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历史 畅销榜红墙大事: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全两册)

红墙大事: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全两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的决策、制定和实施,争论和展开,无不与中南海,与红墙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张树德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ISBN: 978751265022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73.98

类别: 中国史, 历史 畅销榜 SKU:5d85aa645f98494bcc12640e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5022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在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投到了这里。笔者从事党史和军史研究近三十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了许多当年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结合专业和自己的爱好,系统地写了一些东西。这些文章记述了共和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那些已成为历史、但不为人们所共知的重大事件真相的来龙去脉。

笔者在这些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史实为准绳,以文献为依据,基本上做到了重要史实有把握、重要文献有依据、重要讲话有出处、重要引文有来源的原则。并注意对其他文章一些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进行了纠正和考据,还注意参考了*披露的文献和新发现的史实,力求在真实上下功夫,同时也注意吸收了其他研究成果。此书内容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文字生动流畅,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红墙过去是紫禁城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红墙成了中南海的象征。由于它是中共中央和*的所在地,因而它不仅成了全国人民向往和敬仰的地方,也成了新中国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中心。在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的决策、制定和实施,争论和展开,无不与中南海,与红墙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样说,新中国每一次脉搏的跳动,都与中南海,与红墙——这个中国心脏中的心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心跳也都时时牵动着中国整个肌体的健康与发展。红墙里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件,无不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当中,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投到了这里。

作者简介

张树德  从事党史和军史研究二十余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了许多当年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结合专业和自己的爱好,系统地记录与分析了共和国的重大事件。

目  录

一     次走出国门            // 1

 

把周恩来请到自己的住处说,我看现在我到苏联去一趟比较合适了   // 2 “你们都不要搞迎来送往,劳了你们驾我不敢当。”在车站与同事们定了 一个“君子协定”   // 4 中苏首脑在克里姆林宫次握手,斯大林提议“要搞个什么东西”,巧 妙地回应,应该搞出个东西来,可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    //  9 向柯瓦廖夫发了一通脾气,你们把我叫到莫斯科来,什么事也不办我是干 什么来的?难道我到这里就是为天天吃饭、拉屎、睡觉吗   // 13 电话铃一响,拿起话筒,直接与周恩来通话,两个人通话时间长达一个小 时   // 19 斯大林在合影时耍了一个小聪明。虽然斯大林比的身材矮些,但照片上却 看不出高低   // 25

 

 

二     “解放台湾”计划因何搁浅             // 33

 

希望在统一中国后,再支援北朝鲜;金日成认为能够在两个星期之内占领 南朝鲜   // 34

刘少奇向斯大林说明了进攻台湾的设 想,要求苏方提供飞机并代训飞行 员   // 41

认为跨海“解放台湾”,没有苏联人的海空援助照样能成功   // 46 不止一次地说,斯大林关于朝鲜战争的决定,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是百

 

 

分之百的错了”   // 55

 

 

三     彭德怀统率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前前后后                 // 65

 

朝鲜内战爆发,林彪托病不出,想到了彭德怀   // 66 听完彭德怀关于出兵的理由后,兴奋地说,看来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的 意见喽   // 70 大家一致同意由彭德怀率军抗美援朝。对此,彭德怀表示,我还是那句老话,服 从中央的决定   // 74

对彭德怀说,即令打不过也好,他总是欠我们一笔账   // 79 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占领“北朝鲜”。彭德怀表示,麦克阿瑟越猖狂,对 我们越有利   // 84

 

 

四     地委书记、专员受到处决的内情               // 89

 

前天津地委书记、专员,以贪污罪被依法处决。香港一家报纸禁不住惊呼,共产 党杀了共产党   // 90 双眉紧皱说,我们坚决不做李自成!我不想做李自成,谁想做刘宗敏、牛 金星,刘青山、张子善便是前车之鉴   // 99 刘青山说,老子拼命打下天下,享受些又怎样?张子善则想成为天津专区的“英 明领袖”   // 105 突然问李银桥,你贪污了没有?李银桥大惊。接着说,反腐蚀,不 要叫糖衣炮弹打中   // 118

 

 

五     “克什米尔公主”号惨案的内幕               // 121

 

