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321668
内容简介
经济学其实建立在几个假设之上——它离不开“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我们看重的是什么”“我们为何如此”这些形形色色、颇具争议的伦理观点。比如我们似乎罹患了一种“富裕病”——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相反,人们却在抱怨生活不如40年前幸福。
这部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图书,不仅将这些隐匿于经济学之中的假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还为我们打开了那个包裹着现代经济学的黑匣子,向我们揭示出经济学中那些传统的真知灼见其实并非是什么雷打不动的金科玉律。
经济学家之所以对各种问题做出回答,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因为人们向他们提问。
这部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图书,不仅将这些隐匿于经济学之中的假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还为我们打开了那个包裹着现代经济学的黑匣子,向我们揭示出经济学中那些传统的真知灼见其实并非是什么雷打不动的金科玉律。
经济学家之所以对各种问题做出回答,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因为人们向他们提问。
目 录
译者序
致谢
第1章 导言:经济伦理学?
第2章 主权消费者
第3章 关于经济增长的两个神话
第4章 薪酬政治
第5章 幸福感
第6章 给生命和自然估价
第7章 货币涉足的新领域:公共服务及其他
第8章 结论
注释
致谢
第1章 导言:经济伦理学?
第2章 主权消费者
第3章 关于经济增长的两个神话
第4章 薪酬政治
第5章 幸福感
第6章 给生命和自然估价
第7章 货币涉足的新领域:公共服务及其他
第8章 结论
注释
免费在线读
我们很少有人把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系在一起,因为经济学是一门讲求实际、注重实效的“沉闷科学”,而伦理学则充满着哲理性的狂想。上面摘自《魔鬼经济学》的这段引述也似乎印证了经济学与伦理学彼此互为陌路的观点。《魔鬼经济学》可能是史上最为畅销的一本经济学书籍,但是,它的两位作者都错了。经济学并非如它表象上所呈现的那样。经济学是一种古怪的科学(如果它归根到底还是一门科学的话),而且它绝非仅仅是关于计量的科学。
本书不是一部传统的经济学导论,尽管它也力图洞悉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但真正要洞悉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却存在一大障碍:为了服务于某些既得利益和政治目的,在自称经济学家的人士当中有许多在宣扬一种狭隘的或者简化的经济学观点。我们将这些人士称做政策企划家(policy entrepreneurs)更为贴切。与政策企划家为伍的还有一些天真地迷失在经济学误导中的人士,不过,这些人也同样危险。他们这些群体把对经济学的误解、误导和误用描绘得淋漓尽致,使我们所有人都大受其害。
政策企划家在大肆渲染这样一个神话,即经济学是一门玄妙的科学,其内在运行机制非专家莫能染指,进而维护他们在这一专有知识领域的特殊权利。经济学虽然也出现在公众的辩论之中,仿佛走出了那包裹它的神秘的黑匣子:我们应该将有关经济学的各种表述当做科学事实加以接受,但是,隐藏在其背后的逻辑依旧讳莫如深。“相信我,我是经济学家。,,这样的口号似乎成了一把尚方宝剑。经济学的这种黑匣子外观所产生的效应是:外行无法对其各种论断提出质疑。于是,怀疑论被彻底排除在外了。对于会得出某一特定结论的“经济学必然逻辑”或类似的胁迫性言辞,无论多么令人不快,我们也得信以为真。黑匣子经济学(black box economics)不只是政策企划家的创造,严肃经济学家虽然以恪守政治上的中立态度为德行,但由于他们那令人瞠目的傲慢自负,也会在无意间强化黑匣子印象。例如,《独立报》前财经编辑戴安娜•科伊尔曾以“经济学思维的10大金科玉律”为自己的大作杀青,其中一条写道:“但凡常识与经济学发生冲突之所,常识都是错误的。”,这种傲慢白大的口吻不会激发人们去拥抱经济学家的睿智,因为人们感到经济学家是在操纵他们思考的内容,而不是在鼓励他们去领悟、去理解。况且,常识有时比经济学更加英明。传统的经济分析有这样一个建议:根据医生履行规程或完成任务的数量向医生付费,以此“激励”他们提高生产效率。但常识通常告诉人们,医生会就此停下手头一切没有得到经济激励的工作,并开始为他们先前出于职业责任感而无偿承担的工作追索报酬。传统的经济分析还有一个建议:用金钱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耗用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进行全面加总核算,以此来决定怎样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但常识表明,并非所有因气候变化而引致的成本和收益都能够用金钱来衡量,尤其是那些关乎性命和造成他人剧烈动荡及混乱的成本。在这些隋况下,经济分析对价值判断和政治、心理假设的依赖程度,大体相当于对中立科学的依赖程度,这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结论。我不反对将价值判断和政治信仰融入经济学的论点之中: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另一方面,我并不认为经济学献县一门科学。
……
本书不是一部传统的经济学导论,尽管它也力图洞悉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但真正要洞悉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却存在一大障碍:为了服务于某些既得利益和政治目的,在自称经济学家的人士当中有许多在宣扬一种狭隘的或者简化的经济学观点。我们将这些人士称做政策企划家(policy entrepreneurs)更为贴切。与政策企划家为伍的还有一些天真地迷失在经济学误导中的人士,不过,这些人也同样危险。他们这些群体把对经济学的误解、误导和误用描绘得淋漓尽致,使我们所有人都大受其害。
政策企划家在大肆渲染这样一个神话,即经济学是一门玄妙的科学,其内在运行机制非专家莫能染指,进而维护他们在这一专有知识领域的特殊权利。经济学虽然也出现在公众的辩论之中,仿佛走出了那包裹它的神秘的黑匣子:我们应该将有关经济学的各种表述当做科学事实加以接受,但是,隐藏在其背后的逻辑依旧讳莫如深。“相信我,我是经济学家。,,这样的口号似乎成了一把尚方宝剑。经济学的这种黑匣子外观所产生的效应是:外行无法对其各种论断提出质疑。于是,怀疑论被彻底排除在外了。对于会得出某一特定结论的“经济学必然逻辑”或类似的胁迫性言辞,无论多么令人不快,我们也得信以为真。黑匣子经济学(black box economics)不只是政策企划家的创造,严肃经济学家虽然以恪守政治上的中立态度为德行,但由于他们那令人瞠目的傲慢自负,也会在无意间强化黑匣子印象。例如,《独立报》前财经编辑戴安娜•科伊尔曾以“经济学思维的10大金科玉律”为自己的大作杀青,其中一条写道:“但凡常识与经济学发生冲突之所,常识都是错误的。”,这种傲慢白大的口吻不会激发人们去拥抱经济学家的睿智,因为人们感到经济学家是在操纵他们思考的内容,而不是在鼓励他们去领悟、去理解。况且,常识有时比经济学更加英明。传统的经济分析有这样一个建议:根据医生履行规程或完成任务的数量向医生付费,以此“激励”他们提高生产效率。但常识通常告诉人们,医生会就此停下手头一切没有得到经济激励的工作,并开始为他们先前出于职业责任感而无偿承担的工作追索报酬。传统的经济分析还有一个建议:用金钱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耗用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进行全面加总核算,以此来决定怎样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但常识表明,并非所有因气候变化而引致的成本和收益都能够用金钱来衡量,尤其是那些关乎性命和造成他人剧烈动荡及混乱的成本。在这些隋况下,经济分析对价值判断和政治、心理假设的依赖程度,大体相当于对中立科学的依赖程度,这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结论。我不反对将价值判断和政治信仰融入经济学的论点之中: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另一方面,我并不认为经济学献县一门科学。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