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25230丛书名: 考研英语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考研英语:复习指南》是由中公考研师资根据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本书的主要特色如下。
1.书内含码 码上有课
本书在各题型【实例精讲】部分涉及的真题均配备了高清微视频,考生扫码即可听课,课程生动直接,让考生告别无声读书时代。
2.根据题型 分章讲解
本书共有五篇,其中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Part A、Part B、Part C)和写作各为一篇。各个模块的知识讲解详实,考生可有针对性的学习。
3.习题技巧 提升能力
本书在第二、三、四篇后均附有练习题(英语知识运用40篇、阅读理解Part A 40篇、阅读理解Part B 40篇、阅读理解Part C 40篇、小作文60道、大作文20道),帮助考生巩固知识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答题能力。
4.移动自习 随时随地
购书享有研究生考试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内含:备考资料轻松学,免费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让考生可以搬着“自习室”,随时随地学习。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考研英语:复习指南》是由中公考研师资根据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内容涉及考研英语的各个专项: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含Part A、Part B和Part C)、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篇 考研英语复*攻略,包含考研英语总论及复习攻略两章内容,对历年的考情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出题特点。
第二篇 英语知识运用,含英语知识运用概述、英语知识运用分类精讲两章内容,对考研英语的*种题型的出题规律及解题策略做了科学讲解。
第三篇 阅读理解,含阅读理解概述、阅读理解A节(传统题型)分类精讲、阅读理解B节(新题型)分类精讲及阅读理解C节(英译汉)分类精讲四章内容,对考研英语中分值*的题型做了详尽解析,并给出应对方法,帮助考生轻松备考。
第四篇 写作,含写作概述、写作A节(应用文)分类精讲及写作B节(短文)分类精讲三章内容,本部分细致剖析出题规律,清晰呈现解题思路。
第五章 考研英语考前冲刺试卷,配有两套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有利于考生进行实战演练。
*篇 考研英语复*攻略,包含考研英语总论及复习攻略两章内容,对历年的考情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出题特点。
第二篇 英语知识运用,含英语知识运用概述、英语知识运用分类精讲两章内容,对考研英语的*种题型的出题规律及解题策略做了科学讲解。
第三篇 阅读理解,含阅读理解概述、阅读理解A节(传统题型)分类精讲、阅读理解B节(新题型)分类精讲及阅读理解C节(英译汉)分类精讲四章内容,对考研英语中分值*的题型做了详尽解析,并给出应对方法,帮助考生轻松备考。
第四篇 写作,含写作概述、写作A节(应用文)分类精讲及写作B节(短文)分类精讲三章内容,本部分细致剖析出题规律,清晰呈现解题思路。
第五章 考研英语考前冲刺试卷,配有两套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有利于考生进行实战演练。
目 录
第一章考研英语总论
第一节考研英语概述
第二节考情分析
第二章复习攻略
第一节复习四要点
第二节复习四阶段
第一章英语知识运用概述
第一节考纲透视
第二节出题特点
第三节解题技巧
第二章英语知识运用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一章阅读理解概述
第一节阅读理解A节(传统题型)概述
第二节阅读理解B节(新题型)概述
第三节阅读理解C节(英译汉)概述
第二章阅读理解A节(传统题型)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章阅读理解B节(新题型)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章阅读理解C节(英译汉)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一章写作概述
第一节写作A节(应用文)概述
第二节写作B节(短文)概述
第二章写作A节(应用文)分类精讲
第一节信函
一、邀请信
二、感谢信
三、道歉信
四、祝贺信
五、慰问信
六、建议信
七、投诉信
八、推荐信
九、申请信
十、询问信
十一、求职信
十二、辞职信
第二节通知
第三节备忘录
第四节报告
第三章写作B节(短文)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一)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详解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二)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详解(533)
第一节考研英语概述
第二节考情分析
第二章复习攻略
第一节复习四要点
第二节复习四阶段
第一章英语知识运用概述
第一节考纲透视
第二节出题特点
第三节解题技巧
第二章英语知识运用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一章阅读理解概述
第一节阅读理解A节(传统题型)概述
第二节阅读理解B节(新题型)概述
第三节阅读理解C节(英译汉)概述
第二章阅读理解A节(传统题型)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章阅读理解B节(新题型)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章阅读理解C节(英译汉)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实例精讲
