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26551
推荐1:透过表情和反应直达内心情绪,解读人际交往中的情绪密码!五百强企业员工心理管理重点培训书籍,旨在引导读者读懂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秘密,掌握人性的规律。
推荐2:相传在吉普赛人中间,流传着一种读心术。拥有这种能力的人能够看穿对方的心思。今天,读心术已不再是传说,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无论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还是美国中情局(CIA),还是英国军情六处,以及各个国家的犯罪调查和国家安全组织都视之为瑰宝。
推荐3:一个人的情绪能够反映出大量可靠的信息!正确调节、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理解、看透他人的情绪,能够让你在职场、家庭、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错误表达自己的情绪,忽视甚至误解他人的情绪,则会让你举步维艰。
推荐4:只有懂得识别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才能更好地住在自己的情绪,部位外界所控制;也只有懂得识破他人的真实情绪,才能真正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
推荐5:看透一个人,不要看只听他的语言,也不要只凭表情和动作来判断,要通过这些反应来看穿他内心的情绪,从而挖掘潜藏在他内心的真正想法,这就是微情绪心理学的主要作用。它比“微表情”和“微反应”更深刻、更有力度。
推荐6、看出他人情绪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容,是一个智慧之人所必须掌握的技巧,它会使你的洞察力、思考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让你在各个领域无往不利。
备注:以购买实物版权页上的出版信息批次等为准。
本书作者历经多年的研究,累积了大量的微妙情绪应激反应的理论及案例,全面分析了人类的多种常见情绪(愉悦、感激、惊讶、恐惧、不安、厌恶、忧郁、愤怒等)所产生时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各种外在表现,帮你理解、掌握自己和他人细微的情绪变化。另外,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教会读者如何识破他人微妙的真实情绪,培养自己的洞察力,掌握人际交往时的主动权;二是引导读者识别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根源,主宰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心更平静、快乐。
全书共分十章,囊括了“微表情”和“微反应”的重要内容,并全面分析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微情绪心理学全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分析,而是深入到人心理微妙、真实的一面,引导读者从全视角分析了人们的情绪表现以及隐藏在情绪背后的心里真相,揭示情绪背后隐藏的秘密,让读者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洞察力!
为了增强可读性,本书采用了大量妙趣横生、情节丰富的案例,并且力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尊重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让枯燥的心理学论述变得通俗化、生动化,适于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进行阅读与分享。
【目录】
章 表情是情绪的直接展示,透过表情破译情绪密码
人们内心的情绪首先会反应在面部上,五官的变化是感知一个人情绪状态的直观的依据。同样,如果一个人想要伪装情绪,首先会控制的也是自己的表情,比如假笑、假哭、佯装愠怒,等等,这些都是表情的伪装术。这时候就需要你对一些细微之处格外留意,否则很容易被表象蒙蔽。
揭开表情的伪装,洞悉情绪的真相
捕捉瞬间流露的表情,才能直击人心
眼波流转时吐露不能说的秘密
在眼神交汇处读懂对方
小小眉毛也能够泄露玄机
从鼻子上展现出的喜怒哀乐
即使不说话,嘴巴也能展示各种情绪
从下巴动作里窥探人心
笑容: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是心怀好意的
第二章 动作是情绪的巧妙暗示,通过举止洞察情绪秘密/
想不动声色就能窥探到他人的情绪波动吗?在分析他人表情的同时,不妨关注他的动作吧。一个人的内心情绪除了会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也会从各种动作中透露出来。大部分人都懂得对自己的面部表情加以控制,却很少关注身体的动作。其实很多无意识的动作,同样能透露出人们的真实情绪。
无意识的动作能够体现出复杂的内心
手势的秘密:从平常的手势里看透情绪
双手是精于表达的“演说家”
抓挠耳朵,表明其内心焦虑
摆动的双脚,快乐抑或惶恐
腿也会说话:双腿动作展现出情绪的变化
站姿:千差万别的站姿反映形形色色的性格
走姿:喜怒哀乐的动态映射
坐姿:坐着也能出卖自己的内心
动作演绎法:从行为细节读懂内心的情绪
第三章 语言是情绪的间接表达,根据语言揭开情绪伪装/
语言是人们直接的交流工具,语言是有情绪的,所有的表达,都是自我心声的流露。即使有时候人们说话言不由衷,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其说话的语调、韵律、节奏、措辞等察觉到说话人内心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掌握交际时的主动权。
言不尽意:听出弦外之音才能清楚对方思想
“心随音动”:声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变化
语速快慢能够反映对方心里的阴晴状态
通过打招呼的方式辨析对方的心理
勿随意指正别人:他说着谦虚的话,但渴望被赞美
嘴巴不是语言的载体,说话动作也体现心理
从表达方式中看穿情绪:他是否乐意与你交流?
