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33824
马格努斯·林奎斯特编著的《意料之外(如何将意外变成惊喜)》挑战了塔勒布《黑天鹅》中的理念,带给了我们观察、面对意外的全新视角。本书告诉我们: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你所以为平常雷同的每个日常生活,其中都包涵着无数个意外,只不过人们对这些意外视而不见。如果我们能够去发现这些意外,就既能避免意外会带来的损失,也能够敏锐地利用意外创造巨大价值。
马格努斯·林奎斯特编著的《意料之外(如何将意外变成惊喜)》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看起来再平庸不过的日常生活,其中都包涵着无数个意外。只不过人们通常对这类意外视而不见,以致于白白错过利用意外的好时机,任由其发展到令人揪心的地步。如果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去发现并深究这些意外,既可以避免意外带来的损失,也能够利用意外创造巨大价值。《意料之外(如何将意外变成惊喜)》的作者,著名趋势研究专家马格努斯·林奎斯特,将挑战人们思考未知和想象未来的模式,带领我们走出短视,学会准确判断和预测,为一切不确定性做好变革的准备。这需要越快越好,否则当变革的迫切需要最终到来时,当你从后视镜看到追逐者越来越逼近你时,就为时已晚,你已经没有更快的档位来加速了。读《意料之外(如何将意外变成惊喜)》可以让每个人或组织在面对未知时,都能在作者的指引下,渐次进入这三个境界:心平气和,不再为意外而忧心忡忡→ 喜欢上意外,享受意外,与意外和平相处 → 利用意外来改变一切,创造奇迹。
自 序 周而复始 过去已经消逝。未来正迎面而来。 引 言 措手不及 我们确实遇“袭”了。袭击者不是古老的信仰、二氧化碳排放、原教旨主义、超级恐怖主义或是严重的金融危机,而是形形色色的“意外”。 地狱十年 世界性的大紊乱 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书? 意外的五个维度 意外来袭的夜晚第一章 期望是“0”,现实却是“1”:什么是意外? 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时,现实本身就成了“意外”。 处处隐藏着意外的一天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注 罕见事件的力量 臆想中的“生命线” 生命脱轨之后 S形的变化轨迹 不可预知的各个因素 意外真的很可怕吗?第二章 头脑受惊之后:意外如何冲击大脑和心灵? 人们在遇到意外时,其实会产生一种非常过瘾的感觉。意外对大脑的作用就像运动之于人体,它是一种心灵体操。也许某一天它会被用来作为老年痴呆的预防性治疗,抑或让江郎才尽的作家重新振作。 让人过瘾的惊奇感 我们为什么憎恨意外? 人类表面的清醒 对离奇的狂热追求 意外开启头脑 令人激动的未知世界 意外催生的“惊喜经济” 意外带来的创造力 意外让人青春永驻 心灵的体操第三章 当公司遭遇急流:公司是选择在意外中繁荣抑或衰败? 麻烦不是由你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而引发的,麻烦是在循规蹈矩的过程中出现的。 对于公司来说,真正面临的挑战是:迅速地辨认机会、利用机会,让意外成为真正的生意伙伴,而不是当意外来袭时一心只想着将它拒之门外。 让意外成为生意伙伴 火花 突如其来的商机 神秘的消费者 偶然的创新奇迹 被经验冻结的公司模式 屏蔽新思想的可怕系统 意外带来的契机 摆脱“精确的诅咒” 足以适应不确定性的文化 公司不再僵硬第四章 番茄酱效应:社会是如何与意外对抗? 一开始毫无征兆,然后是稍有苗头,接着全面爆发,这就是典型的番茄酱效应。比如中国的神奇崛起、脸谱网和推特网的快速发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冰岛火山灰导致欧洲各国关闭领空等。 为什么会出现番茄酱效应,为什么到了21世纪它会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我该做什么? 什么是番茄酱效应? 全球化,变化中的变化 未来是条指数曲线 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社会的免疫系统 困境中的安全气囊 意外激发的复原力 关于灾难的倒置法第五章 别有用心的预谋:利用意外事件的人 纵观历史,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尤其是使用各种统计数据来吹捧或诽谤自己生活的时代。如果说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凶险”,是因为背后有许多因素导致它看上去很“凶险”。 被利用的恐惧心理 兜售怀疑的商人 世界真的如此凶险吗? 预言家们的阴谋 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 领导者的错觉 学习与意外共存 拒绝阴谋结 论 一个光明的未来:适应并享受这个遍布意外的世界 一个完全确定的未来,很有可能让人陷入慢性的绝望之中。惊奇带来的愉悦感和神秘事物的魅力,是在未来得到欢乐的重要因素。 毫无惊喜的一天 成长的点金术 难以捉摸的未知时代 从恐惧中解放后 记 重生
