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9329丛书名: 福建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福建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是中公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研究医疗专业一线辅导师资根据其考试要求编写而成。全书紧跟考试大纲和真题规范,涵盖了临床学专业知识的四个部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让购买本书的考生能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内容,力求让考生在短时间内提升复习效果。
本书设置的内、外、妇、儿四大部分,涵盖了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各重要考点,全书改版更加精炼化、实用化。在每个易错考点警示的基础上增加了真题自测,每章节还设有实战提升训练,让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查缺补漏。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福建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的逻辑体系、实用的备考攻略、系统的知识内容,紧跟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命题趋势,贴近考生需求,力求让各地考生均可以在这本书内熟练掌握医学基知识易考内容,切实帮助考生复习。
1.正文:全书共设置四个篇章,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每部分按照考点分布有“高频考点词条”“考点深度解读”,内容详尽,阐述准确。
2.试题:每部分内容都配有“实战提升训练”“易错警示”“真题链接”等不同模块,同考点知识有机结合,帮助考生了解考试重难点内容。
目 录
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六章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
第七章风湿性疾病
第八章中毒
章体液失调
第二章输血
第三章外科休克
第四章麻醉
第五章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外科感染
第七章创伤
第八章颅脑疾病
第九章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乳房疾病
第十一章胸部损伤
第十二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腹部疾病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周围血管疾病
第十六章骨科疾病
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二章妊娠生理
第三章正常分娩
第四章正常产褥
第五章异常妊娠
第六章妊娠期并发症
第七章妊娠合并症
第八章羊水量异常
第九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
第十一章产后并发症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十三章子宫内膜异位疾病
第十四章月经失调
第十五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十六章腹部手术
第十七章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第十八章不孕症
第十九章计划生育
章生长发育
第二章儿童保健原则
第三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六章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七章免疫性疾病
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儿科急救
2018年福建医疗卫生招聘笔试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96)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六章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
第七章风湿性疾病
第八章中毒
章体液失调
第二章输血
第三章外科休克
第四章麻醉
第五章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外科感染
第七章创伤
第八章颅脑疾病
第九章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乳房疾病
第十一章胸部损伤
第十二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腹部疾病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周围血管疾病
第十六章骨科疾病
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二章妊娠生理
第三章正常分娩
第四章正常产褥
第五章异常妊娠
第六章妊娠期并发症
第七章妊娠合并症
第八章羊水量异常
第九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
第十一章产后并发症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十三章子宫内膜异位疾病
第十四章月经失调
第十五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十六章腹部手术
第十七章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第十八章不孕症
第十九章计划生育
章生长发育
第二章儿童保健原则
第三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六章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七章免疫性疾病
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儿科急救
2018年福建医疗卫生招聘笔试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96)
在线试读
篇
内科学
内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考生需掌握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了解相关内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章呼吸系统疾病
节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肺炎,也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一)分类
1.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致病菌:肺炎链球菌占40%,金葡菌占10%。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也称医院内肺炎,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占40%~60%,肺炎链球菌占30%,金葡菌占3%~10%。
2.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扩散,致使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发生炎症。
(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
(3)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累及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组织,有肺泡壁增厚及间质水肿。
3.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4)肺真菌病。如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肺孢子菌、毛霉等。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寄生虫等。
(二)各型肺炎的鉴别诊断
表1-1各型肺炎的鉴别诊断
(续表)
第二节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①有些病例无明显病因,但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常发生于有遗传、免疫或解剖缺陷的病人。
②局灶性支气管扩张可源于未进行治疗的肺炎或阻塞,例如异物或肿瘤、外源性压迫或肺叶切除后解剖移位。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慢性咳嗽、大量脓痰与体位改变有关。由于支气管扩张部位分泌物积聚,改变体位时分泌物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和排痰。严重度可用痰量估计:轻度<10mL/d;中度10~150mL/d;重度>150mL/d。且痰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层为浑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2)反复咯血。50%~70%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咯血,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有时不一致。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3)反复肺部感染。特点是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这是由于扩张的支气管清除分泌物的功能丧失,引流差,易于反复发生感染。
(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如反复感染,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儿童可影响发育。
2.体征
气道内有较多分泌物时,体检可闻及湿啰音和干啰音。病变严重尤其是伴有慢性缺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的病人可出现杵状指。
(三)诊断
1.胸部X线
平片检查时,囊状支气管扩张的气道表现为显著的囊腔,腔内可存在气液平面。由于受累肺实质通气不足、萎陷、扩张的气道往往聚拢,纵切面可显示为“双轨征”,横切面显示“环形阴影。”但这一检查对判断有无支气管扩张缺乏特异性,病变轻时影像学检查可正常。
2.胸部CT
高分辨CT(HRCT)可在横断面上清楚地显示扩张的支气管,由于兼具无创、易重复、易接受的特点,现已成为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诊断方法。
3.其他检查
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液检查、肺功能测定等。
(四)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对活动性肺结核伴支气管扩张应采用积极抗结核治疗,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用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2.控制感染
控制感染是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
3.改善气流受限
支气管舒张剂可改善气流受限并帮助清除分泌物,对伴有气道高反应及可逆性气流受限的患者常有明显疗效。
4.清除气道分泌物
化痰药物以及振动、拍背、雾化吸入和体位引流等胸部物理治疗均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5.咯血
对反复咯血的患者,如果咯血量少,可以对症治疗或口服卡巴克洛、云南白药;若咯血量中等,可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或酚妥拉明;若咯血量大,经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治疗。
6.外科治疗
如支气管扩张为局限性,经充分内科治疗仍顽固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
7.预防
可考虑应用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预防或减少急性发作,免疫调节剂对于减轻和减少发作有一定帮助。吸烟者应予以戒烟。康复锻炼对于保持肺功能有一定作用。
第三节肺结核
肺结核在21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我国原结核病疫情比较严重,各地区差异大,西部地区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核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
(一)病因和传播
1.病因
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支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人肺结核的致病菌90%以上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征有:
(1)多形性。典型的是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可呈丝状、球状等。
(2)抗酸性。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呈红色,可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称抗酸杆菌。
