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438535
本书是作者学习七年格律诗词的总结。全书按诗词所描写内容分为六部分,共一百多首,是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格律诗词成果集合。其中,有咏物,抒情等内容。
自 序
青山竹是我的网名,我很喜欢这个网名,所以把小书这样定名。
这本小册子,是我七年来学写格律诗词的小结。其目的一是留存纪念并赠送亲友,二是给曾经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诗友们作个汇报,以便更好地交流。
格律诗词是中华国学体系中特别精粹的部分,是国学王冠上的明珠。许多传颂千古的诗词佳作,意境优美,内涵高深,语言生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常使我由衷的敬佩和赞叹,使我痴迷。
爱好阅读和诗词,我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的。特别是中学时,曾不加选择地读了一些中外名著,幻想将来能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但人生的道路很难预测,1962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后,我被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录取,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医。以后数十年里,紧张的军营生活,忙碌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加之两个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根本再没有时间顾及诗歌了,直到退休,才终于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怎样才能使退休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我想到了年轻时的爱好。静下心来认真学诗,正是想完成自己年青时的心愿,使今生不留遗憾。
学习写诗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下功夫是不行的。首先需要大量阅读,有些佳作还需反复熟读,并尽可能背诵一些。自己年龄大了,记忆力减退,背诵时经常是当时记住了,过后就忘了,只好再记,背了忘,忘了背,一遍又一遍反复,最后终于记得差不多了。老师指导的300首诗和我自己选的100首词(主要是小令),就是这样做的。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却锻练了记忆预防衰老,又能对写诗有实实在在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我非常赞成一种观点,即“有一等的襟怀,一等的学养,才能写出一等的好诗”,也赞成“诗言志”的说法。诗一定要写发自内心深处的乃至刻骨铭心的感受,这是诗的生命。要把写诗看作是生命的体验。诗首先要能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像许多人那样,过去我也认为“格律诗词规则太严很难学习,而且束缚思想”。通过个人学诗的实践,我已改变了这种看法。只要认真学,诗词格律有规可循,掌握起来并不困难,难的是要用精练而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的表达出来。而在这一点上,采用任何一种文学形式进行创作时,都是同样有难度的。人们往往由于不了解而下结论,这对格律诗词是不公平的。
这本小册子中收集的诗祠,都是用新声韵写作的,不用入声字。
为什么不学习用平水韵而用新声韵,我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我认为既是诗人又当副总理的马凯同志在《再谈格律诗词的“求正容变”》一文中说得很深刻。他先高度概括总结了格律诗词的“五定”(即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和“五美”(即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简洁美)。然后在关于诗词的创新与发展中,特别提出“中华诗词的韵律史,本身就是一部因时而变的发展史。平水韵距今已七八百年了,入声字在今日常生活中已不存在,普通话是人们交流的主导用语,而且今人作今诗,是写给今人看今人听的。”又说“新声韵便于今人诗词的写作及普及,符合社会和诗词发展方向。”而“对习惯了用平水韵的诗人也应当尊重。”我是一位新学写诗的人,理所应该按新的要求去作。当然,为了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人和用平水韵写的诗,学习并熟悉平水韵和常用入声字也是必须的。
学习格律诗词,自己只是一个起步不久的学生,小册子中错误在所难免,望老师和诗友们批评指正。
在学诗过程中,许多同志给了我帮助和鼓励。特别是尊敬的李雄飞老师,没有他的指导,我不可能有今天的进步。还有王小凤,张占一,魏义友等老师,以及和我一起学诗的王普生,郭玉梅等诗友,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
我也非常感谢我先生刘仲平和我的几个孩子,他们经常是我诗歌的第一读者,并热情鼓励和提出建议。书中的国画,全部是我先生刘仲平的作品。
郭杨柏
2016年2月23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