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711940
寿星街的一家人(3)
北京学女回长(4)
英雄救美(5)
豪爽的成钢(7)
二、 长沙临时大学与岳麓山(9)
长沙临时大学的组建与丁文江
(9)
地质罗盘的使用(10)
从湖大到左家垅(12)
拜谒丁文江先生之墓(14)
白鹤泉断层(15)
三、 南京的灾难(18)
中央地质调查所迁长沙(18)
南京传来的噩耗(19)
四、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21)
徐特立和王凌波(21)
友情的寿星街2号家人(22)
抽刀断指的徐特立(25)
五、 经济部长翁文灏大吃一惊(26)
六、 中国地质学会第14届年会(29)
会徽里的学问(29)
烽火年月的年会(30)
七、 武汉撤退与长沙被炸(32)
田家镇守卫战(32)
空袭下撤运物资(32)
湖南大学被炸(36)
八、 长沙临时大学“小长征”(36)
走与不走之争(36)
黄汲清的建议(38)
“小长征”计划(39)
九、 旅行团特遣分队(41)
特遣分队的组成(41)
寿星街辞行(42)
一、 宁乡县礼遇(47)
河流砾石找矿法(49)
王县长宴请(49)
二、 沩水追溯(51)
望远镜的作用(52)
期望找到恐龙化石(53)
发现铁矿砾石(55)
野外午餐(57)
大成桥的发现(58)
双凫铺与回龙山(60)
三、 回龙山的好苗头(60)
化石的功能(60)
白云寺的香火(63)
我们发现铁矿啦!(64)
四、 云山学校与宁乡四髯(66)
三河交汇处的云山学校(66)
宁乡四髯(68)
五、 令人扼腕的宁乡式铁矿(70)
竹鸡坡铁矿(70)
神秘的蚩山洞(71)
不妙, 铁矿含磷!(72)
六、 讲地质史获新线索(73)
地质历史与生物进化(73)
化石与工艺品(79)
两条重要线索(81)
七、 盖世之宝四羊方尊(82)
黄材与姜姓族人(82)
盖世之宝的发现(84)
四羊方尊和找矿(85)
八、 黄材沩山探秘(86)
注意找矽卡岩(87)
沩宗祖庭密印寺(87)
令人兴奋的“油盐石”(89)
九、 花岗岩之乡巷子口(92)
祭拜民族英雄张浚(93)
河溪上的各色石桥(93)
巷子口与状元易祓(94)
宁乡的峰扶王山(96)
一、 特矿统制与敌人的“SW计划”(103)
特矿统制(103)
冈村宁茨的“SW计划”(105)
二、 没有锡的锡矿山(106)
三、 走进世界锑都(108)
拜访总工钟笃儒(108)
锡矿山大矿主段楚贤(110)
锑都景色(111)
探寻井下断失矿体(113)
矿山碉楼(117)
四、 找煤遇蛇(119)
寻找含煤地层(119)
蛇咬急救(122)
五、 兰田擒敌(124)
竹排遇敌(124)
追寻走私锑矿(125)
围歼敌特(127)
应对“SW计划”(130)
六、 喋血段家冲(131)
识破敌人(132)
舍身歼敌(133)
七、 美丽的波月洞(135)
洞里躲警报(135)
波月洞的形成(135)
一、 雪峰山——湖南的美髯(141)
雪峰山名称的来源(142)
二、 有趣的新化县山河(144)
三、 找金遇险(146)
假金与真金(147)
这里有老虎(148)
遭遇苗族革屯军(150)
独特的苗寨梯田(154)
花岗岩与温泉(155)
四、 找铁迷路(157)
地质人打趣山神庙(158)
涉水蕴深情(158)
令人兴奋的迷路(160)
野外测量经纬度(160)
高唱《会歌》抒豪情(162)
虎形山上的花瑶(163)
五、 艰险的湘黔公路雪峰山段(165)
湘黔公路修建史(165)
雪峰工地遇亲人(167)
接受工程地质勘测任务(168)
坐木炭车去洪江(172)
六、 中国座立交桥(174)
七、 返乡求索(175)
回家的途径(176)
崇敬林木的山民(177)
“翁”字地名与“兰”姓关系之谜(179)
会见亲人(180)
会同高椅翁高抗日工匠队(182)
惜别归队(182)
一、 丹霞地貌中的古城(187)
陈国达与丹霞地貌(187)
古老的芷江(188)
二、 空军与芷江(189)
中国空军的建立(189)
苏联空军志愿队(190)
美国空军志愿队(190)
三、 修建芷江机场(192)
小分队接受新指示(192)
苦难的民工(195)
机场有没有地质灾害隐患(197)
鹤立鸡群的明山(198)
气壮山河拉石碾(200)
四、 胜利在望(202)
正义之剑(203)
供电喜相逢(206)
