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725195
1. 独创性强。本项目从策划至今,通过东东、*、亚马逊三大网站以及开卷数据进行多次市场调研,在与华为相关的出版物中,还没有发现相同或相似立意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本项目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2. 原创度高。本项目主创团队做了大量实地考察调研、资料搜集工作(资料要求科学、翔实,多次实地调研,向华为的资深管理专家取经),其中不乏*次与读者见面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华为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3. 体系完备。本项目紧扣供给侧所包含的资本供给、资源供给、劳动力供给、技术供给等要素,对华为三十年来的创新历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了华为在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国际化战略、科技研发等五个方面的创新经验,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章 研发战略
章节 “压强原则” /004
章第二节 抓不住牛缰绳,也要抓住牛尾巴 /008
章第三节 不搞基础研究就没有机会/014
章第四节 实现基本专利突破 /017
章第五节 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 /021
章第六节 向企业网与消费者业务迁徙 /024
章延伸阅读 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031
第二章 研发理念
节 交叉授权,合理付费 /041
第二节 瞄准革命性主流技术 /047
第三节 领跑者:自己把握方向 /054
第四节 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 /057
延伸阅读 华为人勇者无疆/065
第三章 研发原则
节 尊重与保护 /073
第二节 国家之争就是知识产权之争 /075
第三节 以产品的竞争力为出发点 /080
延伸阅读 创意“王”的诞生 /084
第四章 研发流程
节 预研 :专利转为商品的必经之路 /095
第二节 IPD :集成产品开发 /098
第三节 专利地图 /102
延伸阅读 华为研发项目的管理精髓/105
第五章 研发风险管理
节 风险意识管理 /116
第二节 专利技术风险管理/119
第三节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124
第四节 不进行技术创新是的风险/131
延伸阅读 和光速赛跑/137
第六章 研发团队管理
节 人才输入/149
第二节 研发精神/152
第三节 人才激励/158
延伸阅读 我的点子我的名/164
第七章 开放式创新与研发
节 开放式合作研发/172
第二节 研发国际化/182
第三节 坚持自主研发/190
第四节 持之以恒地投入研发/195
第五节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199
延伸阅读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第八章 创新战略
节 创新反幼稚/213
第二节 研发体系改革/220
第三节 从追随到创新/226
第四节 反驳“唯技术论”/229
延伸阅读 研发要做智能世界的“发动机”/234
第九章 研发布局
节 物联网/247
第二节 云计算/253
第三节 家庭网络和消费者业务/259
第四节 移动宽带/269
第五节 人工智能/277
延伸阅读 徐直军:让5G 更有生命力/284
第十章 启示篇
节 创新需要开放合作/292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知本分配机制/294
第三节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295
参考书目
后记
华为是一家值得尊重的企业。
——思科前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约翰·钱伯斯
华为已经具备“*企业”的资质,它的崛起震惊了原来的大佬们,如北电、 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
——美国花旗银行高级顾问 罗伯特
• 劳伦斯 • 库恩
年过六旬的任正非显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
——美国《时代》周刊
华为是一家值得尊敬、值得我们学习的企业。
——联想控股前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
华为对新一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有价值的是其经营模式,在国际舞台上,华为完全是硬碰硬打出去的。
——万科集团前董事长 王石
《华为创新三十年》系列书既得到了华为官方的配合,也有资深管理专家的推荐,对华为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站在国家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高度,对华为的管理变革、人力资源制度、企业文化、国际化、研发创新等领域深入剖析,是对华为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高兴民
这套《华为创新三十年》丛书的每一本介绍了企业一个方面的实践,同时结合任正非的经典语录进行剖析,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华为实际,使读者更易接受,书中的延伸阅读及资料图片增加了真实性和厚重感,兼顾了权威性和示范性,有更高的立意格局。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李丽
坚持自主研发
华为坚持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合作。在关键技术上以自主研发为主,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非关键技术和部件上,通过合作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中小企业不适合像大企业那样大规模地搞专利,也没有必要。但是在关键点上申请专利是必要的,比如在制造工艺、结构、造型等方面。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就谈不上真正的自主创新。而核心专利是自主创新的脊梁,一项核心专利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什么,企业一定要清楚。而申请专利核心的问题,是要明确你的竞争对手是谁,对行业竞争性环境要有充分了解。
申请专利就是要做到使对手没办法控制你,而你能够使竞争对手在某些领域无法进入。面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带来的现实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开发、创新的投入,力求占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将其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如大唐电信那样代表我国提出 TD-SCDMA 标准,被国际电联(ITU) 接纳并成为世界四大主流 3G 标准之一。
20 世纪 80 年代,华为成立伊始,当时的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几乎被跨国公司所瓜分,初生的华为只能在国际公司和大企业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从代理进口模拟交换机起步。然而,为了企业长远的发展,华为决心拥有自己的技术,打出自己的品牌。目标明确之后,年轻的华为义无反顾,心无旁骛,把代理销售获得的微薄利润不断投入到小型交换机的自主研发上,从一个个局部突破开始,逐步取得技术的领先,继而带来了利润,壮大了实力。是什么促成了华为的成长?
