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866893
本书特点:
*, 通俗讲史,幽默风趣。作品在天涯连载暴获好评!
第二, 读历史就是读人心,作者写宋朝,也点评了一些人性。历史在变,人性不变。
第三, 本书主要讲述宋仁宗执政那段历史。
宋仁宗即位后,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包拯等文臣良将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共同谱写帝国璀璨的史诗。然而,仁宗一朝,边境战乱再起——西夏进犯、宋辽博弈。连续多年用兵,*终导致朝廷“三冗三费”。在这一背景下,庆历新政推出……
章 女主天下 / 1
就这样把你们征服 / 1
处理前朝余孽 / 3
刘娥的艺术 / 6
钱惟演下岗 / 8
下一任宰相 / 12
第二章 宫廷斗争 / 16
王钦若病逝 / 16
开除曹利用 / 20
“黄袍加身” / 22
被贬的真正原因 / 25
彻底陨落 / 28
第三章 改朝换代进行时 / 31
王曾下岗 / 31
第二个武则天 / 34
鱼头宰相 / 37
三件大事 / 39
改朝换代 / 41
第四章 功亏一篑 / 45
刘娥的对手 / 45
吕夷简的本事 / 47
为“那个人”争取权益 / 49
大火见人心 / 54
刘娥病逝 / 56
第五章 烟消云散 / 61
开始清算 / 61
荒唐王爷 / 65
中计出局 / 69
盖棺论定 / 72
后的“狸猫换太子” / 78
第六章 千古仁宗的那些事 / 80
“仁宗”由来 / 80
严以律己 / 83
宽以待人 / 88
远离小人 / 90
善断家事 / 933
第七章 后宫恩怨录 / 97
不分畛域 / 97
以德服人 / 100
一个响亮的耳光 / 103
我要休妻 / 105
废后的真正原因 / 110
第八章 另类皇后 / 114
“陈子城”的闺女不行 / 114
怪事代代有,宋朝特别多 / 117
荒唐老公 / 120
软弱可欺 / 122
率众平叛 / 125
离奇的案件 / 128
奇怪的结局 / 131
第九章 宋朝争议的宰相 / 135
吕夷简的为官处世之道 / 135
整人的艺术 / 138
驱除李迪 / 141
智斗王曾 / 143
落败而归 / 145
第十章 宋朝伟大的宰相 / 148
悲剧的童年 / 148
划粥断齑 / 150
宋朝国号的由来 / 152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154
哥,就是这样自信 / 155
第十一章 建功立业 / 158
复姓归宗 / 158
修建“范公堤” / 160
大宋“命好”官员 / 164
小事定终身 / 167
大宋“惹祸”官员 / 170
第十二章 两起两落 / 172
前程似锦的官职 / 172
天下,两种人而已 / 175
重回朝廷 / 177
死磕到底 / 180
第二次下岗 / 183
第十三章 以天下为己任 / 186
郭皇后“病逝” / 186
开封府尹“范青天” / 190
贤臣,也有犯晕的时候 / 193
《百官图》之斗 / 1955
第十四章 六一居士的那些事 / 199
第三次下岗 / 199
宋六家之首——欧阳修 / 201
少年成名 / 204
色字头上一把刀 / 206
欧阳修的为官之道 / 210
第十五章 被罢黜的岁月 / 214
《与高司谏书》 / 214
天下骂人男 / 217
“三黜人”的囧途 / 220
《灵乌赋》 VS 《灵乌赋》 / 222
第十六章 继续说西夏 / 227
北宋“战神”曹玮 / 227
三个预言 / 232
李元昊继位 / 236
“改造”进行时 / 239
继续改造 / 243
一个新时代 / 248
第十七章 宋夏之战 / 253
宋朝的对策 / 253
李元昊出征 / 256
三川口之败 / 259
大雪退兵 / 264
第十八章 书生秋点兵 / 266
神奇的出生 / 266
重新出山 / 268
天生将才 / 270
二将分歧 / 274
再起狼烟 / 276
好水川之败 / 279
第十九章 宋辽博弈录 / 283
辽国的威胁 / 283
为什么推荐他 / 285
临危受命 / 288
艰难的谈判 / 291
又一次“三千打六万” / 294
第二十章 天下太平 / 297
再起波澜 / 297
宋辽议和 / 301
李元昊“投降” / 304
庆历合约 / 306
第二十一章 重塑国家 / 309
三冗三费 / 309
千呼万唤始出来 / 311
再出山 / 314
尾声 庆历新政 / 318
序 言
明道二年(1033 年)4 月30 日,在宝慈殿的御床上,宋朝位垂帘听政、且穿过龙袍的刘娥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享年65 岁。
一代传奇,终于落幕。
刘娥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同时,刘娥的死,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
至此,宋朝第五位皇帝宋仁宗终于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自己长达41 年的统治生涯。
在中国历史上,宋仁宗是宋朝皇帝中的一个传奇,他创造了若干项历史之,这些纪录至今还在那里,无人能将其打破。
这些纪录如下:
他是宋朝历史上个“不求下人”的皇帝;
他是宋朝历史上个被人“吐口水”的皇帝;
他是宋朝历史上个被人“当面撕圣旨”的皇帝;
他是宋朝历史上个娶了“有夫之妇”的皇帝;
他是宋朝历史上个“绝后”的皇帝。
除了上述纪录,宋仁宗还有很多其他优点:
他是号称“十全老人”、极度自负的乾隆,一生佩服的皇帝;
他是宋朝所有百姓发自内心,衷心爱戴的皇帝; 他是宋朝历史上个、也是一个,死后敌国能够为之流泪的皇帝。
所以,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宋仁宗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富庶、文明、开放、宽恕的时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里。若继续细分的话,我更愿意生活在宋仁宗统治的时代里!
