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309408
编辑推荐
在我军的史册上,有一支功绩卓著的部队,这就是被誉为“百将团”的原12军36师106团。“百将团”从1927年黄麻起义、星子起义发展起来,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培养出了100多位将军。讲述这支部队故事的《百将团的故事》作者朱同芳曾经在这支英雄部队服役,书中记录了“百将团”三个著名的战斗故事,前两个故事是作者根据对故事主人公的采访撰写,这两位主人公分别是夜袭阳明堡战斗的指挥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陈锡联将军和鏖战上甘岭主峰阵地的31师91团团长李长生。第三个故事则是根据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撰写。
内容简介
《百将团的故事》通过采访参与夜袭阳明堡战斗的指挥员陈锡联将军、上甘岭主战团团长李长生首长,以及作者朱同芳的亲身经历,记录了“百将团”夜袭阳明堡战斗、上甘岭战役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三段战史。
作者曾经在这支英雄部队服役,书中记录了“百将团”三个著名的战斗故事,个故事写的是抗战初期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我八路军129师769团,用步枪和手榴弹炸毁了日本鬼子的24架飞机,并歼灭了机场大部守敌,辉煌的战果震惊了中外。其战斗故事被拍成了电影《夜袭》。第二个故事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我志愿军第三兵团31师91团,奉命接守了上甘岭主峰阵地,与美军进行了后较量,圆满取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过程被拍成了电影《上甘岭》。电视剧《亮剑》,就是以八路军129师为背景素材拍摄的。
作者曾经在这支英雄部队服役,书中记录了“百将团”三个著名的战斗故事,个故事写的是抗战初期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我八路军129师769团,用步枪和手榴弹炸毁了日本鬼子的24架飞机,并歼灭了机场大部守敌,辉煌的战果震惊了中外。其战斗故事被拍成了电影《夜袭》。第二个故事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我志愿军第三兵团31师91团,奉命接守了上甘岭主峰阵地,与美军进行了后较量,圆满取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过程被拍成了电影《上甘岭》。电视剧《亮剑》,就是以八路军129师为背景素材拍摄的。
目 录
写在前面的话 篇章 聆听陈锡联将军讲《夜袭》 《光辉的六十年》部分文稿影印件 文中部分老首长生平介绍和题词 第二篇章 麇战上甘岭的后较量 91团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模功臣名录(一等功以上) 文中部分老首长生平和人物介绍 第三篇章 坚守八十年代上甘岭的那些日子 引子 1.“上甘岭”的来历 2.奉命南下赴滇 3.战区临战训练 4.接守“上甘岭” 5.战后德厚休整 6.凯旋撤回归建 赴滇对越作战《经验汇编》、《战例汇编》部分文稿影印件 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 后记
在线试读
(二)奉命南下赴滇 根据中越边境战事的变化和需要,1984年7月中央军委命令我12军3 6师与兄弟部队一起,整建制调往云南麻栗坡八里河东山地区担负防御作战任务,当时称为“轮战”。此说是否出自于中央层,我没看到文件,但我个人认为用“轮战”一说还是比较符合当时国情和军情的,也是符合部队训练、作战和发展需要的。和平时期部队打仗的机会很少,绝大多数部队都缺少实战的锻炼和检验。昆明军区从1979年自卫反击战后,与越方在边境上就没有停过小打小闹,在老山和者阴山地区,后来发展到中等规模战斗,部队已经动用整营整团甚至整师的兵力拉锯式争夺老山和八里河东山边境骑线上的要点阵地。几年下来,对昆明军区和兵源的主要省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形成了各种相关战前、战中及战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军供、安置和优抚等方面巨大的压力。这种使命和责任,本来就不应该固定性地让某个军区的部队或集中在少数自然地理区域内的省份来担当,借此把全军的部队用实战来进行轮战训练和检验再好不过了,让全国、全军、全民来关注,来支持,这应该是一个英明决策!所以让我们这样的本来就是野战部队的甲级师、全训部队,作为全军批轮战的部队是有充分理由的。其实,尽管我们是从战火中打出来的部队,但从抗美援朝以来已30年没有打过仗,除极少数干部(从院校分配过来)参加过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其余师一级以下的干部几乎都没有参战经历。平时的演练不能完全代表真刀真枪的实战,而一些军事大国已远远超过我们!因此军委的这一决策,无疑对整个部队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和震撼作用! 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我们百将团也奉命抽调了 300多名战士(没有干部)加强到昆明军区,绝大多数是入伍满三年的老兵或担任班长、副班长的骨干,军事素质普遍较好。当时部队请战的热情高涨,我也写了请战血书报名参加。记得当时我刚从江西吉安带新兵回来,1978年12月我被团抽调担任了江西吉安地区新兵大队文书并兼带吉水县两个公社的新兵。由于带兵前我已被确定为提干对象,即将进行政审和体检,因此我虽然请战决心很坚决,准备“好男儿血洒南疆”一回,但终组织上只让我参加了战友出征的护送行动。那场战争规模较大,是反击性,多数战斗是在越境内。从1979年2月17日发起到3月5日撤回,历时16天,双方伤亡都比较大,我们抽调去的战友也有不少牺牲了。本来他们中的不少人当时已被确定退伍,但战争需要,祖国需要,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因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干部而留在了昆明军区。我在1979 年2月上旬接到了提干体检通知,在3月中旬被任命为一营营部书记。但我没有到任,任命前就已到团作训股帮助工作,后来6月份就改任留在了作训股任测绘员。一同提干的还有战友钱根银(我俩一个连队,我是连部文书,他是卫生员),被提拔为一营营部医助。另一人是团卫生队文书赵一心,我们在一起受过培训,也早已认识,他被提拔到团后勤战勤处任排职参谋。这两个战友在部队干得都很优秀,钱根银现在扬州军分区干休所当卫生所所长,已是技术5级(相当于正师)。赵一心后来是正师职转业,目前在江苏省委党史办任副主任。我与他俩都一直保持着联系和友好的交往。
P188-191
P188-191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