外交部接到情报:国民党特务欲对中国政府代表团所乘的飞机进行破坏,并准备 了定时炸弹   // 122

“克什米尔公主”号发出三次求救信号,便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   // 124 面对险象环生的旅程,周恩来毫无惧色。他说,文仗如武仗,不能无危险。周恩 来如期飞赴雅加达   // 127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震惊了世界。周恩来希望英国政府指示香港当局尽快侦

破此案   // 131

事件真相大白,但凶手——被国民党保密局收买的周驹却逃往台湾,空难事件草 草结案   // 134 在八宝山公墓的墓碑上,周恩来题词:为和平、独立和自由的事业而光荣牺牲的 烈士永垂不朽   // 138

 

 

六     有关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说                // 143

 

一场奇特的“记者招待会”后,周恩来说,从今天的演习看,同志们是可以胜任 的   // 144 莫洛托夫对美国人说,如果你认为我们很难对付,那么你等着对付周恩来吧,那 时你才会知道什么叫难对付   // 146

杜勒斯在日内瓦讥讽道,像中国这样的乡巴佬,怎是我们美国人的对手 // 151 杜勒斯亲自向美国代表团下令:禁止美国代表团的人员同中国代表团人员握 手   // 154

杜勒斯登上讲台,为美国在朝鲜的行为辩护。周恩来据理力驳,赢得满堂喝 彩   // 157

莫洛托夫向周恩来传递信息:杜勒斯率领的代表团不是铁板一块   // 161 皮杜尔气急败坏地说:同你们这些幽灵打交道真没有什么可讲的。范文同回敬道, 难道你们是跟幽灵在打仗   // 167 周恩来专程拜访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弗朗斯激动地表示,如果不实现停火, 我就辞职   // 170 周恩来毫不客气地回敬道,罗伯逊先生,如果美国敢于挑战,我们将是能够应战 的   // 173 周恩来指示熊向晖为外国人播放梁祝悲剧:我保你不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我送 你一瓶茅台酒   // 177

 

 

七     中苏围绕评价斯大林问题展开大论争                // 181

 

苏共第 20 次代表大会召开,赫鲁晓夫在报告中对斯大林只字未提   // 182

 

 

斯大林的相片、画像、铜像和塑像无处不在,斯大林崇拜已变成为一种宗教现

象    //  186

说,这个报告,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二是他捅了娄 子   // 191 赫鲁晓夫面对波兰和匈牙利事件,束手无策。以大局为重,帮助苏联,迅 速摆脱困境   // 198

不同意对参加匈牙利事件的大多数人进行镇压   // 205 围绕斯大林问题的争论愈演愈烈,20 世纪内,甚至 21 世纪还有争论,中共准备 长期论战   // 212 周恩来访问东欧试图巩固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并对帝国主义各个击破的策略 表示担忧   // 219 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又说,一个班必须崇拜班长,不崇拜不得 了   // 225

 

 

八     1958 年军内反“教条主义”的披露               // 233

 

认为,苏联共产党就是好的先生,必须向他们学习   // 234

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转到军委,彭德怀没有表态,只是让各部长传阅   // 237

彭德怀写信给毛泽 东:感到该院在教学工作中教条主义倾向相当严 重……    //  240

林彪认定以萧克、李达等为代表的一方是“反对反教条主义”的   // 242

彭德怀首先把自己当作整风的对象,“引火烧身”   // 245 讲话以后,批判的温度升高了。萧克、李达被批判为“只要正规化、现代 化、不要革命化”   // 247

 

 

九     为何喜爱章士钊的“叛书”               // 251

 

见到章士钊忽然问道,听说您在逻辑方面有著作,能否给我一阅 // 252 听了的话,周谷城万分感慨:我很独立,火箭炮冲起来了,我也有些受不 了   // 253

 

 

 

指示周谷城,好把西方哲学家所讲的逻辑,从古到今,来他个系统的叙

述    //  257

蒋介石曾让章士钊到大学及警官学校演讲,对章士钊的这一段历史并不在 意   // 261

 

 

十     特批出版《柳文指要》鲜为人知的内情                   // 263

 

对章士钊的初稿很感兴趣,派人给章士钊送去桃杏各五斤,并附上一 信   // 264

一生酷爱古文,对韩愈的大部分诗文倒背如流   // 268

章士钊得知康生意见,断然拒绝修改全书   // 271

 

