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11309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有十八章,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绪论、分析天平与称量方法、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样品的采集及常见的预处理方法;第五章至第十一章主要介绍常见的化学分析法,包括: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等内容;第十二章至十八章主要介绍仪器分析法,包括:电化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多谱联用技术等内容。本教材实验部分有24个实验。书后还附有试剂规格、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温度和应用范围、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等内容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中后三年制高职高专类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卫生检验、药学、中药、药物制剂和医学营养等专业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初中后五年制高职相关专业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中后三年制高职高专类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卫生检验、药学、中药、药物制剂和医学营养等专业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初中后五年制高职相关专业使用。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四、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五、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目标测试
第二章 分析天平与称量方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分析天平的分类和构造
一、分析天平的分类
二、分析天平的构造
第二节 分析天平的称量原理和称量方法
一、分析天平的称量原理
二、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目标测试
第三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误差
一、误差及其类型
二、 误差的表示方法
三、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应用
一、有效数字的定义
二、有效数字的记录、修约及运算规则
三、有效数字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一、可疑测量值的取舍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三、显著性检验
目标测试
第四章 样品的采集及常见的预处理方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
一、 固体试样的采集
二、液体试样的采集
三、气体试样的采集
四、生物试样的采集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和测定前预处理
一、溶解法
二、熔融法
三、干式灰化法
四、湿式灰化法
第三节 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一、沉淀分离法
二、挥发法
三、萃取法
四、色谱法
目标测试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二、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三、沉淀剂的选择
第二节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类型
二、沉淀形成过程
三、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四、减少沉淀沾污的方法
第三节 沉淀的条件和称量型的获得
一、沉淀的条件
二、称量型的获得
第四节 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一、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二、结果计算示例
目标测试
第六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三、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四、滴定方式
第二节 滴定液
一、滴定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二、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三节 滴定分析计算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二、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公式和计算实例
第四节 滴定分析常用仪器
一、滴定管
二、容量瓶
三、移液管
目标测试
第七章 酸碱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三、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影响因素
四、混合指示剂
第二节 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一、强酸(强碱)的滴定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三、强酸滴定弱碱
四、多元酸(碱)的滴定
第三节 酸碱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01mol/L NaOH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01mol/L HCl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四节 应用实例
一、直接滴定法
二、间接滴定法
目标测试
第八章 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非水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溶剂的分类
二、溶剂的性质
三、溶剂的选择
第二节 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
一、碱的滴定
二、酸的滴定
目标测试78第九章 沉淀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银量法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
三、吸附指示剂法
第二节 滴定液
一、01mol/L AgNO3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01mol/L NH4SCN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三节 应用实例
一、可溶性卤化物含量的测定
二、体液中Cl-含量的测定
三、药物的测定
目标测试
第十章 配位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EDTA及其配合物
一、EDTA的结构与性质
二、EDTA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三、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点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三、条件稳定常数
第三节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一、酸度的选择
二、掩蔽与解蔽
第四节 金属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三、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第五节 滴定液
一、005mol/L EDTA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005mol/L Zn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六节 应用实例
一、水的总硬度测定
二、血清钙的测定
三、铝盐的测定
目标测试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
第二节 指示剂
一、自身指示剂
二、特殊指示剂
三、氧化还原指示剂
第三节 碘量法
一、基本原理
二、指示剂
三、滴定液的配制
四、应用实例
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
一、基本原理
二、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三、应用实例
第五节 亚硝酸钠法
一、基本原理
二、指示剂
三、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四、应用实例
目标测试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一、参比电极
二、指示电极
三、玻璃电极的构造和原理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
一、溶液pH测定的原理
二、应用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一、基本原理
二、确定终点的方法
三、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
一、基本原理
二、仪器与实验方法
三、应用与示例
目标测试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二、光谱分析法分类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吸收定律
二、吸收光谱
三、偏离光的吸收定律的原因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主要部件
二、仪器类型
第四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一、定性分析
二、纯度检测
三、定量分析
第六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双硫腙法测定尿中微量镉
二、原料药地高辛的含量测定
三、全血中铁含量的测定
四、槐花(米)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目标测试
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三、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一、光源
二、原子化器
三、单色器
四、检测系统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量分析方法
二、应用与示例
目标测试
第十五章 液相色谱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色谱法的分类
三、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柱色谱法
一、液固吸附柱色谱法
二、分配柱色谱法
三、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四、凝胶柱色谱法
第三节 平面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法
二、纸色谱法
目标测试
第十六章 气相色谱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三、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理论
第三节 色谱柱
一、气液色谱填充柱
二、气固色谱填充柱
三、毛细管色谱柱
第四节 检测器
一、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二、常用检测器
