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510036丛书名: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编辑推荐
邓刚以中篇小说《迷人的海》一举成名,为中国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海风。一系列带着“海腥味”的作品,让邓刚相继登上了全国优秀中篇和短篇小说奖的领奖台,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独特地位,邓刚也因此被读者和评论界誉为“中国的海明威”“写海第一人”。
内容简介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是对大连市文艺最高奖“金苹果奖”得主的创作成就的总结。本书是其中的一本,书以传主的名字命名。书稿包含“苦乐人生”“慧眼识珠”“春华秋实”三个部分。“苦乐人生”以时间为线索,采用作者自述的形式,详细追溯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慧眼识珠”收录的是其他作家、评论家对作者的创作历程和创作成就的评论。“春华秋实”集中展示了作者的作品并附有简介。此种体例对读者了解作家的创作全貌、深入理解作者及其作品,大有裨益。
目 录
苦乐人生
大海滋润了我
慧眼识珠
海洋 又见海洋
——从《迷人的海》到《山狼海贼》
真诚可鉴的精神回望
——论邓刚长篇小说《绝对亢奋》
春华秋实
创作三侃
作品展示
艺术年表
大海滋润了我
慧眼识珠
海洋 又见海洋
——从《迷人的海》到《山狼海贼》
真诚可鉴的精神回望
——论邓刚长篇小说《绝对亢奋》
春华秋实
创作三侃
作品展示
艺术年表
前 言
序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付梓,可喜可贺!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是大连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项目。丛书的名字来自大连文艺“金苹果”奖。它的出版,旨在推崇文艺的崇高价值,展现大连文艺名人风采,褒奖和赞美优秀文艺家的创造精神。“金苹果”奖自1990年开始评选以来,两年一届,迄今已评选了十三届,共有二十四位大连文艺家获此殊荣。“金苹果”奖不仅为大连文艺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与激励,更为大连文艺的创新发展营造了艺术氛围。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奖励机制,是党领导文艺工作、尊重文艺人才、鼓励文艺创作、落实国家荣誉制度的具体体现。“金苹果”奖以大连市人民政府的名义颁发,是大连市文艺最高荣誉奖。获此殊荣的人,必须是为大连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重大文艺评奖中成绩突出的文艺工作者。这一奖项,既强调艺术上的成就,更注重文品艺德,事实上,“金苹果”奖以最具代表性、最有分量的评选,树立起的是大连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二十五年的评奖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大连市委、市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二十四位大连文艺界标志性人物的艺术成就,不仅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大连文艺所收获的斐然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以自身具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体现着大连文艺的厚重分量和久远价值,对城市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大连文艺最高奖,它已成为大连文艺的丰碑,成为大连文艺的一项崇高荣誉,为大连人民所瞩目。大连文艺是新中国当代文艺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文艺历史长河中翻腾的浪花。在大连文艺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多有建树的优秀文艺家集合在“金苹果”奖的名义之下,不能不让人感慨良多,倍感珍惜。这些获奖的文艺家,从事的文艺领域不同,所经历的创造过程不同,队伍从少到多,年龄从小到大,有过创业,有过曲折,有过成功,和时代迈着共同的脚步,与祖国一道前进,历经风雨,痴心不改,歌唱理想,书写美好的生活,创造了这块土地上的文艺辉煌。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的情怀是独特而温暖的。它由自传、成就、评价、艺术作品等内容组成。在他们的传略中,我们分明感受到获奖者为了崇高的文艺事业守望生活、博采广学、坚定信念、完善人格、锲而不舍的艺术人生;在他们的成就展示中,我们分明被获奖者奇异的想象、充盈的诗意、高妙的境界所折服;在他们引述的评介中,我认定无论是诗文故事、书画影像,还是歌舞乐声,品质高雅,内涵深厚是他们创作的共同特点。