模拟演练
答案解析
第一章写作概述
第一节写作A节(应用文)概述
第二节写作B节(短文)概述
第二章写作A节(应用文)分类精讲
第一节信函
一、邀请信
二、感谢信
三、道歉信
四、祝贺信
五、慰问信
六、建议信
七、投诉信
八、推荐信
九、申请信
十、询问信
十一、求职信
十二、辞职信
第二节通知
第三节备忘录
第四节报告
第三章写作B节(短文)分类精讲
第一节社会伦理类
第二节文化教育类
第三节商业经济类
第四节科学技术类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一)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详解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二)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前冲刺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详解(533)
免费在线读
第一篇考研英语复习总攻略
一、考试性质
英语(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卷包括试题册和1张答题卡。考生应将1~45题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将46~52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三、考查目标
考研英语(一)要求考生掌握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语言知识
1.语法知识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鼓励考生用听、说、读、写的实践代替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以求考生在交际中能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
2.词汇
考研英语(一)要求考生掌握5500个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考生需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
其次,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
再次,考生要掌握词汇生成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
最后,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考生还应自行掌握与本人工作或专业相关的词汇,以及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词汇。
(二)语言技能
考研英语(一)对于语言技能的测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阅读和写作。
考研英语(一)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文章中所含生词量不超过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8)区分论点和论据。
关于考研写作的具体考查目标本书将在第四篇写作篇中为考生详细讲解。
总之,考研英语(一)主要从两方面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知识和技能。知识部分,需要考生多看、多记;技能的提高则需要考生多练、多总结。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从2005年开始,考研英语(一)试卷结构已经基本稳定,并且最近几年真题在出题方面也体现出特定规律。因此,历年真题对于备战2019年考试的考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试卷结构
表12005—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试卷结构
(续表)
二、各题型的题材分析
1.英语知识运用
表22005—2018年英语知识运用主题及题材类型
英语知识运用的文章为240~280词。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发现,英语知识运用选材较多的是科学技术类和社会伦理类。科学技术类题材集中在自然科学,但多与常识有关,比如睡眠、智商与遗传等,此类文章为了保证其客观性、科学性,用的被动语态比较多,时态多用一般现在时,但若提到某项具体的试验则多用过去时,答题要注意从文中找根据。社会伦理类题材包括社会问题、法律道德、日常生活等,范围较广,与生活贴近,考生不需要很多背景知识也可以理解,因此易作为考试题材。
2.阅读理解
(1)PartA(传统题型)
表32005—2018年阅读理解PartA主题及题材类型
(续表)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发现在阅读理解传统题型中,四种题材分布比较均匀,其中社会伦理类题材稍多于其他三种。商业经济类题材包括经济危机、经济体制、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出版业、广告、求职、专利等。文化教育类题材包括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书评、文艺评论、文化遗产、体育、发明创新、种族、民族、人类学等。阅读理解中的科学技术类题材除了自然科学,还包括医学、人文科学,还涉及科学的概念、本质、方法等内容。考生平时要多加训练,掌握各种题材文章的常用词汇,这样在考试时便会减少对文章的陌生感。
(2)PartB(新题型)
表42005—2018年阅读理解PartB主题及题材类型
(续表)
2005年开始增加新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语篇整体特征的理解,如连贯性、一致性、逻辑联系等,即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宏观和微观结构。2006年以后大纲将新题型规定为三种备考题型:7选5(填空式阅读)、排序题、匹配题,文章均为500~600词。分析历年真题可见,新题型选自文化教育类的文章比较多,其次是社会伦理类。
(3)PartC(英译汉)
