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608554丛书名: 大众心理学书系
编辑推荐
*日本*犀利、*狡猾、*权威的心理学谈话大师内藤谊人,揭秘社交、沟通中的心理学操纵术!
*你还不知道吧,我们每天平均要上6.23次的当:怦然心动的价位里、甜言蜜语的外衣下、一夜暴富的传说中……其实另有玄机,本书能让你知道世界有多不平.
*警告:**不可以将本书中所述的骗子的伎俩”恶用”.
提防:天花乱坠把你捧上天的人;
当心:那些隐藏在商品价位里的秘密;
留意:那些以”慈善”的名义,号召的捐款;
杜绝:心中留给骗子的那条”缝隙”.
大众心理学书系
内容简介
<>是日本权威沟通心理学家内藤谊人的又一力作.本书立足于日常生活,列举出我们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案发率很高的诈骗案例,进而揭示出骗子的狡猾与伎俩,并从我们自身的角度,说明骗子在行骗时是如何利用我们的心理的,以期能够唤起大家日常的防卫心理,不给骗子们以可乘之机.
目 录
前言
第1章被欺骗者的心理原则
1.因为欲望而被欺骗
2.因为害怕被孤立而无法拒绝
3.不要被自己的“妄想力”所欺骗
4.就算花钱也想被尊敬
5.为什么人们对头衔没有抵抗力
6.越在意别人眼光的人越容易随波逐流
7.越虚张声势越危险
8.汇款诈骗的构成
第2章骗子的“语言魔术”!
9.不要被语言的“印象”所迷惑
10.简单的对话变得致命
11.“只对你”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12.不要被流行语所迷惑
13.为什么即使是客套话听到也会高兴?
14.骗子们用具体的语言攻击
15.注意反复出现的话
16.越考虑越容易被骗
17.不要屈服于“大家”的力量
18.注意轻松的谈话术
第3章招来欺诈的“心之缝隙”
19.过度的自信产生缝隙
20.不要被无关的信息所迷惑
21.自己的答案就是正确的
22.“只有自己……”的误区
23.越觉得可以致富越会扭曲判断
24.占便宜导致被骗
25.小心记忆的操作
第4章骗子是这样潜伏进你的心中的
26.报报答之心导致被骗
27.不要被那些场面话所诱导
28.签名的意图在捐款?
29.假降价真横财
30.讲话易懂的人容易得到信任
31.骗子们瞄准猎物的场所
32.骗子会抓住盲点
33.生出同感的捐款诈骗
第5章骗子们使用的贩卖道具
34.不要被托儿的演技所迷惑
35.请警惕“摸了就结束了”
36.不要被大额的数字所迷惑
37.不要以“貌”取人
38.甜的声音是什么“声音”?
39.看清对方的一举一动
40.提高期待度的“吊胃口”诡计
41.想要选择却没有选择?
第6章被色相欺骗的人的心理
42.色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诱饵
43.男人遭遇黑钱诈骗的理由
44.从“贼船”上下来!
45.被触碰的时候请读懂背后的意图
46.奉送金钱的女性有恋父倾向
47.为什么那样的男人能做牛郎?
第7章操纵商品和舞台的骗子们
48.越贵就越有效果吗?
49.不要在嘈杂的场所做出承诺
50.当心这样的假名
51.不要被豪华的包装所欺骗
52.以9和8结尾的价格要格外注意
53.务必小心“单位”的操作
54.越喜欢名牌越容易被骗
55.不要去动样品
第8章击退骗子的对策
56.看到人的话就把他当做小偷
57.骗一次就会被骗第二次
58.要试图挽回失败
59.不要被著名人士的推荐所欺骗
60.骗子们会用变化球进攻
61.最初的一句话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62.叫你名字是有理由的
后序
第1章被欺骗者的心理原则
1.因为欲望而被欺骗
2.因为害怕被孤立而无法拒绝
3.不要被自己的“妄想力”所欺骗
4.就算花钱也想被尊敬
5.为什么人们对头衔没有抵抗力
6.越在意别人眼光的人越容易随波逐流
7.越虚张声势越危险
8.汇款诈骗的构成
第2章骗子的“语言魔术”!
9.不要被语言的“印象”所迷惑
10.简单的对话变得致命
11.“只对你”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12.不要被流行语所迷惑
13.为什么即使是客套话听到也会高兴?