辨清反话:他所说的未必是他所想的
第四章 情绪是隐蔽的告密者,通过情绪识别谎言
当一个人撒谎的时候,由于担心谎言被揭穿,内心肯定要经历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这些变化会使人的表情、行为、语言等出现一系列反应。即使是高明的撒谎者,他们往往也无法彻底掩饰这些痕迹,而这些无法掩饰的痕迹正是我们识破谎言的突破口。
撒谎者会心虚,情绪也会产生波动
说谎话,也可以不眨眼
不自然地微笑,说明对方不诚恳
不经意间有多余的动作,是缘于恐惧
揉擦眼睛是为了隐藏内心的不安
抓脖子、拽衣领:掩饰说谎后的恐慌
无意识地摸鼻子,是因为内心惶恐
用手捂住嘴巴,是因为惊慌失措
从谈话方式捕捉情绪,探得真心
第五章 喜怒哀乐有不同的表现,分析清楚才能看得透彻/
喜悦则笑,忧伤则哭,愤怒则骂……这是不谙世事的小孩才会有的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数人会刻意地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加以控制。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判断他人的喜怒哀乐呢?只要你掌握了人们在情绪产生波动时自然流露和刻意控制的不同表现,就能够轻松地判断他人内心真实的状态,并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方式。
自然流露的愉悦:毫无掩饰的欣喜之情如何表现
刻意掩藏的愉悦:再含蓄的喜悦,也会显露痕迹
自然流露的惊讶:瞠目结舌,对意外感到不可思议
刻意掩藏的惊讶:教你捕捉对方心中微妙的波动
毫无掩饰的悲恸:泣涕涟涟,一泻千里的悲伤
主动控制的悲恸:教你看穿对方难以言说的伤痛
胆战心惊:因极度恐惧而失控
惶恐不安:难以掩饰的心魔
歇斯底里的爆发:无法压抑的愤怒表现
隐忍的逼视:对方生气了,你能轻易看出来吗?
极度厌恶:对某些人和事物唯恐避之而不及
轻度厌恶:识破别人对你的看法,别自讨没趣
第六章 挖掘自己的积极情绪,你比想象中更有力量/
你的人生是欣欣向荣,还是衰败凋零?这完全取决于你内心的情绪状态。积极情绪能够扩展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吸纳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各项资源。在积极情绪的引导下,我们才能够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生活产生由衷的兴趣。可以这样说,积极情绪就是我们的内在源泉。重要的是,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自身的积极情绪,挖掘自己的力量。
爱:所有积极情绪的基础
逗趣:用自己的快乐感染身边的人
感激:当你被爱,被关心……
敬佩:被高贵和伟大征服
激励:让人有自我超越的冲动
宁静:内心深处的淡然和安稳
希望:灾难中的动力和源泉
喜悦:由内而外的宁静与满足
兴趣: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自豪:令人感觉良好的自我意识
第七章 撕破消极情绪的面罩,与自己和解
我们都知道消极情绪的破坏力,也都希望能够远离它。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每种消极情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它事实上是我们的一种心理防御反应,是为了让我们免于受伤。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阳面和阴面构成的,只有正确看待人生中的阴面,对消极情绪有正确的认知,并加以适当的控制,我们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
猜疑: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
妒忌:“他/她有什么了不起!”
愤慨:熊熊燃烧的怒火
焦虑:日夜煎熬,忧心忡忡
绝望:面对苦难的无力感
恐惧:感到前所未有的惊慌
偏激:当思维钻入死角
伤痛:应激性精神障碍
消沉: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
自卑:“我什么都比不过别人”
第八章 事情的好坏在于认知的不同,情绪逃不出思维的牢笼/
莎士比亚说:“世界并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如何去想。”我们的消极情绪,并非完全来自外界的变化,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事实上,那些令人焦虑、不安、担忧的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我们之所以感觉很严重,是因为我们让消极想法占了上风。只有懂得换一种思维方式,从正面进行认知,我们才能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
非此即彼——钻进了“性思维”的套子里
否认积极面——事情太糟了,看不到一点希望
过分要求——“为什么总做不到我期待的?”
