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862482
案例分析+预防要点+规范操作
一本全面、专业、实用的化工生产作业指导书
全书按照常见的化工生产领域分类,分为农药、化肥、橡胶、塑料、制药、石化、焦化、氯碱、制剂和其他领域共计十章。每章列举了相应领域内的典型生产事故案例,全面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重点剖析了其中的违章行为,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本书*的特点,是在每个案例后面都给出了该案例中涉及到的主要的规范操作规程或化工安全知识,让读者掌握更多的化工安全生产知识。
本书不仅适用于化工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还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读本,以助其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
第 一 章 农药生产违章行为典型案例及规范操作办法
一、应急设备失灵 毒气酿成惨剧
(一)案例:异氰酸甲酯储罐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3日凌晨,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CH3NCO,简称MIC)毒气泄漏事故,造成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事故经过和危害
MIC是生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中间体。MIC极不稳定,需要在低温下储存。博帕尔的MIC储存在两个地下冷冻储槽中,第三个储槽储存不合格的MIC。因为对杀虫剂的需求减少,1984年12月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停止生产MIC。
1984年12月2日,第二班负责人命令MIC装置的操作工用水清洗管道。在操作前应该进行隔离,但被忽略了。而且几天前刚进行了检修,加上其他可能性,冲洗水进入了其中一个储槽。
23时储槽的压力在正常范围,23时30分,操作工发现MIC和污水从MIC储槽的下游管道流出,0时15分,储槽的压力升至206.84kPa(30psi),几分钟后达到379.21kPa(55psi),即极限。当操作工走近储槽时,他听到了隆隆声并且感受到储槽的热辐射。在控制室,操作工试图启动VGS系统,并通知总指挥。当总指挥到来时,命令将装置关闭。水喷淋系统已打开,但只能达到15米的高度,MIC的排放高度为33米。他们还试图启动制冷系统,但是因为没有制冷剂而宣告失败。至此,他们开始向社区发出毒气警报,但几分钟后报警声停止,只能用汽笛向工人发出警报。据称开始时汽笛引起误会,人们以为是装置发生了火灾而且准备参加灭火,而工人则错误地顺着毒气云的方向逃生。
安全阀一直开了两个小时,气、液、固三相以超过2001℃的温度、1241.06kPa(180psi)的压力释放到空气中。因为博帕尔城市发展很快,人口多,短时间内无法完全疏散,加上贫民区已建到工厂的围墙下面,简陋的屋子一点也起不到保护作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医院等)已无法应付这么巨大的灾难,仅有的两所医院其设施只能容纳千余人,而中毒人数是其10倍。
2.事故原因分析
印度对博帕尔事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认为联碳公司在预防有害气体泄漏的措施上存在严重问题。
(1)1984年12月2日,为进行维修,关闭了设在排气管出口处的火炬装置。
(2)排气洗涤器和通水软管没有及时投入运行。
(3)缺乏预防事故的计划,对应付紧急事态毫无训练。
(4)未向居民发出警报。
(5)警报与操作采用手动方式控制,而不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
(6)安全装置的能力与紧急状态所预计的气体流量不相适应,在设计上存在着缺点和矛盾。
(7)冷冻系统呈闭止状态,不能满足低温储存条件,使MIC汽化后不能液化。
(8)对储罐内储存的具有潜在危险物质的相关特性不十分了解,而且所得到的信息不可靠。
(9)未装备在任何场合都能正确工作的气体泄漏早期预防系统等。
3.事故预防
(1)在生产过程中,要自觉加强对危险品、危险源的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对危险品、危险源登记建档,以及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和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2)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增强自身安全意识。
(3)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不违章操作。尤其是对于在拥有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从业人员,在从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时,要做到符合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等规定,达到或保持规定的标准要求。
(4)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合格后再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自觉接受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单位组织的日常安全教育。
(二)应急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培训
加强安全的工作的管理应该首先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包括制定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在工厂员工中营造安全意识氛围,将安全操作视为与生产经营一样重要,制订全面培训计划,定期检查工厂设施和测试应急设备。
操作规程应详细说明工艺及设备的操作过程。它们应该提供正常的具体操作规程和操作过程中的紧急情况,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几种选择和一般常见的反应行动。
(1)正常具体操作规程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 工艺说明:化工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原料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精制。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 设备说明:化学工业生产中所用的机器和设备的总称。化工生产中为了将原料加工成一定规格的成品,往往需要经过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以及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精制等一系列化工过程,实现这些过程所用的机械,常常都被划归为化工设备。
◎ 开车、停车和备用程序:在化工生产中,开、停车的生产操作是衡量操作工人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化工先进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开、停车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停车进行的好坏,准备工作和处理情况如何,对生产的进行都有直接影响。开、停车是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化工生产中的开、停车包括基建完工后的次开车,正常生产中的开、停车,特殊情况(事故)下突然停车,大、中修之后的开车等。
◎ 标准操作规程:一般企业为了方便管理,将一些操作记录下来,定一个标准的流程,新进员工可以按照这样的规程去操作,避免发生错误,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 正常操作范围。
◎ 操作记录:建立生产记录、报表的编制、填写、审核与保管的规定,使之起到监控、追溯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作用。