离别后的芷江机场(212)
一、 湘黔路上(217)
玉屏人迎长沙客玉屏箫奏《满江红》(217)
太极图般的镇远(220)
亲历鹅翅膀桥(222)
二、 贵阳休整(223)
在贵阳地质调查所(223)
军民惜别(224)
哇!这么薄的岩石薄片!(225)
撰写论文(228)
长沙大火,牵动人心(228)
三、 陪都汇报(229)
北上陪都(229)
抗战时的“剑桥”——重庆大学(230)
东方的“诺亚方舟”——北碚(232)
赵亚曾的笔记本(234)
独特的北碚温泉(235)
曾家岩访友(236)
四、 黄平探亲(237)
五、 昆明报捷(238)
吃尽辛苦的另一路(239)
旅行团入城(240)
毕业答辩(242)
劳燕分飞(243)
后记(246)
附录本书涉及的科技与教育界前辈名录(247)
鸣谢(252)
1958年7月, 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普查和勘探两个专业二年级全体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组成“湘西沅澧普查大队”开赴桃源、 慈利、 沅陵、 大庸、 石门的武陵山区沅水和澧水流域进行1:10万比例尺地质测量。我从此开始了地质调查经历。
当时湘西剿匪才结束三四年, 我们在山上经常见到地势险要处被摧毁的土匪寨子, 在一些高山上人迹罕至。令人吃惊的是: 我们使用的1:10万的这些地方的地形图(军用地图)上竟印有“昭和11年(1936年)陆军部制”的字样。虽然这些图件在地名和地物上不够准确, 但那时日本人是怎样搞到这些地形图的却应引起国人警醒!由此可见原来他们早在“七七事变”前就准备好了我国偏远的湘西山区的军用地图, 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
这次, 我们全大队共完成2万平方公里的填图任务, 找到并检查了3100多个矿点和三个较大的铁矿, 而且大庸的张家界风景区这时已经被我们发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大家体会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苦和乐趣。
后来, 我读了一本名叫《红湖的秘密》的苏联小说。写的是一位地质工作者在西伯利亚发现铁矿的故事, 该书颇吸引人。当时, 我就萌发了将来也写一本这样的科普小说的想法。于是, 便收集资料, 翻阅了图书馆里几乎所有历年的《地质论评》刊物, 摘录地质前辈们的地质活动。特别钦佩丁文江、 李四光、 黄汲清、 赵亚增、 谢家荣、 常隆庆等前辈们的科学献身精神, 更对赵亚增、 许德佑、 陈康、 马以思等在野外被土匪杀害感到愤怒、 痛惜、 唏嘘不已。我想写本小说来表现他们, 但这小说的构思在以后的好多年都没有搞好。
退休后在继续收集资料过程中, 一则“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小长征”的故事使我受到启发。
故事的起点在我的故乡长沙, 在我的母校中南大学, 时间正是我出生时。联想起我祖母、 父母对我讲过的那时在大敌当前、 民族危亡之际, 国共两党合作, 全国人民共赴国难, 他们在寿星街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友好交往, 父亲大学毕业投笔从戎, 许多青年奔赴前线的故事; 联想起在《地质论评》中介绍的地质前辈的事例, 我决定用这个背景和小长征的故事作线索写一部地学科普小说。既介绍地质知识, 又介绍当时各界前辈为抗战作出的贡献; 还可从中折射我这一辈人经历的艰苦环境。让这本书作为这一段的一个旅程碑。我构思的初步轮廓就这样形成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 北大、 清华、 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 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左家垅(今中南大学校本部所在地)合并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 武汉吃紧, 长沙临时大学决定再迁昆明, 为了节省经费, 锻炼学生, 一部分身体较好的师生徒步从长沙经常德、 沅陵、 溆浦、 芷江、 贵阳到昆明, 历时68天, 行程3360华里, 进行了我国高教史上振奋人心的“小长征”。他们沿途进行社会调查和自然考察, 到昆明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就是后来为我国培养了许多院士的“西南联大”。
