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史学理论北洋史研究新论

北洋史研究新论

作者:张华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ISBN: 978703046353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4.99

类别: 史学理论 SKU:5d857c025f98491045439dbb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63531丛书名: 陕西师范大学史学丛书

编辑推荐
无 
内容简介
对中华民国1912—1928年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长期以来学术界称之为北洋军阀史,并给予负面评价。《北洋史研究新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以全新的认识。诸如对北洋、北洋军阀名词的考证分析,北洋集团由进步市里逐渐演变为北洋军阀,北京政府是资产阶级政府,对北洋人物多元化的分析,北洋时期、北洋社会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混乱中发展进步等。既有北洋史研究的理论探索,又有北洋史研究诸方面的微观分析,对重新认识北洋史、北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目  录
目录
丛书总序i
自序v
第编北洋史研究理论探索1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3
北洋军阀词语探源——简论北洋军阀、北洋集团概念的使用18
关于中华民国早期历史研究的几点认识与思考27
北洋人物研究的几个问题36
试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兼论北洋集团与中国早期现代化45
激荡、起伏、发展:清末民初社会的大变革——如何认识清末民初社会?57
民国初年民主共和道路何其艰难?62
第二编北洋集团研究71
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集团73
袁世凯对东北问题的关注与东三省改制86
武昌起义后清廷组编新军三军考略109
对立中的统:辛亥革命前后同盟会、北洋集团关系述论137
统中的对立——民国元年同盟会、北洋集团的合作与斗争151
第三编北洋时期人物研究165
百年袁世凯传记研究述评——兼谈《1912-1915年的袁世凯》167
近代东亚格局新变化与袁世凯的被动应对176
袁世凯与清末民初中国的早期现代化187
袁世凯对辛亥革命的认同及其变化——以民国国庆庆典为重点的考察198
袁世凯与民初议会220
袁世凯对日本侵略的抵制与妥协237
袁世凯与唐绍仪关系述论254
辛亥以后的袁世凯与康有为267
袁、段矛盾与洪宪帝制的败亡277
民国新旧约法与蔡锷的认同取向285
第四编北洋时期政治经济研究295
二次革命场可疑的讨伐297
封建买办政权还是资产阶级政府?-1912-1915年北京政府性质新议313
民初“袁头币”的铸造、流通及其影响332
护法运动下限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变化345
代议制在中国的厄运354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
**编北洋史研究理论探索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长期以来,北洋史研究一直没能深入开展下去,究其原因,如陈振江先生所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袁世凯和北洋军阀一样全然被定为走狗、卖国贼和祸国殃民等一丘之貉而不值一哂!学界学人则远离政治学术之是非而束之高阁。因此,多年来研究袁世凯和北洋集团与北洋军阀史者很少”。①但北洋史毕竟是中国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关乎中华民国早期的历史,所以还是受到学界、学人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北洋史研究开始为更多的学者所关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举办“191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近代史所与四川大学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华民国史高峰论坛”,推动北洋史的研究。这次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天津举办“**届北洋时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以北洋时期的政治变动、经济发展为主题,无论是会议主题还是会议地点,是*恰当不过的了,是对北洋史研究的一次大推动,相信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成果。
笔者较早走上研究北洋史的学术道路,在北洋史研究方面有一些思考,奉献于此,供专家学者指导和批评。②
一、对北洋、北洋派、北洋军阀、北洋集团概念的认识
目前制约北洋史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甲午战争之后兴起的以袁世陈振江:《序言》,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此文为2014年12月20日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届北洋时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凯为首的北洋势力冠以“北洋军阀”的称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北洋军阀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争权夺利,连年进行战争,阻碍社会发展,只能成为革命的对象,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其实“军阀”一词,在唐代是褒义词,是指有军功的世家,含有门庭显赫的意思。但在近代中国乃至当代,在我们国人的心目中,在现代汉语中就是一个贬义词,意指依仗军事势力,割据一方,蛮横、霸道、无知、不讲理。笔者不否认将北洋势力称为北洋军阀,但北洋势力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是一种动态势力,不能随便在任何时候都称他们为北洋军阀,只有在北洋社会晚期才能称他们为北洋军阀。
笔者对“北洋”、“北洋军阀”词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北洋”一词*早纯粹是一个地理概念,以长江吴淞口为界,以南即南洋,以北是北洋。洋务运动及其以后兴起的商家、学堂、军队等新兴事务前冠以“北洋”称谓均为地理概念,如北洋水师、北洋大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北洋武备学堂、北洋官报、北洋大药房、北洋海防、北洋商务等。“北洋”一词具有政治含义,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设置北洋通商大臣一职,简称北洋大臣。由于李鸿章、袁世凯相继任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以人们先后以“北洋”一词代称李鸿章、袁世凯,成为政治含义的代名词。袁世凯势力在新政中崛起,被时人称之为北洋势力。
