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59114
编辑推荐
詹春娟主编的《大洋洲文学研究(第3辑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所)》呈现了以下特点:一、研究主体、对象和类型的多元化。随着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和深入,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学者涵盖了老、中、青三代,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了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研究对象涉及五十余位作家的小说、诗歌、戏剧,丛林文学、土*文学、女性文学、移民文学和儿童文学等;研究类型包括文本分析、综述、翻译、调查报告和文化研究等。二、研究内容的民族化。在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从本次研讨会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民族化特色仍然是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在新的社会语境和历史背景下突显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和身份建构问题仍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相应地,土*文学和移民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三、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杂糅化。文学本身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在新理论的推动下,不同的学科和研究方法不断地被应用到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当中,成为挖掘文本意义,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工具。
内容简介
詹春娟主编的《大洋洲文学研究(第3辑安徽大学 大洋洲文学研究所)》汇集国内外大洋洲文学研究者 的*新成果,内容涉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 岛国的主妻作家和作品,围绕文学与民族、文学与文 化、文学与环境、文学与性别等主题,对大洋洲文学 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强调 理论观照、审美鉴赏与批评分析的有机结合。
目 录
澳大利亚文学 多元文化之舞——从文化维度的视角解读《上海舞》的中西文化差异 现代悲剧与怀特小说 历史重构与家园重建:《卡奔塔利亚湾》中的土著愿景 风景重塑与历史建构——以《神秘的河流》为例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煤溪》 《土乐》中的“焦虑”主题探究 残暴背后隐悲情——凯特·格伦维尔的《黑暗之地》对《莉莲的故事》的反思 沉默——《美国梦》评析 占有与存在——评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井》 新西兰文学 《酿酒师的运气》的陌生化审美特征解读 二十世纪末新西兰小说全球化问题探究 《宠儿》与《失目宝贝》中少数族裔生存策略研究 《蒙娜·米妮和阳光的味道》中的死亡母题解读 南太平洋岛国文学 《奇人生死》的后殖民寓言叙事解读 失语的女性——浅析《榕树叶子》中的女性形象 温特小说《回到祖国的儿子们》的矛盾性分析 文坛动态 约翰·休斯和他的《澳洲动物寓言集》 多元化与民族化——2015中国澳大利亚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编后记
在线试读
《大洋洲文学研究(第3辑)》:
二、家庭伦理
在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时,批评家必须能够寻找和解构文学作品中的伦理线与伦理结,它们是文学伦理结构的基本部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观点看,几乎所有的文学文本都是对人的道德经验的记述,几乎在所有的文学文本的伦理结构中,都存在一条或数条伦理线,一个或数个伦理结。在文学文本中,伦理线同伦理结是紧密联系的,伦理线可以看成是文学文本的纵向伦理结构,伦理结可以看成是文学文本的横向伦理结构”①。在《煤溪》中,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条线或并联或串联起来,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小说主要讲述了鲍比.布卢(我)从十岁左右到三十四岁的成长经历。鲍比.布卢从小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普通家庭中,母亲是个孤儿,是女修道院院长及众修女一起将其抚养长大的。尽管是在修道院中长大的,但是鲍比的母亲很爱那里的姐妹,而且从小就接受过弹钢琴、学习法语等专业培训。他的父母年轻时一见钟情,而且一直恩爱。而鲍比父亲的老伙伴,本杰明.托宾的父亲,却一直对本杰明(以下简称为本)都是拳打脚踢的。本受到他父亲的影响,生活中哪怕是谁轻微招惹了他,他也一定要“睚眦必报”。有一次,他曾经为了向他人证明他的强悍而让他的马将一条狗踢瘸。因为无法容忍他对动物的伤害,出于对动物的伦理保护,鲍比与本发生了的一次争执。其实,本的这种暴力倾向都是他的自卑和残酷的家教方式造成的。
