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24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4242314
不孕不育千家妙方
高血压千家妙方
骨伤病千家妙方
颈肩腰腿痛千家妙方
皮肤病千家妙方
脱发千家妙方
肿瘤千家妙方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部疼痛,伴手指麻木、肌肉萎缩、头痛、眩晕或出现视物模糊、耳鸣,甚至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颈
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极易复发等特点。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筋急”” 颈肩痛”” 眩晕”等范畴。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急慢性外伤劳损、风寒湿邪、痰瘀凝阻是颈椎病发生的基本病因和病理。治疗多采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和舒筋止痛等法进行论治。
■ 片姜黄治颈椎疼痛
◎
片姜黄6 ~ 9 克。用法
:研为粗末,水煎去粗渣服,可连服二煎。适
用于颈椎病颈项、肩臂疼痛。(《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颈椎是脊柱中活动度较大,而且十分灵活的部分。平时麻痹大意和持久的不良姿势,容易引起慢性或急性损伤,从而促进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不良姿势的继续,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防止颈部外伤,纠正不良姿势,延缓或避免颈椎病的发生。行走时保持抬头挺胸的姿势,不要低头弓背走路,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的人员,如教育工作者、财会金融人员、办公室文秘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等,在工作过程中要适当、有间歇、有节奏地调整颈部位置,适时做一些颈部的后伸、旋转动作和扩胸、仰伸和耸肩活动,改善颈部的疲劳状态,防止颈椎病的发生。睡眠时枕头不适当的高度也会给颈部、颈椎带来压力。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预防”落枕”。
■ 葛根二藤汤通络止痛
◎
葛根30~60克,鸡血藤30~60克,钩藤10~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5 日为 1 个疗程。功效
:活血化瘀,宣痹通络,解痉止痛。
[加减]眩晕、呕恶,苔白腻,加天麻、白术、清半夏、茯苓各 10 克
;苔 黄腻加竹茹、橘红、枳实各
10 克 ;枕部头痛加川芎、羌活各
10 克 ;颈项痛重 加僵蚕10 克 ;巅顶痛加藁本10 克 ;头晕加石菖蒲、菊花各10 克 ;双侧头痛 加川芎、蔓荆子各 10 克 ;额连目眶痛加白芷 10 克 ;久痛或有外伤史酌加全蝎 10 克,蜈蚣1 ~ 2 条 ;背胀痛加羌活、姜黄、白术各10 克 ;胸痛及背加丹参 15 克,瓜蒌30 克,薤白10 克 ;手臂麻加桑枝15 ~ 30 克,伸筋草15 ~ 30 克 ;臂痛不举加土鳖虫、地龙各 10 克 ;颈椎骨质增生加威灵仙 20 克或炮穿山 甲 10 ~ 15 克;肢冷畏寒背凉选用桂枝、淫羊藿、肉苁蓉、鹿角霜各 10 克。(《
山 东中医杂志》1991 年第 1 期)
■ 养血活血治颈椎病
◎
白芍 30 克,葛根、鸡血藤、威灵仙各 15 克,木瓜、甘草各 12 克。水煎服,
每日1 剂,分早、晚 2 次服。功效
:培补肝肾,疏通筋骨。连服10 ~ 30 剂。
用药后一般症状即可解除。
◎ 黄芪 120 克,赤芍 30 克,川芎、当归、地龙各
15 克。水煎服。功效
: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
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 1 ~ 6 个月(有干性和湿性两
种)。 疹从两颊开始,逐渐蔓延至额部、头上,少数可发展至胸背及上肢等部位。
初起为细碎红疹,夹有丘疹、水疱,擦破感染后则融合成片,瘙痒、糜烂,渗
出黄水,干燥后结成黄色薄痂。
对婴儿湿疹病因的认识,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o奶癣》指出,究其根
源是”婴儿在胎中,母食五辛……遗热与儿”;《
医宗金鉴o幼科心法》认为是 “胎中血热”与”落草受风”所致。可见本病既有”胎热”的先天因素,又有”受
风(湿)” 的后天因素,是两邪相搏而发于肌肤。其实婴儿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
肤病,这与今说婴儿的过敏体质,加遇外界致敏原而发相似。
对本病的治疗,古代医家多运用疏风、渗湿、清热(凉血)三法,如内服”消
风导赤汤” “五福化毒丹”(《
外科正宗o奶癣》)
等。
■ 祛风解毒汤治婴儿湿疹 ◎ 药用地肤子、白蒺藜、白鲜皮、牡丹皮、苦参各
10 克,生薏苡仁 12 克,
紫草5 克。共煎水500 ~ 600 毫升,轻轻拭去痂皮,清洗疮面,每天2 次,连
洗 5 天,疹即消退,皮肤光复如初。据临床观察,常用祛风、清热解毒药煎汤外洗,一般 5 ~ 7 天即可治愈。
■ 复方黄连霜治婴儿湿疹 ◎ 黄连粉 15 克,青黛 10 克,白矾 10 克,冰片 3.5 克,泼尼松 150 毫克, 共研细末,加冷霜或市售雪花膏搅匀制成100
克备用。外搽,每天2 ~ 3 次,
用药 5 ~ 7 天,可见瘙痒消失,皮疹消退或留有少量干痂,总有效率为 100%。
本方具有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等优点。(《
中医诊治 100 病》)
■ 复方黄连软膏治婴儿湿疹 ◎ 药用硫黄20 克,雄黄10 克,水杨酸5 克,硼酸5 克,冰片1 克,松节 油 10 毫升,加凡士林至 100 克。先将硫黄、雄黄、水杨酸、硼酸和冰片分别研 末过筛,放在乳钵中,研匀后,加入熔化的凡士林,再加入松节油,搅拌均匀即得。
使用时将软膏均匀涂搽患处,每天 2 次。