乱贴标签——心理暗示带来的思维僵化
妄下结论——主观臆断,并扭曲事实的真相
心理过滤——不知道的,就是不存在的
以偏概全——偶尔失败,就等于整个人生的失败
灾难化——“天哪,这简直是糟糕的事情!”
罪责归己——“都是我不好”
第九章 过度的情绪失控,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疯狂举动/
“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恋物癖”……这些看起来很“变态”的举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一旦我们情绪失控达到某种程度,我们就有可能出现这些疯狂的症状。我们只有对这些心理失衡的状态有所了解,客观面对,才能够及时判断自己是否有这些趋势,并尽快对自己失控的情绪加以控制。
工作狂:只有保持忙碌,才能找到自我
恋物癖:喜爱,并且狂热地迷恋
上瘾症:停不下来的眷恋
抑郁症:濒临死亡的痛苦
恐惧症:对特定事物感到莫名的害怕
冷暴力:不用拳头,我也能够与你“战斗”
强迫症:一套坚韧而顽固的行为框架
自恋症:爱上镜中的自己
歇斯底里症:悲和喜都是的
第十章 情绪能够产生惊人的力量,主宰情绪才能赢得未来
成功并非完全取决于外部环境,它更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情绪状态。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出色的积极情绪驾驭者。当你长期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中时,即使生活顺风顺水,你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当你充满积极的情绪,并懂得将它转化为自己内心的力量源泉,那么它就会像一颗核弹一样,由内而外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你从平庸走向非凡!
生存还是毁灭,由你自己来决定
调整心情,重拾内心的宁静
给予自己全新的理念,解放自我心灵
注重情商培养,积极情绪能够让你拥有更好的未来
开朗的人魅力无限,积极情绪能够为你缔造优质人脉圈
培养良好的情绪,才能锻造一颗坚韧的心
许多巨大的成功,都是由内部力量决定
情绪的“俄罗斯方块效应”:积极与消极的博弈
情绪的“杠杆原理”:积极情绪带来无限潜能
你对工作尽心尽力,可是上司却总是对你挑三拣四,甚至大发雷霆,你实在不明白上司“无常”的心理变化,只好忍气吞声,背地里却抱怨个不停;你对家庭的付出已经够多了,但你的爱人却经常“找茬儿”与你吵架,你感到愤怒和委屈;你与朋友相处关系一向不错,可他忽然对你很冷淡,你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得罪了他;每次与客户谈判,你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客户却总是不满意,你就是看不出端倪;每次约会时,尽管你使出浑身解数,热情万分地想让对方感到愉快,却始终都无法走进TA的心里,永远都不知道TA在想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被各种情绪包围着——有自己产生的情绪,也有来自他人的情绪。情绪可以直观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然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许多人都是喜怒不形于色,很善于伪装自己的情绪,我们很难摸清他们的“道行”。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我们时常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以至于会让场面失控,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如何正确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理解和看透他人的情绪,已经成为人们情商培养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懂得情绪掌控的高手,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制高点,也能够将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错误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忽视甚至误解他人的情绪,则会让自己举步维艰。
那么,情绪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和表达情绪呢?
人类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但这种微妙的变化常常会通过情绪反应传递出来。情绪的表达渠道有多种,会通过表情、肢体、语言、神态等展现出来。参透这些变化,你就能够做到世事洞明,在人际交往中也就会游刃有余。比如,你去拜访一位朋友。主人一边跟你说话,一边神不守舍地看向别处,并不停地皱着眉头摆弄桌上的物品,两条腿也频繁地变换姿势,这就表明可能是你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虽然他出于礼节在接待你,却是心烦意乱的,对你并不欢迎。这时,如果你能够看透他的情绪变化,就会识趣地告辞:你离开之后,主人一定会对你心存感激和歉疚,你们的关系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般来说,遇到高兴的事情,人的脸颊肌肉会松驰,嘴角和眼角都会上扬;感到悲伤时,自然会愁眉苦脸,泪流满面。然而,“喜则笑,悲则哭”的情况只适用于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为了隐藏自己的内心,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的。所以,如果单从表面上看,就会让人判断失误。比如,在一次洽谈会上,对方笑嘻嘻地表现出一副十分满意的表情,并点点头说:“你们开出的条件我很满意,我一定会慎重考虑的。”你满心欢喜地期待这次交易,可后的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很显然,对方成功地隐藏了自己的情绪状态,而你完全没有察觉到!
