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18322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全面反映了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中国历史研究法》共六章,章论述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专谈史料学;第六章则阐述史迹。附录收入梁启超的相关文字三篇,供读者参考。
目 录
自 序
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说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附录一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史学应用归纳研究法的效率如何
第二 历史里头是否有因果律
第三 历史现象是否为进化的
附录二 中国史叙论
节 史之界说
第二节 中国史之范围
第三节 中国史之命名
第四节 地势
第五节 人种
第六节 纪年
第七节 有史以前之时代
第八节 时代之区分
附录三 新史学
中国之旧史
史学之界说
历史与人种之关系
论正统
论书法
论纪年
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说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附录一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史学应用归纳研究法的效率如何
第二 历史里头是否有因果律
第三 历史现象是否为进化的
附录二 中国史叙论
节 史之界说
第二节 中国史之范围
第三节 中国史之命名
第四节 地势
第五节 人种
第六节 纪年
第七节 有史以前之时代
第八节 时代之区分
附录三 新史学
中国之旧史
史学之界说
历史与人种之关系
论正统
论书法
论纪年
在线试读
梁启超先生(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他的一生横跨政治与学术两个领域,并且都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成就。他早年以一支健笔横扫专制统治,“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晚年从事教育学术事业,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先生并列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著述宏富。
无论鼓吹变法和启蒙,呼唤“新民”,还是从事学术活动,梁启超先生都超越了争权夺利的狭隘境界,孜孜不倦为中国的进步而努力。他曾拒收袁世凯二十万元的银票,以《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篇雄文痛批袁的野心,被誉为有再造共和之首功。晚年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没有袁世凯,中国的历史不是如此;没有梁启超,中国的历史也不是如此。”梁启超先生之于近代中国,是辛亥革命的“精神之父”(埃德加?斯诺语),是“珍贵的灵魂”(伊藤博文语)。今天,我们还不应忘记,他是提出“中华民族”称谓的人。
1921年,梁启超先生为天津南开大学学生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学期结束后整理成书,即《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全书共六章,章论述了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谈论史料的种类、如何搜集史料以及怎样鉴别真假史料;第六章阐述如何发现史实之间纵横方面的联系。
梁启超先生痛感中国旧史“真可谓地球上之一大相斫书也”,“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他认为中国过去的历史书写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宣扬奴性的手段,所以他要奋起疾呼史界革命,批判成王败寇的历史观,期待为国民写史的“真史家”,为人们提供较为客观的历史。他还系统讲述了如何研究历史,谈到了许多切身的治学经验,为后人提供了可贵的参考。他的史学思想与治学经验,今天读来,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历史研究法》初由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1947年七版时对个别字句以及注释有所修订,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本书,重新标点,但底本系用初版,故此次整理就以1947年商务印书馆七版作为底本录排付印,同时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梁启超先生首倡“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是其史学思想之集中表述,对近代以来历史学界、思想文化界影响甚巨。但他批判旧史学、提倡新史学,实肇端于1901年发表的《中国史叙论》和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两文,于今已不便搜求,故此次据中华书局《饮冰室合集》将此两文排印,附于书后,以便读者一睹“新史学”发轫之全貌。另,梁启超先生1922年在南京金陵大学中学发表演讲《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本书观点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一并附于书后。
梁启超先生的作品还有:《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等。
无论鼓吹变法和启蒙,呼唤“新民”,还是从事学术活动,梁启超先生都超越了争权夺利的狭隘境界,孜孜不倦为中国的进步而努力。他曾拒收袁世凯二十万元的银票,以《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篇雄文痛批袁的野心,被誉为有再造共和之首功。晚年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没有袁世凯,中国的历史不是如此;没有梁启超,中国的历史也不是如此。”梁启超先生之于近代中国,是辛亥革命的“精神之父”(埃德加?斯诺语),是“珍贵的灵魂”(伊藤博文语)。今天,我们还不应忘记,他是提出“中华民族”称谓的人。
1921年,梁启超先生为天津南开大学学生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学期结束后整理成书,即《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全书共六章,章论述了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谈论史料的种类、如何搜集史料以及怎样鉴别真假史料;第六章阐述如何发现史实之间纵横方面的联系。
梁启超先生痛感中国旧史“真可谓地球上之一大相斫书也”,“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他认为中国过去的历史书写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宣扬奴性的手段,所以他要奋起疾呼史界革命,批判成王败寇的历史观,期待为国民写史的“真史家”,为人们提供较为客观的历史。他还系统讲述了如何研究历史,谈到了许多切身的治学经验,为后人提供了可贵的参考。他的史学思想与治学经验,今天读来,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历史研究法》初由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1947年七版时对个别字句以及注释有所修订,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本书,重新标点,但底本系用初版,故此次整理就以1947年商务印书馆七版作为底本录排付印,同时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梁启超先生首倡“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是其史学思想之集中表述,对近代以来历史学界、思想文化界影响甚巨。但他批判旧史学、提倡新史学,实肇端于1901年发表的《中国史叙论》和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两文,于今已不便搜求,故此次据中华书局《饮冰室合集》将此两文排印,附于书后,以便读者一睹“新史学”发轫之全貌。另,梁启超先生1922年在南京金陵大学中学发表演讲《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本书观点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一并附于书后。
梁启超先生的作品还有:《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