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648337
琐寒窗(绀缕堆云)
霜叶飞(断烟离绪)
瑞鹤仙(泪荷抛碎璧)
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解连环(暮檐凉薄)
夜飞鹊(金规印遥汉)
拜星月慢(绛雪生凉)
水龙吟(艳阳不到青山)
水龙吟(夜分溪馆渔灯)
水龙吟(几番时事重论)
玉烛新(花穿帘隙透)
解语花(门横皱碧)
庆春宫(残叶翻浓)
宴清都(绣幄鸳鸯柱)
齐天乐(三千年事残鸦外)
齐天乐(芙蓉心上三更露)
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
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
扫花游(冷空澹碧)
扫花游(水云共色)
过秦楼(藻国凄迷)
法曲献仙音(落叶霞翻)
解蹀躞(醉云又兼醒雨)
花犯(小娉婷)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玉楼春(茸茸狸帽遮梅额)
点绛唇(卷尽愁云)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醉桃源(青春花姊不同时)
定风波(密约偷香□踏青)
祝英台近(采幽香)
祝英台近(晚云开)
祝英台近(剪红情)
澡兰香(盘丝系腕)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风入松(画船帘密不藏香)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莺啼序(横塘棹穿艳锦)
绛都春(南楼坠燕)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丑奴儿慢(空濛乍敛)
木兰花慢(紫骝嘶冻草)
木兰花慢(送秋云万里)
高阳台(修竹凝妆)
高阳台(宫粉雕痕)
高阳台(帆落回潮)
三姝媚(湖山经醉惯)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是何年)
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
夜合花(柳暝河桥)
点绛唇(春未来时)
踏莎行(润玉笼绡)
思佳客(钗燕拢云睡起时)
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望江南(三月暮)
鹧鸪天(池上红衣伴倚栏)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贺新郎(乔木生云气)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
古香慢(怨娥坠柳)
附录
吴文英生平与文学创作年表
吴文英(1202—1276后)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后期词人。关于吴梦窗的生年,过去主要有三说:夏承焘提出的宁宗庆元六年(1200),杨铁夫确定的宁宗开禧前后(1205—1207),以及张凤子所定宁宗嘉定十年(1217)或嘉定五年(1212)。今人在融汇前人考证的基础上,结合梦窗词作以及对其交游群体的考索,不仅可以勾勒出吴文英生平事迹的轮廓,并将其生年定在嘉泰二年(1202),其卒年则在南宋灭亡之后,梦窗因而也可归入遗民词人之列。吴文英长期流寓苏、杭、越等地。曾为苏州仓台幕僚。一生以布衣终老,所与交游多为达官权贵,如吴潜、史宅之、尹焕、贾似道等。理宗淳祐九年(1249),吴潜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梦窗为其幕僚。晚年为荣王赵与芮门客。
梦窗为宋季一大词人,尹焕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中兴以来绝妙好词》卷十引)梦窗词上承周邦彦而自成一格,词中意象奇特浓密,且时空常转换跳跃,构成深微幽眇的词境;使事用典冷僻而往往又赋予独特的意蕴;语言秾丽,词藻绵密,又深于锻炼雕琢;语句转折汰去前人用虚字而使气息流转的方法,转而代之以实词。这些特征有时会给人以晦涩堆垛之感。宋末张炎谓:“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元、明两代由于词坛风尚的移易,梦窗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清代词学中兴,浙西词派、常州词牌相继兴起,包括吴文英在内的南宋词人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吴文英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如周济认为“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并提出“问涂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以上引述均见《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的学词途径;戈载谓其词“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宋七家词选》)。当然,梦窗词中亦有清疏空灵之作,如《唐多令》(何处合成愁)、《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等,见出其词风格之不拘一格。