事实上,即使情绪再会隐藏,它也不可能完全不露痕迹。情绪是人遇到有效刺激时的神经反应,它先于理智思维产生,是一种生理性的应激反应,不经过大脑,没有任何修饰,是刻意“装”不出来的。就算情绪在要喷薄而出的那一瞬间,人们意识到了,并加以控制,它也还是会露出马脚。不过,这种微妙的情绪反应是非常短暂的,尤其对一些深谙心理伪装术的高手来说,这种反应可能只会出现1/25秒,但这一瞬间,就是你读懂他人情绪变化的关键!只要你迅速抓住对方这一瞬间的情感变化,结合当时的场景、环境来加以分析,或者有针对性地设计刺激源,引发他人真实情绪,就能够撕破他人的伪装,直击他人内心状态,从而掌握主动权。
本书作者历经多年的研究,累积了大量的微妙情绪应激反应的理论及案例,全面分析了人类的多种常见情绪(愉悦、感激、惊讶、恐惧、不安、厌恶、忧郁、愤怒等)所产生时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各种外在表现,帮你理解、掌握自己和他人细微的情绪变化。
只有懂得识别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才能更好地主宰自己的情绪,让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让你的内心更加沉稳、平静,不为外界所控制;也只有懂得识破他人微妙的真实情绪,培养自己的洞察力,才有可能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可以说,本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技巧,都能够让你有所收获。掌握了本书中的知识和技巧,就像手握一柄温柔的剑;它可以使我们无形地穿透他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无往不利,活得更好!
——弗洛伊德
微情绪关键点:表情是内心真相的显示器,人们的情绪状态都会在脸上展现出来。“喜笑颜开”显示一个人快乐的情绪,“愁眉苦脸”说明了一个人悲伤时的状态,“横眉怒目”则很形象地描画了一个人愤怒的样子……只有看清这些表情所代表的含义,我们才能更精确地分析出他人的内心状态。
如果说人的内心是一个功能超级强大的CPU,那人的脸就是这个超级CPU的“显示器”,内心的情绪变化会通过脸部的变化体现出来。人类的面部肌肉十分丰富,由44块肌肉组成,它们能够帮助人类做出足以让人吃惊的5000个表情来,这些表情都是为了表达我们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多变的情绪。
我们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共同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一颦一笑都是我们情绪的表现。这是一种全球通用的无声语言,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人们都可以通过表情的变化来传达彼此间的情绪和情感。
当一个人高兴时,他会“面露喜色”,这时候他的嘴角会轻轻翘起,面颊上抬,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当一个人难过时就会“面带忧伤”,眯眼,皱眉,并且嘴角下拉,下巴随之抬起或收紧。当一个人吃惊或害怕时就会“大惊失色”,会将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当一个人愤怒时,他的眉毛会微微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起来。当一个人内心产生厌恶之情时,会做出嗤鼻的动作,同时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而内心怀着轻蔑情绪的时候,明显的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露出一侧牙齿,作讥笑或得意笑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同样会用各种各样的“表情”来表达各种心情,那些代表我们情绪的“表情符号”,总是能让别人更好地领会我们的意思。一张小小的面孔就可以表达屏幕背后的心情。
表情千变万化,每一种变化背后都包含着不同的心理活动。举一个例子,拿微笑来说,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有12种,有的微笑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有的是带有信任感、敬佩感的信服,有的是亲近和善的,有的是幸福甜蜜的,有的是既妩媚温柔、讨人喜欢又带有挑逗性的,有的是陌生人之间礼节性的微笑。有的笑带着苦涩,有的笑带着失意和无奈,当然,也有一些假意、做作的微笑和心怀不轨的“坏笑”……而这仅仅是面部表情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眉毛、眼神、鼻子等一系列的变化都能够反映出不同的心灵。可以说,交谈中的每一个侧目、每一次皱眉,或是轻抚鼻头,或是翘起嘴角,都反映了交谈者所经历的情绪变化。
面部表情能够表现内心的情绪、情感,但同时也是可以伪造的。当人们出于某种需要时,就会刻意地制造一些虚假的表情,甚至是和自己的真实情绪相反的表情。因为大家都知道,通过表情,别人会看到自己的内心,所以,当人们不愿意、不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就会用截然相反的表情来掩饰内心的情感。
经商多年,小有成就的李姐近去参加了小学同学聚会,大家都是多年不见,自然有很多说不完的话。李姐当年的同桌兴高采烈地说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两个孩子也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他非常高兴。然而李姐注意到,在对方讲这些话的时候,虽然面带笑意,但总有些地方感觉不自然,不是耸鼻子,就是扯嘴角,有时还会无意识地摸摸鼻头。后来,李姐通过别人的谈话了解到,她的同桌过得并不如意,两个孩子也不过是勉强混日子,根本就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而他自己对孩子们的状况其实也很不满意。了解到这些以后,李姐找到这位昔日的好友,和他做了一次长谈,了解到他的两个孩子品格都还不错,也聪明好学,于是就在自己的公司给他们找了合适的职位。那位昔日好友虽然看上去很不好意思,但是脸上却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要懂得约束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可以让我们避免一些社交上的尴尬。交流时,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取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同时,我们也会刻意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其目的是:避免危险、欺骗、窘境或社会地位损失,限度地了解对方,掌握所处的境况。