14.骗子们用具体的语言攻击
15.注意反复出现的话
16.越考虑越容易被骗
17.不要屈服于“大家”的力量
18.注意轻松的谈话术
第3章招来欺诈的“心之缝隙”
19.过度的自信产生缝隙
20.不要被无关的信息所迷惑
21.自己的答案就是正确的
22.“只有自己……”的误区
23.越觉得可以致富越会扭曲判断
24.占便宜导致被骗
25.小心记忆的操作
第4章骗子是这样潜伏进你的心中的
26.报报答之心导致被骗
27.不要被那些场面话所诱导
28.签名的意图在捐款?
29.假降价真横财
30.讲话易懂的人容易得到信任
31.骗子们瞄准猎物的场所
32.骗子会抓住盲点
33.生出同感的捐款诈骗
第5章骗子们使用的贩卖道具
34.不要被托儿的演技所迷惑
35.请警惕“摸了就结束了”
36.不要被大额的数字所迷惑
37.不要以“貌”取人
38.甜的声音是什么“声音”?
39.看清对方的一举一动
40.提高期待度的“吊胃口”诡计
41.想要选择却没有选择?
第6章被色相欺骗的人的心理
42.色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诱饵
43.男人遭遇黑钱诈骗的理由
44.从“贼船”上下来!
45.被触碰的时候请读懂背后的意图
46.奉送金钱的女性有恋父倾向
47.为什么那样的男人能做牛郎?
第7章操纵商品和舞台的骗子们
48.越贵就越有效果吗?
49.不要在嘈杂的场所做出承诺
50.当心这样的假名
51.不要被豪华的包装所欺骗
52.以9和8结尾的价格要格外注意
53.务必小心“单位”的操作
54.越喜欢名牌越容易被骗
55.不要去动样品
第8章击退骗子的对策
56.看到人的话就把他当做小偷
57.骗一次就会被骗第二次
58.要试图挽回失败
59.不要被著名人士的推荐所欺骗
60.骗子们会用变化球进攻
61.最初的一句话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62.叫你名字是有理由的
后序
前 言
从汇款诈骗到装修诈骗,再到架空投资的诈骗,抑或夜晚街头的黑钱诈骗,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违法奸商和诈骗犯.
但是人们为什么会受骗呢?
狡猾的骗子们,又是如何通过操控你的心理来行骗的呢?
愚蠢地相信了骗子的我们,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呢?
骗子们所用的狡猾且多种多样的手段,所有的都可以从心理学上加以说明.极端一点来说,就是在一切买卖中,最精通心理学技巧并且巧妙运用它的,正是骗子们.
不存在对于欺诈的对症良药
现在,通过新闻节目、报纸、杂志、综艺节目等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欺诈的报道,而且警方的官方网站上也有相应的针对诈骗的对策介绍.
但是,对于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作者却存有大大的疑问.
比如,汇款诈骗刚出现的时候,大多是口称”我,是我”来装作我们非常熟悉的人,让我们向指定的账户里汇款.但是现在,在电话那头的身份可能会是律师、警察、被害者,设置各种虚假情节向我们行骗.而且,骗子们还会事先给公司打电话,确认我们不在公司的事实之后再行骗.
这就如同病毒一样,A型诈骗对策(新药)出现的时候,B型新诈骗(病毒)已经诞生了.如果只是限于对症下药的话,那么只能是这种永无休止的追逐游戏,而且不会有胜算.
所以,讲述最根本的应对欺诈的对策,正是本书的目的.
在本书中你不会发现诸如”有这种手段的诈骗,要小心啊”或者”用这种对策吧”之类对症下药的话.
对于一切形式的诈骗,本书都会将潜藏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揭开.不单单是介绍诈骗的手段,而且会用图解的方式让你轻松了解”被骗的理由”.
如此的话,即便是另一种形式的诈骗,你也能马上发现它其实是基于某种心理学原理之上的.甚至面对一种崭新的诈骗手段,我们也会明白它只不过是古典欺诈手段的应用之一.
我们也会逐渐明白,面对可能的诈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注意哪里.
本书涉及的心理学原理不仅适用于识破骗子的骗术,对于世上多如牛毛的广告是如何巧妙(狡猾)地利用心理学技巧的,也会有所阐述.而且,对既存媒体中传播的无约束的信息,是如何恐怖地控制着人心一事,本书也有所涉及.
