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706733
做事有毅力做事时勇于任事,当仁不让;快刀斩乱麻,其疾如风;赏罚分明,雷厉风行,一言一行不打折扣;该舍则舍,当弃则弃,决不拖泥带水;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做事有眼力。做事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近可察微的好眼力,只有多谋而善断,才能成为高手。有了好眼力,就会认得准目标,把握机会,摆正位置,说对话,做对事。
做事有定力。佛之禅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强调定力。有了定力,对突如其来的事变,能应对自如。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无论面临多大的诱惑,无论面对着多大的危险,都泰然处之。
齐晓光编著的《做事三力(有毅力有眼力有定力)》运用当代心理学与社会学新的研究成果,力图帮助读者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做事三力之一:有毅力 第一章 咬定青山,忍人所不能忍 从不轻言放弃 失意而不丧志 意志坚定堪成大事 忍辱负重,唾面自干 克己忍让,大度能容 越挫越“硬” 第二章 果断舍弃,决不拖泥带水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收获总是在得与失之间选择 必须学会理智地舍弃 千万不能“舍不得” 危机时要有果断舍弃的魄力 顾全大局放弃局部 果断清除害群之马 抓住典型,以做效尤 不可贪大求全 该认输时就认输,该撒手时就撒手 不可把名利看得太重 放长线钓“大鱼” 放弃“眼前利益” 不必在意局部得失 以退为进 让过去归零,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第三章 勇于负责,当仁不让 负责是一种态度 负责是一种竞争力 负责赢得尊重与荣誉 不负责难获成功 马马虎虎就是不负责 不要为不负责找借口 你不负责谁肯负责 细小处看责任感 在困境中砥砺我们的锋锐 敢做比会做更重要 出出风头又何妨 第四章 雷厉风行,不打折 行动,让一切变得简单 立即行动起来 日事日毕 不要拖延 不要敷衍做事三力之二:有眼力 第一章 分清轻重缓急 尽量把事情简单化 快刀斩乱麻的方法 第二章 找准目标 确定人生目标 男怕入错行——职业定位 希望、梦想与目标 将时间和精力放到同一个方向上 要用前瞻的眼光看问题 第三章 用对方法 正确的方法更重要 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四章 交对友 结交对自己有益的朋友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贵人相助 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第五章 说对话 说话的三条底线 说话要有分寸 十种成功表达句型 领导也需要赞美 巧妙拒绝 第六章 做对事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争取一次做对做好 做就做好 不让“昨天”影响“今天”做事三力之三:有定力 第一章 稳得住心神 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挫折,安之若素 保持平常心 冷静,会使你赢得成功 制怒 第二章 稳得住局面 团结协作是稳定局面的根基 尽快获得他人的信任 赢得支持,稳住阵脚 公正无私,让人信服 人激出力量,水激出浪花 大家都是自己人 化解矛盾,转化冲突 主动创造和谐 让人际关系保持适度的弹性 第三章 把握分寸,稳守中庸 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分寸 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分寸 把握说话的分寸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既保持个性,又适度妥协 第四章 办事有章法 计划与变化 在行动中改进
所谓坚忍,既包含着坚持不懈的拼劲,也包含者忍辱负重的意味。所谓坚忍可以归结为:坐得住冷板凳,吃得起苦,耐得烦劳,忍得住闲。
古人说:“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居八九。”这话不无道理。在生活的海洋中,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地到达彼岸的事情是很少的。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生活上遭到不幸,或事业上遭到失败,这些都有可能发生。当不幸的命运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唉声叹气,自叹“时乖运舛”,自认倒霉,这是一种态度。在打击和磨难面前,仅仅停留于无休止的叹息,不会帮助你改变现实,只会削弱你和厄运抗争的意志,使你在无可奈何中消极地接受现实。
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也是一种态度。一遇挫折就悲观失望,承认自己无能,这是意志薄弱、缺乏勇气的表现,也是自甘堕落、自我毁灭的开始。用悲观自卑来对待挫折,实际上是帮助挫折打击自己,是在既成的失败中,又为自己制造新的失败。在既有的痛苦中,再为自己增加新的痛苦。
怨天尤人,诅咒命运,这又是一种态度。现实总归是现实,并不因为你埋怨和诅咒它而有所改变。遇到不幸的事,就恶语诅咒、怨天尤人,这是最容易的,但却是最没有用处的。埋怨和诅咒人人都会,但从埋怨和诅咒中得到好处的人却从来无有。
在生活中的不幸面前,有没有坚强刚毅的性格,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区别杰出者与庸人的标志之一。曾国藩主张,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不屈服,不后退,不动摇,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在重重困难中冲开一条通向胜利的路,努力征服困难。
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勇敢地面对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依然保持生活的勇气,保持不屈的奋斗精神,他就是生活中的强者,一个真正刚强的人。相反,有些人在挫折、失败或其他生活不幸事件的打击面前,之所以一蹶不振,精神崩溃,弄到十分可怜的地步,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坚强刚毅的性格。
没有一个人生而刚毅,也没有一个人不可能培养出刚毅的性格。我们不要神化强者,以为自己成不了那种钢铁般坚强的人。其实,普通人所有的犹豫、顾虑、担忧、动摇、失望等,在一个强者的内心世界也都可能出现。
曾国藩也曾动摇过失望过,但这并不排除他是坚强刚毅的人。刚毅的性格和懦弱的性格之间并没有千里鸿沟,刚毅的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软弱。在培养“强硬”的性格方面,曾国藩从历代古人身上借鉴了很多经验。
被楚庄王拜为令尹的孙叔敖,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卓越才能,然而他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几起几落,但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的确有宰相风范。
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简直可谓神仙一样的人物。可是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难发现:诸葛亮原来是个常败统帅。他不仅有“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的败迹,而且大败仗打得也不少,尤其是他晚年全力以赴组织的六出祁山,也都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尚且如此,何况普通人呢?所以说,任何一项事业要取得成就,都难免要遇到困难和挫折。欲成就大事业者,能否经受住错误和失败的严峻考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缺乏决心和信心常成为成功的最大障碍。
我国古代“愚公移山”和“铁杵磨针”的寓言故事,都说明了坚定的性格对于取得事业最终胜利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向目标锐进的坚定意志,他的劳动就不可能是完全有成效的。许多人在事业中遇难而退,半途而废,以至功亏一篑,其教训就在于缺乏坚定性。
正因为依靠百折不挠的精神,屡败屡战,如履薄冰,不断地走出逆境,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曾国藩终率领湘军,会同左宗棠、李鸿章等指挥的部队,逐渐实现了对太平天国的“天京”的战略包围,并在同治三年六月,攻破了天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P5-6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