第五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一、分离度
二、实验条件的选择
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方法
二、定量分析方法
第七节 应用与示例
目标测试
第十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柱内展宽
二、柱外展宽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一、液固吸附色谱法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三、流动相的要求和洗脱方式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一、高压输液系统
二、进样系统
三、分离系统
四、检测系统
五、数据处理系统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一、定性定量分析
二、制备纯物质
三、分离
四、应用
目标测试
第十八章 联用技术简介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概述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三、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所提供的信息
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应用
第二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概述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条件
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应用
目标测试
实验部分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室规则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一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二氯化钡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滴定分析仪器的洗涤和使用练习
实验四盐酸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五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六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七硼砂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九枸橼酸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EDTA滴定液配制及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一生理盐水中NaCl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二碘化钾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三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四维生素C的测定
实验十五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值的测定
实验十六pH计测定溶液的pH
实验十七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的氟
实验十八几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柱色谱
实验十九KMnO4吸收曲线的绘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实验二十KMnO4的含量测定(工作曲线法)
实验二十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
实验二十二气相色谱法测定正十四烷的含量
实验二十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
实验二十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附录
附录一试剂的规格
附录二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附录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温度和应用范围
附录四弱碱的离解常数(18~25℃)
附录五无机弱酸和某些有机弱酸的离解常数(25℃)
附录六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附录七常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八标准电极电位表(18~25℃)
附录九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参考文献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四、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五、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目标测试
第二章 分析天平与称量方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分析天平的分类和构造
一、分析天平的分类
二、分析天平的构造
第二节 分析天平的称量原理和称量方法
一、分析天平的称量原理
二、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目标测试
第三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误差
一、误差及其类型
二、 误差的表示方法
三、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应用
一、有效数字的定义
二、有效数字的记录、修约及运算规则
三、有效数字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一、可疑测量值的取舍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三、显著性检验
目标测试
第四章 样品的采集及常见的预处理方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
一、 固体试样的采集
二、液体试样的采集
三、气体试样的采集
四、生物试样的采集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和测定前预处理
一、溶解法
二、熔融法
三、干式灰化法
四、湿式灰化法
第三节 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一、沉淀分离法
二、挥发法
三、萃取法
四、色谱法
目标测试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二、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三、沉淀剂的选择
第二节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类型
二、沉淀形成过程
三、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四、减少沉淀沾污的方法
第三节 沉淀的条件和称量型的获得
一、沉淀的条件
二、称量型的获得
第四节 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一、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二、结果计算示例
目标测试
第六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三、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四、滴定方式
第二节 滴定液
一、滴定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二、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三节 滴定分析计算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二、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公式和计算实例
第四节 滴定分析常用仪器
一、滴定管
二、容量瓶
三、移液管
目标测试
第七章 酸碱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三、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影响因素
四、混合指示剂
第二节 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一、强酸(强碱)的滴定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三、强酸滴定弱碱
四、多元酸(碱)的滴定
第三节 酸碱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01mol/L NaOH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01mol/L HCl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四节 应用实例
一、直接滴定法
二、间接滴定法
目标测试
第八章 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非水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溶剂的分类
二、溶剂的性质
三、溶剂的选择
第二节 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
一、碱的滴定
二、酸的滴定
目标测试78第九章 沉淀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银量法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
三、吸附指示剂法
第二节 滴定液
一、01mol/L AgNO3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01mol/L NH4SCN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三节 应用实例
一、可溶性卤化物含量的测定
二、体液中Cl-含量的测定
三、药物的测定
目标测试
第十章 配位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EDTA及其配合物
一、EDTA的结构与性质
二、EDTA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三、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点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三、条件稳定常数
第三节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一、酸度的选择
二、掩蔽与解蔽
第四节 金属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三、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第五节 滴定液
一、005mol/L EDTA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005mol/L Zn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六节 应用实例
一、水的总硬度测定
二、血清钙的测定
三、铝盐的测定
目标测试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
第二节 指示剂
一、自身指示剂
二、特殊指示剂
三、氧化还原指示剂
第三节 碘量法
一、基本原理
二、指示剂
三、滴定液的配制
四、应用实例
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
一、基本原理
二、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三、应用实例
第五节 亚硝酸钠法
