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39840丛书名: 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丛书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研究目录Contents
1章绪论
2节研究背景
5第二节研究意义
6第三节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6一、研究内容
8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0第四节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10第五节主要创新和特色
12第二章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及相关指数研究综述
14节贫困概念和理论的演进
14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贫困理论
15二、收入贫困理论及评价
18三、多维贫困理论
20第二节基于非公理化方法的多维贫困测量
27第三节基于公理化方法的多维贫困测量
30第四节国内相关研究
31第五节多维贫困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34第六节总结
36第三章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城乡比较
37节研究特色
38第二节多维贫困的识别和指数
38一、贫困的识别
39二、指数的来源及计算原理
40三、多维贫困指数M0的具体计算方法
41四、多维贫困指数M0的性质
43第三节分析对象及数据、指标和权重
43一、分析对象
43二、数据来源
44三、指标和变量的选取
47第四节多维贫困的测算
47一、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
49二、多维贫困状况
50三、多维贫困的分解
55第五节多维贫困的分类与比较
55一、多维贫困人口的4种分类
58二、对4种多维贫困的测算
62第六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64第四章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测度:聚焦农村
65节分析方法、数据、指标和权重
66第二节多维贫困的测算
66一、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
68二、多维贫困状况
70第三节多维贫困的分解
70一、按指标分解
71二、按省(区)分解
73三、按家庭特征分解
76第四节以湖北省为例的分析
76一、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
77二、城乡收入贫困的比较
78三、多维贫困指数
79四、多维贫困指数的城乡分解
80五、多维贫困的家户特征
82第五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85第五章农村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
86节分析特色
86第二节分析方法和数据说明
86一、贫困的识别
87二、贫困的加总指数
88三、贫困指数的性质
89四、分析对象的选择
89五、指标体系、权重和剥夺临界值
95第三节计算结果
95一、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
97二、多维贫困状况
103三、贫困人口的贫困缺口及内部不平等
106第四节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
106一、结论
107二、政策含义
108三、进一步的讨论
110第六章多维贫困的持续时间——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
112节长期多维贫困的测算思路
112一、福利指标
113二、多维贫困的识别
114三、多维贫困的持续时间
115第二节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及计算方法
118第三节实证分析
118一、指标和变量的选取
119二、计算结果
127第四节结论和政策建议
130第七章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回顾与评价
131节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回顾
139第二节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效果评价
139一、贫困人口的减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143二、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效果评价
149第三节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存在的问题
159第四节其他减贫增收计划:内容和效果
159一、转移劳动力培训
161二、补贴贷款和农业企业
163第八章当前农村连片扶贫开发模式及评价
164节连片开发扶贫政策的形成和片区现状
171第二节连片开发扶贫的理论逻辑
171一、新区域主义
172二、空间贫困理论
173三、人力资本理论
174四、生计资本理论
175第三节连片开发扶贫的政策措施和片区协调问题
177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项目
178节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概述
179第二节农村社会救助项目的内容和特点
179一、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
180二、农村医疗救助
181第三节农村社会救助项目存在的问题
185第四节农村社会保险项目的内容和特点
185一、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86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88第五节农村保障项目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90第十章新时期农村扶贫: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融合
191节多维贫困视角下社会政策扶贫的必要性
194第二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在我国农村扶贫体系中的比较
196第三节当前我国农村生计风险对社会政策的客观需要
198第四节发展型社会政策反贫困的内在机理
201第五节发展型社会政策嵌入农村扶贫的基本路径
201一、加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融合,提高农村人口的可持续生计能力
202二、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204三、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阻断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
206四、推广农村社会福利专业化模式,为贫困人口提供专业服务
208附录
213参考文献
221后记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的重要时期。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肩负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使命,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正在形成之中。在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发展、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特点,加快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越来越强,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2006年立项)、“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2012年立项)。近几年来,本研究团队着力从创新驱动的视角,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在呈现给各位读者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丛书,就是在这些研究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后形成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也是国家持续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丛书尝试全面系统地从创新驱动视角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证研究。研究议题涉及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原理、路径与政策,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与动能转换,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创新的产业政策,新型城镇化,反贫困研究,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新发展,进出口贸易内涵自然资本,以及金融发展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毫无疑问,这些专题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前沿发展问题。
本丛书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从微观、中观、宏观等多层次,从企业、区域、全球价值链等多维度,探讨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丛书立足于国家现实发展需求,在全球化视野中探索经济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丛书尝试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对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问题做了系统梳理,丛书中不仅有体现创新理念的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自主创新、基于创新导向的产业政策主题,也有体现协调理念的区域创新系统、新型城镇化主题,有体现绿色理念的贸易生态足迹主题,还有体现开放理念的国际分工、体现共享理念的反贫困等重要议题。总之,我们从较为宽广的视角进行选题,将有助于我们对创新驱动和中国转型发展问题更好地从全局进行把握。因此,本丛书的研究成果,势必将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议题的深入探讨,而且我们也预期许多研究结果将能够为中国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实践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