表52005—2018年阅读理解PartC主题及题材类型
英译汉的文章约400词,其中五处画线句子大概是150词,体裁一般都是议论文,很少有生词和难词。通过对近33年考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文章选自科学技术类的有10篇,主要探究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科学研究方法与人类思维、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文化教育类13篇,主要探讨教育问题。社会伦理类10篇,主要探讨社会问题。至于商业经济类,带有明显经济特征的考题没有出现,有内容相近的,但都可以归到社会问题中去。而近10年考题中,文化教育类题材有6篇,社会伦理类有2篇,商业经济类和科学技术类各只有1篇,可见翻译题材选择的趋势是更加关注人文与社会。
3.写作
(1)PartA(应用文)
表62005—2018年写作PartA话题及类型
(续表)
根据上述分析可见,从2005年起,应用文考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书信写作,只有2010年和2016年考到了通知。预计以后还是会以书信写作为主,因为书信体是常用格式,即使写邮件,内文用的仍然是书信体。但是,考生也要熟悉通知、备忘录、报告的格式和写作规范等,了解和掌握应用文的各种类型。
(2)PartB(短文)
表72005—2018年写作PartB话题及类型
近几年的图画作文体裁基本都是议论文,内容涉及工作、生活、教育、交友、健康、成功、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既然是议论文,那就基本遵循三段式写法:第一段描述图画,概括图画反映的问题;第二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段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三、出题特点分析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我们发现试题的难度和知识覆盖面已经趋于稳定。尤其是近5年试题,其具体体现了以下三个出题特点。
(一)突出语篇,有学术性
试卷中每篇文章均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突出语篇。同时,考研英语(一)文章绝大多数来自英美国家的期刊杂志,以面向大众的社科类和科普类刊物为主。文章的题材主要分为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几大类,这几类文章的主要来源整理如下:
1.社会伦理类以及文化教育类文章主要来源
Newsweek(《新闻周刊》),Times(《时代周刊》),TheGuardian(《卫报》),U.SNews&World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TheWashingtonPost(《华盛顿邮报》),USAToday(《今日美国》),TheTimes(《泰晤士报》),等等。
2.商业经济类文章主要来源
TheEconomist(《经济学人》),TheAtlantic(《大西洋月刊》),BusinessWeek(《商业周刊》),TheWallStreetJournal(《华尔街日报》),等等。
3.科学技术类文章主要来源
Nature(《自然》),Discovery(《探索》),Science(《科学》),ScientificAmerican(《科学美国人》),NewScientists(《新科学家》),等等。
(二)强调句法,有逻辑性
多数考生反映在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和英译汉文章中即使是每个单词都认识,整篇文章还是看不懂,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读不懂长难句。我们通过分析历年考研真题可知,每年选取的文章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长难句会作为信息主体,也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尤其是要吃透句法。总体分析,考研英语(一)常考的句法知识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三大从句
重点考查名词性从句中的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其次考查定语从句的用法,在英语知识运用的逻辑关系题目中也经常会考到让步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等句型的用法。
2.特殊结构
重点考查非谓语动词、比较结构、否定结构、倒装结构、虚拟语气、插入语、独立主格结构以及省略句这些相对特殊的句法知识。
3.长短句交叉
重点考查考生逻辑推理的能力。文章中会有一些引用观点和短句穿插,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跟随作者的思路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推理。因此,长短句交叉旨在考查考生在做阅读解题时抓大放小、重点突破、定位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应用,有实用性
在真题文章选材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历年真题均有一个趋同的特点,即具有时代特征,文章涉及的话题均是社会热点。因此,在阅读和解题过程中,考生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尤其是写作部分,不管是PartA的应用文写作还是PartB的短文写作,试题都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考生要从真题入手,系统深入地了解重要考点和知识要点,并不断总结优化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考生也要从生活出发,注重积累阅读词汇、熟悉素材,横向拓展知识领域,增加外文原版期刊的阅读量,精读长难句。考生唯有提早准备,掌握规律,练习巩固,才能在考试中做到胸有成竹。
一、精读、泛读相结合