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药膏污染口眼 ;皮损渗出物过多者,可先用0.02%
呋 喃西林溶液湿敷1 ~ 2 天,待分泌物减少后再涂搽本软膏 ;患处合并严重化脓 感染者,可适当加用消炎解毒药物。用此法治疗后,一般3 ~ 5天即可获效。(《
中 医诊治 100 病》)
■ 银花汤合紫黄油膏治婴儿湿疹 ◎ 近年来,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田静大夫创制紫黄油膏治疗婴儿 湿疹,取得满意疗效。方法 :涂药前,渗出型先用银花汤(金银花、马齿苋、 蒲公英各 30 克,白鲜皮、桑叶各 20 克,甘草 50 克)煎煮液冷敷 ;干燥型用银 花汤煎煮液温洗。继则外涂紫黄油膏(紫草10
克,黄连6 克,金银花10 克,
地榆 10 克,取上药研细末用蛋黄油适量调剂外涂),
每天 2 次。
注意 :渗出型用油膏稍稠,干燥型用油膏可稍稀。经用上方治疗 38 例(并
设对照组,均为曾用过多种外用药疗效不佳或停药复发的病例),
总有效率达94.74%。(《
中医经典o母婴安康方略》)
■ 涌泉穴敷药法治婴儿湿疹 ◎ 用生地黄、大黄各 20 克,研细末,加入白酒适量捣烂,敷于患儿两足心, 每天换 1 次。该法用于婴儿湿疹的辅助治疗,多有裨益。(《 新编偏方秘方汇海》)
婴儿湿疹是婴幼儿时期
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喂食牛奶的婴儿多见,食用鸡蛋时会加重,喂奶的母亲吃鱼类、蛋类也可使有些孩子长湿疹。婴儿患了湿疹,乳母应注意少吃或不吃易过敏食物,忌食辛辣、鱼虾、海鲜等物。婴儿添加辅食时,注意营养搭配。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不要过冷过热,以免刺激皮肤。皮肤要每天清洗,避免用肥皂直接擦洗。
古今验方治高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产生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
高值称为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 低值称为舒张压。如压力超过正常的标准范围,即称之为高血压。
因为血压水平可因年龄、性别、种族的不同而异,所以至今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而我国以前使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 2010 年我国公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第 3 版)中规定
:正 常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 18 岁以上成人如果经多次测量,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毫米汞柱和
(或)舒张压大于等于 90 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诊断高血压病须经过多次测量,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平均值
在 90 毫米汞柱及以上才可诊断。
高血压病无法根治,必须长期服药、终身服药。在服用西药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可提高和巩固疗效。用中药治疗切勿一味潜镇苦泻,须调整阴阳,以恢复阴阳气血平衡为宗旨,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调整阴阳,达到血压平和。
■ 张氏镇肝熄风汤治高血压病
◎
怀牛膝 30 克,生赭石(轧细)30 克,生龙骨(捣碎)15 克,
生牡蛎(捣碎)15 克,生龟甲(捣碎)15 克,生杭芍 15 克,玄参 15 克,天冬 15 克,川楝子(捣碎)6 克,生麦芽 6 克,茵陈 6 克,
甘草4.5 克。用法:水煎服。功效:镇肝息风,滋阴潜阳。主治:高血压致内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眩晕,或脑中作痛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行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癫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清o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本方为治疗类中风的常用方,无论中风前、中风时或中风后,只要辨证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者,均可使用。现代常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血管性头痛、癫
,并可用于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呃逆、冠心病心绞痛、脑震荡综合征、癔症性
晕厥、神经官能症、倒经、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肾病和急性肾炎等辨证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者。有人用本方随证加味治高血压病[浙江中医杂志,1997(5): 197],
舌苔黄腻,痰多黄稠者,加南星、竹沥、瓜蒌、黄芩
;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
;头涨痛、面潮红甚者,加菊花、钩藤
;气虚心慌心悸者,加太子参、黄芪、首乌藤、酸枣仁
;心绞痛者,加延胡索、丹参;血脂偏高者,加淫羊藿、泽泻;阴虚风动者,重用玄参、生地黄
;脑血栓形成者,加红花、桃仁、蜈蚣、全蝎
;高血压危象 者,加夏枯草、生石决明等;每日 1 剂,水煎服,1 个月为 1 个疗程;
治疗高血压病 100 例。结果
:显效 55 例,有效 32 例,总有效率为 8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