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857901
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迈进科学院门槛
“你替我抓背,我帮你挠痒”
“机遇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梦想成真来得快
老仆助我10 卷书
第二部分 《自然史》精粹节选及解析
第一章 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二章 地球的形成与年龄
第三章 “地球论”与自然分期
让我们复习一下《自然史》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要点
第四章 人类的自然历史
第五章 人生的阶段
第六章 人种的多样性
第七章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让我们复习一下《自然史》第四章至第七章的要点
第八章 动物的自然史
第三部分 布封的历史地位与《自然史》的广泛影响
“出师未捷身先死”
现代进化论的先驱
美国人不高兴了
自然主义文学巨著
后 记
亲爱的读者小朋友们:
如果你们曾读过“少儿万有经典文库”中的《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或《天演论(少儿彩绘版)》的话,那我们已经是老朋友啦!非常感谢你们的厚爱,又开始阅读这本新书。接力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们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真是造福后代、功在千秋的大手笔。因为这套丛书的每本原著甚至对很多成年人来说,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读下来的。我曾欣喜地看到不少家长在网评中说,他们本来是替你们买的书,却自己先“读”为快了,而且读后受益匪浅。这对我们无疑是最大的鼓励。也正是你们及家长们的热情鼓励,鞭策着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创作。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如此众多的图书里,哪些书才称得上是不朽的经典呢?经典一般是指它们独特地记录或丰富了人类的历史或思想史,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伏尔泰等人的著作;有些书是建立某些学科理论框架的奠基之作,比如《国富论》与《物种起源》;有些书是因其激发了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比如《资本论》和《君主论》;有的是开拓了重大的新知识领域,比如牛顿的《原理》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些是伟大的文学艺术精华,比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还有一些甚至是上述几项的结合,比如《物种起源》《天演论》与《自然史》等,它们既是科学经典,也是人文经典。而《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经典书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老书”,是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为数不多、闪闪发光的“金子”。你们手中这本书的原著《自然史》,已经出版快300年了,世界上至今还有许多人在读。如果你们到网上搜一搜,会发现光是中译本就有十几种版本目前还在印刷与销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些几年前的“畅销书”,现在却无人问津了。《自然史》的作者布封在这本书开头还特意写下这段意味深长的话:无论教育也好,父母逼迫也好,永远都无法让孩子产生所有人所共有的兴趣,也无法让孩子具备相当的智慧与记忆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孩子最初的智慧火花、兴趣萌芽以及后来的发展,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因此,哪怕让他们自小读一丁点儿自然史,也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兴趣,使他们透彻理解一般人司空见惯而又不甚了了的事物。《自然史》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布封的不朽名著,曾是法国每个家庭必备的藏书。它是一部包括地球形成史、矿物史、动物史、人类史以及自然分期等方面的博物学百科全书。它的语言文字极为优美,其中有些篇章(如《松鼠》等)还选入了我国的语文课本,因此,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融合在一起的范本。其实,这也是它近300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史》是布封历时40多年才完成的长达36卷的皇皇巨著,我在这里只能选择其中的精华介绍给你们,并将原著中一些在科学上业已过时的内容予以更新。另外,你们还会发现布封传奇般的人生很有趣,很励志。真心希望你们会喜欢这本书,并再次感谢你们阅读它!
布封拥有他的世纪*美丽的文笔。——法国思想家 卢梭
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人。——达尔文
《自然史》的科学价值不言自明,而其丰富的文学价值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从这个角度来看,由苗德岁先生作为本书的作者,恐怕再恰当不过。他深厚的文学功底,配上他在地质学、古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广博知识,以及严谨的治学作风,使得他在讲述自然故事的时候得心应手,各种巧妙的比喻信手拈来。如同一位高明的大厨,利用大自然多样性的食材,用一双妙手,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我相信,《自然史(少儿彩绘版)》也会像它的姊妹篇《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一样,不仅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也会让关心小朋友成长的大朋友们从中获益。——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周忠和
在布封时代,人们对蝙蝠了解甚少,连它到底属于哪一个“纲”都还不清楚。因此,布封感叹:蝙蝠既不是走兽(即哺乳动物),又不算飞鸟,但又具有这两类动物的属性,像是一种半兽半鸟的怪物!也许蝙蝠是一种进化得不完全的四足动物,或是进化得不完全的鸟。瞧,今天中小学生都了解的常识,当年却让这位大博物学家头疼,由此可见,近300年来科学已经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啊!然而,布封指出:除了会飞之外,蝙蝠跟鸟类没有其他任何共同之处。它生有乳房,给子女哺乳;它长有牙齿,捕食蚊子、蛾子之类的飞虫。他还注意到,蝙蝠喜欢在黑暗中活动,有冬眠的习惯。他倾向于认为,蝙蝠属于一般的四足动物。蝙蝠的习性
其实,蝙蝠可不是一般的四足动物,而是很特别的哺乳动物,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真正飞翔的种类。它的翅膀由皮膜构成,跟鸟类的羽翼完全不同。大多数蝙蝠的视力都不好,它们用超声波探路,避开飞行中的障碍,并用回声定位,准确地捕捉飞虫。这些跟它们的视力好坏并没有必然联系。雷达探测就是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蝙蝠虽然以捕食昆虫为主,但也有些种类喜欢吃果实或吸食花蜜,还有的种类吃鱼或其他小动物,甚至还有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的。蝙蝠历史悠久
一般说来,会飞行的动物不太容易保存成为化石,但也有不少例外。由于蝙蝠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因此保存为化石的机会也增多了。古生物学家们曾在美国怀俄明州有名的绿河组页岩中发现过保存得非常完整的蝙蝠化石。页岩是在古代湖泊中沉积下来的、一层一层薄如纸一般的岩石层,由于沉积物的颗粒非常细,因此化石保存得很完美。这些蝙蝠生活在大约5200万年以前,所以蝙蝠的历史很悠久。这些远古时代的蝙蝠化石跟现在的蝙蝠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识别。从牙齿的样子判断,这些古蝙蝠也是吃昆虫的。
蝙蝠地理分布很广
蝙蝠的地理分布也十分广泛,除了南北两极和极少数偏远的大洋小岛之外,几乎遍及全世界。它们喜欢生活在洞穴、岩石缝隙或树洞中,它们是夜行性的群居动物,尽量避开与鸟类直接竞争。大的蝙蝠群可聚集几百万只蝙蝠,黑压压的一条长龙,十分壮观,以至于有专门观赏蝙蝠群的生态观光活动,就像户外观鸟一样。据古生物学家们研究,蝙蝠这类很特别的动物最早可能起源于原始的“食虫类”哺乳动物。那么,“食虫类”哺乳动物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有这类动物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