由于吴文英词作“晦涩”朦胧的风格,历来评说者,多着眼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对于梦窗词的思想内容,则鲜有探讨。到了清代中后期,人们始以比兴寄托之说解释梦窗词。特别是晚清词学四大家,以“黍离麦秀之伤”评论梦窗词,指出宋末世事剧变的环境与梦窗独特的性情怀抱的内因相结合,终成就了梦窗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对我们今天赏析和理解吴文英的词无疑也是积极的启发。
本书是本社中国文学名家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精选吴文英代表词作60篇,邀请当代古典文学专家为各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其中不仅诠释字句,解读梦窗精巧的艺术构筑和朦胧幽眇的词境,更从结合社会历史背景与词人的身世、情感历程,揭示词人隐藏的寄托和深慨。另外,书末还有附录《吴文英生平与文学创作年表》,供读者参考。限于编者水平,如有不当之处,尚祈读者指正。
重 九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蹋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此是梦窗节日忆亡姬之作。“断烟离绪”,起四字情景双起,精炼而形象,笼盖全篇。“断烟”是景,“离绪”是情。“斜阳红隐霜树”是写重九日间风雨,因风雨,故傍晚还不见斜阳,隐没于霜树之中。凄凉的心情,逢着凄凉的时节,已把满腔情怀初步托出。重阳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词人在风雨中从东篱折来数枝黄花,插在壶中,花的香气还在带雨喷出。但是孤坐对着黄花,不免无聊。而且在此风风雨雨之中谁还会骤马去登上荒台吊古呢?“谁”包括词人自己在内;“吊古”,则包括伤逝之痛。这样,又不禁回忆起当年与姬人重九登高相处时的歌舞之乐。当时伊人执扇清歌,扇底歌声与寒蝉共咽(意谓其声悲凉)而我则酒酣倦梦,几乎忘却姬人的在旁。上片写双双登高的情景如此。
下片转入今情。如今人已逝矣,事已去矣,对此佳节,还有什么赏心乐事?还有什么心情“传杯”饮酒?但无“传杯”的心情而仍复“传杯”者,无聊之极思也。(参见陈匪石《宋词举》)“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杜甫《咏怀》五百字),饮酒可以忘忧,写词可以抒闷,但心灰意懒之极,自从姬亡之后,连未写完的歌词(断阕)也没有心情再续,何况重写新词呢!天气入夜转晴,月影斜照东篱,寒蛩宵语,似亦向人诉说心事。“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这是从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二句脱化而来。重九日晋人孟嘉落帽的故事,后世传为美谈。杜甫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登高时风吹帽落,露出了满头白发,我就把帽子重新戴上,加以遮掩,并且还会请旁人给我整理一下。
这两句诗表现杜甫的洒脱旷达的态度。但是梦窗这两句词意思和杜甫不同。梦窗已经不以风吹帽落、露出满头白发为可羞了;他这两句的意思是,反正人亡身老,无一可欢,一切都随它去吧!这表现了词人沉痛的心情。结语“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三句也化用杜诗(同上):“明年此会知谁健,笑把茱萸仔细看。”杜诗之意谓今年重九,强乐自宽,但不知明年此会何如耳。梦窗今年未能登高,但空想明年能有机会。老杜细看茱萸,梦窗虽也看茱萸,着一“谩”字,就自觉无谓。那么明年翠微高处之约,也不过说说而已。杜甫逢佳节而强作欢笑,梦窗则欲强作欢笑而不能,其无聊、沉痛,实更倍于少陵,这也是时代、身世使然。
吴梅《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序》:“吴词潜气内转,上下映带,有天梯石栈之妙。”梦窗词脉络贯通,形象完整。上下映带尚是其形象的表面,潜气内转则是其形象的里面;“天梯石栈”,则说的是梦窗词的大起大落,突接突转,也有潜气在内沟通。这一方面,陈匪石《宋词举》分析极细。他说:“‘霜树’‘黄花’,就‘传杯’前所见言之;‘蟾影’‘蛩语’,就‘传杯’后所遇言之:皆用实写,而各是一境。‘斜阳’‘雨’‘蛮素’‘翠微’,则均游刃于虚,极虚实相间之妙。‘断阕’与前之咽凉蝉,后之‘残蛩语’,‘旧节’与前之‘记醉蹋’、后之‘明年’,线索分明,尤见细针密缕。”这些都可以说明梦窗词的“上下映带”,脉络贯通。西方文论说“美是杂多和整一的结合”,于梦窗词可以得到印证。又如戈载《宋七家词选》说梦窗词,“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在这一方面,《宋词举》分析此词说:“即‘隐’字、‘噀’字、‘轻飞’字、‘咽’字、‘转’字、‘冷’字、‘缘’字、‘从卷’字,亦各有意义。其千锤百炼,是炼意,非仅琢句,非沉晦,亦不质实。”梦窗不但炼字、炼句,而且都能和炼意相结合,这和李商隐诗“藻采组织,而神韵流转,旨趣永长”相同。读梦窗词,不可不注意它的这些艺术特长。(万云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