 

十一      炮击金门——国共两党在炮火中的“默契”                  // 277

 

至于美国参战的可能性,金日成断言:“那几乎不可能。”但还是提出, 帝国主义的事,我们做不了主   // 278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决定把“解放台湾”问题再次提出来   // 281 “蒋介石希望我们打炮,这样他就有了借口,可以抵抗美国的压力。”如 是说   // 285 认为,直接对抗,中美双方都心存余悸,都害怕战争,因此中美之间的战 争是打不起来的   // 289

中共决定不攻金、马,让金、马继续留在台湾国民党手中   // 292 从万炮齐轰金门岛,到只象征性地打打宣传弹,共产党与国民党用炮火达成“默 契”   // 294

1962 年对于中国来说,称得上是个多事之秋,四面八方不平静   // 297

 

 

十二      担忧“内部起变化”              // 303

 

杜勒斯大肆鼓吹“和平演变”,试图瓦解社会主义阵营   // 304 同外国代表谈话说有杜勒斯事情就好办,所以我们经常感觉杜勒斯跟我们

 

 

是同志   // 308

杜勒斯利用“渗透、腐蚀、颠覆”,企图促使中国“内部起变化”   // 313

领导人变了,整个国家就会改变颜色。担心:中央出修正主义   // 317

在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时说,我喜欢右派,你父亲算右派吧   // 322

 

 

十三      中共高层会见蒙哥马利真实记录               // 325

 

对于访问中国,蒙哥马利是有所顾忌的,因为他曾在回忆录中不加掩饰地攻击过 中国   // 326

蒙哥马利这样评价周恩 来:周和毛不 同,他出身高 贵,思维敏 捷,举止优 雅……    //  338 在读了蒙哥马利的《一种清醒的做法——东西方关系研究》一文后做了如 下批语:很有意思,之书   // 342 蒙哥马利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威望、能指挥所有人的人只有一个——毛泽 东   // 345

“谁是我的继承 人,为什么他不敢问 啊?是不是也像中国人那样怕犯忌 讳?”   // 351 在烟雾缭绕之中,缓缓说道,我只有一个五年计划,到时候,我就要见马 克思了   // 358 蒙哥马利:主席你的继承人是谁?:很清楚,是刘少奇,我死后,就是 他   // 363

 

 

十四      康生狠批小说《刘志丹》的真正目的                // 369

 

康生还没看小说,就为其定了性:这不是单纯的文艺写作问题,是带有政治倾向 性的   // 370 制造冤案,康生独具本领。他向习仲勋发难:你们活动能量可谓大矣!你们是想 翻天哩   // 373

八届十中全会上,善于奉迎的康生把小说《刘志丹》,作为“翻案风”的例 子   // 378

 

 

 

康生“适时”地递给一张条子,上写:利用写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

发明   // 382

专案组认定,《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吹捧习仲勋”,“是一部伪造的 西北党史”   // 383

 

 

十五      “文革”初期的韶山之行               // 387

 

滴水洞成为禁区。环视四周说,这个洞子天生一半,人工一半,怕是花了 不少钱哪   // 388

在韶山滴水洞的 11 天,新闻界没有做任何报道。外国情报机关一直未能

探测出中国的头号人物此时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 391

1959        年游泳时,山上山下人山人海,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这一回,

同样是在这个地方游泳,山上山下警卫森严,气氛冷冷清清   // 393

石师傅想把有小虫的菜端走,可已经来不及了。笑笑说,没关系,不干不 净,吃了没病   // 396 为什么把政治问题,采用家书的形式写给江青?对此,没做过任何 解释   // 399

 

 

十六      林彪与江青结成同盟的内幕             // 403

 

江青宣布了几个不准:“不准记录,不准外传”,特别“不准让北京知道” // 404 江青说这个材料“根本不行,歪曲了她的本意”,“没有能够反映她的意思”, “给她闯了大祸”   // 409

杨永直打电话问“学阀”指谁,彭真说,是阿 Q,谁头上有疤就是谁   // 413 林彪在给军委常委的信中,这样评价《纪要》:是一个很好的文件,用思 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   // 416

《纪要》是江青上台的宣言,她别有用心地提出了“黑线专政”论   // 421

 

 

十七      “三老四帅”大闹怀仁堂            // 425

 

