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2195244
编辑推荐
李晓伟*的这本《区域公路衔接规划--基于综 合运输体系的视角》基于交通需求生成规律的研究, 首先以“区域战略规划→公路网规划←→产业布局规 划调整”的全新思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深刻阐释“公路网发展——区域产业和经济布局演变 ”的互动、强关联机制,揭示公路网形态演变规律, 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交通一体化研究提供理论 基础。其次,针对综合运输体系背景下公路网现状优 劣判断的相对性,构建了综合交通一体化视角下的公 路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综合运输体系下公路网现 状特征提取方法;第三,为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 设,实现干线公路网各层次之间(如国省道与高速公 路)的连接,干线公路与产业功能区(旅游景区、产 业园区、能源基地)、重要交通枢纽(港站场区)和 “三口”(城市出口,省际接口,高速入口)的连接 ,提出了面向一体化交通的区域公路衔接规划方法; *后,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离差*大化方法,研究了 区域衔接规划的评价和实施决策方法。
本书可为各大城市综合运输体系下区域公路衔接 规划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本书可为各大城市综合运输体系下区域公路衔接 规划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网优化 1.2.2 公路网络评价 1.2.3 公路决策实施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公路网与经济的关联机制及发展规律 2.1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的关联特性 2.1.1 公路网与城镇发展的关联特性 2.1.2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的关联特性 2.2 公路网形态演变动力与发展趋势 2.2.1 演变动力 2.2.2 发展趋势 2.3 公路网现实需求与阶段性特征 2.3.1 发展需求 2.3.2 主要特征 2.3.3 发展原则 2.4 结论 第3章 基于可拓学的公路网现状特征提取研究 3.1 特征参数选取 3.1.1 选取原则 3.1.2 特征参数 3.2 可拓学理论 3.2.1 理论框架 3.2.2 基础理论 3.2.3 应用适应性 3.3 公路网特征提取 3.3.1 模型构建 3.3.2 权重确定 3.3.3 具体步骤 3.4 实证研究 3.4.1 项目概述 3.4.2 资料收集 3.4.3 模型应用 3.5 结论 第4章 基于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公路网衔接规划研究 4.1 功能定位与优化目标 4.1.1 功能定位 4.1.2 优化目标 4.2 规模预测 4.2.1 影响因素 4.2.2 预测思路 4.2.3 预测方法 4.3 衔接布局 4.3.1 布局原则 4.3.2 布局思路 4.3.3 布局方法 4.4 布局优化 4.4.1 优化要点 4.4.2 层次设计 4.5 实证研究 4.5.1 交通调查 4.5.2 目标制定 4.5.3 规模预测 4.5.4 优化方案 4.6 结论 第5章 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研究 5.1 理论基础 5.1.1 灰色关联度 5.1.2 投影决策法 5.2 权重模型 5.2.1 主观权重 5.2.2 客观权重 5.3 评价模型 5.3.1 模型构建 5.3.2 具体步骤 5.4 实证研究 5.5 结论 第6章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公路建设项目排序研究 6.1 排序原则 6.2 排序指标 6.2.1 现有指标 6.2.2 设计指标 6.3 前景理论 6.3.1 提出背景 6.3.2 基本思想 6.3.3 结构框架 6.4 模型构建 6.4.1 TOPSIS法 6.4.2 前景排序法 6.5 实证研究 6.6 结论 第7章 综合运输体系下干线公路衔接规划实践 7.1 研究背景与意义 7.2 研究思路、原则与发展目标 7.2.1 研究思路 7.2.2 研究原则 7.2.3 发展目标 7.3 干线路网体系分析与评价 7.3.1 评价年限 7.3.2 区域发展战略概述 7.3.3 规划分析 7.3.4 干线路网体系规划分析与评价 7.3.5 需要强化完善的重点 7.4 项目库的构建与项目建设序列安排 7.4.1 重要经济节点的划分 7.4.2 项目库的建立 7.4.3 项目库排序 7.5 保障措施 7.5.1 对省级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7.5.2 理顺普通干线公路管理职能 7.5.3 加强普通干线计划管理 7.5.4 合理安排使用中央资金 7.5.5 加大市县财政资金投入 7.5.6 加大税费优惠力度 7.5.7 多渠道筹措普通干线公路发展资金 7.5.8 妥善处理普通干线公路债务 第8章 展望 8.1 研究成果总结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