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266757
内容简介
《法显传考证(精)》是作者足立喜六游记体裁的著作,是汉人从长安经西域至印度的陆路行程,和从印度浮海线至中国海线路航线的*早纪录。足立六喜将该书誉为西域探险家及印度佛迹调查指南,《法显传考证(精)》是一本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的经典读物。
目 录
上编 序說
節 沙門法顯之略傳
一、《高僧傳》等所見之法顯
二、法顯之譯經
第二節 法顯之印度歷游記
一、《法顯傳》(《歷游天竺傳佛國記》)
二、《法顯傳》之傳來
三、《法顯傳》之名稱
四、關於《法顯傳》二卷
第三節 《大藏經》與《法顯傳》
一、《大藏經》與《法顯傳》之编人
二、北宋版《法顯傳》
三、南宋版《法顯傳》
四、高麗版《法顯傳》
五、寫經《法顯傳》
第四節 《佛國記》
一、原刻秘冊彙函《佛國記》
二、原刻秘冊彙函本《佛國記》與原刻津逮秘書本《佛國記》
之比較
三、其他叢書本《佛國記》
第五節 《法顯傳》之考證
一、《法顯傳》考證之必要
二、日本《法顯傳》考證之由來
三、證本與底本
四、考證之方法
下编 校釋
節 由長安發跡至西域之旅程
(一)法顯昔在長安
(二)長安發跡、傳檀國、張掖鎮(夏坐)
(三)燉煌
(四)鄯善國
(五)偽夷國
(六)于闐國觀行像
(七)子合國、於麾國安居
(八)竭叉國值五年大會
(九)葱嶺、陀歷國
(十)陀歷道之險阻佛法之束過
第二節 北天竺與西天竺
(一一)烏萇國
(一二)宿呵多國割肉貿鴿處
(一三)犍馱衛國
(一四)竺刹尸羅投身餒餓虎處
(一五)弗樓沙國局膩伽王佛鉢
(一六)醯羅城佛頂骨供養
(一七)那竭國佛影
(一八)小雪山之遭難羅夷國、跋那國、毗荼國
第三節 歷訪中天竺佛蹟與東天竺
(一九)摩頭羅國
(二○)中國之氣候、習俗、眾僧之行事
(二一)僧伽施國天階、石柱、龍舍
(二二)火境
(二三)廚饒夷城呵梨村
(二四)沙衹大國
(二五)拘薩羅國舍衛城衹洹精舍附近之遗蹟
(二六)那毗伽迦維羅衛城附近之遺蹟論民園
(二七)藍莫國藍莫塔、沙彌寺、還馬塔、炭塔
(二八)拘夷那竭城八王分舍利處
(二九)諸梨車欲逐佛般泥洹處
(三○)毗舍離國放弓仗塔律典結集
(三一)五河合口阿難涅槃
(三二)摩羯提國巴連弗邑羅沃私婆迷
(三三)行像福德醫藥舍附近之遺蹟
(三四)小孤石山、那羅聚落
(三五)王舍新城、蒋沙王舊城黑象欲害佛處
(三六)耆閣崛山鵬鶯窟
(三七)舊城附近之遺跡
(三八)伽耶城佛成道之遺跡
(三九)阿育王作地獄
(四○)鷄足山
(四一)曠野、波羅捺城、仙人鹿野苑
(四二)拘啖彌國瞿師羅園
(四三)達嗽國波羅越僧伽藍
(四四)得經、律藏學梵書、梵語、寫律
(四五)瞻波大國、多摩梨帝國寫經、畫像
第四節 經由錫蘭島及南海而歸還
(四六)師子國
(四七)無畏山精舍貝多樹國王淨行
(四八)城内之佛法佛齒供養跋提精舍
(四九)摩訶毗訶羅精舍高德沙門國王信佛