另外,应该指出的是,了解骗子的骗术,是和我们自身的说服、交涉技巧的提高有所关联的.因为两者的基础都是说服的技术,这不仅在商务会谈和面试中,就连在个人的日常对话、报告、小论文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的可能.
绝对不可以将本书中所述的骗子的伎俩”恶用”.
如何算”活用”,如何算”恶用”呢?
请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自行判断吧!
但是人们为什么会受骗呢?
狡猾的骗子们,又是如何通过操控你的心理来行骗的呢?
愚蠢地相信了骗子的我们,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呢?
骗子们所用的狡猾且多种多样的手段,所有的都可以从心理学上加以说明.极端一点来说,就是在一切买卖中,最精通心理学技巧并且巧妙运用它的,正是骗子们.
不存在对于欺诈的对症良药
现在,通过新闻节目、报纸、杂志、综艺节目等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欺诈的报道,而且警方的官方网站上也有相应的针对诈骗的对策介绍.
但是,对于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作者却存有大大的疑问.
比如,汇款诈骗刚出现的时候,大多是口称”我,是我”来装作我们非常熟悉的人,让我们向指定的账户里汇款.但是现在,在电话那头的身份可能会是律师、警察、被害者,设置各种虚假情节向我们行骗.而且,骗子们还会事先给公司打电话,确认我们不在公司的事实之后再行骗.
这就如同病毒一样,A型诈骗对策(新药)出现的时候,B型新诈骗(病毒)已经诞生了.如果只是限于对症下药的话,那么只能是这种永无休止的追逐游戏,而且不会有胜算.
所以,讲述最根本的应对欺诈的对策,正是本书的目的.
在本书中你不会发现诸如”有这种手段的诈骗,要小心啊”或者”用这种对策吧”之类对症下药的话.
对于一切形式的诈骗,本书都会将潜藏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揭开.不单单是介绍诈骗的手段,而且会用图解的方式让你轻松了解”被骗的理由”.
如此的话,即便是另一种形式的诈骗,你也能马上发现它其实是基于某种心理学原理之上的.甚至面对一种崭新的诈骗手段,我们也会明白它只不过是古典欺诈手段的应用之一.
我们也会逐渐明白,面对可能的诈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注意哪里.
本书涉及的心理学原理不仅适用于识破骗子的骗术,对于世上多如牛毛的广告是如何巧妙(狡猾)地利用心理学技巧的,也会有所阐述.而且,对既存媒体中传播的无约束的信息,是如何恐怖地控制着人心一事,本书也有所涉及.
另外,应该指出的是,了解骗子的骗术,是和我们自身的说服、交涉技巧的提高有所关联的.因为两者的基础都是说服的技术,这不仅在商务会谈和面试中,就连在个人的日常对话、报告、小论文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的可能.
绝对不可以将本书中所述的骗子的伎俩”恶用”.
如何算”活用”,如何算”恶用”呢?
请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自行判断吧!
免费在线读
越在意别人眼光的人越容易随波逐流
劝说词”大家都在这么做”
这里是宝石的卖场.
某个家庭主妇在看一条珍珠项链,这时候售货员过来搭话说:”珍珠是任何场合都用得到的物品,所以大家都会选择品质高的使用.”
如此一来,大多数主妇就会不假思索地买高价格的项链,理由仅仅是因为”大家都买了”.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在意别人眼光的心理倾向,并且一旦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就会想尽可能和别人的做法保持一致.在心理学上,这种状态叫做屈服于”同步调压力”.
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格莱高利?罗兹以600 名大学生为对象作了一项心理测试,用以调查易同步调人群的特征.结果表明,想和他人联系在一起这一亲和欲求越强的人越容易产生同步调倾向(10 人中有8 人).并且,亲和欲求越强的人,越容易抱有不安的心理.
人们随波逐流的心理也可以用这一”同步调压力”来说明.比如以前在女高中生中流行的褶皱袜,也不过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自己才这么做,从而流行开来罢了.之后,因为”大家都不这么做了”,所以自己也不穿了.
骗子们就是狡猾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如果听到”大家都已经买了””这个价位是最受欢迎的”之类的话,就一定要注意了:不管是谁买了怎样的商品,和你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行骗事件文档
丰田投资纯金事件
战后最严重的欺诈事件,莫过于1985 年”丰田投资纯金事件”, 被害者达3 万人以上,涉及资金总额1200 亿日元,更有甚者称有2400 亿日元之多.
