坤(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航星宏达分公司)编写,18.2~18.5由左延田编写,18.6由王纪兵编写,18.7由李剑容编写,18.8由李军编写,18.9由左延田编写,18.10由王广坤编写。
第5篇由顾福明(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薛小龙编写。
本书由刘福录、高继轩、谢铁军、张延丰审定。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局、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新疆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冠宇传热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兰州冠宇传热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的陈战杨为本书做了大量的联络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是为了满足广大压力容器检验检测工作者需求,使检验检测工作者中的初学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掌握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的基本知识。对于具有一定经验的检验检测工作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系统地总结检验检测的相关知识,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同时也可使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对压力容器的相关检验检测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参加本书各章节的编写人员分别是:第1篇第1章由王纪兵(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继轩(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局)、谢铁军(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赵云峰(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张玉福(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周文学(兰州冠宇传热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王晓雷、王为国(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编写;第2章由王纪兵、高继轩、谢铁军、王春生(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周文学、张玉福编写;第3章由杨博(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编写。
第2篇第4章由王志亮(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缪春生编写;第5章由王志成(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缪春生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浦江(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缪春生编写;第8章由王志亮编写;第9章由宋高峰编写;第10章10.1由郭传江(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赵云峰编写,10.2由伊军(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张英俊(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赵云峰编写,10.3由贾宏梅(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赵云峰编写,10.4由于丛涓(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培中(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编写。
第3篇第11章由张转连(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编写,第12章12.1由王纪兵编写,12.2和12.3由李军(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编写,12.4由薛小龙(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贾国栋(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局)、汤晓英编写;12.5由杨熙(新疆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张金伟(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
公司)编写;12.6由宋高峰、王纪兵编写;第13章由吴学纲(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编写;第14章由汤晓英、薛小龙、贾国栋、李军、宋文明(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第15章由王纪兵、王洁璐(兰州理工大学)编写;第16章16.1由张转连编写,16.2~16.4由王纪兵、张玉福、王春生、王玮(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编写,16.5由冯明光(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培中编写,16.6、16.7由汤晓英、肖飚(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编写,16.8由路镜远(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培中编写,16.9由宋文明编,16.10由孟繁信(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培中编写。
第4篇第17章由李军、王忠(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编写,第18章18.1由左延田(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李军、王广坤(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航星宏达分公司)编写,18.2~18.5由左延田编写,18.6由王纪兵编写,18.7由李剑容编写,18.8由李军编写,18.9由左延田编写,18.10由王广坤编写。
第5篇由顾福明(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薛小龙编写。
本书由刘福录、高继轩、谢铁军、张延丰审定。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大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局、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烟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新疆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冠宇传热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兰州冠宇传热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的陈战杨为本书做了大量的联络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