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53953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作者结合近年来的科研成果编写而成的,系统地介绍了压缩空气高效、大流量节能增压技术的实现问题。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介绍写作背景及国内外增压器技术现状;第2章介绍IPR增压器基本工作特性及EEU增压器方案设计;第3章介绍增压器数学建模、仿真与实验;第4章介绍EEU增压器工作特性的无因次化;第5章介绍EEU增压器的优化及样机优化设计;第6章介绍局部增压气动系统的优化;后记归纳了全书内容,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全书的主要特点在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压缩空气节能增压技术研究的方法,开发了一种高效、大流量的压缩空气节能增压技术。本书可供从事气动系统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前 言
随着能源需求量不断攀升而自给量日渐降低,我国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空压机作为重要的工业耗能设备,2007年耗电高达2000亿kW?h,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6%。压缩空气系统由于效率低、浪费严重,对其进行节能优化势在必行。采用局部增压的方法,降低空压机的输出压力是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技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节能效果。 目前常见的压缩空气增压技术由于输出流量小、效率低,限制了其在工业现场的推广应用。为了提高压缩空气局部增压技术及装置的输出流量和效率,满足工业现场的需要,本书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利用驱动腔膨胀能的增压技术,该技术具有输出流量大、效率高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为气动系统节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本书从介绍常用的输入减压式增压器(Input Pressure Reduced Booster,简称IPR增压器)工作特性开始,主要介绍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介绍IPR增压器的结构分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之上,引入了气动功率的概念,IPR增压器不同工作阶段能量损失的无因次化,揭示了IPR增压器能量损失机理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膨胀能利用式增压器(Expansion Energy Used Booster,简称EEU增压器)的设计方案,利用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气动元器件,组装制作EEU增压器样机。 2)介绍了如何建立增压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活塞的作动特性以及各腔室内空气状态的变化特性分析,揭示了EEU增压器的工作性能优于IPR增压器的工作机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对两类增压器的输出流量特性进行实验,验证了书中所建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并得出:EEU增压器在工作状态下,其输出流量与IPR增压器的输出流量均随着增压器比的增大而减小,EEU增压器的输出流量约为IPR增压器输出流量的1.4~4倍;在相同的输入压力时,为输出相同压力、相同流量的压缩空气,EEU增压器的功率效率比IPR增压器的功率效率大11%。 3)选择了适当的基准量,对原数学模型进行无因次化,并对无因次化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了各无因次参数对增压器工作特性的影响程度,得出:增压器的无因次平均输出流量、功率效率主要受到无因次活塞设定行程、无因次输出压力、无因次驱动腔活塞面积的影响,其他无因次参数的影响可以省略。 4)介绍了无因次活塞设定行程、无因次输出压力、无因次驱动腔活塞面积对增压器的无因次输出流量、功率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确定各无因次参数的值。以大的输出流量及高的工作效率为原则,如何确定增压器的优化方法。后,介绍根据研究确定的优化方案对增压器样机如何进行结构参数、工作参数优化,书中介绍的模拟仿真方法及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准确性。 5)对由增压器、气罐、管道、吸振器组成局部增压气动系统进行优化的介绍,揭示了气罐容积、管道长度和内径、排气口有效截面积、吸振器容积以及吸振器接入位置等参数对压缩空气压力脉动及压损的影响,后介绍了该局部增压气动系统的优化原则:在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气罐的容积、降低气罐的输出压力,适当增大管道内径、缩短管道长度,尽量增加吸振器的容积以及增加其上游管道的长度;在保证输出压力波幅在一定范围内时,应适当降低上游管道的输入压力脉动频率。 各章内容如下。 第1章 绪论 本章介绍该书的写作背景,并对压缩空气高效大流量增压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第2章 IPR增压器基本工作特性及EEU增压器方案设计 本章首先介绍IPR增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性能。之后,基于气动有效能、气动功率概念,介绍IPR增压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及增压器不同阶段及总的能量损失率计算公式。选择适当基准量,对能量损失计算公式进行无因次化,从而得出IPR增压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机理。后,提出EEU增压器的设计方案,并加工制造样机。 第3章 增压器建模仿真与实验 本章首先对两类增压器的相关参数进行定义,基于其工作原理分析,建立增压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进行仿真运算。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仿真,分析活塞的作动特性以及各腔室内空气的压力、流量、温度变化特性,指出EEU增压器输出流量大于IPR增压器的原因。之后,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搭建试验台,对两类增压器的输出流量特性进行实验,验证所建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后,本章对两类增压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介绍,证明EEU增压器的工作性能优于IPR增压器。 第4章 EEU增压器工作特性的无因次化 本章首先选择适当的基准量,对第3章建立的增压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无因次化,并理论分析影响增压器工作特性的主要因素。经过对无因次化的数学模型的仿真,介绍各无因次参数对增压器的无因次输出流量及功率效率的影响特性,确定影响增压器的无因次输出流量及功率效率的主要因素,为第5章EEU增压器工作性能的优化奠定基础。 第5章 EEU增压器的优化及样机优化设计 本章首先介绍无因次活塞设定行程、无因次输出压力、无因次驱动腔活塞面积对增压器的无因次平均输出流量及增压器的功率效率的影响特性,并确定无因次活塞设定行程、无因次驱动腔活塞面积的值。以大的输出流量及高的工作效率为原则,得出有效提高增压器工作性能的方法。后,以前期设计的实验样机为对象,根据确定的优化方案对其进行优化,通过模拟仿真及实验验证优化方案的准确性。 第6章 局部增压气动系统的优化 本章首先建立气罐的数学模型,选择增压器的基准量作为其基准量,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无因次化,并对无因次化后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另外,建立管道气流动态模型,采用逆风差分格式对其进行离散化,并对由增压器、气罐、吸振器及管道组成的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得到气罐、管道、吸振器的主要参数对压缩空气压力脉动波幅及压力损失的影响特性,并总结得出该局部增压气动系统的优化方法。 后记 本书后一部分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本书内容的创新之处进行阐述和归纳。此外,对将来的研究工作进行探讨和展望,指出压缩空气增压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作者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新颖,属于当前气动增压技术领域的前沿问题,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教授、王少萍教授,清华大学何枫教授、徐文灿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百海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由衷的感激。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205008)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热诚欢迎读者与同行批评指正。
石 岩
石 岩
在线试读
采用增压技术对气动系统进行局部增压,以降低空压机供给压力,是气动系统节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与电动增压技术相比,气动增压技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无须电源,避免了由于频繁启停对工厂的电网、气动管道的冲击。另外,气动增压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易于使用,在一些需要少量高压气体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压缩空气节能增压技术》一书针对气动增压技术能量转换效率低、输出空气流量小的问题,建立了一套气动增压技术能效评价与优化设计理论,提出了多种提高气动增压技术能效和流量的方法,是我国本专门系统论述气动增压技术的专著。 该书深入地研究了影响气动增压技术能效与输出流量的各种因素,建立了气动增压装置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无因次化研究,揭示了增压过程中压缩空气能量转换与能量损失的机理,明确了关键参数对增压装置能效及输出流量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气动增压装置优化设计的方法。本书所呈现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与实施,体现了我国在气动增压领域的理论水平与技术实力。 本书大量引用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文献,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经系统分析、整理而著成,对于从事气动系统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博导/教授 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