然而,也有一些人会利用表情的这种特质,隐藏真实的情感,使我们无法真正地认识对方。还有的人表面温情脉脉,内心如狼似虎,阴险至极,如果我们不能透过表情的伪装,就无法意识和规避危险。所以,尽管面部表情可以提供各种有意义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别人的思想和感觉,我们也要谨记,这些信息有可能是虚假的,需要我们认真地辨别。
古人云“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这句话揭示了看破人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难度,说明了普天之下虽有千难万难的事情,却没有什么事情比了解和认识别人更难。然而,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求人与人之间存在正确的沟通与理解,而在我们与别人之间,又通常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心墙,要拆除心墙,就必须了解对方。所以,能否解开表情的伪装,细致入微地观察人,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个人的生存。
捕捉瞬间流露的表情,才能直击人心
微情绪关键点:越是微妙的、难以察觉的表情,越是有可能透露着玄机,因为瞬间流露的表情人们往往是难以自行控制的,它有可能向我们说出真话。因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务必注意对方微小、迅速的表情,由此来判断他情绪的变化。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话可以是假的,表情也可以是伪装的,那么,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知道别人真实的想法了吗?还好,事实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想了解到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效的方法就是透过人表情的外相,不完全被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所“蒙蔽”,而是透过不经意流露出的细微表情来分析动机。这就是我们要教给大家的一种“魔法”。之所以叫魔法,是因为这的确是一种超级酷的能力。语言可以掩饰真相,表情可以伪装,但是某些细微的表现和反应却是不能通过大脑来控制的。这些细节的反应属于人类原始的本能,我们将面部表情的瞬间变化,称为“微表情”。学会观察和分析微表情,你就可以自信地说自己能够洞察人心了。
“微表情”是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的,它指的是人们在一瞬间不小心流露出来的“表情”,其特征是微小隐匿的,瞬间发生和消失,很不容易被发现。微表情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然而这一瞬间的表情变化却正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例如,在交谈中,一方说错话时,另一方会碍于面子不方便指出,其实表面上故意装作认可对方,但是会有嘴角轻微上扬而又恢复的反应。而当一个人在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这些都是典型的微表情。或者你也可以简单地认为,当人们没有说真话的时候,由于心虚的缘故,表情在某一瞬间会显得很不自然,如果你能抓住这个瞬间的变化并且读懂其真正的含义,就能知道对方是在撒谎。
一位经验丰富的女面试官正在对一个初来者进行考核,她要求应试者解释一下他放弃之前那份工作的原因。应试者告诉女面试官,他辞职的原因是觉得之前的公司没有能给他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公司的老板是个很不错的人,对自己也非常好,而且他和那里的同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之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离开以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直到近,他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听完他的陈述后,女面试官凭“直觉”认为,这位求职者在说谎。她认为尽管他对自己的前任老板赞美不已,但是事实上,他却并不认可这位上司。这是因为女面试官发现,应试者在陈述的时候,神情有一丝紧张,而且每当提到前任老板,这位求职者的左脸上便会闪现出一种转瞬即逝的嘲笑的表情。事后,女面试官联络了这位面试者原来的公司,结果发现,这位求职者是因为挪用了公司的资金而被公司开除的,开除之前还受到了上司严厉的批评。显然,他相信自己能够用虚假的肢体语言骗过他人的眼睛,但是他自相矛盾的细微肢体信号却让女面试官发现了他的破绽,从而揭穿了他的谎言。
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想法,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捕捉表情的瞬间变化,根据面部表情细微的变化来分析他的心理活动。当人们试图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时,虽然基本上能够控制面部表情,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呈现出自相矛盾的信号,但是显现的时间却非常之短暂,稍纵即逝。在《FBI教你识别身体语言》一书中,有这样的例子。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座小城市,在那里发生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谋杀案。在排查的过程中,一个人引起了警官纳瓦罗的注意。当时,这个被问讯的人有案发时自己不在场的证据,而且口供等其他方面也看不出丝毫破绽。但经验丰富的警官依然不停地问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假如是你作的案,你会考虑使用枪吗?”