(五○)聽天竺道人之誦經
(五一)得經本上商船海上遭大風漂流大海中
(五二)發耶婆提國遭黑風暴雨七十餘日始到牢山南岸
(五三)覓人問地到郡治轉向揚州遂到都
(五四)法顯之行程結論
(五五)跋文
節 沙門法顯之略傳
一、《高僧傳》等所見之法顯
二、法顯之譯經
第二節 法顯之印度歷游記
一、《法顯傳》(《歷游天竺傳佛國記》)
二、《法顯傳》之傳來
三、《法顯傳》之名稱
四、關於《法顯傳》二卷
第三節 《大藏經》與《法顯傳》
一、《大藏經》與《法顯傳》之编人
二、北宋版《法顯傳》
三、南宋版《法顯傳》
四、高麗版《法顯傳》
五、寫經《法顯傳》
第四節 《佛國記》
一、原刻秘冊彙函《佛國記》
二、原刻秘冊彙函本《佛國記》與原刻津逮秘書本《佛國記》
之比較
三、其他叢書本《佛國記》
第五節 《法顯傳》之考證
一、《法顯傳》考證之必要
二、日本《法顯傳》考證之由來
三、證本與底本
四、考證之方法
下编 校釋
節 由長安發跡至西域之旅程
(一)法顯昔在長安
(二)長安發跡、傳檀國、張掖鎮(夏坐)
(三)燉煌
(四)鄯善國
(五)偽夷國
(六)于闐國觀行像
(七)子合國、於麾國安居
(八)竭叉國值五年大會
(九)葱嶺、陀歷國
(十)陀歷道之險阻佛法之束過
第二節 北天竺與西天竺
(一一)烏萇國
(一二)宿呵多國割肉貿鴿處
(一三)犍馱衛國
(一四)竺刹尸羅投身餒餓虎處
(一五)弗樓沙國局膩伽王佛鉢
(一六)醯羅城佛頂骨供養
(一七)那竭國佛影
(一八)小雪山之遭難羅夷國、跋那國、毗荼國
第三節 歷訪中天竺佛蹟與東天竺
(一九)摩頭羅國
(二○)中國之氣候、習俗、眾僧之行事
(二一)僧伽施國天階、石柱、龍舍
(二二)火境
(二三)廚饒夷城呵梨村
(二四)沙衹大國
(二五)拘薩羅國舍衛城衹洹精舍附近之遗蹟
(二六)那毗伽迦維羅衛城附近之遺蹟論民園
(二七)藍莫國藍莫塔、沙彌寺、還馬塔、炭塔
(二八)拘夷那竭城八王分舍利處
(二九)諸梨車欲逐佛般泥洹處
(三○)毗舍離國放弓仗塔律典結集
(三一)五河合口阿難涅槃
(三二)摩羯提國巴連弗邑羅沃私婆迷
(三三)行像福德醫藥舍附近之遺蹟
(三四)小孤石山、那羅聚落
(三五)王舍新城、蒋沙王舊城黑象欲害佛處
(三六)耆閣崛山鵬鶯窟
(三七)舊城附近之遺跡
(三八)伽耶城佛成道之遺跡
(三九)阿育王作地獄
(四○)鷄足山
(四一)曠野、波羅捺城、仙人鹿野苑
(四二)拘啖彌國瞿師羅園
(四三)達嗽國波羅越僧伽藍
(四四)得經、律藏學梵書、梵語、寫律
(四五)瞻波大國、多摩梨帝國寫經、畫像
第四節 經由錫蘭島及南海而歸還
(四六)師子國
(四七)無畏山精舍貝多樹國王淨行
(四八)城内之佛法佛齒供養跋提精舍
(四九)摩訶毗訶羅精舍高德沙門國王信佛
(五○)聽天竺道人之誦經
(五一)得經本上商船海上遭大風漂流大海中
(五二)發耶婆提國遭黑風暴雨七十餘日始到牢山南岸
(五三)覓人問地到郡治轉向揚州遂到都
(五四)法顯之行程結論
(五五)跋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