(3)抵抗力强。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强,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在室内阴暗潮湿处,结核分枝杆菌能数月不死,但是对紫外线比较敏感,太阳光直射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经2~7小时可被杀死。
(4)菌体结构复杂。成分主要是类脂质(50%~60%)、蛋白质和多糖类。
2.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1)传染源。痰菌阳性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或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已罕见。
(3)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易感,如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
(二)临床表现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有共同之处。
1.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可疑症状。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液增多,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痰可呈脓性。若合并支气管结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约1/3的病人有咯血,多数病人为少量咯血,少数为大咯血。结核病灶累及胸膜时,为胸膜性胸痛。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2)全身症状。发热为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翌日早晨降至正常。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育龄女性病人可有月经不调。
2.体征
多寡不一,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病变范围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体征;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则可有肺实质体征,如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当有较大范围的纤维条索形成时,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并闻及湿啰音。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胸腔积液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望诊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内科学
内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考生需掌握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了解相关内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章呼吸系统疾病
节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肺炎,也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一)分类
1.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致病菌:肺炎链球菌占40%,金葡菌占10%。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也称医院内肺炎,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占40%~60%,肺炎链球菌占30%,金葡菌占3%~10%。
2.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扩散,致使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发生炎症。
(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
(3)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累及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组织,有肺泡壁增厚及间质水肿。
3.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4)肺真菌病。如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肺孢子菌、毛霉等。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寄生虫等。
(二)各型肺炎的鉴别诊断
表1-1各型肺炎的鉴别诊断
(续表)
第二节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①有些病例无明显病因,但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常发生于有遗传、免疫或解剖缺陷的病人。
②局灶性支气管扩张可源于未进行治疗的肺炎或阻塞,例如异物或肿瘤、外源性压迫或肺叶切除后解剖移位。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慢性咳嗽、大量脓痰与体位改变有关。由于支气管扩张部位分泌物积聚,改变体位时分泌物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和排痰。严重度可用痰量估计:轻度<10mL/d;中度10~150mL/d;重度>150mL/d。且痰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层为浑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2)反复咯血。50%~70%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咯血,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有时不一致。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3)反复肺部感染。特点是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这是由于扩张的支气管清除分泌物的功能丧失,引流差,易于反复发生感染。
(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如反复感染,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儿童可影响发育。
2.体征
气道内有较多分泌物时,体检可闻及湿啰音和干啰音。病变严重尤其是伴有慢性缺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的病人可出现杵状指。
(三)诊断
1.胸部X线
平片检查时,囊状支气管扩张的气道表现为显著的囊腔,腔内可存在气液平面。由于受累肺实质通气不足、萎陷、扩张的气道往往聚拢,纵切面可显示为“双轨征”,横切面显示“环形阴影。”但这一检查对判断有无支气管扩张缺乏特异性,病变轻时影像学检查可正常。
2.胸部CT
高分辨CT(HRCT)可在横断面上清楚地显示扩张的支气管,由于兼具无创、易重复、易接受的特点,现已成为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诊断方法。
3.其他检查
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液检查、肺功能测定等。
(四)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对活动性肺结核伴支气管扩张应采用积极抗结核治疗,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用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2.控制感染
控制感染是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
3.改善气流受限
支气管舒张剂可改善气流受限并帮助清除分泌物,对伴有气道高反应及可逆性气流受限的患者常有明显疗效。
4.清除气道分泌物
化痰药物以及振动、拍背、雾化吸入和体位引流等胸部物理治疗均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5.咯血
对反复咯血的患者,如果咯血量少,可以对症治疗或口服卡巴克洛、云南白药;若咯血量中等,可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或酚妥拉明;若咯血量大,经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治疗。
6.外科治疗
如支气管扩张为局限性,经充分内科治疗仍顽固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
7.预防
可考虑应用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预防或减少急性发作,免疫调节剂对于减轻和减少发作有一定帮助。吸烟者应予以戒烟。康复锻炼对于保持肺功能有一定作用。
第三节肺结核
肺结核在21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我国原结核病疫情比较严重,各地区差异大,西部地区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核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
(一)病因和传播
1.病因
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支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人肺结核的致病菌90%以上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征有:
(1)多形性。典型的是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可呈丝状、球状等。
(2)抗酸性。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呈红色,可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称抗酸杆菌。
(3)抵抗力强。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强,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在室内阴暗潮湿处,结核分枝杆菌能数月不死,但是对紫外线比较敏感,太阳光直射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经2~7小时可被杀死。
(4)菌体结构复杂。成分主要是类脂质(50%~60%)、蛋白质和多糖类。
2.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1)传染源。痰菌阳性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或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已罕见。
(3)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易感,如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
(二)临床表现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有共同之处。
1.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可疑症状。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液增多,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痰可呈脓性。若合并支气管结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约1/3的病人有咯血,多数病人为少量咯血,少数为大咯血。结核病灶累及胸膜时,为胸膜性胸痛。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2)全身症状。发热为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翌日早晨降至正常。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育龄女性病人可有月经不调。
2.体征
多寡不一,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病变范围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体征;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则可有肺实质体征,如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当有较大范围的纤维条索形成时,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并闻及湿啰音。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胸腔积液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望诊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