一、基本原理
二、指示剂
三、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四、应用实例
目标测试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一、参比电极
二、指示电极
三、玻璃电极的构造和原理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
一、溶液pH测定的原理
二、应用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一、基本原理
二、确定终点的方法
三、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
一、基本原理
二、仪器与实验方法
三、应用与示例
目标测试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二、光谱分析法分类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吸收定律
二、吸收光谱
三、偏离光的吸收定律的原因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主要部件
二、仪器类型
第四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一、定性分析
二、纯度检测
三、定量分析
第六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双硫腙法测定尿中微量镉
二、原料药地高辛的含量测定
三、全血中铁含量的测定
四、槐花(米)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目标测试
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三、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一、光源
二、原子化器
三、单色器
四、检测系统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量分析方法
二、应用与示例
目标测试
第十五章 液相色谱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色谱法的分类
三、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柱色谱法
一、液固吸附柱色谱法
二、分配柱色谱法
三、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四、凝胶柱色谱法
第三节 平面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法
二、纸色谱法
目标测试
第十六章 气相色谱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三、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理论
第三节 色谱柱
一、气液色谱填充柱
二、气固色谱填充柱
三、毛细管色谱柱
第四节 检测器
一、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二、常用检测器
第五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一、分离度
二、实验条件的选择
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方法
二、定量分析方法
第七节 应用与示例
目标测试
第十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柱内展宽
二、柱外展宽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一、液固吸附色谱法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三、流动相的要求和洗脱方式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一、高压输液系统
二、进样系统
三、分离系统
四、检测系统
五、数据处理系统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一、定性定量分析
二、制备纯物质
三、分离
四、应用
目标测试
第十八章 联用技术简介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概述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三、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所提供的信息
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应用
第二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概述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条件
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应用
目标测试
实验部分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室规则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一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二氯化钡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滴定分析仪器的洗涤和使用练习
实验四盐酸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五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六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七硼砂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九枸橼酸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EDTA滴定液配制及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一生理盐水中NaCl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二碘化钾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三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四维生素C的测定
实验十五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值的测定
实验十六pH计测定溶液的pH
实验十七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的氟
实验十八几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柱色谱
实验十九KMnO4吸收曲线的绘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实验二十KMnO4的含量测定(工作曲线法)
实验二十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
实验二十二气相色谱法测定正十四烷的含量
实验二十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
实验二十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附录
附录一试剂的规格
附录二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附录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温度和应用范围
附录四弱碱的离解常数(18~25℃)
附录五无机弱酸和某些有机弱酸的离解常数(25℃)
附录六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附录七常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八标准电极电位表(18~25℃)
附录九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参考文献
前 言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系列教材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三个分册。自出版以来,以“贴近专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浅、宽、新”为特色,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第二版均被教育部立项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该系列教材第二版在“不断完善、不断优化”和“服务专业、学以致用”的思想指导下,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并结合专业需要适当增加了部分内容。
根据“化学直接为医学相关类各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体现化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指导科学饮食、预防疾病、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课程定位,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弱化其理论性;依据专业课和岗位的需求,筛选教材内容;依据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编排。从专业角度出发,以相应的职业资格为导向,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围绕必需的知识点组织编排教材内容,内容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接受,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本系列教材适用于高中后三年制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卫生检验、药学、中药、药物制剂和医学营养等专业学生;初中后五年制高职相关专业学生也可选用。
本系列教材的三个分册既有一定的联系,在内容编排上又具有各自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各学校可以整体配套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单独选择使用。
教材编写组
2014年2月
根据“化学直接为医学相关类各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体现化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指导科学饮食、预防疾病、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课程定位,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弱化其理论性;依据专业课和岗位的需求,筛选教材内容;依据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编排。从专业角度出发,以相应的职业资格为导向,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围绕必需的知识点组织编排教材内容,内容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接受,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本系列教材适用于高中后三年制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卫生检验、药学、中药、药物制剂和医学营养等专业学生;初中后五年制高职相关专业学生也可选用。
本系列教材的三个分册既有一定的联系,在内容编排上又具有各自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各学校可以整体配套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单独选择使用。
教材编写组
2014年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