未来就这么以雷霆万钧之势来了,不带丝毫扭捏。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冲上顶峰,但第二天就开始一路下滑,并很快跌至谷底。风险投资枯竭了,公司纷纷倒闭。但和2008年的衰退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当时,金融市场负债累累、纷纷崩溃,华尔街资格最老的银行纷纷倒闭。 再回想几年前,恐怖主义在几条街之外的世贸中心早已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恐怖主义曾经是一种有效的限制性政治武器,后来却成了刺客的工具,把枪口对准所有“妨碍”他们的人——无辜的男男女女和孩子们。它充当了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反恐战争的导火线。于是,反恐大戏在纽约的下曼哈顿、欧洲的各大火车站陆续上演。伊拉克、索马里和阿富汗成为反恐主战场。所谓自由民主的全球联盟不过是一个过早提出的愿景而已,甚至可以说是海市蜃楼。俄罗斯人选普京当总统。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与之前人们所设想的美国式自由民主国家完全是两回事。中国和中东各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支撑起美欧各大经济体,变得日益举足轻重。20世纪末,人们一度以为宗教正在走向没落。但它却杀了个回马枪,占据了从政治议题到畅销书榜的大块地盘。甚至连一向措辞谨慎的《经济学人》杂志都惊呼:“上帝回来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为“兆字节”、“宽带”这些词代表了经济最前沿,但21世纪的前10年,随着油价节节攀升、大起大落,动植物化石重新回到了经济前沿。随着这场飓风般的变革,气候问题走进了人们的言谈话语之间。这个过去只有瑞典人和英国人在没话找话时才会想起来的无趣话题,竟然成了奥斯卡得奖影片的灵感、促成全球峰会的因素。它影响了政府运作,触动了每一个曾经坐过飞机、驾驶过汽车的人。我们给这个浪潮汹涌的时代起了若干个名字:不确定的年代、不可思议的年代。美国《时代》杂志干脆称它“地狱十年”。我们确实遇“袭”了。袭击者不是古老的信仰、二氧化碳排放、原教旨主义、超级恐怖主义或是严重的金融危机,而是形形色色的“意外”。世界性的大紊乱当全世界媒体总结归纳21世纪前10年时,“意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它是个极具个性的词语。无论好坏,几乎每个大事件中都有它的身影。比如当谷歌、维基百科这样的新品牌、竞争者崛起之时,当2004年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等灾难性事件降临之时。如果把生活假设成一出戏,那么“意外”就好比那个总是在第三幕中现身的神人。他改变了现有的一切。他可能仁慈,可能邪恶,他是个解围之神。他从头至尾都是不可预测的。他让熟悉变得陌生,他让已知变成谜团。人们所有的恐惧大致都出自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因此有人便想到拿“意外”去吓唬人。过去曾有人在书和文章里写道,人类注定要在充满不测的黑暗时代里永恒地漂泊,世界是不可预知的。更有人将意外比喻成“黑天鹅”——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黑色的鸟类象征死亡。真正让人产生恐惧感的,是人们原本认为安全的事物一下子成了生死命题——比如到泰国度假、乘飞机、坐地铁、把钱存进银行等。有序的20世纪犹如一出循规蹈矩的大戏,无赖和英雄一目了然——尤其是在所谓的“西方”。这种区分法渗透进文化,生产出过于简单的情节。于是,从拳王洛奇到詹姆斯·邦德,盎格鲁-撒克逊英雄们注定是要功成名就的。可现在,戏剧规则变了。詹姆斯·邦德要是到21世纪来一场冒险,结果会怎样?恶势力更具欺骗性,邦德的动机也变得让人难以捉摸。《量子危机》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意外扰乱了我们的情绪。