谭震林怒从心头起:我一生犯了三个错误,,我不应该活到今天;第二,不

 

 

应该跟着干革命;第三,不应该加入中国共产党   // 426

用一种愤怒的目光,狠狠地扫视了一下“三老四帅”:你们想反对“文化 大革命”,那办不到   // 430 周恩来抓起电话机:你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军事家,战略战术比我懂,不能逞匹夫 之勇   // 434

陈毅自我检查:我陈毅不是圣贤,更免不了要有错误   // 436 风趣地说,你们不要背包袱哟,没有你们陪着我上天安门,我不成了光杆 司令啦   // 440

 

 

十八      四位元帅密议国家安危            // 445

 

“珍宝岛事件”发生,中苏关系恶化,提出准备“早打,大打”   // 446

四位元帅密会,研究国际局势,周恩来指示要保守秘密   // 448

陈毅主持“国际形势座谈”,为战略决策做参谋   // 450

对战争形势大胆评估:中美、中苏开战的可能性不大   // 452 苏联公然威胁要打核战争,中共中央下达战备命令,包括赶修核工事,但未公 布   // 453

陈毅语出惊人:利用美苏矛盾,打开中美关系,让中美苏三角相互制衡   // 457

 

 

十九      批语《我的一点意见》写出的前前后后                   // 461

 

《我的一点意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于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 会间,针对林彪、陈伯达等大肆鼓吹“天才论”并摘编了《恩格斯、列宁、毛主 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而写的批语。

 

 

二十      175 位将军终得到平反昭雪            // 473

 

紧紧握住张茜的手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 ! 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 个好同志   // 474

拍案而起:怎么打倒了那么多干部 ? 我也无意把他们都打倒嘛   // 478

 

 

 

秦基伟听说周恩来要见他,很激动,问道,总理要见我,我能穿军装吗 ? 可不可

以戴领章   // 483

王洪文点名许世友,许世友面色铁青,不屑搭理   // 489

 

 

二十一      中国医疗组全力抢救胡志明             // 493

 

越南在讣告中宣布:“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疗小组为胡主席治疗……”这句话大有 深意   // 494 胡志明晚年身体不好,中国经常派医生去河内给他治病,为了保密,称胡主席为 “丁老”   // 499

周恩来指示王幼平大 使,在胡志明病危期 间,未经越方安排不要前去探 视   // 501 胡志明停止呼吸后,中国医生仍未放弃后一线希望,继续做人工呼吸,一直持 续了大约三个小时   // 503 范文同、武元甲见到周恩来,失声恸哭。周恩来含泪连声说:“我来晚了,我来 晚了。”   // 505

 

 

二十二      林彪抛尸荒野的前前后后            // 509

林彪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夺权运动,要“大闹”,“大升一批,大罢一批”  // 510

“文化大革命”以来,林彪次在重要问题上与态度相左   // 512 陈伯达抢先挑起争端;说:“要我早点死,就让我当国家主席 !”   // 515 “又提什么天才问 题,不过是一个借 口。”严厉训斥 黄、 吴、 李、 邱   // 519

林立果的“讲用报告”被捧作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里程碑”   // 522

这次庐山会议是两个司令部的斗争,黑手不止陈伯达一个   // 527 林彪决心先发制人,计划杀害旅途中的;到杭州后,立即感到情况 有些异常   // 531 恐慌之中,林彪决定改南逃为北叛;周恩来用力按下手中的话筒,气愤地说了两 个字:“叛徒 !”   // 535

 

 

二十三      中美建交前基辛格秘密来华             // 539

 

尼克松决 定,派遣基辛格作为代 表,经由巴基斯坦秘密通 道,访问北 京   // 540

尼 克 松 公 开 表 示, 如 果 我 在 死 前 有 什 么 事 情 可 做 的 话, 那 就 是 到 中 国 去   // 544

对斯诺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吵架也行   // 546 尼克松在欢迎宴会上,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名称,发出了西 方人士称之为“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   // 550 尼克松提出“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谈”,说,既然要来,就公开嘛,何 必藏头露尾   // 552