丰田商事的被害结果扩大至此的最大原因,既不是”老鼠会”, 也不是传销,而是一种被称为”纸张商法”的全新的模式.
首先,丰田商事打出”投资纯金吧”的旗号,收取买入纯金的费用;然后,以”一般民众在自己家里管理的话太辛苦”为由代为保管纯金,取而代之,发行一种口叫做”纯金家族合同证券”的保管凭证.
但是,丰田商事实际上并没有购入纯金,所谓的”证券”也就变成了一纸废约.
他们所针对的是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丰田商事通过营业员将详细的安排表递入这些目标人群手中,对他们嘘寒问暖,来骗取他们的信任.
因此,这些高龄被害者大多抱有”尽管丰田商事也许是坏的, 但是XX(营业员)人并不坏”的想法,有很多人竟然到最后也不肯提出被害者申诉.从这方面来看,这也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诈骗事件了.
简单的对话变得致命
打个招呼就变成熟人?
在日本新宿或者涩谷等大型车站,会遇到被称为”小额诈骗犯”的骗子.
他们的手段是这样的,首先,一个穿着破旧的中年男子带着困苦的表情, 操着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过来和你搭话:
”打扰一下,要去XX 的话应该坐哪路电车呢?”
如果你搭话了,他一定会告诉你他是从乡下来见儿子的,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儿子住的地方.如果你向他说明路线的话,下面骗子就会这样对你说:”其实我连钱包都丢了.如果可以的话,能借我搭电车的车票钱吗?我见到儿子了马上就还给你.”
结果,这个男子给你一个假的电话号码,然后就从你那里”借走”数千日元.当然,这钱是不可能还给你的.
这种欺诈的重点是”难以拒绝”.
即使是寥寥数句话,如果同情对方的话,就会变得难以拒绝对方.
奥伯伦大学的心理学家达里乌斯?多林斯基的实验表明,在慈善捐款中, 比起直接说”请您捐款”,先从简单的寒暄开始,然后再请求其捐款的方式更容易成功.
多林斯基从此得出结论:”人们通过互相寒暄,会将对方视为近似友人的存在.”这是意味深长的一个说法.
一分钟之前还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仅仅几句寒暄过后,就变成”近似友人的存在”甚至是”熟人”,对于他的请求也变得难以拒绝了.
为什么即使是客套话听到也会高兴?
尽管知道是客套话听了也会高兴的心理
对于骗子和某些售货员来说,最老套也算是最普遍的武器就是”客套话”了.
看到房子就夸”多讲究的房子”,看到院子就夸”多漂亮的院子”,看到狗就夸”多可爱的狗”.
进到家里,就会不停地说”好精致的卷轴””有前途的少爷””这件饰物一看就是高价品””这间朝阳的房间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几乎看到什么夸奖什么.
当然,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客套话,所说的也都是些陈词滥调,听的人却”句句受用”.
尽管清楚这些不过是客套话,也会高兴地听,这就是人的本性.
犹他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赛特请了两位在发廊工作的美容师,就”夸奖的语言”作了如下的实验:
美容师在每个口袋里都装了3 枚硬币,然后每当客人来的时候就将硬币取出,根据硬币的种类来决定待客的方式:
A. 硬币代表不说夸奖的话;
B. 硬币代表夸奖”您的头发真漂亮”;
C. 硬币代表夸奖”无论什么发型都适合您”.
结果显示,客人付小费的比率是A :9.14%, B :12.83%, C :12.83%.这里B 和C 之间在统计上没有差别,可以判断为效果相同.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因为被夸奖的内容,而是因被夸奖这一事情本身感到高兴,然后就会松开钱包的纽扣.
劝说词”大家都在这么做”
这里是宝石的卖场.
某个家庭主妇在看一条珍珠项链,这时候售货员过来搭话说:”珍珠是任何场合都用得到的物品,所以大家都会选择品质高的使用.”
如此一来,大多数主妇就会不假思索地买高价格的项链,理由仅仅是因为”大家都买了”.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在意别人眼光的心理倾向,并且一旦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就会想尽可能和别人的做法保持一致.在心理学上,这种状态叫做屈服于”同步调压力”.
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格莱高利?罗兹以600 名大学生为对象作了一项心理测试,用以调查易同步调人群的特征.结果表明,想和他人联系在一起这一亲和欲求越强的人越容易产生同步调倾向(10 人中有8 人).并且,亲和欲求越强的人,越容易抱有不安的心理.