这个时代,大家都在拼命地理解事物、矫正问题。但突如其来的一桩桩意外事件,像不速之客一般提醒人们:你们其实一无所知。人们可能会辩解:我们确实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那些形形色色的规律太难以捉摸。但问题是:就算事实的确如此,人们又为此做了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书? 一位著名的杂志编辑曾经说过,任何书面材料,不管其多么冗长,都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本书旨在指导人们从更深刻的层次上去理解“意外”,教人们如何接受,甚至是拥抱生活中、公司里、社会上的种种不确定事物。如今,传统的真理受到质疑。这个时代需要充满好奇的探究者、敢作敢为的管理者、梦想远大的政治家。本书就是为他们而写的。对这些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无法预知的惊奇。关于意外,历来在两种书里有所提及。一种是恐怖故事。在那些书里,作者像恃强凌弱的恶棍一样无情地嘲笑人类是多么无能,即便对手已经倒地,也不肯停下拳头。过去几年里,有些人就是这么做的。而我,对另一种书更感兴趣。我是研究流行趋势的学者,我的职业是寻找世界上的各种新鲜事物,并且预测它们的前景。猛然间,“意外”跃入我的视线,因为近来人们频繁地提及这个词。我认为,现在不是嘲笑别人的时候,而是帮人们认清“意外”的好时机。我笃信预言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我希望可知与不可知这两个对立的概念能够和谐共存。后来,我终于悟到,人类有责任让受困者走出黑暗,享受光明。不管是科学还是文明,这些人类遗产中无不有好奇心的引领。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意图。本书中研究的“意外”既包括个人遭遇,也包括更广范畴下的种种意外事件,它们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尽管我的同行们夸张地称“意外正越来越多”,但我不想这么说。我想从心理学的层面来探究意外到底对人、公司、社会意味着什么;当人们遭遇意外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除了带来不安,意外能否产生正面效果?此外,我还要谈一下本书的风格。大部分有关意外的书都很枯燥,是充满数据和运算的左脑读物。它们多半是出色的学术作品,但贝尔曲线和方程式往往掩盖了文字背后的人性。相比较而言,本书是一本右脑读物,更多关注的是意义、情感和实践暗示等。我刻意与那些悲观的学者拉开距离,努力寻找意外积极的一面。看完本书,读者会发现,意外中确实存在不少积极面。意外的五个维度 本书内容主要分5个章节,它们各自阐述有关意外的一系列问题和观点。 · 意外的定义当人们使用“意外”二字时,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就像“现代主义 ”一样,它目前的定义并不准确。为什么有些事情被人们称为“意料之外”,而另一些却是“意料之中”? · 个人意外当意外袭来,人们会如何反应?比如,突然受惊会让人一跃而起,一句突如其来的妙语会让人大笑不止。 · 公司意外各种意外会带来财富的起起落落,让公司管理者心里没底。公司该如何应对意外?如何应对意外,才能尽可能避免损失? · 社会意外意外既能巩固国家政权、机构、信仰,也能颠覆它们。当社会面临不测,人们会作何反应? · 意外的负面影响人们历来试图阻止意外的发生。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发生后,萨满教徒开始兜售一种据说能够抵御地震的长生不老药,启蒙时代由此拉开序幕。如今,宗教狂热分子和吹牛者声称,他们能够预知灾难。本书中,这一章的目的是揭露谎言。本书每章的最后是个“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你只需准备一对骰子。关键是要在读完本书最后一章时,获得尽可能多的“启发得分”。如同真实世界里一样,机会在游戏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我的用意是通过游戏激励读者去改变每天的刻板生活,让每个人都能更自如地应对意外的袭击。虽然我前面提到,社会潮流指引了我,但这依然不能充分解释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21世纪之初,当我把“趋势学家”这个头衔印到自己的名片上时,许多令人鼓舞、令人迷惑的现象在我脑海中一一闪现。