阅读文章对于提高英语水平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途径。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以学习英语知识为重,泛读以拓宽知识面和掌握阅读技巧为主,二者是掌握考研英语的有力武器。所以,在备考复习的整个阶段,考生要将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
首先,在复习初期,我们建议考生坚持每天泛读英文原版报刊10~15分钟。如TheEconomist《经济学人》、Times《时代周刊》等,因为它们是考研英语
一、考试性质
英语(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卷包括试题册和1张答题卡。考生应将1~45题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将46~52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三、考查目标
考研英语(一)要求考生掌握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语言知识
1.语法知识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鼓励考生用听、说、读、写的实践代替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以求考生在交际中能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
2.词汇
考研英语(一)要求考生掌握5500个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考生需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
其次,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
再次,考生要掌握词汇生成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
最后,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考生还应自行掌握与本人工作或专业相关的词汇,以及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词汇。
(二)语言技能
考研英语(一)对于语言技能的测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阅读和写作。
考研英语(一)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文章中所含生词量不超过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8)区分论点和论据。
关于考研写作的具体考查目标本书将在第四篇写作篇中为考生详细讲解。
总之,考研英语(一)主要从两方面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知识和技能。知识部分,需要考生多看、多记;技能的提高则需要考生多练、多总结。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从2005年开始,考研英语(一)试卷结构已经基本稳定,并且最近几年真题在出题方面也体现出特定规律。因此,历年真题对于备战2019年考试的考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试卷结构
表12005—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试卷结构
(续表)
二、各题型的题材分析
1.英语知识运用
表22005—2018年英语知识运用主题及题材类型
英语知识运用的文章为240~280词。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发现,英语知识运用选材较多的是科学技术类和社会伦理类。科学技术类题材集中在自然科学,但多与常识有关,比如睡眠、智商与遗传等,此类文章为了保证其客观性、科学性,用的被动语态比较多,时态多用一般现在时,但若提到某项具体的试验则多用过去时,答题要注意从文中找根据。社会伦理类题材包括社会问题、法律道德、日常生活等,范围较广,与生活贴近,考生不需要很多背景知识也可以理解,因此易作为考试题材。
2.阅读理解
(1)PartA(传统题型)
表32005—2018年阅读理解PartA主题及题材类型
(续表)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发现在阅读理解传统题型中,四种题材分布比较均匀,其中社会伦理类题材稍多于其他三种。商业经济类题材包括经济危机、经济体制、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出版业、广告、求职、专利等。文化教育类题材包括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书评、文艺评论、文化遗产、体育、发明创新、种族、民族、人类学等。阅读理解中的科学技术类题材除了自然科学,还包括医学、人文科学,还涉及科学的概念、本质、方法等内容。考生平时要多加训练,掌握各种题材文章的常用词汇,这样在考试时便会减少对文章的陌生感。
(2)PartB(新题型)
表42005—2018年阅读理解PartB主题及题材类型
(续表)
2005年开始增加新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语篇整体特征的理解,如连贯性、一致性、逻辑联系等,即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宏观和微观结构。2006年以后大纲将新题型规定为三种备考题型:7选5(填空式阅读)、排序题、匹配题,文章均为500~600词。分析历年真题可见,新题型选自文化教育类的文章比较多,其次是社会伦理类。
(3)PartC(英译汉)
表52005—2018年阅读理解PartC主题及题材类型
英译汉的文章约400词,其中五处画线句子大概是150词,体裁一般都是议论文,很少有生词和难词。通过对近33年考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文章选自科学技术类的有10篇,主要探究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科学研究方法与人类思维、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文化教育类13篇,主要探讨教育问题。社会伦理类10篇,主要探讨社会问题。至于商业经济类,带有明显经济特征的考题没有出现,有内容相近的,但都可以归到社会问题中去。而近10年考题中,文化教育类题材有6篇,社会伦理类有2篇,商业经济类和科学技术类各只有1篇,可见翻译题材选择的趋势是更加关注人文与社会。