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但不是猴子尾巴,是猿,尾巴不长   // 553

不过 200 字的公告,让世界为之震惊。认为公告一发表,会引起世界震

动    //  556

基辛格戴上一副墨镜,一顶普通的法国帽,遮住半个脸,钻进汽车秘密开往中国 驻法大使馆   // 559

中国驻法大使和美国驻法武官在巴黎密 会,竟用俄语交 谈,达成秘密协 议   // 564

 

 

二十四      中国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决策过程                // 569

 

林彪叛逃,中国政坛陡起波澜,但北京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使中国领导人脸 上挂满了笑容   // 572

林彪倒台和恢复联大席位,成为共和国的两大胜利   // 582 早已胸有成竹: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熊向晖可以做代 表或是副团长   // 588 对乔冠华指示,到了联合国,要采取阿庆嫂的方针,不卑不亢,不要怕说 错   // 594

外交部送来《关于为出席第 26 届联大代表团送行计划报告》,批示,规

格似宜高一点   // 597

 

 

 

二十五      执意参加陈毅追悼会的隐情               // 599

 

提笔圈去了悼词中“有功有过”四个字,心绪难平,突然决定要参加陈毅 的追悼会   // 600 陈毅义正词严地表示,我决定跟走,但是,我不敢保证将来就不反对毛主 席的一些意见   // 605 陈毅说,别看有人把主席语录本举得很高,是真拥护,还是反对, 我怀疑   // 613 有人劝陈毅少说话,可陈毅却说,只要我讲话,就会有人说陈毅又跳出来了。快 要亡党亡国了,此时不跳,更待何时   // 620 乔冠华建议陈毅找澄清事实,陈毅却表示,有许多事,你越去解释,越说 不清楚   // 628 叶剑英用颤抖的双手掏出一张纸,向陈毅传达关于为“二月逆流”平反的 指示……    //  635

 

 

二十六      “四人帮”向周恩来突然发难              // 641

 

“四人帮”及其亲信说购买外轮是“崇洋媚外”/ 姚文元告诉手下,整个材料给 我看看   // 642

江南造船厂贴出《远洋公司还是崇洋公司》的大字报 / 张春桥说,风庆轮即使沉 了,也是个胜利   // 645 政治局会上,江青向邓小平发难,你对批判“洋奴哲学”,究竟抱什么态度,是 赞成还是反对   // 654

给江青的批示: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你积怨甚 多   // 660

周恩来与王洪文两机同行,却是目的各异/责令王洪文写检查   // 665

“风庆轮事件”没有撼动邓小平,却使王洪文失去了的信任   // 667

 

 

二十七      为什么评价邓小平“人才难得”                 // 673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有预谋地对邓小平进行了多次挑衅。

 

 

听了王洪文的“汇报”,对他们的“告状”十分不满,当即批评王洪文:

“有意见当面谈,这么搞不好!要跟小平同志搞好团结。”又说:“你回去后, 要多找总理和剑英同志谈谈,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她。”

 

 

二十八      江青被迫承认政治局内有“四人帮”                // 685

 

特别指出,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要照样搞呀 ? 为什 么不和两百多的中央委员搞团结,搞少数人不好,历来不好   // 686 邓小平此时心情是复杂的。让他主持会议批评江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 执行起来难   // 691

 

 

二十九      病中不忘为周扬平反             // 695

 

对周扬是极为信任的,经他批准,周扬就任延安“鲁艺”院长   // 696 致信周扬说,我那篇讲话配在马、恩、列、斯……之林觉得不称,我的话 是不能这样配的   // 701

周扬夫人接到军管会的通知,周扬要放出来了 ! 已经整整九年,家里人都没有周 扬的音讯   // 704

在他后的岁月,确实是真心实意要纠正他已觉察的错误   // 707

三十      选择接班人的起伏跌宕              // 709

 

向中国,也向全世界宣告,他的接班人是刘少奇   // 710 林彪跃居为仅次于的第二号人物,同时也意味着林彪接班人身份的法律 化   // 715

王洪文成为中共第三号人物。至此,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在党内开始确立   // 720 周恩来逝世,由谁来继任 ? 权衡再三,后出人意料地选中了华国锋   // 725

 

 

三十一      叶剑英玉泉山运筹帷幄            // 731

 

周恩来发动批极“左”思潮,江青等人大反“右倾回潮”/一语定乾 坤   // 732

 

 

 