“假如是你作的案,你会考虑使用刀子吗?”
“假如是你作的案,你会考虑使用碎冰锥吗?”
“假如是你作的案,你会考虑使用锤子吗?”
第三个问题中的碎冰锥是本案中众所周知的作案工具,被问讯的人心里自然也是非常清楚的。可是当警官提到碎冰锥的时候,这个人的眼皮忽然垂了下来,一直到第四个问题的出现,才恢复正常。这个细小的变化被资深警官看在了眼里。随即,他确定这个人为本案的嫌疑人。而后随着侦查的步步深入,证明他的这一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个案件中,纳瓦罗从那个人表情的一点细微的变化就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这听起来是非常神奇的,但又是能够合理解释的—— 一个人在犯罪之后,无论如何去掩饰,都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这就能够很好地说明,从瞬间流露出的表情,能够捕捉一个人真正情绪,也就能够洞察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微表情是能体现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情绪,但是它的出现也是非常短暂的,几乎是稍纵即逝。接着就又变成了面具式的表情。但是不管时间有多短暂,那瞬间的真情流露(冷笑、奸笑,或其他不怀好意的笑),也可以为你掀起一个小角,让你透视到对方的内心。
否认积极面——事情太糟了,看不到一点希望
微情绪关键点:悲观的人遇到挫折后,思维是很偏狭的,他们通常只关注事情消极的一面,却全盘否定积极的方面,并会因此产生害怕、愤怒、怀疑等负面情绪。试着用另外一种思维去看待每件事情,你会发现,生活中阳光和阴影是同时存在的。
莫妮卡曾经是一个家庭主妇,孩子上学后,她感觉内心空荡荡的,于是尝试着重新回到职场。原本以为马上能够融入职场,回到曾经意气风发的状态,可是莫妮卡恐惧地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她对工作从原本的期待变为焦虑甚至恐惧,并感到无所适从。其实,周围的环境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糟糕,但她就是无法克制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她的先生和朋友们都劝她去咨询一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你的老板对你态度怎么样?
莫妮卡:其实,他对我还是挺满意的,近他还表扬过我。
心理医生:那么,你的先生和孩子支持你重新回到职场中吗?
莫妮卡:是的,他们支持。
心理医生:你和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莫妮卡:我和丈夫一直关系很好,孩子也很黏我。
心理医生:那么,你感到的压力不是你的家庭和老板带给你的?
莫妮卡:应该……不是吧。
心理医生:你的回答并不肯定,没关系,再细细感受一下,是什么让你感到那么糟糕的。
莫妮卡:我能肯定不是我的家庭,但我就是觉得我不如别人能干。我总是拿自己去和别的女人比较,总觉得自己很差劲。
心理医生:能和我说说你具体在哪些地方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吗?
莫妮卡:我感觉我做得已经很尽力了,但总是达不到目标。我完全集中不了精神,什么都不记得。
心理医生:其实,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也像你这样,达不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压抑、不自信、没有主意,等等。你也认为他们都是没有希望的人,一点用处都没有吗?