这位皇帝,就是这样了不起。
宋仁宗统治时期,不仅是一个盛世,更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说过,整个仁宗朝,是一个“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的时代。明人评选的“唐宋八大家”,其中宋朝的那六个人,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都出现在了宋仁宗的时代里!
一朝聚集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宋六家”,仁宗朝文人的鼎盛程度, 可想而知。
其实,若继续拉一张宋仁宗朝的牛人名单,还可以拉得很长、很长——
王曾、李迪、鲁宗道、晏殊、吕夷简、范仲淹、韩琦、富弼、余靖、尹洙、蔡襄、滕宗谅、杜衍、庞籍、文彦博、曹玮、狄青、包拯、司马光、范镇、吕惠卿、范纯仁、柳永、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曾布、章惇、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沈括……
这些名噪一时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分别谱写各自不朽的历史。
综上所述,仁宗朝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难怪苏轼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
当然,宋仁宗一朝,也是宋朝边境动乱的一个朝代。
在宋仁宗统治期间,西面的党项一族,终于另立门户、单飞独干了;而北面的大辽帝国,也背信弃义,准备撕毁“澶渊之盟”,跟宋朝重新开战了。这些国家与宋朝之间经历了数次血战,双方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方才罢休。
那么,在这个“好又坏,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里,宋仁宗一朝, 又将上演哪些人文轶事呢?这些永载史册、光辉璀璨的文臣武将们,又将谱写什么样的历史呢?
所有的答案,尽在本书中。
天生将才
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类人,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他们依旧是天生的军事家,即我们所谓的“战神”。
这种人不用上军校,也不用感悟战争的残酷,他们随便拿一本《孙子兵法》,就能运筹帷幄,杀敌于无形。
文人出身,后来统率千军万马的人,就包括:西周开国元勋姜太公、老不死的战国传说鬼谷子、汉朝首席功臣张良、三国双子星座诸葛亮和司马懿、大唐军神徐茂公、明朝神算子刘伯温、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等等。
上述文人,都成为勇猛无比的智将,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不朽的名字。如今,宋朝的一代传奇范仲淹,也将光荣地步入到这个“名册”里。
史料记载,范仲淹虽然是文人出身,但他对于战争的领悟,堪称“大师级”的水准。这不,在考察了战场地形、评估了双方实力后,范仲淹立刻给出了一个合格的战略布局——先守、后战。
这,是一个极其正确的战略思想。
两国打仗,弱者讲究速度,强者讲究实力。在西夏和宋朝的对抗中,宋强西夏弱,这是不争的事实。西夏一个省的赋税,比不上宋朝的一个郡;双方的人口总数,更不是一个等级。
既然宋朝比西夏有钱,宋朝比西夏人多,宋朝还能切断西夏的经济,那么,占了诸多优势的宋朝为什么要跟西夏一决雌雄、一战定乾坤呢?宋朝要跟西夏打持续战、打消耗战,以自己强大的实力耗垮西夏,这才是正道!
确定了积极防守、与西夏打消耗战的总体战略后,范仲淹开始大规模地修筑城池、调兵遣将。毕竟,即使有一个好的防守战略,也得有一条坚固的防守线才行。否则,这一切仅仅是纸上谈兵罢了。
在布置防线时,范仲淹主要干的事情,如下:
范仲淹干的件事情:高筑墙,广积粮,修筑各种防守要塞。
史料记载,不管是古代战争,还是现在战争,都秉持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永恒的真理。范仲淹深知粮草的重要性,所以,范仲淹一上任就立刻率领军民开荒种田、兴修渠堰、建造仓库、储备粮食。在他的率领下,边关开垦了数十万亩良田,收获的粮食足够“十年”之用。
除了广积粮外,范仲淹还派人详细调查了境内的所有防守城寨,考察他们的使用情况。范仲淹下令,只要是有用的城池,全部花费重金修筑;没有用的城池,全部拆除重建,这样做的结果是——范仲淹将境内所有的城寨,全部联合在一起,建立了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能够抵御李元昊的进攻了。
除了“慢慢地”修筑城池外,范仲淹还能“快速地”在敌人眼皮底下修筑城池,其修筑速度之快,完全能够载入史册。
这座范仲淹快速修筑的城池,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大顺城。
史料记载,范仲淹在考察地形后,发现一个叫后桥川的地方,是李元昊出兵的必经之地。范仲淹就想,若在这里修筑一个城池,就等于是掐住了李元昊的咽喉,彻底卡住他的要道了。
话虽如此,但李元昊也不是一个傻子呀。你在他眼皮底下修筑这么一个违章建筑,他还不跟你拼命呀。因此,若想修筑这座城池,就得跟李元昊耍耍计谋、斗斗智商了。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三六卷》记载,范仲淹决定在这里修建城池后,他耍了一个小心眼,他秘密派遣自己的儿子范纯祐和蕃将赵明先出发,偷偷摸摸占据了这里,随后他率领一队兵马,漫无目的地远征,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范仲淹的这种举动,不仅迷惑了西夏军,也让自己的将士们困惑不已。大家皆不知所向,不知道范仲淹到底要干什么。
等大军至柔远时,范仲淹突然下令,大家立刻跟我去后桥川修筑城池!