我之所以对“意外”这个话题如此感兴趣,背后还有更深、更隐秘的原因。那与我的一段个人经历有关。意外来袭的夜晚许多年前一个5月的夜晚,天气还很凉,凌晨我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家里潜入了两个盗贼。当时我独自在家,正在准备一场考试,临睡前只开了有限的几盏灯。这可能让贼误以为我家里没人。两个贼用刀子逼着我交代:家里值钱的东西在哪儿?虽然最终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被拿走,但这两个贼偷走了一个无价之宝——我内心的安全感和平静心态。事后,父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和保险公司谈妥了赔偿事宜,但我却花了好几年才从那一晚的惊吓中恢复过来。像我一样,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有些意外无伤大雅。有些意外可能比我的遭遇还要可怕得多。我的经验是,不能沉湎于过去的痛苦,不要把自己刻画成一个受害者。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明显感觉到,挫折会让人变得更加坚强。不过,话虽如此,这件事还是在我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我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精准地判断前方会发生什么,而我有没有能力掌控它。就是从那时候起,“意外”这个话题牢牢地抓住了我。本书不只是一本生活指南,而且还是一本“魔法书”。它想让读者去尝试,是否也能像我一样不再因为意外而忧心忡忡,甚至开始喜欢上意外。至少,我希望读者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意外,在生活中与它和谐相处。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去探究有关意外的种种真相吧。
当然,意外和不确定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快乐。要真是那样的话,人们尽可以为了追求惊险而随心所欲地撞车、离婚,何乐而不为呢?意外除了带给人快乐,更会造成压力、打击和创伤。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意外事故、战争期间的身体创伤和遭遇等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诱因。突如其来的压力的确令人困扰。科学家们发现,自然分娩的孩子在离开母亲的子宫接触外部世界之前,要经历一段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而以剖腹产方式出生的孩子则是突然暴露于外部世界。由于突如其来的外部压力,剖腹产出生的孩子体内基因会发生变化。这导致其中一些人更易于患哮喘、糖尿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可能导致其日后患上癌症。人在成年后,来自外部的强烈压力似乎也能令基因发生重组。一项对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幸存者的调查发现,虽然一些被调查者自称没有创伤感,但他们的脑部还是发生了些许改变。当人在经历特别强烈的感情创伤时,脑部就会像关闭了电源一样,无法再形成新的记忆。因此,许多灾难幸存者的事后描述往往是不准确、不可靠的。意外事件的一个共同点是,人们无法控制它,因而憎恨由此而产生的无助感。有研究发现,养老院里那些被告知需要自力更生,并被分派照管花草的老人相对来说更乐观、更长寿。反之,那些由医护人员照看,而且不需要养花养草的病人,身体素质每况愈下,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在这个例子中,控制、掌管成为人活在世上的理由之一。老年人会因为失去控制权而感到末日将近。这种控制感还会影响一般人对危险以及冒险的看法。有研究发现,人们对可以控制的局面往往会表现出过分的自信(比如,“ 我不会因为车祸而死”、“这肺癌打不倒我”、“我不会死在自己家里”),虽然实际上这些威胁的发生概率比致命事故要高得多。真正让人恐惧的是那些无法控制的事情,那些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可怕事件,例如飞机失事、恐怖袭击,或者像发生在瑞典那样匪夷所思的事故——巨大的冰柱倒下来砸死人。P34-36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