莫妮卡:当然不会。
心理医生:那么你也完全不必这么看待自己。我想,因为你离开职场一段时间,内心有着不确定感和不自信,这都是正常的。只是,你过于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反而忽视了自己的积极面,才会感觉自己是个失败的人。其实,这完全不符合事实。就像你之前自己说的那样,如果在生活中真的凡事都做错的话,那你根本不可能成家,也不可能重新找到工作。
心理医生的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莫妮卡内心的阴霾渐渐散去。虽然她还需要时间调适情绪,但令人高兴的是,她不再纠结于和他人的比较中了,自信、开朗的莫妮卡又回来了。
对于同一件事情,绝不会只有一种看法,每个人可以自由决定认同哪一种,拒绝哪一种。很多人因为只选择关注消极面,导致他们产生害怕、愤怒、怀疑等负面情绪。
当你的情绪没有你所希望的那么好时,你一定要问自己:“我心里现在所想的确实和事实相符合吗?还是仅仅是我自己的所看到的那一方面,有什么是我所忽略的吗?”只要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在妨碍和阻止你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那么你的观念就一定 拿上面的例子来说,莫妮卡就应该问自己:“我的老板真的讨厌我吗?我真的在家人眼里是一个无用的人吗?我用来比较的那些人真的是完美无缺的吗?”当她给出一个诚实的回答时,就发现是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出了偏差。正因为她的观念过度渲染、夸大了消极面,才会有与情境并不吻合的、消极的、负面的情绪。
曾经有个前辈这样对王颖说:“如果你想活得潇洒,那就去做同声传译;如果想英年早逝,也去做同声传译!”当时的她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但现在,她已经懂了。
同声传译一向是以高强度、高回报著称,王颖的一个同事已经拿到了联合国三级同传资格认证。可是有一次会前准备时,他因为不堪压力,导致后来在同传过程中频频出错,从此一蹶不振,后改了行。其实,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人因为这个行当的超常压力而选择了远离。
然而,在王颖眼里,同声传译不仅意味着压力和痛苦,更意味着挑战,她视自己为“戴着镣铐的舞者”,沉重和愉悦同在。
王颖是一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尽管身边有太多人来来去去,她始终坚信:只要自己肯付出,就不会没有收获。她曾经应邀参加一场国际慈善家会议,为此她做了一周的准备工作。当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位夫人上台发言时,她顿时懵了,因为这位夫人带有浓厚的口音,这就如同北方人听不懂粤语一样,她完全不知道这位夫人在讲什么。同声传译不到一分钟,王颖就已经汗流浃背,主办方也发现了问题,便示意让她暂停,重新更换人手。
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没有让王颖就此消沉,她花了大半年时间去钻研英语不同区域的方言。同时,在每次同传前,她都会打电话事先了解翻译对象是哪里人,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到有关的音频做听力练习,这些训练使她在圈内成为小有名气的方言同声传译员。
现在,王颖依旧是那个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的同声传译员,她也会沮丧、抱怨,但她始终能够凭着坚定的决心、勇气和信念,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感受成功后带来的巨大喜悦。
在同声传译这个高强度、高压力行当中工作的人,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得不对,是个失败的人”。就像王颖的那些转行的同事那样,因为看不到希望,所以消沉、绝望,后选择离开。
王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没有让自己局限于那些消极的观念,而是认清自己确实存在的不足,然后将弱势变为强势。当事情变得糟糕时,不是要单纯地让自己感觉好起来,而是学会做你需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感觉来推动我们的行为,否则负面情绪会让你感到情况确实是无望的了。
面对棘手的情况,换一种思维方式,就可以让你看到原先被你忽略的方面,就可以让你知道,其实情况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你有自己的长处,希望也永远存在。
乱贴标签——心理暗示带来的思维僵化
微情绪关键点:心理暗示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我们用单一的、僵化的思维方式去评价人和事,并且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加以强化,就很有可能导致偏见的产生,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
想象一下,你面前摆着一个颜色嫩黄、外形饱满的柠檬。你用手拿起这个柠檬,用鼻子去闻它的味道。透过柠檬的表皮可以清楚地闻到那种酸酸的味道。然后你拿起一把刀,将这个柠檬切成两半,柠檬汁顿时流淌出来,你的口中似乎已经充溢了柠檬特有的酸酸的味道。此时,你一定能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两件事情:
1 你的口腔分泌出了更多的唾液;
2你的五官不自觉地紧缩了。
从这个想象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从柠檬——心理暗示——柠檬是酸的——分泌唾液——五官紧缩,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由你的想象和观念所造成的。你给柠檬贴上的就是“酸”这个标签,然后就对这个标签产生了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反映。如果我们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喜欢柠檬的人会对这种想象产生愉悦的感觉,但不喜欢柠檬的人就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并且中断这种想象。
当然,对柠檬的标签化想象不会对我们和他人造成不良的后果,但如果我们对他人的行为随意贴上“标签”,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还会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