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29886
内容简介
《江苏蓝皮书: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江苏年度发展报告,从1997年开始编写,一直延续到现在。为深化对新常态下江苏的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从2015年开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决定将《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展望》扩充为经济、社会、文化3卷本,并于2016年首次出版了3卷本。
《江苏蓝皮书: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旨在分析当年的江苏社会发展情况,展望下一年度的江苏社会形势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与建议。
《江苏蓝皮书: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是对2017年江苏社会发展运行的分析和对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的预测与政策建议。
《江苏蓝皮书: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的研究报告大体分为6个部分。*部分为总报告,是对江苏社会形势的总体研究;第二部分为政府改革与党的建设篇,主要是对江苏基层党建方面的研究;第三部分为社会建设篇,主要是对江苏民生事业发展的研究;第四部分为新型城镇化篇,是对江苏城乡发展的研究;第五部分为基层社会治理篇,是对江苏基层地区治理实践问题的研究;第六部分为区域法治篇,是对江苏法治建设的研究。希望这些研究报告能为相关部门制定社会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江苏蓝皮书: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旨在分析当年的江苏社会发展情况,展望下一年度的江苏社会形势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与建议。
《江苏蓝皮书: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是对2017年江苏社会发展运行的分析和对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的预测与政策建议。
《江苏蓝皮书: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的研究报告大体分为6个部分。*部分为总报告,是对江苏社会形势的总体研究;第二部分为政府改革与党的建设篇,主要是对江苏基层党建方面的研究;第三部分为社会建设篇,主要是对江苏民生事业发展的研究;第四部分为新型城镇化篇,是对江苏城乡发展的研究;第五部分为基层社会治理篇,是对江苏基层地区治理实践问题的研究;第六部分为区域法治篇,是对江苏法治建设的研究。希望这些研究报告能为相关部门制定社会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 录
I 总报告
B.1 2017-2018年江苏社会形势分析与展望
B.1 2017-2018年江苏社会形势分析与展望
II 政府改革与党的建设篇
B.2 江苏加强国企党建的现状与对策
B.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进展及优化路径
B.4 江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B.5 深化县委书记工作讲坛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B.6 江苏完善干部激励机制与容错纠错机制研究
B.7 推进江苏省权力清单与互联网政务深度融合研究
III 社会建设篇
B.8 江苏现代化事业进程、特征与对策研究
B.9 江苏区域现代化建设现状与推进路径
B.10 江苏“十三五”人口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B.11 江苏建设更高质量民生事业研究
B.12 扩大江苏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B.13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新特点及其应对措施
B.14 江苏养老保障的新问题和对策研究
B.15 江苏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对策研究
B.16 防范与化解江苏环境污染类社会风险
B.17 江苏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研究
B.18 江苏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建立及相关政策建议
B.19 江苏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展及对策
IV 新型城镇化篇
B.20 江苏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进展与对策
B.21 江苏市场型小镇发展的现状与提升对策
B.22 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短板与对策
B.23 推进江苏乡村振兴的实践与路径
B.24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与优质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B.25 江苏金融精准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
V 基层社会治理篇
VI 区域法治篇
Abstract
Contents
在线试读
《江苏蓝皮书: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
四是医疗卫生领域尚需攻坚克难。随着城镇化、老龄化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从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看,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公益性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形成,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五是住房保障需要相关制度政策配套。主要表现在各项住房保障制度之间衔接不够紧密,部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还比较突出。
六是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尖锐。和江苏快速老龄化的现状相比,江苏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明显不足,城市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社区托老床位过少;由于政策扶持不到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受工资待遇偏低影响,许多养老机构面临用工荒,护理、专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二)社会动员能力有待提高,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效能有待提升
近年来,江苏在构建社会治理格局中取得了卓越成效,尤其在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平台建设中亮出了江苏“名片”。但是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治理主体、治理结构以及治理过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1.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社会治理水平仍有差异
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是总体来看依然存在着治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这首先表现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苏北、苏中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依然落后于苏南地区,而苏南地区在社会治理中的辐射带动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区域性的不平衡在公共服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表现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大量弱势群体,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这一点在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建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江苏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已经影响了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社会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城乡社会发展的数字鸿沟,制约了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2.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仍不明晰
社会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需要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带动社会资本,构建全面覆盖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江苏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固化的“路径依赖”,以管理思维指导社会治理,习惯于政府大包大揽,对于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不愿放手,这就造成一些社会力量在治理活动中束手束脚,社会活力不能充分释放,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也无法实现。因此,从现有社会治理体制的条块分割来看,江苏政府、民众、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构仍不明晰,大部分公共服务工作依然有赖于政府的主力推动,而民众与社会组织的主动性、独立性较差,基层治理中的多方主体难以形成协调有效的集体行动。
3.社区群众参与度不高,社会动员能力仍需提高
受到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管理体制的影响,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强、渠道不畅,因此客观上造成政府做了很多美好的规划设计,但普通群众的参与性不足,整体公共服务依然无法满足民众的生活诉求。这在社区基层治理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群众遇到事情向社区求助或者社区需要依靠居民开展工作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对已有公共服务项目的宣传内容不够深入,并没有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居民群众广泛宣传,导致群众对于基层政府的政策产生理解偏差,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造成社会治理无法广泛动员群众的力量。
……
四是医疗卫生领域尚需攻坚克难。随着城镇化、老龄化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从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看,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公益性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形成,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五是住房保障需要相关制度政策配套。主要表现在各项住房保障制度之间衔接不够紧密,部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还比较突出。
六是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尖锐。和江苏快速老龄化的现状相比,江苏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明显不足,城市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社区托老床位过少;由于政策扶持不到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受工资待遇偏低影响,许多养老机构面临用工荒,护理、专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二)社会动员能力有待提高,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效能有待提升
近年来,江苏在构建社会治理格局中取得了卓越成效,尤其在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平台建设中亮出了江苏“名片”。但是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治理主体、治理结构以及治理过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1.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社会治理水平仍有差异
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是总体来看依然存在着治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这首先表现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苏北、苏中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依然落后于苏南地区,而苏南地区在社会治理中的辐射带动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区域性的不平衡在公共服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表现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大量弱势群体,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这一点在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建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江苏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已经影响了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社会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城乡社会发展的数字鸿沟,制约了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2.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仍不明晰
社会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需要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带动社会资本,构建全面覆盖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江苏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固化的“路径依赖”,以管理思维指导社会治理,习惯于政府大包大揽,对于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不愿放手,这就造成一些社会力量在治理活动中束手束脚,社会活力不能充分释放,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也无法实现。因此,从现有社会治理体制的条块分割来看,江苏政府、民众、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构仍不明晰,大部分公共服务工作依然有赖于政府的主力推动,而民众与社会组织的主动性、独立性较差,基层治理中的多方主体难以形成协调有效的集体行动。
3.社区群众参与度不高,社会动员能力仍需提高
受到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管理体制的影响,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强、渠道不畅,因此客观上造成政府做了很多美好的规划设计,但普通群众的参与性不足,整体公共服务依然无法满足民众的生活诉求。这在社区基层治理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群众遇到事情向社区求助或者社区需要依靠居民开展工作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对已有公共服务项目的宣传内容不够深入,并没有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居民群众广泛宣传,导致群众对于基层政府的政策产生理解偏差,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造成社会治理无法广泛动员群众的力量。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