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44366
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忍耐不了苦一阵子,结果苦了一辈子。
人生重要的是未来,需要的是耐力,耐得住,世界就是你的。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才能“耐得住”,将现在所受的苦变成光,照亮未来的路。
人生需要恒久忍耐。忍得了寂寞,才能随遇而安;受得了苦痛,才能涅槃重生;耐得住劳累,才能有所成就。
本书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全面阐释了人生需要的十种忍耐:“静”“闲”“冷”“下”“怨”“孤”“屈”“惑”“挫”“苦”,助你提升面对工作、生活和交际的耐力,如峭壁上的青松,刚硬坚强,如消融中的河流,隽永长久。
章 耐得住“静”,做远离浮躁的人
耐住寂寞,生命的价值才得以提升003
克服浮躁,保有一颗恬淡素净的心006
不受情绪左右,不让喜怒形于色010
凡事冷静,方可搜寻自己的智慧013
耐心等待时机,才能一战而功成016
千万别倒在成功的脚下019
有随遇而安的心态,才能有得偿所愿的可能022
笑对人生,离不开一颗平常心026
请相信,淡泊是一种修行028
用淡定的心感受生活的路031
静下心来,聆听花开的声音035
第二章 耐得住“闲”,做积极追求的人
与其莽撞前行,不如停下来制定计划041
立足长远,即使“闲”点又何妨043
怀着“空杯”心态,人生永远都是新起点046
不为小事而纠结,才能收获真快乐050
告诉自己,人生是一场旅行053
越是心急,往往离成功越远058
过好今天,不向明天预支烦恼060
为生活做减法,幸福才会如约而至063
第三章 耐得住“冷”,做自信刚毅的人
用强大的心,耐住周围的轻视069
什么时候,自己都要看得起自己071
即使得不到任用,也切勿妄自菲薄075
努力做自己,不要被一只苍蝇打败078
面对对手,付之一笑082
坦然面对别人的“冷”085
带着感恩之心,对待磨难089
第四章 耐得住“下”,做志存高远的人
就算手握烂牌,也要打好每一张095
对他人心生忌妒,不如让自己增加资本099
在流言蜚语面前,只做好自己便可103
没必要期待所有人都说你好105
不要觉得自己大材小用108
第五章 耐得住“怨”,做胸襟宽广的人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113
能容人,才可以成事117
学会原谅,痛苦便会烟消云散120
征服人心的不是武力,而是爱与宽容124
胸襟宽广,能让烦恼化菩提127
生气往往是因为你不够大度130
忘记曾经,放下那些不开心的过往133
宽容自己,解放身体与心灵136
第六章 耐得住“孤”,做敢于奋斗的人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141
忍耐得了孤寂,人生才有所成144
生命终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148
不要因为寂寞,去做不该做的事152
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154
果断放弃,重新起航157
第七章 耐得住“屈”,做淡然理性的人
赞谤由人,轻松对待他人的嘲笑163
用柔情“迎战”对方的强硬167
以德报怨,远胜过冤冤相报170
学会自嘲,让别人无处可嘲174
有时候,低头是为了更好地抬头177
不要太在意指责,因为你是为自己活的180
第八章 耐得住“惑”,做自律自省的人
名誉乃浮云,不要被它遮住你的眼185
在金钱面前,保持冷静的态度189
和名誉做“淡如水”的朋友191
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193
面对诱惑,须守住自己的内心197
心无旁骛,让专注摧毁诱惑201
自我反省,消灭心中贪欲的恶魔204
第九章 耐得住“挫”,做坚韧不拔的人
拒绝浅尝辄止,一生只挖一口井209
耐得了危机,才能赢得来转机212
坎坷是成长的助推剂,挫折是前进的发动机215
理性看待苦难,它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218
坚定信心,相信失败是有价值的221
在困境面前,请选择坚强225
输了,没什么大不了228
第十章 耐得住“苦”,做乐观积极的人
吃得苦中苦,才得甜中甜233
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角度看痛苦238
经历了黑暗,光明便不会遥远242
相对于宇宙来说,任何痛苦都不值一提245
只要心态乐观,就不会对痛苦大惊小怪249
坚持一下,跨过苦难便是快乐252
在绝望的缝隙里,寻找希望的曙光256
忍耐——肉体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气的混合。——哈代
忍耐是对一切困难的好治疗。——普拉图斯
能忍耐的人才能达到他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富兰克林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辛姆洛克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因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朗费罗
克服浮躁,保有一颗恬淡素净的心
一位哲人曾说过,做什么事都要耐得住性子、扑得下身子、坐得热凳子。通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理解,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浮躁是阻碍我们走向正途、奔向目标的绊脚石,是折磨我们生命的“恶魔”。
不妨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被浮躁所驱使,他们的心就像浮萍一样无着无落。
