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26626
编辑推荐
段炼所著的《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五四启蒙思想中的新道德观研究)》的研究理念立足于问题取向的思想史研究,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相关议题的重新问题化,探索五四时期道德观念的演变脉络及其内在价值。具体就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而言, 是以问题取向为轴心的文本解读。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超越价值衰微的历史时刻,政治秩序与心灵秩序的危机同时爆发。这样特殊的情境,与西方近代以来基督教世俗化的历史具有同构性,因此,本书借助“世俗化”这一词汇予以描述,并将其作为贯穿全文的背景问题。无疑,五四时期的道德观念是一个多元混杂的整体,那么,面临超越价值的解体,五四的知识分子如何重建人生与世界的整体性意义秩序?这是本书需要集中回应的核心问题。因此,本书围绕时人关于伦理道德的论争焦点,借此了解五四时期思想论域的整体结构与内在理路,试图多角度地把握五四时期道德观念与传统之间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从而呈现五四启蒙思想中的道德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近代中国“世俗化”转型的历史背景,通过对五四时期新道德观的研究,试图回应“当功利与快乐成为这一时期新道德观的基础,五四的启蒙思想是否提供了现代道德的价值标准”等问题。在五四过去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通过对近代中国思想史的“重新问题化”和对五四新道德观的自我理解,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世俗时代”的价值命题,为多元现代性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目 录
导论
第一章 “世俗时代”的开启:超越世界及其瓦解
第一节 天:儒家的德性之源
第二节 “仁”与“礼”的道德图景
第三节 从“天理”到“公理”:“世俗化”的开端
一、德性的退隐:从“理与势”到“体与用”
二、德性的旁落:来自“天演公理”的挑战
三、德性的沉沦:“力即理也”
第四节 “个人”崛起:规范伦理的解体
第二章 五四时期的道德转型
第一节 “自作主宰”的人生:个人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当“功利”取代“善”:德性伦理的解纽
第三节 呼唤“穆姑娘”:迷乱之现代人心
第三章 个人德性的重建
第一节 五四的功利主义:“精神的”超越“物质的”
一、快乐的“质”与“量”:两种“功利主义”
二、德性目标:人生境界的追求
三、道德实践:探询“内在价值”
第二节 五四的个人主义:从“小我”到“大我”
一、“群”的嬗变:“无中生有造社会”
二、人生价值:在“小我”与“大我”之间
三、“不朽”:从“真我”到“真社会”
第四章 公共伦理的证成
第一节 “公德”、“私德”与共同体
第二节 从个人德性到公共伦理:“三纲”的抽象继承
第三节 追寻德性:在“政治共同体”背后
结语 这个世界会好吗:“世俗时代”的道德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世俗时代”的开启:超越世界及其瓦解
第一节 天:儒家的德性之源
第二节 “仁”与“礼”的道德图景
第三节 从“天理”到“公理”:“世俗化”的开端
一、德性的退隐:从“理与势”到“体与用”
二、德性的旁落:来自“天演公理”的挑战
三、德性的沉沦:“力即理也”
第四节 “个人”崛起:规范伦理的解体
第二章 五四时期的道德转型
第一节 “自作主宰”的人生:个人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当“功利”取代“善”:德性伦理的解纽
第三节 呼唤“穆姑娘”:迷乱之现代人心
第三章 个人德性的重建
第一节 五四的功利主义:“精神的”超越“物质的”
一、快乐的“质”与“量”:两种“功利主义”
二、德性目标:人生境界的追求
三、道德实践:探询“内在价值”
第二节 五四的个人主义:从“小我”到“大我”
一、“群”的嬗变:“无中生有造社会”
二、人生价值:在“小我”与“大我”之间
三、“不朽”:从“真我”到“真社会”
第四章 公共伦理的证成
第一节 “公德”、“私德”与共同体
第二节 从个人德性到公共伦理:“三纲”的抽象继承
第三节 追寻德性:在“政治共同体”背后
结语 这个世界会好吗:“世俗时代”的道德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