这二十四位获“金苹果”奖的文艺家,都曾获得过全国各种重要奖项,赢得了良好声誉,但他们更看重家乡大连的“金苹果”奖。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艺术生命与这座城市血肉相连,他们的艺术理想植根于家乡大地,他们笔下的艺术形象凝聚着这座城市的人生感悟,他们的艺术风格彰显着身边普通人的智慧和勇敢;他们唱响时代主旋律,拥抱现实,为人民而作,为人民而歌,不断拓展中国梦的表现内容,既有国家民族故事,又有百姓日常故事。他们用文艺的形式,弘扬民族优秀道德精神,开掘出时代的本质力量给人以鼓舞,树立了城市文化的心灵地标。大连文艺“金苹果”奖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蕴、忧患意识和生命情调,既是获奖文艺家艺术才华的体现,更是当代中国文艺成就的展示。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付梓,可喜可贺!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是大连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项目。丛书的名字来自大连文艺“金苹果”奖。它的出版,旨在推崇文艺的崇高价值,展现大连文艺名人风采,褒奖和赞美优秀文艺家的创造精神。“金苹果”奖自1990年开始评选以来,两年一届,迄今已评选了十三届,共有二十四位大连文艺家获此殊荣。“金苹果”奖不仅为大连文艺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与激励,更为大连文艺的创新发展营造了艺术氛围。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奖励机制,是党领导文艺工作、尊重文艺人才、鼓励文艺创作、落实国家荣誉制度的具体体现。“金苹果”奖以大连市人民政府的名义颁发,是大连市文艺最高荣誉奖。获此殊荣的人,必须是为大连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重大文艺评奖中成绩突出的文艺工作者。这一奖项,既强调艺术上的成就,更注重文品艺德,事实上,“金苹果”奖以最具代表性、最有分量的评选,树立起的是大连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二十五年的评奖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大连市委、市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二十四位大连文艺界标志性人物的艺术成就,不仅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大连文艺所收获的斐然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以自身具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体现着大连文艺的厚重分量和久远价值,对城市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大连文艺最高奖,它已成为大连文艺的丰碑,成为大连文艺的一项崇高荣誉,为大连人民所瞩目。大连文艺是新中国当代文艺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文艺历史长河中翻腾的浪花。在大连文艺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多有建树的优秀文艺家集合在“金苹果”奖的名义之下,不能不让人感慨良多,倍感珍惜。这些获奖的文艺家,从事的文艺领域不同,所经历的创造过程不同,队伍从少到多,年龄从小到大,有过创业,有过曲折,有过成功,和时代迈着共同的脚步,与祖国一道前进,历经风雨,痴心不改,歌唱理想,书写美好的生活,创造了这块土地上的文艺辉煌。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的情怀是独特而温暖的。它由自传、成就、评价、艺术作品等内容组成。在他们的传略中,我们分明感受到获奖者为了崇高的文艺事业守望生活、博采广学、坚定信念、完善人格、锲而不舍的艺术人生;在他们的成就展示中,我们分明被获奖者奇异的想象、充盈的诗意、高妙的境界所折服;在他们引述的评介中,我认定无论是诗文故事、书画影像,还是歌舞乐声,品质高雅,内涵深厚是他们创作的共同特点。这二十四位获“金苹果”奖的文艺家,都曾获得过全国各种重要奖项,赢得了良好声誉,但他们更看重家乡大连的“金苹果”奖。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艺术生命与这座城市血肉相连,他们的艺术理想植根于家乡大地,他们笔下的艺术形象凝聚着这座城市的人生感悟,他们的艺术风格彰显着身边普通人的智慧和勇敢;他们唱响时代主旋律,拥抱现实,为人民而作,为人民而歌,不断拓展中国梦的表现内容,既有国家民族故事,又有百姓日常故事。他们用文艺的形式,弘扬民族优秀道德精神,开掘出时代的本质力量给人以鼓舞,树立了城市文化的心灵地标。大连文艺“金苹果”奖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蕴、忧患意识和生命情调,既是获奖文艺家艺术才华的体现,更是当代中国文艺成就的展示。