业界普遍认为: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并确定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这一方向是影响华为命运的关键。自主研发这一步,对30 年前的民营企业来讲,迈出去是难能可贵的。道理非常简单:代理销售当时需求很大的产品就能过得不错,高科技研发高投入高风险,很有可能颗粒无收。当时,在别人眼里,华为的举动是铤而走险。华为是毅然决然的。
从华为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就开始做预研(华为在通信领域做了很多标准方面的投入,华为称之为预研),真正意义的预研还是从一个国际化的合作开始的。早期国内的企业还不具备参与国际前沿技术研发的实力。举一个专利的例子,瑞典研究所两个发明人申请的一件发明专利,这项技术叫 OFDM 通信领域的交织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编码技术,在无线的通信、手机和基站之间通信的编码技术,能够提升数据通信的效率。目前这个专利只在非常少的领域有应用。这是 2003 年的申请,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商用。
华为知道这件专利是华为公司重要的专利之一。它是一件涉及华为在无线通信的空口领域使用的,以后所有的手机都会用到的,并被国际标准采纳的专利。
从这个投入可以看到,2001 年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华为公司还不是一个得到广泛关注的公司,每年的销售额也不是很多,那两年 IT 行业也经历了一个泡沫破灭的时期。所以,这个投入对华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非常大的负担。但是华为在这样一个压力非常大的时期,还是把有限的收入拿去聘请海外的研发人员、技术专家,来给华为做研发。这恰恰是华为公司在自主研发方面下大决心的具体体现。那时候,华为很多高层主管的收入还比不上海外研究所一个普通的研发人员的收入。
然而,截至 2011 年华为成为国内专利拥有量多的企业。2011年3 月,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达到 40148 件,其中中国专利累计申请 31869 件,已获得授权 14705 件;外国专利累计申请 8279件,已获得授权 3060 件,85% 的外国授权专利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获得的。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 LTE 领域,华为拥有的基本专利份额达到 15% 以上。近年来,随着华为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这些数字在不断地刷新,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4307 件,其中,90% 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64091 件,外国专利48758 件。
在发展迅速的通信行业里面,就开放的技术环境来讲,其实无所谓朋友和敌人、无所谓竞争对手的问题。技术是不分国界、不分人的,只要对你的产品有贡献的技术,
你都可以采用,但是有一个法则——你得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你用别人的知识产权要跟人家商谈付费。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完全没有一点知识产权,去跟人家谈付费时价格会很高,甚至人家可能拒绝许可给你。但如果你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后,就可以跟他交叉许可,当自主知识产权用于交叉授权时就获得了价值,否则只能是成本。
所以,华为跟跨国公司合作都是秉持开放的态度,你可能要用一点我的技术,我可能用一些你的技术,但是算起来你还是占优的,我就向你付些费。
如今,华为通过购买的专利比例越来越低,华为一直在努力积累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在跟人家谈判时有更多的交换的东西,付出的比例就会减少。
华为遍布全球的各大研究所不断地推出自主创新的技术,逐渐走到国际前沿,担当起技术引领的角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