江青急欲扳倒周恩来,“批林批孔”运动中,她“三箭齐发”   // 734

告诉王洪文,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她   // 741

“文化大革命”以来,江青次正式向党中央做检讨   // 744 逝世,江青虽然臂戴黑纱,但她对治丧活动并不感兴趣,她关心的是权 力   // 747 “这几个东西闹腾得不得了,一定要设法解决”,叶剑英说,这是一着很险的棋, 又非走不可   // 751

王洪文叹息道,没想到这样快 ! /中央政治局一致同意对“四人帮”采取措 施   // 754

 

 

三十二      保护遗体的细节            // 757

 

遗体在华国锋、汪东兴等人的护送下离开人民大会堂,顺利地转移到“769” 保护室   // 758

64 位小伙子组成方阵,喊着号子,将水晶棺移进了纪念堂瞻仰大厅   // 766 安静地躺在水晶棺里,身着灰色的中山服,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脸色 红润,栩栩如生   // 770 负责施工的总指挥焦急万分,催促让赵鹏飞拿出实施方案。赵鹏飞急得直 冒火,说,建纪念堂这种做法是有违意愿的   // 774 邓小平:我不赞成把纪念堂拆掉。建是不妥的,如果改变,人们就要议论纷纷, 现在世界上都在猜测我们要毁掉纪念堂,我们没有这个想法   // 781

 

 

三十三      三峡工程 39 年决策内幕         // 785

 

100 年间,长江发生过 7 次大洪水,曾造成 30 多个县被大水浸淹,几百万人被

洪水夺去了生命   // 786

时 代,出于对政 治、军事形势的考 虑,对三峡工程提案一直非常慎 重   // 788

以孙越崎为首的一批人上书国务院,要求缓建三峡工程   // 790

许多专家担心三峡水库泥沙会影响上游航道,并使重庆变成死港   // 796

 

 

视察了三峡后说,三峡工程要争取早上马,把几代人的梦想在我们手中变

为现实   // 810

 

 

三十四      香港因何未能提前收回            // 815

 

蒋介石曾想借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松动,收回香港,但谈判很快就“触礁” 了   // 816 周恩来规定了三个必要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下,香港可以长期维持现状

819

英国航空母舰迫不及待地开往香港,在武力支持下,香港政府发布措辞强硬的紧 急法令          823

在线试读

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占领“北朝鲜”。

彭德怀表示,麦克阿瑟越猖狂,对我们越有利

 

15 日清晨,彭德怀乘飞机自北京飞回沈阳。这一天他在沈阳一面部署志愿 军出兵援朝的各项准备工作,一面又利用短暂时间视察了鞍山钢铁厂和沈阳兵工 厂。因为他知道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打仗要靠重工业,战争的胜负,除了人 是主要的因素外,武器是重要的因素。

当他在沈阳参观了刚试制生产的六管火箭炮实弹射击后,又惊又喜地称赞工 厂的负责同志说:“你们工作很有成绩!我们也有自己的火箭炮了。”他还亲切 地鼓励职工们加紧生产,支援前线,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并指示工厂领导要采 取措施,改革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

15 日,由于敌军已全面开始围攻平壤,平壤危在旦夕。金日成首相特派副 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前来沈阳会见彭德怀。朴宪永向彭说明敌军已逼近平壤,金 首相要求中国尽快出兵,并希望与彭德怀同志早日会面,彭德怀告诉朴宪永: “我们中央已后决定,预定自 10 月 19 日开始,部队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

继续阻击敌人,迟滞敌人,我同高岗今天要赶赴安东,去布置 13 兵团部队渡江 计划……”

彭德怀并邀请朴和他一起赴安东。16 日上午,在安东召开了志愿军师以上 干部大会,彭德怀首先宣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立即出兵援朝的决定,随后他 分析了朝鲜战场的形势,阐明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战略意义。他说:“现在美军及 “南朝鲜”军队正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疯狂进攻,局势是很严重的,我们 对于兄弟党和领国遭受侵略,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中央经过反复认真讨论后, 认为不能置之不理,决定大力支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反抗侵略者,帮助他 们争取独立自由和解放,我认为中央这种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如果不积极 出兵支援朝鲜革命政府和人民,国内外反动派的气焰就会高涨,亲美派就会更加 活跃,如果让美帝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那对我国就是个直接威胁、国防边防都 会处于极不利的地位。”他在讲话中严肃批评了“恐美病”思想,指出:“敌人 在武器装备方面是占优势,但我们在战术方面就比敌人强,坚决勇敢,敢于 近战,送炸药、拼刺刀、投手榴弹等,这些就是敌人所害怕的。”

