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80464丛书名: 医门推敲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其以作者的学习感悟,结合临床实际案例,旁征博引,用通俗的语言将中医基础理论娓娓道来,完全没有医学院校学习中医的那种枯燥感,开拓了一个中医教育的新方向。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来带教学员的中医理论讲稿内容整理而成,涉及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中详细阐述了经典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方法,为《医门推敲》系列的第三部。全书分为四讲,分别对中医理论概述、中医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神及中医藏象学说进行了系统阐释,展现了作者对中医理论的经典解读及临证应用的独到感悟。本书语言通俗,论述翔实,具有很强的理论学习指导意义,书中还随文插录了“闲余小品”,以增加理论学习的趣味性。综观全书,依旧延续了前两部的写作风格,继续演绎医门推敲之门径,诚为广大中医同道研读中医之佳作。内容提要
目 录
001 讲 中医理论概述
中医理论对诊断、中药、方剂的意义
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及中医整体观
中医哲学基础
049 第二讲 中医五行学说
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五行归类表详解
五行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长夏及五行四象
098 第三讲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之精
精气血津液神之气
精气血津液神之血
精气血津液神之津液
精气血津液神之神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157 第四讲 中医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总论
藏象学说之心
藏象学说之肾
藏象学说之肝
藏象学说之脾
藏象学说之肺
前 言
初识张胜兵先生是三年前在百草居论坛(当时叫华夏中医论坛),当时我负责论坛的书籍出版事务,那个时候胜兵在论坛发表他自己的临床心得《张胜兵临证心悟》,当时胜兵一发表文章我就觉得他的文章非同寻常,字里行间中充满了睿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饱读医书,且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后连续看了他发表的几篇心得文章,发现他的处方都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一些经典医方进行加减变化,进一步突出了原方的疗效和适应证。方名、方义、药物分析、医案运用都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每篇文章后面均有他自己写的一首词,看完他写的每篇文章总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每天都期待有他的新篇出来。论坛出书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中医,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当时我们论坛丛书组对于书籍出版有四大要求,其一是在原创文章中筛选,我们论坛丛书组首要的就是甄别是否抄袭;其二文章内容新颖,但拒绝杜撰;其三文章条理清楚;其四临床实用性强。当时作为论坛的出版负责人,我觉得胜兵的文章这四大要求均符合。于是我联系了胜兵本人,他亦有出版之意,通过一年的写作整理,2016年8月胜兵的本医书《医门推敲——中医鬼谷子杏林实践录》正式出版。与胜兵次见面是2016年3月由我主办的一次手法公益交流会上,邀请他来给大家讲课,他讲课风趣幽默,功底深厚,将疾病的形成机制、发展演变均层层剖析,治疗思路论证严谨。此次亲晤,我和胜兵做了次深入的畅谈,互有相见恨晚之感,也由此建立了我和胜兵不是兄弟而胜似兄弟的感情。同年十月我邀请胜兵参加了论坛在北京举办的次学术交流会,会后陪同他去天津接受田原老师的采访,当时主要讨论的是肝癌,因为肝体阴而用阳,胜兵将肝癌比喻为一个生气的女人,将治疗手段比喻为轻抚女人的头,女人就慢慢地不生气了,将轻柔疏肝之药比喻为抚摸,这结合社会自然的比类取象方法既清楚地表达了患者的病情,也让我们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手段一目了然;由此我对胜兵又进一步有了新的认识。此后我邀请胜兵在网络平台上讲了一个系列课程《穴性赋》,他将穴性的运用和方药的运用综合,结合与所讲穴性对应的一些相关疾病的治疗来讲,让我再次感悟到胜兵是一个中医界的良才。我2016年8月和2017年5月两次受胜兵邀请,参加他创办的庸胜堂两届收徒仪式,并为其做收徒见证人,收徒仪式的场景让我被胜兵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一次参与拜师的就是四十多人,其弟子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有不少弟子年龄超过五十岁,且有几位还是中医主任医师。这两次拜师仪式也让我感悟到为医之路的确是活到老学到老,能者为师。此次胜兵寄来书稿《医门推敲(叁)——中医鬼谷子医理纵横术》,要我为这本书作序;认真拜读书稿,深深地体悟到这本书是其以自己的学习感悟,结合临床实际案例,旁征博引,用通俗的语言将中医基础理论娓娓道来,完全没有医学院校学习中医的那种枯燥感,开拓了一个中医教育的新方向。今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于医而言,胜兵是一个真正的医家、真正的师者!因因缘所限,不可能人人亲炙,只要大家能够细寻本书义理,必将对有志于岐黄之道的同仁有所帮助或启迪。王家祥戊戌年春
在线试读
中医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从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我们要学好中医,眼光绝不应只停留在学会一种挣钱谋生的手段。了解中医发展的历史沿革,不仅能够更加坚定我们的自信心、自豪感,还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一个高度去感悟、学习中医。中医历史上涌现的众多名家,他们的经历、治学、胸襟、成就对我们也有良好的教化作用。西医、中医都起源于古代哲学,而中医和古代哲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了解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把握中医。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健康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大胆创新,而不是抱着老祖宗的东西固步 不前。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