◎ 重大危险说明。
◎ 异常操作规程。
◎ 报警和泄放系统说明。
◎ 应急程序。
◎ 危险工作规程和个人安全设备。
◎ 通信程序。
◎ 维护保养进度表。
◎ 工艺或设备图。
◎ 控制回路。
一般规程集中于操作工艺或设备操作的具体行动,因此操作规程应该条理清晰,简单易懂,这方面检查表形式应用较多。在操作规程指南中,对于工艺和设备的详细说明也很重要。这使操作员清楚工艺参数波动的含义,可作为工艺失调早期诊断的有用工具。操作规程应该明确规定哪些是强制执行的程序。例如,如果工艺参数超过设定值时,哪些需要操作员自己判断并进行应急停车。
(2)在具体操作规程指南中,应指出可能发生的异常和紧急事件,并给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常见的应急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关键工艺参数变化超过设定值(如反应器温度)。
◎ 仪表失效(如pH计发生偏离)。
◎ 公用设施失效(如反应器循环水中断)。
◎ 设备失效(如进料泵失效)。
◎ 容器破裂。
◎ 火灾或爆炸。
应该强调仪表失效可能是工艺状况失调或设备失效的反应,反之亦然。这些可能性应该在操作规程指南中提到,以养成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确认仪表读数的规范操作。
(3)根据假设的紧急状况应该制定出应急反应行动。例如,连续搅拌式反应罐在正常操作时发生严重偏离,操作员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 增加换热率。
◎ 减少或停止进料。
◎ 改变搅拌速度。
◎ 加入稀释剂。
◎ 钝化催化剂。
◎ 转移反应器内物料。
(4)一般常见的反应行动应包括:
◎ 把关键参数值调整在正常操作限内的补偿行动(如启动外部冷却系统以降低反应器的温度偏差)。
◎ 启动可控停车程序。
◎ 隔离管道、设备或工艺单元。
◎ 控制泄漏(如放空被破坏的储罐、开动水幕)。
◎ 根据有关程序通报中央控制室和其他部门。
◎ 启动消防程序。
◎ 报警。
◎ 起用个人防护设备。
◎ 单元疏散。
当危险情况恢复正常后,分析失控的原因也很重要,以避免未来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
二、废物管理违章 毒物分解泄漏
(一)案例:焦油状废物分解泄漏事故
1973年5月10日19时45分,日本一化工厂生产农药时,焦油状废物分解泄漏,受伤居民有42人之多。
1.事故经过和危害
1973年5月10日19时45分,日本大分县化工厂制造农药的焦油状废弃物在储槽内开始自然分解。由于分解反应失控,分解出有恶臭的气体,通过维修孔盖子的间隙喷出来。在下风口住宅区的居民一时来不及避开,发生急性咽喉炎等症状的病人有42人之多。
2.事故原因分析
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含有水溶性的甲基乙羧酸钠。为净化废水,先经硫酸和过氧化氢处理得到熔点为54℃的二聚体DMTA,然后将这种焦油状废弃物加热至60℃存于贮槽中,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去烧掉。
贮槽为立式圆筒状,直径1500mm、高约1700m、容积约2000L,内有搅拌机和加热用的温水夹套。发生事故时,贮槽内装有焦油状物约500L,废水约100L。这种焦油状物在与水共存的状态下加热到80℃以上时,会发生强热的水解反应和放热反应,分解出H2S、CS2、CH3OH、CH3SH、CH3SCH、CH3SCH3、CH3SSCH3等气体,其中H2S(54%)和CH3SH(24%)具有强烈的恶臭。
夹套内通入压力为0.6MPa蒸汽和工艺水。发生事故的当天,因清洗现场污物而使用部分工艺水,这样使蒸汽过剩,贮槽夹套的水温由70℃上升到90℃,促使焦油状物发生水解反应。后来虽然水温又降为70℃,但因为是放热反应,储槽内自然发热部分逐渐扩大,引起分解反应失控,分解气体的压力急速提高,水封装置破裂,维修孔盖被鼓破,从间隙处喷出气体,造成事故。
3.事故预防
(1)严格控制蒸汽供应,避免过多的蒸汽,使反应温度过高,副反应程度加强。
(2)应设置控冷设备,能赶在紧急情况下降低温度,控制反应。
(3)健全危险预警机制,能早发现早解决。
(二)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1.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制度
(1)目的:确保危险废物的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危险废物,必须送至危险废物专用储存点,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废物的入、出库登记台账。
(3)危险废物储存点不得放置其他物品,应配备相关的消防器材及危险废物标示。
(4)应保持储存点场地的清洁,危险废物堆放整洁。
2.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管理制度
(1)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生产量、流向、储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2)建立台账的意义和目的。
建立危险废物台账,如实记载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是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订的基础性内容,是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是生产单位管理危险废物的重要依据。
提高危险废物管理水平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3)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的要求。
跟踪记录危险废物在生产单位内部运转的整个流程。与生产记录相结合,建立危险废物台账。
3.发生危险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1)为及时掌握环保事故,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环保事故分为速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二类。速报从发现环保事故,一小时以内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
(3)速报可通过电话、传真、派人直接报告等形式报告市环保局。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
(4)速报的内容包括:环保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员受害情况等初步情况。
(5)处理结果报告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4.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
(1)贯彻执行国家、上级有关部门及公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修订并完善本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各项环境保护制度,编制安全(环保)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参加本单位建设项目的安全(环保)“三同时”监督,使其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要求。
(4)深入现场对各种直接作业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并协助解决有关安全问题,纠正违章作业,检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遇有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令其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
(5)负责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规定和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检查监督执行情况,搞好环境保护,实现文明生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