北洋派乃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形成的政治名词,“逮民国成立,乃形成所谓北洋派,盖对南方其他军派而言”。①北洋人物自称其政治势力为北洋团体或北洋派,如袁世凯张口“我们北洋团体”,闭口“咱们北洋团体”。其他北洋人物,如王士珍、王占元、冯玉祥、张作霖等均如此称谓。②
袁世凯北洋势力被称为军阀,是在袁世凯死后的1918-1919年。不过北洋势力被称为军阀的同时,南方执政者也被称之为军阀。据现在看到的资料,在此期间,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几乎同时使用军阀一词称呼执政者。孙中山于1918年1月17日在《宴请滇军第四师官佐会上的讲话》中说:“外人多以南北为二团体,其实不然。在北,冯有冯一团体,段有段一团体,其余师长、
督军,拥兵白固,各有一团体。南方亦然。今日中国遂成一纷纷之逐鹿之现象。”①孙中山虽然还没有使用“军阀”一词,但意思表达得相当清晰,“军阀”一词已呼之欲出。同年10月26日《申报》载梁启超对某报记者发表的谈话中,首次使用“军阀”一词。他说:“试问中央对于北方诸督威信何在,愈主战而愈倒持大阿,以授彼在外拥兵之军阀, 况我国之为军国主义,乃由少数蠢如豕贪如羊狠如狼之武人,窃取名号以营其私,若此者无南无北,无新无旧,已一丘之貉也。”②李大钊于1919年3月,在《现在与将来》-文中使用了“军阀”一词。他说:“试看那强盗军阀,那个不是忙着搜括地皮,侵扣军饷,拿到他家,盖上些比城墙还坚的房子,预备他那子孙下辈万世之业?”③孙中山在1919年10月《复于右任函》中称南方执政者为“南中军阀”①。其后,使用“军阀”一词称呼南北执政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①张国淦:《北洋军阀的起源》,杜春和等编:《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页。
②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上册,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第306页。
把“北洋”、“军阀”二词连在一起而成为政治概念,并成为专用于袁世凯北洋势力的专有名词,针对的是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军人继续掌握军政大权的现实。1919年11月中旬,孙中山在《与留法学生的谈话》中说:“袁世凯现在虽然死了,北方政府仍然在北洋军阀、官僚、政客的手里。所以我非在广东组织护法政府,重新革命,不能挽救中华民国。”⑤北洋军阀的政治概念或政治名词被广泛运用,是在民国十年(1921)前后,“民国十年前后,‘北洋军阀’就成了国人指目之名词”。⑥
在笔者对“北洋军阀”一词进行考证的同时⑦,北京大学徐勇教授进行了更深入、更细致的专门考查。⑧徐勇认为,其实中国近代“军阀”一词是舶来词,“可以确认‘军阀’是来源于日本,而且可以确认它出现在大正初年(1912),其后于1917年前后在中国得到传播运用”。①徐勇进一步考证,李大钊是*早引进并使用“军阀”概念的中国学者,李大钊之所以*早引进并使用“军阀”一词,与李大钊在日本留学经历有着直接关系(李大钊1913年年底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16年5月回国)。李大钊留学日本期间,正是日本民主运动反对军部专权之时,他接受了日本民主运动反抗军阀擅权的思想,回国正值督军团干政,所以运用“军阀”术语直陈时政则是很自然的。李大钊借用日本“军阀”一词直陈中国时政,得到时人的认可并广泛运用开来,说明了这一社会之实际,北洋派发展至北洋军阀,开始为人们所厌恶,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①孙中山:《宴请滇军第四师官佐会上的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00页。
②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69870页。
③李大钊:《现在与将来》,《李大钊文集》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71页。
④孙中山:《复于右任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6页。
⑤孙中山:《与留法学生的谈话》,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65页。
⑥张国淦:《北洋军阀的起源》,杜春和等编:《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页。
⑦后来经过修改,200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⑧徐勇:《近代中国军政关系与“军阀”话语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北洋军阀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如果一开始就称他们为军阀,那么就掩盖了其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事实,影响了对他们的客观评价。我们应该使用一个中性的词来称呼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势力,笔者认为称之为“北洋集团”比较合适,与北洋势力的自称接近。他们是由北洋集团*后发展为北洋军阀的,由北洋集团发展演变为北洋军阀,经历了约20年的时间。北洋集团兴起之初,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②袁世凯称帝及其以后,北洋集团演变为北洋军阀,祸国殃民,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我们不能因为北洋集团后来的变化而否定其曾经作出的贡献,也不能因为其前期有所贡献而淡化其后期的罪恶。③
总之,“北洋”一词本意纯属地理名词,没有政治含义,没有负面影响。北洋势力被称之为北洋军阀,是由北洋势力发展而来的,赋有政治含义是在袁世凯以后特殊政治环境形成的。北洋军阀史不能替代北洋史,北洋史研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不仅仅研究北洋军阀,还要研究其他政治势力,以及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全貌、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及社会问题等。
二、对北洋社会的认识
对1912-1928年北洋势力统治时期的北洋社会如何认识,也是制约我们研究北洋史的一大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北洋统治时期的社会是一个乱
①徐勇:《近代中国军政关系与“军阀”话语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04226页。
②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③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绪论”。

抢先评论了 “北洋史研究新论”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华章大历史·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新修订版)

EUR €35.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

EUR €3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治史三书(精装增订本)

EUR €30.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美国秩序的根基

EUR €7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