兵贵神速,范仲淹就这样修筑了起来。等李元昊发现、率领三万大军来拆时,一切都晚了。范仲淹早已修筑好了一座城池,等待着李元昊。
当然了,李元昊的“拆迁”速度,也不算慢了,但问题是,真架不住范仲淹的修筑速度呀!
那么,范仲淹修筑这么一座城池,用了多少时间?
史称“旬日”!也就是说,范仲淹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修建好了一座城池!《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三六卷》称:“庆之西北马铺寨,当后桥川口, 深在贼腹中。范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其后。诸将初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毕具,旬日城成。”
怎么样?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修筑好了一座城池,如此速度,肯定能够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那么,这种旬日而成的城池,结实吗?会不会是一个豆腐渣工程呢?
事实证明,咱们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范仲淹修筑的城池,是良心打造,坚固无比。
让时间快速推后26 年,此时是公元1066 年,即宋治平三年、西夏拱化四年。当时,不管是范仲淹,还是宋仁宗,抑或是李元昊,全都作古了。
这年秋天,西夏的第二代当家李谅祚以“侮辱其使”为由(后面再说), 发动十万大军攻打大顺城。结果,就在大顺城,李谅祚吃了一场惨仗,丢掉了自己的性命。由此可见,大顺城的坚固程度。
经过了不断修建后,范仲淹终于构造了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固防线。然而,在修筑完防线后,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浮出了水面。
派谁来防守这道防线呢?或者是说,范仲淹到哪里去寻找那些精兵良将呢?
对于这个问题,范仲淹自有妙计。
范仲淹干的第二件事情:选良将,练精兵,打造一支无敌的军队。
史料记载,为了打造自己的“无敌舰队”,范仲淹一到前线,就到处选择精兵强将。就此,范仲淹发现了宋朝军制的一个堪称荒唐搞笑的弊端。
原来,宋朝军制里有这么一个规定,多大的官,带多少兵。副署一级的军官,可以带一万名士兵;钤辖一级的军官,可以带五千名士兵;都监一级的军官,可以带三千名士兵。
这种体制,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每次打仗,甭管敌人来多少人,一定是官小的、带人少的官员先出阵,等他们战死了,再由官大的、带人多的官员出阵。这样的结果,导致宋朝低级将领阵亡严重,很多小兵也不愿意升级了。
毕竟,小官面对大敌,只能带着士兵以卵击石、主动送死,即便侥幸活着回来,功劳也会被官大的将领抢走。
宋朝的这种军事制度,完全是一种“取败之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打赢李元昊,也就是一个只能梦、不能想的“梦想”!
面对这种局面,范仲淹立刻进行了军事改革,他把原先的部队全部打散,取各部精兵,组成了六支主力部队。每支部队三千人,总共一万八千人,分给六个将领管理,让他们协同作战。
按照范仲淹改革后的制度,“量贼众寡出战”,即若敌人来得比较多,这六支部队就一起上,协同作战;若敌人来得少,这六支部队就分批上阵,攻击敌军。这样就改变了原先“官小先送死”的局面,士兵们有了一个盼头,大家争先恐后地出阵,史称“士气大振,莫不思战”。
除了选择精兵外,范仲淹还注意提拔那些猛将。在范仲淹的选拔标准中,他以“唯才是举”为原则,提拔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将领。
范仲淹认为,甭管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是厨子、商人、逃兵,抑或是杀人犯,只要你有本事,就能在他麾下得到重用,建功立业。
在这种选拔体制下,范仲淹提拔了一堆优秀的将领,有种世衡、王信、范全、周美、刘拯、谢运行、葛宗古、黄士宁,等等。这些人,都成为边境上的名将,成为李元昊的死敌。
当然了,在这些名将中,著名的还是“这个人”。
这个人,是宋朝风光的武将,他以一介囚犯之身,步步攀登,终深得皇宠,成为国家枢密使,可谓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也。
这个人,也是宋朝悲哀的将领,他终被文官弹劾,被忠臣挤兑,被迫下岗,病死他乡,成为一个比岳飞还要冤枉,还要凄惨的武将。
这个人,就是北宋著名的将领——狄青。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