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4289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丛书之中国佛教卷,介绍了鸦片战争至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一、清末社会剧变与佛教危机。清末佛教制度与佛教的衰落,基督宗教的传播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佛教的打击,清末庙产兴学运动与僧教育,杨文会与近代佛教的复兴。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佛教政策与佛教的发展。民初南京临时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民国初期的佛教组织,北洋政府时期的佛教政策及宗教法规,北洋政府时期的僧教育,太虚大师的僧制改革与僧团建设。
三、国民革命时期的佛教政策与佛教的繁荣。国民革命与各地毁寺占庙之风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寺庙管理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民国政府时期的佛教组织,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
四、抗战时期的佛教政策与佛教界的爱国举措。抗战时期的佛教政策,抗战时期佛教界的爱国举措,汉藏教理院及蒙藏佛教界积极参与抗战。
五、清末民国时期的佛教宗派。近代密宗的复兴,近代唯识学的复兴,近代天台宗与华严宗的弘扬,近代净土宗、禅宗与传统佛教的维系。
目 录
绪言 一 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与佛教危机 二 近代佛教的新内容与时代特色 三 近代佛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四 佛教与近代中国社会 章 清末社会剧变与佛教危机(1840—1911) 节 清末佛教制度与佛教的衰落 一 佛制:戒律及近代律宗之衰敝 二 僧制:丛林清规制度之演变及佛教的衰落 三 王制:从政教关系看清末佛教的衰落 第二节 基督宗教的传播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佛教的打击 一 鸦片战争后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 太平天国运动对佛教的摧残 第三节 清末庙产兴学运动与僧教育 一 庙产兴学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原因 二 维新派及洋务派倡庙产兴学 三 朝廷及地方政府庙产兴学政策之实施 四 佛教界之反应及近代僧教育之兴起 第四节 杨文会与近代佛教的复兴 一 生平、著述及佛法因缘 二 金陵刻经处的创立及其意义 三 创办祗洹精舍,培养佛教人才 四 具有国际眼光,弘扬佛法于世界五佛学思想略析 六 对日本净土真宗的批评 七 结语 第二章 民初及北洋政府时期的佛教政策与佛教的发展(1912—1926) 节 民初南京临时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 民国时期的宗教管理机构 二 孙中山与民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 民初佛教界关于中华民国与佛教关系之探讨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佛教组织 一 佛教协进会与近代佛教改革之新声 二 佛教会首倡政教分离之原则 三 民国初年昙花一现的其他佛教组织 四 中华佛教总会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佛教政策及宗教法规 一 北洋政府初期制定佛教管理政策的背景 二 《寺院管理暂行规则》 三 《管理寺庙条例》 四 《修正管理寺庙条例》与佛教政策之缓和 第四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僧教育 一 中国传统佛教中的丛林教育及其衰落 二 月霞法师与华严大学 三 谛闲法师与观宗学社 四 太虚大师与武昌佛学院 第五节 太虚大师的僧制改革与僧团建设 一太虚大师生平 二 僧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三 僧制改革的内容 四 僧团建设之实践 五 僧制改革的教团组织建设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佛教政策与佛教的繁荣(1927—1937) 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各地毁寺占庙之风气 一 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各地毁寺占庙之风气 二 军阀干涉佛教与毁佛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寺庙管理制度 一 国民政府制定佛教法规的背景与法规体系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有关寺庙登记的法规 三 南京国民政府有关寺庙管理的法规 四 其他有关佛教的政策法规 五 结语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 一 次庙产兴学运动 二 “庙产兴学促进会”与第二次庙产兴学 三 七省教育厅提议与第三次庙产兴学运动 四 结语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佛教组织 一 中国佛学会 二 中国佛教会 第五节 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 一 人间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思潮 二 作为时代思潮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佛教新运动 三 太虚人间佛教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四 结语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佛教政策与佛教界的爱国举措 节 抗战时期的佛教政策 一 佛教参与抗战的指导方针:组织建设与精神抗战 二 积极推动佛教外交,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三 民族宗教政策与边疆安定 第二节 抗战时期佛教界的爱国举措 一 佛教界的空前厄运与抗战宣传 二 战时的中国佛教会 三 战场救护与直接参战 四 法会祈愿与宣传募捐 第三节 汉藏教理院及蒙藏佛教界积极参与抗战 一 蒙藏佛教界积极参与抗战 二 抗战时期的汉藏教理院 第五章 清末民国时期的佛教宗派 节 近代密宗的复兴 一 昙花一现的东密与台密之回传 二 藏地僧人于内地弘传密法 三 大勇法师与法尊法师的入藏求法 四 能海法师的弘法活动 五 结语 第二节 近代唯识学的复兴 一 欧阳竟无与支那内学院 二 韩清净与三时学会 三 太虚与武昌佛学院的唯识学研究 四 结语 第三节 近代华严宗与天台宗的弘扬 一 近代华严宗的重兴 二 近代天台宗的重兴 第四节 近代净土宗、禅宗与传统佛教的维系 一 印光法师与近代净土宗 二 虚云禅师与近代佛教 三 来果禅师及其高曼禅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