在家庭伦理中,基本的伦理关系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的平等、尊重、互爱和宽容等,都指向家庭的幸福、和谐和美满。如果彼此坚守夫妻伦理,那么夫妻生活则甜蜜而幸福;反之,家庭生活则蒙上阴影。在一个家庭中,女主人的角色至关重要。鲍比的母亲能读会写,能弹会唱。而且,她也一直偏爱鲍比,所以即使后来母亲不在了,鲍比也会经常回忆起一家人以前在一起时的幸福时光,总会想到母亲在晚上给他和父亲读《圣经》听。父亲也不识字,每当母亲读时,父亲都会在火炉旁睡着。鲍比的父母虽然信仰不同,但是彼此尊重。“我看见过父亲对人发脾气,但是他从未对动物发过脾气,我也从未看见母亲极度激动过,尽管她也有很多理由可以发火”①。
而小说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本的母亲,一个缺少母爱又总受到父亲暴打的孩子,怎么会谦逊平和?鲍比的母亲去世十年之后,他的父亲和本的父亲也相继去世,好像除了本以外,也没有什么伙伴在鲍比的身边了,直到丹尼尔.克林斯一家的出现。父亲去世的时候,鲍比差不多二十岁的光景,需要替自己找一份能谋生的活干。新几内亚战役后,丹尼尔.克林斯加入了昆士兰警察署。战争的结束才让丹尼尔和妻子埃斯米得以重逢。当时,他们的大女儿伊尔瑞十二岁,小女儿米丽亚姆九岁。丹尼尔在布里斯班就职时,人家问他是否会骑马,如果会,就可以申请去丛林附近工作,于是他就申请到昆士兰西部的小镇干草山当巡警了。在丹尼尔上任以前,乔治.威尔逊警长一直工作了差不多三十年。小镇里很少有扰乱纷争;即使偶尔出现,乔治也会处理得当,“化干戈为玉帛”。因此,在乔治和百姓的眼中,干草山一直都是一个纯朴而太平的地方。然而,在乔治退休时,鲍比申请去给丹尼尔当助手以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当丹尼尔决定要来干草山上班时,布里斯班的警察都嘲笑他会无法忍受灌木丛林生活的原始乏味。但是丹尼尔因为在战役中牺牲了自己好的年华,所以就想带着妻女来做一次冒险,挑战一下新的生活。他刚上任的头一年,小镇一切正常,井然有序。他整日忙于将乔治留下的旧档案整理归类,每天都是仪表堂堂、衣冠楚楚地出现在众人面前。而埃斯米本身是个网球手,所以重新修建了网球场。“她从不改变自己以适应干草山,而总是设法改变于草山来适合自己”②。
……
二、家庭伦理
在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时,批评家必须能够寻找和解构文学作品中的伦理线与伦理结,它们是文学伦理结构的基本部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观点看,几乎所有的文学文本都是对人的道德经验的记述,几乎在所有的文学文本的伦理结构中,都存在一条或数条伦理线,一个或数个伦理结。在文学文本中,伦理线同伦理结是紧密联系的,伦理线可以看成是文学文本的纵向伦理结构,伦理结可以看成是文学文本的横向伦理结构”①。在《煤溪》中,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条线或并联或串联起来,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小说主要讲述了鲍比.布卢(我)从十岁左右到三十四岁的成长经历。鲍比.布卢从小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普通家庭中,母亲是个孤儿,是女修道院院长及众修女一起将其抚养长大的。尽管是在修道院中长大的,但是鲍比的母亲很爱那里的姐妹,而且从小就接受过弹钢琴、学习法语等专业培训。他的父母年轻时一见钟情,而且一直恩爱。而鲍比父亲的老伙伴,本杰明.托宾的父亲,却一直对本杰明(以下简称为本)都是拳打脚踢的。本受到他父亲的影响,生活中哪怕是谁轻微招惹了他,他也一定要“睚眦必报”。有一次,他曾经为了向他人证明他的强悍而让他的马将一条狗踢瘸。因为无法容忍他对动物的伤害,出于对动物的伦理保护,鲍比与本发生了的一次争执。其实,本的这种暴力倾向都是他的自卑和残酷的家教方式造成的。
在家庭伦理中,基本的伦理关系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的平等、尊重、互爱和宽容等,都指向家庭的幸福、和谐和美满。如果彼此坚守夫妻伦理,那么夫妻生活则甜蜜而幸福;反之,家庭生活则蒙上阴影。在一个家庭中,女主人的角色至关重要。鲍比的母亲能读会写,能弹会唱。而且,她也一直偏爱鲍比,所以即使后来母亲不在了,鲍比也会经常回忆起一家人以前在一起时的幸福时光,总会想到母亲在晚上给他和父亲读《圣经》听。父亲也不识字,每当母亲读时,父亲都会在火炉旁睡着。鲍比的父母虽然信仰不同,但是彼此尊重。“我看见过父亲对人发脾气,但是他从未对动物发过脾气,我也从未看见母亲极度激动过,尽管她也有很多理由可以发火”①。
而小说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本的母亲,一个缺少母爱又总受到父亲暴打的孩子,怎么会谦逊平和?鲍比的母亲去世十年之后,他的父亲和本的父亲也相继去世,好像除了本以外,也没有什么伙伴在鲍比的身边了,直到丹尼尔.克林斯一家的出现。父亲去世的时候,鲍比差不多二十岁的光景,需要替自己找一份能谋生的活干。新几内亚战役后,丹尼尔.克林斯加入了昆士兰警察署。战争的结束才让丹尼尔和妻子埃斯米得以重逢。当时,他们的大女儿伊尔瑞十二岁,小女儿米丽亚姆九岁。丹尼尔在布里斯班就职时,人家问他是否会骑马,如果会,就可以申请去丛林附近工作,于是他就申请到昆士兰西部的小镇干草山当巡警了。在丹尼尔上任以前,乔治.威尔逊警长一直工作了差不多三十年。小镇里很少有扰乱纷争;即使偶尔出现,乔治也会处理得当,“化干戈为玉帛”。因此,在乔治和百姓的眼中,干草山一直都是一个纯朴而太平的地方。然而,在乔治退休时,鲍比申请去给丹尼尔当助手以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当丹尼尔决定要来干草山上班时,布里斯班的警察都嘲笑他会无法忍受灌木丛林生活的原始乏味。但是丹尼尔因为在战役中牺牲了自己好的年华,所以就想带着妻女来做一次冒险,挑战一下新的生活。他刚上任的头一年,小镇一切正常,井然有序。他整日忙于将乔治留下的旧档案整理归类,每天都是仪表堂堂、衣冠楚楚地出现在众人面前。而埃斯米本身是个网球手,所以重新修建了网球场。“她从不改变自己以适应干草山,而总是设法改变于草山来适合自己”②。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