可是,扪心自问,这种状态下的我们活得轻松吗,快乐吗?想必询问100个人,有90个都会给出否定的回答。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真正踏实下来,仅凭一腔热情天马行空地想象一番,是不可能实现目标和理想的。既然不能得偿所愿,那么想要快乐和轻松也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要想让自己事有所成,能“活出个样儿来”,首先得拒绝浮躁,耐得住平淡和宁静。这样才能守住内心的平和,才能在世事变迁中不忘初心,才能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采摘胜利的果实。
有一个有钱人,活得却很不快乐。他试图为自己的不快乐找到理由,终的结果落在“钱还是不够多,等将来更有钱了,就一切都好了”。于是,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有更多的钱。
这一天,有钱人去乡下旅游,他看到一位贫穷的农户家里,夫妻俩正在做豆腐。他发现,这个贫困的家庭住着破烂的房子,屋子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可是这对夫妻却始终是一副笑意盈盈、满足开心的样子。
有钱人很是纳闷,不解地问道:“你们这么穷,为何看起来这么幸福?”只见正在忙碌的妻子停下手中的活计,回答说:“我们是没钱,但我们一家人可以整天在一起生活和劳动,父老乡亲可以享受我们的美味食品,我们又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为什么不幸福呢?”
听了农妇的话,有钱人愣住了,他忽然想起自己初白手起家时的梦想:可以在陪伴爱人孩子的时候,不会因为突然想起要交房租而备感压力。如今,他早已不会像那时那样为账单而发愁了,但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却很久没有好好陪陪家人了。在一味追逐金钱的浮躁心态中,初的心愿早被遗忘了。
正是通过这次旅行,有钱人似有所悟。回到家后,他便将自己的公司股份卖掉一半,让自己从之前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家人,和妻儿一起享受祥和、安宁的生活。这也是在创业近二十年的时候,有钱人次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活的美好和家庭的幸福。
财富没有让有钱人快乐,贫穷没有让农妇一家不快乐。由此可以看出,快乐与否和钱财多寡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我们有怎样的心态。如果一个人能拥有一颗安宁恬然的心,在浮躁世间不改初心,就像做豆腐的农妇一家,即使清贫但听着风声也可以感受到幸福。
圣人孔子曾经夸赞他疼爱的弟子颜回:“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说,住在一个破烂的小地方,厨房里只剩下一小筐粮食、一小瓢水,别人都忧虑得焦头烂额了,颜回仍然不改其乐。无疑他是幸福的。倘若与之相反,总是心浮气躁的人,即使有看上去耀眼的光环,也只能在想要更多和害怕失去之间痛苦徘徊。
辛迪是一位名校出来的高材生,毕业后,带着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硕士证书走出了校门。包括辛迪自己在内,所有人都看好他的未来,认为他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肯定是唾手可得的事。
然而,事实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这样。辛迪跑遍了所有的招聘会,想找一个中层管理者的职位,但是因为他没有工作经验,结果3个月过去了,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此时,辛迪看到那些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都找到合适的工作开始上班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看看储蓄卡上不多的余额,想想同学们都有了工作,辛迪决定,先找一个简单的工作,让自己成为一个“上班族”再说。于是,他应聘到一家物流公司担任采购。
可是,干了没几个月,辛迪总觉得自己堂堂一个名校硕士研究生,做这样一份不起眼的工作,实在是屈才。渐渐地,他开始在工作中抱怨这抱怨那。后实在干不下去了,辛迪选择了辞职。这一次,他跳槽到一家私营企业,如愿地做到了市场营销经理的位置,但他还是无法踏踏实实地工作,觉得这里发展空间太小。于是,工作了不到半年,辛迪又跳槽了。就这样,他浑浑噩噩地混了一年,辛迪依然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原本有着不错的学历和专业,如果能踏下心来努力做事,说不定辛迪会慢慢地做出成绩。可他却想心浮气躁,试图“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却在日复一日中茫然度日。
俗话说:“成以敬业,毁于浮躁。”成功往往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定下心性,脚踏实地地奋斗。因此,我们要想获得一定的人生成就,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克服浮躁的心态,就必须保有一颗恬淡素净的内心。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守住一颗素莲般的心,告别情绪上的浮躁,才能回归平静而真实的内心,才可以不为外界纷争所扰,客观地审视自己,确定人生的罗盘,树立起正确的生活态度,并扬帆驶向辉煌和幸福的未来。
既然如此,我们这些身处喧嚣红尘中的人们,就要学会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在明澈淡然的境界,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让自己真正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干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如此,我们才能够保持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享受人生、享受生命。
