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42370
★2019年度“中国好书”·聚焦深度贫困地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藤梯变钢梯,闭塞变开放,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
★描绘了大凉山脱贫攻坚的壮美画卷,唱响了悬崖村乡村振兴的时代新声
《悬崖村》是一部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全国*的彝族聚居区、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 “悬崖村”(阿土勒尔村)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生动讲述了彝族同胞从悬崖村上打造幸福生活的故事。
《悬崖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而真实地呈现了“悬崖村”所处的恶劣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反映了在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悬崖村”村民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基层党员干部的精准帮扶下,转变思想观念,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养好山羊,种下青花椒、脐橙、核桃、油橄榄,建起方便出行的钢梯,发展旅游业,狠抓教育,找到了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之路,正经历着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快速发展的改变,再次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奇迹,唱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新声。
引 言 悬崖上的村庄
一、2018年春节,大凉山醉了
二、火塘边的讲话,温暖了彝家村寨
三、总书记关注的“悬崖村”
上 篇 藤梯之路
一、藤梯与“出卖惊险”
二、恐龙的脚印与历史的痕迹
三、夜宿牛觉社
四、藤梯悬着生命,吊着故事
五、第一次爬藤梯
六、森林通道,被猴群霸占
七、搬迁,也甩不掉贫困
八、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贫困
九、他背过五十多个新娘
十、初探悬崖古洞
中 篇 钢梯之变
一、“悬崖村”的教育简史
二、上学路上
三、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
四、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
五、种好三棵树
六、新官上任“三瓢水”
七、没有哪家公司“接招”
八、“内生动力”终于爆发
九、没见过这样做生意的
十、气壮山河建天梯
十一、献给未来的礼花
下 篇 天梯之上
一、春天在哪里?
二、跨越历史的“情深谊长”
三、一步跨入信息时代
四、山村有了强大的电力
五、旅游大开发,你准备好了吗?
六、引进油橄榄,种下“摇钱树”
七、勒尔小学和吉克伍达校长
八、欢笑的时刻,不忘沉痛教训
九、未来,从这里起飞
后 记 吹响时代的号角
生命伟力的深沉叙事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贫困地区的表现也有极大差异。昭觉地区既存在交通闭塞、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等共性难题,又具有自身地理、文化、气候、物产等多方面的特殊性,属于综合的、原始的、深度的贫困,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致贫原因最复杂、脱贫任务最繁重的地区。世世代代,人们在群山之中祈祷神灵,盼望着奇迹降临。这一天到来了。然而神灵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是我们这个崭新的时代,是这个时代里同一片土地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的人民。
昭觉的“悬崖村”是幸运的,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与关怀;这片辽阔国土上所有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身处这个充满改革开放和科学创新的时代。我们满怀信心地看到,就在眼前,缠绕这大地的贫困不再是我们肌体和心灵的伤痛,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生机勃勃,健康美丽。
阿克鸠射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生活与社会,以饱满的人性关怀与激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他的见闻、他的感动、他的思想,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向我们展示了透彻人心的泥土的气息、生命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由此,我对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悬崖村”是幸运的,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与关怀;这片辽阔国土上所有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身处这个充满改革开放和科学创新的时代。 ——吉狄马加
“悬崖”,在大自然里是一种峻险,在人生中是一种苦难或绝望的命运。然而在新时代的中国,一个遥远却令我们十分关切的大凉山彝族山村“悬崖村”,以其超凡的脱贫毅力和奋斗精神,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奇迹。阿克鸠射的《悬崖村》是泪、是歌,更是壮美…… ——何建明
气壮山河建天梯(中篇《钢梯之变》第十章节)
从西昌到成都,再到重庆、云南,竟然找不到一家公司愿意到“悬崖村”来修建钢梯,在“无路可走”时,乡村干部和群众顿悟:与其到处“烧香拜佛”,不如依靠自己!
事实证明:只有祖祖辈辈在悬崖上生活,在藤梯上来回攀爬的村民,才具有特殊的本领,能在悬崖上修建钢梯;只有“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的彝族同胞,才能在云彩之上创造奇迹!
在“悬崖村”天梯建设业主委员会的带领下,村民投工建设的情绪空前高涨,大家踊跃报名,参与钢梯的选址、材料的采购。考虑到钢梯要结实、耐用,修建钢梯的主材选用了钢管。钢管有1.5米、3米、6米长的三种,非常沉重,既无法用塔吊吊上去,因为塔吊没处立脚,也无法用车拉上去,因为根本就没路。唯一的通道是挂在悬崖上的藤梯!唯一可行的办法是——
靠一副铁肩膀,背上山!