 

 

 

 

 

三    彭德怀统率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前前后后

 

 

根据朝鲜北部山高林密,地形狭窄,三面临海的特点,彭德怀还指出:“过

去我们在国内战争中所采取的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的运动作战方式,在今天 的朝鲜战场上不一定适用。”为此,“志愿军在战术上要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 结合的形式,如敌人来攻,我们要把敌人顶住,一旦发现敌人的弱点,即迅速出 击,插入敌后,坚决包围歼灭之。我们的战术是灵活的,不是死守某一阵地,但 在必要时,又必须坚守阵地”。针对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新情况,他特别强调:“我 们是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者,这次出兵援助朝鲜人民援助兄弟党,是我们应尽 的义务。援助朝鲜也就是巩固我们的国防,因此,我们进入朝鲜后,千万不要骄 傲,不要以大国援助者的身份自居。对朝鲜的党、人民政府、人民军队和广大人 民群众要切实尊重他们。”

彭德怀后强调入朝作战要做长期艰苦的打算、要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严 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切实遵守纪律,尊重朝鲜政府和朝鲜人民的风俗 习惯,各级领导干部要多研究新情况,多想新办法,只要发挥群众力量,就能胜 利地完成党中央和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准备渡江出国与美军作战的同时,在美国方面,却 出现了十分乐观的气氛,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认为“苏联和中国出兵干涉的时 机已过”。所以他们判断美军在向鸭绿江边前进时,不会受到阻碍。

麦克阿瑟猖狂扬言要在感恩节(1950 年 11 月 23 日)前占领“北朝鲜”, 直达鸭绿江边。他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联合国军的空军具有优势, 共产党人要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他们的军队就会损失一半”,“红色中国的干 预会被迅速报复的威胁所吓住”。美方要员们根本就没把中国放在眼里,更没料 到经过长期战乱、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竟敢与美国相抗衡。这些错误的判断,是美 国政府在战略上的重大失策,也是导致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失败的基本原因。彭德 怀在安东部署渡江方案时曾说:“麦克阿瑟越猖狂,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可以利 用敌人的错误判断,隐蔽渡江,对敌人进行突然反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头脑毕竟还是比较清醒些,他在进入 10 月以来,不断收 到来自各方面判断中国可能要出兵的情报,这些情报有的估计:“中共在满洲已 集结了 30 万人的兵力。”有的估计“中共约有 45 万人的军队正在满洲集结”, 这使杜鲁门“对中国在‘北朝鲜’进行干涉的可能性日益担心”。于是杜鲁门紧

 

 

85

 

 

 

 

红墙大事

——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  上册  )

 

急决定,必须和麦克阿瑟进行当面磋商,以便从麦克阿瑟那里得到关于中国出兵 的手材料和判断。

15 日,杜鲁门由华盛顿乘飞机经过 30 个小时的飞行,飞抵太平洋上的威克 岛,与麦克阿瑟当面会谈。杜鲁门问:“中国进行干涉的可能性怎样?”“可能 性极为微小。中国在满洲约有 30 万军队,其中不超过 10 万至 12.5 万人部署在

鸭绿江边,但只有 5 万至 6 万人能够渡江作战,他们没有空军,如果中国人试图 前进到平壤,那将会出现一场规模的屠杀。”麦克阿瑟毫不含糊地回答。他 向杜鲁门断言保证:“朝鲜战局是赢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会进攻,我认为到感 恩节,正规抵抗在整个全朝鲜就会终止。”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会谈,使美国政府认为侵朝战争已近尾声。于是杜鲁门 亲自授予麦克阿瑟一枚橡叶勋章,以示对麦克阿瑟在朝鲜所谓卓越功绩的表彰后, 于 16 日返回美国旧金山。17 日,他得意地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我们在美国 国内的人们对我们自己的陆、海、空军和陆战队战士们的卓越成就特别感到自豪。 联合国要求我国为联合国提供位司令官也是我们莫大的光荣。我们有这么一 位合适的人选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真是全世界的幸运。这个人就是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将军——一个非常伟大的战士。”

