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3500
章 导论
一 可持续生计与城市贫困
二 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研究
三 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构
第二章 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可持续生计框架
一 发展型社会政策:背景与理念
二 可持续生计框架
三 可持续生计框架与中国城市贫困家庭
第三章 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指标体系建构及测量
一 人力资本指标及测量
二 住房资产状况及测量
三 物质资本(非房)指标及测量
四 金融资本指标及测量
五 社会资本指标及测量
第四章 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现状分析
一 整体匮乏
二 结构失衡
三 维持型突出,发展型不足
四 脆弱性较强,可持续性差
第五章 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
一 模型设定
二 生计资本与劳动力市场参与
三 生计资本与就业方式
四 生计资本与社会救助
五 生计资本与消费方式
六 小结
第六章 城市贫困家庭可持续生计政策路径
一 构建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
二 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三 建立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发展账户
四 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全覆盖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发现
二 相关讨论
专题研究 城市低保家庭资产与健康状况
一 城市低保家庭资产状况:基于一项比较研究
二 城市低保家庭人口健康状况
三 城市低保对象精神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附 录 城市贫困家庭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图目录
图1-1 当代学术界关于贫困内涵的拓展性理解
图2-1 DFID(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SLF)示意
图2-2 生计资产五边形
图4-1 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五边形
图7-1 中国城市贫困家庭可持续生计框架(SLF)示意
图1 杠杆作用对残差平方标绘
图2 标准化残差分布
表目录
表1-1 中国知网“可持续(性)生计”主题历年研究文献数量分布
表1-2 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代表成果
表2-1 规范性理论及其社会政策意涵
表3-1 家庭成年成员受教育年限调查情况一览
表3-2 家庭成年成员受教育水平标准分一览
表3-3 家庭所有成员健康状况调查情况一览
表3-4 家庭所有成员健康状况标准分一览
表3-5 家庭有劳动能力成员调查情况与标准分一览
表3-6 家庭职业技能状况调查与标准分一览
表3-7 家庭住房资产标准分一览
表3-8 家庭物质资本(非房)标准化处理一览
表3-9 家庭收支调查项目一览
表3-10 家庭收支情况一览
表3-11 家庭收支平衡情况一览
表3-12 家庭金融资产类别及其标准分一览
表3-13a 家庭社会支持调查情况一览
表3-13b 家庭社会支持调查情况一览
表3-14 家庭社会资本标准分一览
表4-1 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标准分一览
表4-2 城市贫困家庭人力资本调查状况一览
表4-3 家庭住房资产调查情况一览
表4-4 两项同年度抽样调查家庭物质资本(非房)调查情况一览
表4-5 家庭技术证书数量与技能培训人次一览
表4-6 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收支状况一览
表5-1 城市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及其占比影响因素OLS模型
表5-2 城市贫困家庭劳务性收入及其占比影响因素OLS模型
表5-3 城市贫困家庭正规就业收入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影响因素OLS模型
表5-4 城市贫困家庭救助性收入及其占比影响因素OLS模型
表5-5 城市贫困家庭制度性救助收入及其占比影响因素OLS模型
表5-6 城市贫困家庭维持型消费与发展型消费影响因素OLS模型
表6-1 “共筑中国梦”: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发展账户运作机制
表6-2 某省普通二本院校文科大学生四年花费情况一览
表6-3 小王教育发展账户(1∶2比例配款)运作情况一览(示例1)
表6-4 小王教育发展账户(1∶3比例配款)运作情况一览(示例2)
表1 城市低保家庭收支变量及其构成一览
表2 城市低保家庭现金资产与房产情况一览
表3 城市低保家庭资产分布状况(2005/2012)
表4 城市低保家庭月收支概况一览
表5 城市低保家庭耐用品及其他物质资产概况
表6 城市低保家庭子样本分布情况
表7 城市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分布情况
表8 不同变量组别下城市贫困人口的生理健康状况
表9 不同变量组别下城市贫困人口的抑郁状况
表10 不同变量组别下城市贫困人口的焦虑症状
表11 城市低保家庭子样本分布概况
表12 低保对象抑郁程度概况
表13 低保对象抑郁程度影响因素OLS模型
前 言
国际学术界对贫困内涵的拓展性理解集中体现了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在人类对贫困现象的认识谱系中,国际学术界对贫困内涵的理解从初把贫困仅仅定义成收入与消费匮乏,到可行能力匮乏,再到资产或财富匮乏、权利匮乏或社会排斥导致的脆弱性以及稀缺性思维模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贫困现象不仅涉及宏观的制度–文化结构维度,也涉及微观个体或家庭的收入、资产、能力以及心智维度。它不是单一维度主导的结果,而是宏观结构与微观个体(家庭)之间多重交互作用的结果。消除贫困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是如此之多,任何仅靠单一维度的贫困观所实施的反贫困措施都是不充分的。一百多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贫困现象的理解历程及其相应的福利政策实践表明,通过发展理论,开展实证研究,人们对贫困现象的认识不断从单维走向多维、从事实走向规范、从碎片走向整合,强调贫困现象的复杂性、系统性与整合性的生态系统观念逐渐成为主流。任何有效的城市反贫困政策理论与实践,都需要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只有从整合性、系统性的多重维度来设计反贫困政策,才有可能实质性地缓解或消除贫困。因此,一种基于对贫困现象复杂性理解的多维整合视野就成为有效反贫困的内在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反贫困理论界与实务界在对二战后长期主导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现代化发展范式”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对20世纪80年代以所谓“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古典自由主义范式”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基于消费维持基础上的传统社会福利政策范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发展型社会政策聚焦于超越基本需求满足的能力建设,试图融合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目标,强调跨部门的整合协调,注重社会政策的风险预防与包容能促功能,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政策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政策范式,成为整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福利政策领域中各种新思维、新观念与新实践的有效政策框架。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