人们随波逐流的心理也可以用这一”同步调压力”来说明.比如以前在女高中生中流行的褶皱袜,也不过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自己才这么做,从而流行开来罢了.之后,因为”大家都不这么做了”,所以自己也不穿了.
骗子们就是狡猾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如果听到”大家都已经买了””这个价位是最受欢迎的”之类的话,就一定要注意了:不管是谁买了怎样的商品,和你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行骗事件文档
丰田投资纯金事件
战后最严重的欺诈事件,莫过于1985 年”丰田投资纯金事件”, 被害者达3 万人以上,涉及资金总额1200 亿日元,更有甚者称有2400 亿日元之多.
丰田商事的被害结果扩大至此的最大原因,既不是”老鼠会”, 也不是传销,而是一种被称为”纸张商法”的全新的模式.
首先,丰田商事打出”投资纯金吧”的旗号,收取买入纯金的费用;然后,以”一般民众在自己家里管理的话太辛苦”为由代为保管纯金,取而代之,发行一种口叫做”纯金家族合同证券”的保管凭证.
但是,丰田商事实际上并没有购入纯金,所谓的”证券”也就变成了一纸废约.
他们所针对的是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丰田商事通过营业员将详细的安排表递入这些目标人群手中,对他们嘘寒问暖,来骗取他们的信任.
因此,这些高龄被害者大多抱有”尽管丰田商事也许是坏的, 但是XX(营业员)人并不坏”的想法,有很多人竟然到最后也不肯提出被害者申诉.从这方面来看,这也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诈骗事件了.
简单的对话变得致命
打个招呼就变成熟人?
在日本新宿或者涩谷等大型车站,会遇到被称为”小额诈骗犯”的骗子.
他们的手段是这样的,首先,一个穿着破旧的中年男子带着困苦的表情, 操着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过来和你搭话:
”打扰一下,要去XX 的话应该坐哪路电车呢?”
如果你搭话了,他一定会告诉你他是从乡下来见儿子的,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儿子住的地方.如果你向他说明路线的话,下面骗子就会这样对你说:”其实我连钱包都丢了.如果可以的话,能借我搭电车的车票钱吗?我见到儿子了马上就还给你.”
结果,这个男子给你一个假的电话号码,然后就从你那里”借走”数千日元.当然,这钱是不可能还给你的.
这种欺诈的重点是”难以拒绝”.
即使是寥寥数句话,如果同情对方的话,就会变得难以拒绝对方.
奥伯伦大学的心理学家达里乌斯?多林斯基的实验表明,在慈善捐款中, 比起直接说”请您捐款”,先从简单的寒暄开始,然后再请求其捐款的方式更容易成功.
多林斯基从此得出结论:”人们通过互相寒暄,会将对方视为近似友人的存在.”这是意味深长的一个说法.
一分钟之前还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仅仅几句寒暄过后,就变成”近似友人的存在”甚至是”熟人”,对于他的请求也变得难以拒绝了.
为什么即使是客套话听到也会高兴?
尽管知道是客套话听了也会高兴的心理
对于骗子和某些售货员来说,最老套也算是最普遍的武器就是”客套话”了.
看到房子就夸”多讲究的房子”,看到院子就夸”多漂亮的院子”,看到狗就夸”多可爱的狗”.
进到家里,就会不停地说”好精致的卷轴””有前途的少爷””这件饰物一看就是高价品””这间朝阳的房间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几乎看到什么夸奖什么.
当然,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客套话,所说的也都是些陈词滥调,听的人却”句句受用”.
尽管清楚这些不过是客套话,也会高兴地听,这就是人的本性.
犹他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赛特请了两位在发廊工作的美容师,就”夸奖的语言”作了如下的实验:
美容师在每个口袋里都装了3 枚硬币,然后每当客人来的时候就将硬币取出,根据硬币的种类来决定待客的方式:
A. 硬币代表不说夸奖的话;
B. 硬币代表夸奖”您的头发真漂亮”;
C. 硬币代表夸奖”无论什么发型都适合您”.
结果显示,客人付小费的比率是A :9.14%, B :12.83%, C :12.83%.这里B 和C 之间在统计上没有差别,可以判断为效果相同.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因为被夸奖的内容,而是因被夸奖这一事情本身感到高兴,然后就会松开钱包的纽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