不受情绪左右,不让喜怒形于色
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在议论起他人来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这个人喜怒无常,情绪多变;这个人所有的情绪都表现在脸上;这个人很冷静,内心是喜是忧都不会表现在外;这个人很成熟,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是一副淡定的表情……显然,这些描述充分体现了是否容易被情绪左右所带给周围的人的感受。
那些容易受情绪控制的人,往往心浮气躁,总也耐不下心,有点什么事就能让他们非常激动。这样的人给人的感受往往是“不太成熟”,甚至还会让人因为其浮躁的情绪所感染而产生不快。因此,人们大都不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相对而言,那些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能沉着冷静,善于控制情绪的人,往往给人成熟、稳重的感觉,人们对这样的人也就会多一些信任,愿意与之交往。
其实,凡是那些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取得成功的人,凡是那些能够给周围人带来快乐的人,都是不会轻易在他人面前表露出诸如愤怒、烦躁、抱怨等负面情绪的。因为他们明白,哪怕自己暴露出一丁点浮躁的情绪,就会让喜怒形于色,就会破坏掉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所以,当我们因为周遭的环境让自己感觉无比愤怒、悲伤或者激动、兴奋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让自己的情绪换一种不至于给他人带来影响的方式释放出来,舒缓下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树立我们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而且也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成熟和进步。
古代,某国的一位宰相是个特别沉着淡定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他都表现得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很多时候,国王将这位宰相看在眼里,都感到既可笑又有点讨厌。但因为宰相对于治理国家有巨大用处,所以国王也不好说什么。
有一天,国王正打算外出,突然天降大雨。见此情景,国王备感扫兴。宰相却不以为然地说道:“国王陛下,这可是件大好事呀。等大雨过后,街道就会被冲刷得干干净净,那时候您就可以享受干净的路面和清新的空气了。”国王听了,也没说什么。
还有一次,正外出巡视的国王却赶上酷暑难耐,国王为此非常郁闷。而宰相这时候又说道:“在我看来,这真是一件好事,国王您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出巡,才更能了解百姓的疾苦,您说是不是?”原本国王打算改日再巡视,暂且回宫去,可被宰相这么一说,如果返回去的话就等于自己不顾百姓疾苦,于是他强忍着一股无名火没有发做,继续巡视。但国王在心里,对这位宰相狠狠地骂了一顿。
之后,又有一次,国王在检查捕猎用的器具的时候,一不小心被斩断了一节手指。国王为此痛苦不已,而宰相却毫无同情心地说道:“我认为这是上天好的安排。”
这一次,国王再也忍不住怒气,他没想到宰相居然是个幸灾乐祸的小人,于是他立即下令将宰相关入大牢,并嘲讽道:“你认为这也是好的安排吗?”令国王没想到的是,宰相捐回答说“是”。国王更加怒不可遏,恼火地抖了抖袖子,扬长而去。
一段时间过后,国王外出打猎,不小心误入森林深处,被食人族捉住了。当天晚上,食人族准备了柴火,支起了大锅,准备将国王给烹煮了。但是,当食人族清洗国王身体的时候却发现国王少了根手指头,这在他们族内可是大忌,因为他们认为不完整的动物是不祥之物,于是他们烹煮了国王的侍从,并用特有的仪式把国王送出了森林。
国王算是劫后余生,此时他想起了宰相曾说过的话,感觉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什么似的。于是,国王赶紧去牢里拜见宰相,他激动地说:“没想到,真如你所言,断了指头果真是一件好事情。”只见宰相笑了笑,回答道:“您把我关到大牢里也是好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假如我不在牢里而是像以往那样陪同您去打猎的话,那么受死的就会是我了,因为我是个完整的‘东西’呀!”
此时,国王终于有所顿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宰相的淡然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这种淡然也是一个强者所的素质。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告诫儿子:想要发火时,先把舌头在嘴里转10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受情绪控制的时候,容易作出冲动的事,说出一些不计后果的话,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行为。等到真正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做法多么不明智,可是事已至此,也只有追悔莫及了。
自古至今,我们极少见到一个冲动莽撞的人能成就大业的。要知道,宠是别人所赐的,辱也是别人所说的,宠与辱都是别人的评价,有什么大喜与大悲的必要呢?其实,所谓痛苦与快乐的力量,就是情绪的力量。如果事情无法控制,那么就泰然处之,万事莫急。只要我们的内心平静如水,生活中的纷乱和烦恼就不能再干扰我们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