村委会也做出决定,对背钢管上山的村民给予一定的报酬。按照分工,村文书莫色子古负责统计钢管数量、计算人员工资。1.5米长的钢管,每背一根工钱10元;3米长的,每背一根工钱30元;6米长的,每背一根工钱60元。
莫色子古清楚地记得,2016年8月27日,1500多根钢管和6000多个用于固定的扣件抵达“悬崖村”山脚下,钢梯修建工程正式启动。
每天,莫色子古都坐在山脚下的一块石头上,看着堆积成山的一捆捆钢管,等待前来背钢管上山的村民。村民每背走一捆,他就用一张小纸条写上背走的钢管数量,盖上他个人的印章。工程完工后,村民凭纸条来结账。
这样的挣钱机会,之前在“悬崖村”是几乎没有过的。
爬山和背东西对村民来说不算难事,何况背钢管是为了修建企盼已久的钢梯,村里有力气的人都愿意来背。
但是,6米长的钢管,每根40斤,两根就是80斤,在狭窄的小路上、在藤梯上,怎么背?所谓背,实际上是用肩膀扛。两根圆圆的钢管,不用拴,不用系,放在肩膀上,就像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不断调整角度,避开山上的杂草、藤蔓、树枝,顺路就扛上山了。背夫的眼睛盯着山上,根本顾不得看脚下——由于经常上下,路上哪里有个窝窝、哪里有块垫脚石,脚上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不会走错一步。
阿吾木牛特别叮嘱:前一个人和后一个人要隔开一些,谨防有钢管滑落击伤后面的人。
总计3万人次的上上下下。只见一根根闪着金属光泽的钢管,顺着陡峭的山坡和藤梯,不断地往上升,再往上升。个子小的背夫,身体被草木淹没了,只看见钢管在慢慢往上升。
开工后几天,我又一次到“悬崖村”采访。
在烈日下,在山风中,在悬崖上,我目睹了村民们肩扛或背负着沉甸甸的钢管往上攀登,个个挥汗如雨,目光坚定,没有畏惧,没有动摇,只有坚实的脚步。那一股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真是感天动地,气壮山河!
有几个村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某色伍哈。
只要不下雨,天刚放亮,某色伍哈就第一个到达山脚。他头发蓬乱,脸色乌黑如铁,全身上下沾满黄色的铁锈,穿着一双破了几个洞的解放鞋。那些天,他不到6点就起床,带着一副树钩、一根3米长的背带绳就摸黑下山了。“悬崖村”的人对于背东西上山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某色伍哈砍了两根带钩的树枝(形似“亅”),树枝下面的钩子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是背1.5米长的钢管的专用工具。他将钢管一根根整齐地摆放在两根树枝上,用绳子套住,熟练地捆好,再用背带绳套上,就背着上山了。
某色伍哈一次能背五六根1.5米长的钢管或两根6米长的钢管。从8月28日开始,除了下雨天,他每天都往返两次。
40多岁的某色伍哈,和村里的年轻人背同样重的东西,一点也不逊色。他说:“山里的人有的是力气,我不累。”从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背后的艰辛:一趟上去,休息六次,往返一次需要五个小时。
村民都不带水,某色伍哈说,水没地方放,渴了只有忍一忍。一路上,某色伍哈和村民们喘着粗气,迈着沉重的脚步,背着钢管慢慢地行进着。钢管划过路边的树枝和石头,轻轻震颤着,发出悦耳的嗡嗡声。
在施工现场,阿吾木牛和阿子阿牛轮流到现场监督施工,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夏天的阳光,又毒又辣。早上还是凉风习习,太阳一出来就有烧灼的感觉。强烈的紫外线把皮肤镀上了一层古铜色。我一见阿吾木牛,有些吃惊,到支尔莫乡才半个多月,咋个变得又黑又瘦啊?
他说,除了到县上开会和守现场,他几乎天天穿行在村寨之中,了解民情,发现问题,已经穿坏了两双鞋子,脖子和手臂也都晒脱了几层皮。
后来,我悄悄做了一个统计,在修建钢梯的过程中,阿吾木牛通过藤梯上下“悬崖村”有200多次,体重也从刚到支尔莫乡的160斤降到了140多斤。
阿吾木牛在改变“悬崖村”,同时“悬崖村”也改变了他。
如今,阿吾木牛已过了而立之年。“悬崖村”出名后,记者和游客蜂拥而至,各种赞美之词铺天盖地。同时,还有许多投资人抱着巨款来投资,说要大力开发这块风水宝地。
年轻的乡党委书记保持着可贵的清醒。
中国商界有句流行语:“当你成功的时候,周围会有很多骗子;当你失败的时候,周围会有不少催债人。”
阿吾木牛说:“我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软件,可以迅速查到各种企业是不是正规的。只要是工商注册了的,哪怕是个小卖部,通过这个软件就可以知道它的信用度和打官司的记录。只要是清白的企业,就可以放心做生意。越是出名,越要冷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