2015年10月28日 (作者袁克力系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媒体评论
邓刚是一位不断探索出新的作家,他以清新抒情的《心里的鲜花》进入创作界,以《阵痛》引起批评界的注目,以《迷人的海》引起轰动,再以《山狼海贼》将小说创作引入一个新的境界。我们在这里并不关心邓刚获得了多少文学奖项,而是看到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东西,看到了邓刚在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精神结构。——修晓林《真诚可鉴的精神回望》
免费在线读
说起来可笑,我们的城市曾经被日本侵略者当成日本领土的一部分。
无论是北上沈阳,还是南下山东,都得办理“出国护照”
我有幸生长在切入蓝色板块中间的辽东半岛,呼吸着鲜润的海洋气息长大。为此,我的脑袋里经常波涛起伏,心血也像浪花般涌动。我曾用优美的笔调描绘:我住的城市像一条硕大的鲸鱼,游进渤黄两海之中,家乡北边是女人般温柔的渤海,轻风卷动的浪花犹如少女的百褶裙,摩挲着平坦绵软的海滩,谷粒般金色的细沙在清澈的水波里晶莹闪光,连鱼虾也长得细柔苗条,游起来舞姿翩翩。家乡南面则是终日咆哮不止的男子汉般的黄海,滩涂坚实而隆起,岩礁林立,参差错落,像一排排勇士挽臂抱肩,抗击太平洋涌来的万钧之力;这里的鱼虾生长得威武雄壮,钢蓝色的鲅鱼炮弹似地在浪尖上飞蹿,武士蟹挥动长钳,在礁丛里咔嚓作响……
我们城市还有全世界都罕见的海洋奇观,大自然妙手造就的一道笔直的海洋分界线。因为渤海和黄海在我们城市南端的老铁山下交汇,大潮退涨之际,两海之间齐刷刷地分开,中间似乎用巨尺画出一道笔直的分界线,一边是蓝色,一边是黄色,两种截然不同颜色的海水各自为政,互不侵犯;更让你心旷神怡的是,渔船越过这条分界时,还会明显地感到咯噔一下,像跨过一道门槛、登上一层楼梯那样。
我经常到海边散步,望着平坦的海面我的浪漫思绪飞驰,迎着奔腾的浪花我的创作激情涌动。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女人们在礁石上捉蟹,还有一些人在垂竿钓鱼,整个城市因为有着海的滋润而新鲜。近年来我住的城市更是美丽得名扬天下,我的自豪感也就成倍地升腾。我们的城市确实挺美,城堡式、别墅式的洋建筑也有别于我们中国的传统建筑,这种异国风情让你有种新鲜和新奇的感觉。因为仅仅才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的城市,却有半个世纪是被殖民者统治。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我们的城市曾经被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称为“关东州”,甚至被日本侵略者当作他们国家的一部分领土,无论是北上沈阳,还是南下山东,都得办理“出国护照”,现在说起来简直就是笑话。至今,城市到处都可见殖民者的痕迹,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洋建筑。中国传统的城市街道是横平竖直的井字格,而我们城市的街道却是以圆形广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从城市东部的二七广场往西,像珍珠项链一样串着三八广场、中山广场、友好广场、胜利广场、人民广场、解放广场等。倘若你能乘飞机从空中俯瞰大连,煞是好看。从城市的居住条件来讲,屋了里是狭窄的,街道是狭窄的,胡同更是狭窄的,当你从这些狭窄的建筑里走到广场,突然的开阔突然的平坦突然的解放会令你激动得不知所措。我小时候那阵,广场还没像今天这样精心打造各管理严格,所以广场往往是我们的足球场,拼命的奔跑疯狂的叫喊让我们享受到一般城市无法享受的自由。大连足球曾发展到举国瞩目的程度,应该说广场也有不小的贡献。
我们城市的老百姓最愿说的一句话就是“大连的风景绝啦(最美)”,这是由衷的却又是浮浅的赞美;我们城市的知识阶层最愿说的一句话是“大连太没文化了”,这是冷漠的却又是深刻的爱极生恨。这使我感到我们的城市实在是太年轻,几乎没有出过一个历史巨人,文学巨著中没有一个故事与这个城市相关。近代史中爆发的日俄战争,倒是在我们城市最南端的旅顺口区打得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可那却是我从不愿回顾的一段耻辱。日军与俄军在中国的国土上杀得昏天黑地,但我们中国像一块肥肉般老实地摆在那里,等着两个强盗火并输赢之后再来占有。今天,一些人对日俄战争犹如讲有趣故事一样津津乐道:大鼻子(俄国人)怎样防御,小鼻子(日本人)怎样进攻……政府也依此建成旅游景区。
