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348583丛书名: 高校联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古老分支之一,也是当前经济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经济关系,即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在经济全球化逐步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连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今天,学者们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兴趣愈益浓厚。国内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早已被*列入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成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本书现遵照*“十二五”规划教材精神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高校联编教材的要求而编写,适用对象是国内财经类和综合性高等院校的本科生。
目 录
导论
章 古典贸易理论
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 优势理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节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二节 新古典理论中的贸易互利
第三节 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第四节要素禀赋和H-O模型
第三章 现代贸易理论
节 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节 产品内分工理论
第四章 国际要素流动
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二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
第三节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第五章 贸易政策措施
节 关税措施及其效应分析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及其效应分析
第三节 出口措施及其效应分析
第六章 贸易保护与贸易政策实践
节 关于贸易保护的传统理论
第二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第七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节 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形式
第二节 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三节 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第四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第八章 国际收支
节 国际收支账户
第二节 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账户
第九章 外汇市场与汇率
节 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 外汇市场
第三节 外汇业务
第四节 外汇汇率理论
第十章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整机制
节 国际收支的价格调整机制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机制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货币调整机制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节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政策工具
第二节 内外均衡与政策搭配
第三节 IS-LM-BP模型
第四节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第五节 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第十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
节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议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章 古典贸易理论
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 优势理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节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二节 新古典理论中的贸易互利
第三节 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第四节要素禀赋和H-O模型
第三章 现代贸易理论
节 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节 产品内分工理论
第四章 国际要素流动
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二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
第三节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第五章 贸易政策措施
节 关税措施及其效应分析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及其效应分析
第三节 出口措施及其效应分析
第六章 贸易保护与贸易政策实践
节 关于贸易保护的传统理论
第二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第七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节 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形式
第二节 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三节 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第四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第八章 国际收支
节 国际收支账户
第二节 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账户
第九章 外汇市场与汇率
节 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 外汇市场
第三节 外汇业务
第四节 外汇汇率理论
第十章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整机制
节 国际收支的价格调整机制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机制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货币调整机制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节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政策工具
第二节 内外均衡与政策搭配
第三节 IS-LM-BP模型
第四节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第五节 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第十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
节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议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章 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及理论观点;理解亚当·斯密的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掌握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关于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结果的分析方法。
本章介绍重商主义和占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初起源可以追溯到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说,该学说主张政府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活动,实行贸易保护。
18世纪中后期和l9世纪初,以英国率先完成产业革命为背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分别从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认为国际贸易活动使贸易参加国双方受益,从而建立起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基础和模式的解释,更是突破了优势理论的局限,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石。
节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早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其的财富观为理论基础。重商主义认为贵重金属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积累财富,而获取财富的途径则是对外贸易顺差。此外,重商主义主张世界资源的静态观,认为经济活动是一种零和博弈(Zero-sum Came),即一国经济所得是以另一国经济的所失为代价的。因此,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追求贸易顺差,使贵重金属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
与重商主义相比,其后的保护贸易理论基本上都是源自于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而诞生的。这些保护贸易的提倡者认为,自由贸易理论严格的假定条件远离现实。一些特定的国家因其独特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更足强化了这些保护贸易论者的观念。
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保护懿易理论是作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但从本质上看,保护贸易理论只是释放了部分自由贸易理论严格的假定条件,使其与国际贸易现实、尤其是特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现实相吻合。因此,认识保护贸易理论不应脱离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
……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及理论观点;理解亚当·斯密的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掌握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关于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结果的分析方法。
本章介绍重商主义和占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初起源可以追溯到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说,该学说主张政府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活动,实行贸易保护。
18世纪中后期和l9世纪初,以英国率先完成产业革命为背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分别从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认为国际贸易活动使贸易参加国双方受益,从而建立起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基础和模式的解释,更是突破了优势理论的局限,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石。
节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早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其的财富观为理论基础。重商主义认为贵重金属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积累财富,而获取财富的途径则是对外贸易顺差。此外,重商主义主张世界资源的静态观,认为经济活动是一种零和博弈(Zero-sum Came),即一国经济所得是以另一国经济的所失为代价的。因此,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追求贸易顺差,使贵重金属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
与重商主义相比,其后的保护贸易理论基本上都是源自于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而诞生的。这些保护贸易的提倡者认为,自由贸易理论严格的假定条件远离现实。一些特定的国家因其独特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更足强化了这些保护贸易论者的观念。
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保护懿易理论是作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但从本质上看,保护贸易理论只是释放了部分自由贸易理论严格的假定条件,使其与国际贸易现实、尤其是特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现实相吻合。因此,认识保护贸易理论不应脱离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