3.写作
(1)PartA(应用文)
表62005—2018年写作PartA话题及类型
(续表)
根据上述分析可见,从2005年起,应用文考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书信写作,只有2010年和2016年考到了通知。预计以后还是会以书信写作为主,因为书信体是常用格式,即使写邮件,内文用的仍然是书信体。但是,考生也要熟悉通知、备忘录、报告的格式和写作规范等,了解和掌握应用文的各种类型。
(2)PartB(短文)
表72005—2018年写作PartB话题及类型
近几年的图画作文体裁基本都是议论文,内容涉及工作、生活、教育、交友、健康、成功、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既然是议论文,那就基本遵循三段式写法:第一段描述图画,概括图画反映的问题;第二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段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三、出题特点分析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我们发现试题的难度和知识覆盖面已经趋于稳定。尤其是近5年试题,其具体体现了以下三个出题特点。
(一)突出语篇,有学术性
试卷中每篇文章均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突出语篇。同时,考研英语(一)文章绝大多数来自英美国家的期刊杂志,以面向大众的社科类和科普类刊物为主。文章的题材主要分为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几大类,这几类文章的主要来源整理如下:
1.社会伦理类以及文化教育类文章主要来源
Newsweek(《新闻周刊》),Times(《时代周刊》),TheGuardian(《卫报》),U.SNews&World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TheWashingtonPost(《华盛顿邮报》),USAToday(《今日美国》),TheTimes(《泰晤士报》),等等。
2.商业经济类文章主要来源
TheEconomist(《经济学人》),TheAtlantic(《大西洋月刊》),BusinessWeek(《商业周刊》),TheWallStreetJournal(《华尔街日报》),等等。
3.科学技术类文章主要来源
Nature(《自然》),Discovery(《探索》),Science(《科学》),ScientificAmerican(《科学美国人》),NewScientists(《新科学家》),等等。
(二)强调句法,有逻辑性
多数考生反映在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和英译汉文章中即使是每个单词都认识,整篇文章还是看不懂,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读不懂长难句。我们通过分析历年考研真题可知,每年选取的文章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长难句会作为信息主体,也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尤其是要吃透句法。总体分析,考研英语(一)常考的句法知识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三大从句
重点考查名词性从句中的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其次考查定语从句的用法,在英语知识运用的逻辑关系题目中也经常会考到让步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等句型的用法。
2.特殊结构
重点考查非谓语动词、比较结构、否定结构、倒装结构、虚拟语气、插入语、独立主格结构以及省略句这些相对特殊的句法知识。
3.长短句交叉
重点考查考生逻辑推理的能力。文章中会有一些引用观点和短句穿插,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跟随作者的思路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推理。因此,长短句交叉旨在考查考生在做阅读解题时抓大放小、重点突破、定位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应用,有实用性
在真题文章选材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历年真题均有一个趋同的特点,即具有时代特征,文章涉及的话题均是社会热点。因此,在阅读和解题过程中,考生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尤其是写作部分,不管是PartA的应用文写作还是PartB的短文写作,试题都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考生要从真题入手,系统深入地了解重要考点和知识要点,并不断总结优化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考生也要从生活出发,注重积累阅读词汇、熟悉素材,横向拓展知识领域,增加外文原版期刊的阅读量,精读长难句。考生唯有提早准备,掌握规律,练习巩固,才能在考试中做到胸有成竹。
一、精读、泛读相结合
阅读文章对于提高英语水平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途径。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以学习英语知识为重,泛读以拓宽知识面和掌握阅读技巧为主,二者是掌握考研英语的有力武器。所以,在备考复习的整个阶段,考生要将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
首先,在复习初期,我们建议考生坚持每天泛读英文原版报刊10~15分钟。如TheEconomist《经济学人》、Times《时代周刊》等,因为它们是考研英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