我曾参与出版有关我们城市的几本画册,那上面印有许多殖民地时期的旧照片,每每翻阅这出土文物般的旧景,我往往是一阵热血涌动但紧接着就是长长的沉默。当漫长的历史叠印成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时,你会怅然若失却又会怦然激动,这是一种沉淀后的激动,而且伴随着肺腑深处的隐痛。国为锈痕斑斑的铜枪铁炮、明堡暗道和尖刺般屋脊的异国建筑;因为先辈们的愤怒、牺牲、抗争乃至殖民屈辱,都在你的血脉里滚动。无论你的性格乐观还是忧郁,你的性别和姓氏有何不同,但只要你是中华民族,是大连人,都将永久地背负着这历史的沉重。然而,面对饱吸父辈汗水的土地,注视沾满父辈血泪的建筑,一种觉悟和感悟便使这凝固的画面重新生动,于是悲叹和悲愤相融,又升腾起一种庄重。这分明是一部城市生命的档案,无论你无可奈何还是痛不欲生,这部城市档案的内容都将以基因的形式注入你的生命。
无论是北上沈阳,还是南下山东,都得办理“出国护照”
我有幸生长在切入蓝色板块中间的辽东半岛,呼吸着鲜润的海洋气息长大。为此,我的脑袋里经常波涛起伏,心血也像浪花般涌动。我曾用优美的笔调描绘:我住的城市像一条硕大的鲸鱼,游进渤黄两海之中,家乡北边是女人般温柔的渤海,轻风卷动的浪花犹如少女的百褶裙,摩挲着平坦绵软的海滩,谷粒般金色的细沙在清澈的水波里晶莹闪光,连鱼虾也长得细柔苗条,游起来舞姿翩翩。家乡南面则是终日咆哮不止的男子汉般的黄海,滩涂坚实而隆起,岩礁林立,参差错落,像一排排勇士挽臂抱肩,抗击太平洋涌来的万钧之力;这里的鱼虾生长得威武雄壮,钢蓝色的鲅鱼炮弹似地在浪尖上飞蹿,武士蟹挥动长钳,在礁丛里咔嚓作响……
我们城市还有全世界都罕见的海洋奇观,大自然妙手造就的一道笔直的海洋分界线。因为渤海和黄海在我们城市南端的老铁山下交汇,大潮退涨之际,两海之间齐刷刷地分开,中间似乎用巨尺画出一道笔直的分界线,一边是蓝色,一边是黄色,两种截然不同颜色的海水各自为政,互不侵犯;更让你心旷神怡的是,渔船越过这条分界时,还会明显地感到咯噔一下,像跨过一道门槛、登上一层楼梯那样。
我经常到海边散步,望着平坦的海面我的浪漫思绪飞驰,迎着奔腾的浪花我的创作激情涌动。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女人们在礁石上捉蟹,还有一些人在垂竿钓鱼,整个城市因为有着海的滋润而新鲜。近年来我住的城市更是美丽得名扬天下,我的自豪感也就成倍地升腾。我们的城市确实挺美,城堡式、别墅式的洋建筑也有别于我们中国的传统建筑,这种异国风情让你有种新鲜和新奇的感觉。因为仅仅才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的城市,却有半个世纪是被殖民者统治。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我们的城市曾经被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称为“关东州”,甚至被日本侵略者当作他们国家的一部分领土,无论是北上沈阳,还是南下山东,都得办理“出国护照”,现在说起来简直就是笑话。至今,城市到处都可见殖民者的痕迹,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洋建筑。中国传统的城市街道是横平竖直的井字格,而我们城市的街道却是以圆形广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从城市东部的二七广场往西,像珍珠项链一样串着三八广场、中山广场、友好广场、胜利广场、人民广场、解放广场等。倘若你能乘飞机从空中俯瞰大连,煞是好看。从城市的居住条件来讲,屋了里是狭窄的,街道是狭窄的,胡同更是狭窄的,当你从这些狭窄的建筑里走到广场,突然的开阔突然的平坦突然的解放会令你激动得不知所措。我小时候那阵,广场还没像今天这样精心打造各管理严格,所以广场往往是我们的足球场,拼命的奔跑疯狂的叫喊让我们享受到一般城市无法享受的自由。大连足球曾发展到举国瞩目的程度,应该说广场也有不小的贡献。
我们城市的老百姓最愿说的一句话就是“大连的风景绝啦(最美)”,这是由衷的却又是浮浅的赞美;我们城市的知识阶层最愿说的一句话是“大连太没文化了”,这是冷漠的却又是深刻的爱极生恨。这使我感到我们的城市实在是太年轻,几乎没有出过一个历史巨人,文学巨著中没有一个故事与这个城市相关。近代史中爆发的日俄战争,倒是在我们城市最南端的旅顺口区打得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可那却是我从不愿回顾的一段耻辱。日军与俄军在中国的国土上杀得昏天黑地,但我们中国像一块肥肉般老实地摆在那里,等着两个强盗火并输赢之后再来占有。今天,一些人对日俄战争犹如讲有趣故事一样津津乐道:大鼻子(俄国人)怎样防御,小鼻子(日本人)怎样进攻……政府也依此建成旅游景区。
我曾参与出版有关我们城市的几本画册,那上面印有许多殖民地时期的旧照片,每每翻阅这出土文物般的旧景,我往往是一阵热血涌动但紧接着就是长长的沉默。当漫长的历史叠印成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时,你会怅然若失却又会怦然激动,这是一种沉淀后的激动,而且伴随着肺腑深处的隐痛。国为锈痕斑斑的铜枪铁炮、明堡暗道和尖刺般屋脊的异国建筑;因为先辈们的愤怒、牺牲、抗争乃至殖民屈辱,都在你的血脉里滚动。无论你的性格乐观还是忧郁,你的性别和姓氏有何不同,但只要你是中华民族,是大连人,都将永久地背负着这历史的沉重。然而,面对饱吸父辈汗水的土地,注视沾满父辈血泪的建筑,一种觉悟和感悟便使这凝固的画面重新生动,于是悲叹和悲愤相融,又升腾起一种庄重。这分明是一部城市生命的档案,无论你无可奈何还是痛不欲生,这部城市档案的内容都将以基因的形式注入你的生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