就在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为暂时的胜利兴高采烈的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 德怀司令员的领导下,正紧张地为出国作战加速准备工作。

15 日上午 5 时,致电高岗与彭德怀,指出:“我军先头军好能于 十七日出动,二十三日到德川地区。休息一天,二十五日开始筑工事制敌先机。 第二个军可于十八日出动,其余可在尔后陆续出动,十天内渡江完毕,请酌办。”

(《军事文集》第 6 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版,第 124 页)

17 日上午,彭德怀指示参谋长解方带作战参谋龚杰随朴宪永过鸭绿江到达 新义州李委员长处,商谈彭德怀司令员和志愿军渡江后进一步展开行动的具体安 排。下午,彭德怀与高岗乘飞机返回沈阳与东北局、东北军区等领导同志进一步 研究志愿军出国作战的装备器材、被服和医院的保障问题。

但此时,彭、高突然又接到了邓华和洪学智等的来电称,昨日渡江部署会议 结束后,经过讨论许多同志表示,现在部队高射炮太少,又无空军支援,敌人可

 

 

86

 

 

 

 

 

三    彭德怀统率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前前后后

 

 

集中大量飞机、大炮、坦克,毫不顾虑地向我阵地进行大规模攻击。而朝鲜多为

山地水田,天寒地冻,工事更不好挖,如敌大举进攻,则阵地很难坚持。大家认 为,各项准备工作也不充分,政治思想未普遍深入动员,建议度过冬季明春再出 动为宜……

彭德怀和高岗接到来电后,感到此事有关战略全局,问题重大。正好这时又 接到了 17 日下午 5 时发来的急电,令他俩于 18 日乘飞机火速回京。这

是因为周恩来定于 18 日自莫斯科回北京,所以电告彭、高:“对出兵时间,

以待周 18 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并要求彭、高紧急回京参加中央 会商。

18        日清晨,彭德怀与高岗乘飞机返回北京,当面向主席汇报了渡江

部队的情况和邓、洪 17 日来电内容。 此时敌进甚速,平壤告急。就在当日晚召开的中央会议上,当周恩来和彭德

怀各自汇报了情况后,主席终决断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 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 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随后又指示彭德怀先以电话通知邓 华、洪学智等,要求志愿军各部队严格保密,严密伪装,立即进行政治动员,补 足食品弹药,召开誓师大会,立即准备出国作战。

18 日 21 时,彭德怀在北京奉指示,以的名义,给邓、洪、韩、 解及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发出了特急绝密电报。电文如下:

 

邓、洪、韩、解并告贺副司令: 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日)晚

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 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晚

(十九日晚)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 余由高岗德怀面告。(《军事文集》第 6 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

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版,第 125 页)

 

同一天,为加强和统一志愿军司令部的指挥机构,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决定, 彭德怀的临时指挥所与团部(即原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合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

 

 

 

87

 

 

 

 

红墙大事

——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  上册  )

 

军总部,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 为参谋长。

当此紧张时刻,一个统一的精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正式成立了。同时志 愿军各路渡江部队亦开始向鸭绿江边急速开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轰轰烈烈 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就此揭开了。

19 日清晨,彭德怀、高岗由北京乘飞机火速赶回安东。当天黄昏时分彭德 怀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在渡江部队的先头, 开始跨过鸭绿江大桥。

抢先评论了 “红墙大事: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全两册)”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图说中国历史·春秋(权威疆域版图、专业战争地图,用地图重现历史的变迁;正说历史名人、正解历史事件,用文字追溯历史的底蕴。探访历史遗迹、鉴赏奇珍异宝,用图片记录历史的沧桑。)

EUR €32.99
加入购物车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第2部,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中国史!)

EUR €19.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图说中国历史·两晋十六国(权威疆域版图、专业战争地图,用地图重现历史的变迁;正说历史名人、正解历史事件,用文字追溯历史的底蕴。探访历史遗迹、鉴赏奇珍异宝,用图片记录历史的沧桑。)

EUR €30.99
阅读更多
缺货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中国史2+中国史3+世界史(5册套装礼盒已上市,请前往购买)

EUR €138.95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