本书以此为背景, 描述长沙临时大学一支由成钢、 马怡施(女)等6名师生、 战士应当时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黄汲清教授的建议, 组成一支特遣分队, 从长沙经宁乡、 新化锡矿山、 穿越雪峰山、 过洪江、 会同到芷江进行路线地质调查与寻找抗战急需的铁、 煤、 锑、 金等矿产, 并为修建湘黔公路和芷江机场开展工程地质调查等艰苦曲折的活动。
通过对此地质旅行的描述向读者科普性地介绍了相关的普通地质、 构造地质、 矿物、 岩石、 古生物、 地史、 找矿勘探、 工程地质及中国地质学会等地质知识; 重点刻画了以成钢、 马怡施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学者为开发祖国矿业, 不畏艰难险阻的献身精神; 记述了抗战期间许多前辈们为抵抗侵略, 在各条战线上艰苦奋斗、 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
这是一本游记式的地学科普小说, 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 为保卫中华、 振兴中华而顽强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地质先驱和其他前辈们, 以及为抗战作出过贡献的我的祖辈和父辈, 他们在湖南、 贵州和四川的一些故事。
本书以地质工作为核心。它不是人物传记, 但书中的主人公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 且不少其他人物是确有其人的; 本书不是真正的历史文献, 但书中描述的不少事情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 只是不广为人知而已; 本书不是地质考察报告, 但所描述的一些地方的地质情况是作者经历过的, 还有一些地方是根据当地地质资料和卫星照片作为科普读物来描述的, 和实际情况可能有点出入。
2014年是许德佑、 陈康、 马以思三位地质前辈遇难70周年, 也是我父母诞生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的庆祝日。是先辈们的高尚精神感染了我, 是先驱们的真诚教导培育了我, 出于对他们的感激与怀念, 弘扬他们热爱祖国、 艰苦敬业、 无私奉献、 尊重科学的精神, 特献此书聊表敬意。
回顾抗战历史, 我们不要忘记前辈们的丰功伟绩, 要尊重他们在抗战这一段的光荣历史。而今, 在日本还有一些右翼不承认这一段侵略史, 不尊重二战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的决定, 企图复辟军国主义, 我们要提高警惕, 决不允许其蓄谋的情况重现。
愿以此书献给我们的地质前辈和为抗日战争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也同时献给振兴中华、 热爱中华锦绣河山的千万国人。此书可作为在长沙岳麓山、 湖南宁乡、 新化、 雪峰山、 洪江、 会同高椅、 芷江、 贵州镇远、 重庆北碚、 昆明西山等地旅游参考书。
本书涉及的科技和教育界前辈有(按书中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丁文江、 李毓尧、 常振汉、 蔡承云、 黄汲清、 刘基磐、 谢家荣、 劳启祥、 常振楫、 徐特立、 王凌波、 翁文灏、 李四光、 杨钟健、 蒋梦麟、 孙云铸、 袁复礼、 叶公超、 闻一多、 赵天从、 王晓青、 田奇隽、 钟笃儒、 喻德渊、 常隆庆、 尹赞勋、 周凤九、 陈樵荪、 常振爔、 陈国达、 黄彰任、 潘基礩、 乐森璕、 常振城、 李春昱、 赵亚曾、 常振坤、 赵新娜、 梅贻琦、 赵宗荛。
常任之2014年
于黄海之滨云台山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